西西和嘻嘻
社区工作者岗位与等级相对应,社区工作者岗位分为正职、副职和工作人员三类,等级为118级。各岗位按照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相关专业水平等,设置相应等级。社区正职为718级,副职为415级,其他人员为112级,每一等级对应相应薪酬系数。各县(市、区)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状况,在当地事业单位新入职人员平均工资的之间确定社区工作者的薪酬待遇起始标准(即: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基础性津贴+住房补贴+物业补贴),并根据事业单位工资普调情况同步联动调整。社区工作者具体薪酬计算公式为:当地全额事业编制人员转正定级工资×当地确定的倍数×等级对应薪酬系数。社区工作者的薪酬由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组成。基本工资占薪酬总额的70%左右,绩效工资占薪酬总额的30%左右。基本工资按月发放,并随着岗位变动、工作年限增加、受教育程度和相关专业水平提高等情况相应调整。绩效工资可根据考核情况,按季度、年度发放,并根据年度考核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等次情况,适当拉开差距。社区工作者的基本职责是:(一)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和引导居民依法履行应尽的义务;(二)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定、决议和社区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的决定,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发展公益事业;(三)组织、协调社区单位开展区域性共建活动,带领社区居民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调动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活动,努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型社区;(四) 协助城市基层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等工作。(五)完成党委、政府或者其他派出机关依法依规交办的其他任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七条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第七十六条国家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兴建公共福利设施,为劳动者休息、休养和疗养提供条件。用人单位应当创造条件,改善集体福利,提高劳动者的福利待遇。
可爱哆咪
社工待遇已经快和事业单位差不多了。
从召开的“全国社会工作本土化与社会工作实务高级研修班”了解到,自2008年以来,我国共有4万多人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资格。目前,北京已经通过职业资格水平考试并进行登记的社工为5600人,而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则高达30万人。据悉,民政部正在对社工行业规范进行相应的立法调研和准备。今后,社工资格将有望成为行业内的入门门槛,这也意味着今后有可能只有获取职业水平资格证书,才能从事社会工作者这一行业。据悉,目前,本市从事社工工作人员主要分布在10多个领域。其中,在民政领域内主要包括优抚安置、军休、社会救济、殡葬、社会福利、救助和社区等。此外,卫生、教育、司法等领域也有专门的社工岗位。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登记的社会工作者的待遇水平,已经不低于所在区县执行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