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37

私人发艺工匠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社会工作者中项目评估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2014兔兔

已采纳

社会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确立分析

项目资金管理指标

项目资金使用是否符合预算执行方案和财务管理制度。

方案一:

◇具备独立、合理的财务监察配置。

◇具备完整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

◇服务资金使用合理、有效。

◇经费报销及时、明细清单完整。

◇服务经费能做到专款专用。

方案二:

◇制定专项经费管理制度。

◇经费使用规范,建有台账。

◇经费开支范围符合项目要求。

方案三:

◇财务日常申请、使用符合机构程序、规范:项目的各项支出均可见分类编制预算;项目的各项支出均可见分类编制核算;项目资助款全部用于本项目的实施;项目出现资金违规使用。

◇财务票据管理规范:财务报销是否及时、符合相关程序,票据张贴是否规范,符合机构相关要求。

方案四:

◇项目支出合规性:项目资金支出符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及项目合同等法律性文件约定。

◇项目支出合理性:项目服务单价与多个同类服务项目的服务单价均值的比值为110% 以下。

◇财务管理:建立健全项目财务管理制度,保障项目资金规范、安全运行;项目财务核算、账户开立符合《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区残疾人联合会关于规范公益招投标项目财务管理的通知》;严格按照项目标书使用项目资金,做到专款专用。

◇预算管理:在项目预算调整合法合规,并符合资助方调整程序的情况下,预算调整比例为5%以下(项目预算明细报价参照此数据,确因客观原因调整也不能超过10%)。

◇资产管理:占95% 以上的项目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及其收益符合相关资产管理规定,政府性资金资助项目应参照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

方案五:

◇配备专业财务人员:配备了具备专业资质的财务人员/ 兼职财务代办/ 无财务人员。

◇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情况: 建立完整的财务管理报销制度/ 财务管理制度有不足/ 没有相关财务制度。

◇服务项目资金管理与使用情况:账户设置、财务核算、资金使用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是否做到专款专用,账目清晰。

项目实现程度指标

项目实现程度评估内容包括: 合同规定的服务目标达成情况;合同规定的服务数量完成情况;合同规定的服务对象改善情况;合同规定的服务组织及其专业团队从项目实施中得到成长发展的情况。

方案一:

◇通过收集项目资料、各种统计数据以及问卷调查结果,对项目进展与项目标书、项目策划,项目服务计划的一致性及其优化程度进行评估。

◇通过对项目服务人数、服务频次、服务类别、服务区域等方面的测定,对服务产出进行评估。

◇通过对服务对象带来的实际成效进行评估。

方案二:

◇合同服务指标完成情况(完成量达到指标的百分比)。

◇合同服务内容实现情况(完成量达到指标的百分比)。

◇服务目标达成情况(完成量达到指标的百分比))。

方案三:

依照项目任务书执行情况。

◇项目收益人数和志愿者人数。

◇服务目标达成:服务对象现状得到改善、持续生活能力提升, 有典型的服务案例;促进若是人群服务需求的社会关注和资源投入。

方案四:

◇项目达成服务目标,取得购买服务应有的成效。

◇项目能够总结并展示服务成效。

◇充分整合利用在地资源,并多元参与。

◇定期宣传项目或服务。

◇项目推动问题解决、促进政策创新的作用。

◇服务深化或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满意度指标

满意度评估服务对象、购买方、项目执行方对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与成效的.满意度。

方案一:

◇服务群体对项目的了解度、知晓度。

◇服务群体的真实需求与项目开展的契合度。

◇服务群体在项目活动中的参与度。

◇服务后问题解决或需求回应的有效性。

◇服务群体对团队、效果和专业性的正面评价。

方案二:

◇使用问卷法、焦点小组访谈等方法,了解服务对象的满意率。

◇征询项目相关方对项目实施情况的意见、建议及评价。

◇对于服务对象满意率的评估, 以服务品质量表为依据进行的问卷调查所获得的信息为主;对于项目相关方满意率信息的收集以深度访谈为主。

方案三:

◇服务对象对项目满意。

◇项目合作方、社区居民等利益相关方对项目满意。

◇社区成员对项目有一定的知晓度和认知度。

社会效益指标

主要对项目的影响力、可持续性、可推广性进行评估,包括:社会反响: 奖惩情况、宣传报道、研究成果;决策影响:对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建议被相关部门采纳;资源整合:组织参与、社会捐赠、志愿者参与等。

方案一:

◇项目达成服务目标,取得购买服务应有的成效。

◇项目能够总结并展示服务成效。

◇充分整合利用在地资源,并多元参与。

◇定期宣传项目或服务。

◇项目推动问题解决、促进政策创新的作用。

◇服务深化或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方案二:

◇项目成果:服务对象能力得到提升;探索形成服务标准。

◇宣传影响:通过宣传橱窗、手册、海报、纪录片、主题活动等宣传载体,在服务区域内对社会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定期完成工作简报,并及时递交上级部门;本项目典型案例被市级及以上媒体宣传报道。

◇荣誉表彰: 本项目在社会工作方面获所在区县民政局、同级行政机关及以上行政管理单位表彰;本项目专职(兼职)社工在社会工作贡献方面获所在区县民政局、同级行政机关及以上行政管理单位表彰。

方案三:

◇服务目标实现程度:服务目标实现的完整性;服务目标完成的及时性。

◇服务覆盖:覆盖人群、覆盖区域、服务功能室使用频率。

◇资源整合与拓展:场地资源整合情况;组织资源整合情况;物资资源整合情况。

◇社会影响:群众知晓度、群众参与度、媒体报道与宣传、信息报送与传播。

◇服务成效:内部服务成效测评机制建立、内部服务成效测评执行情况、综合服务成效。

◇获奖情况: 在运营本年度受到镇街及以上级别相关领域奖励。

◇发表研究论文:在专业刊物公开发表研究成果。

◇政府资助外的社会筹资情况。

方案四:

◇对同类服务的影响。

◇对项目执行组织的影响。

◇对社区公益服务行业的影响。

◇对社会整体发展的影响。

社会工作者中项目评估

168 评论(14)

angelabaobao

基线测量方法与技巧1.定义基线测量方法是在介入开始时对服务对象的状况进行测量,建立一个基线作为对介入行动效果进行衡量的标准基线,以评估介入前后的变化,并以此判断介入目标达成的程度。2.应用范围基线测量方法可以应用于对个人、家庭、小组或者社区的工作介入评估,通过对服务对象介入前、介入中和介入后的观察和研究,比较服务提供前后发生的变化。3.操作程序(1)建立基线第一,确定介入的目标,例如,服务对象行为、思想、感觉、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指标;第二,选择测量工具,包括直接观察或使用标准化问卷及量表;第三,对目标行为进行测量并记录目标行为(或者思想、感觉、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的情况。这个过程建立的是基线数据,此过程也称为基线期。(2)进入介入期测量建立基线后就开始对服务对象实施介入,并对基线调查中所测量的各项目标行为和指标进行再测量,以为数据比较之用。这个过程称为介入期。(3)分析和比较将基线期和介入期的数据按测量时间和顺序制成图表,将每个时期的数据资料进行连接,呈现数据的变化轨迹和变化趋势,并将基线期和介入期的数据进行对比,如果两个数据不同,一般可以认为是介入本身作用的过程。(二)任务完成情况的测量方法与技巧在实际工作中,服务对象的目标是被分解成许多具体的行动和任务的,通过探究服务对象和工作者完成哪些既定的介入任务也能确定介入的影响。方法:运用5个等级尺度来测量任务的完成程度。(0)没有进展(1)很少实现(2)部分实现(3)大体上实现(4)全部实现将每项任务的最后得分加到一起,然后除以可能获得的最高分数,就能确定完成或者介入行动成功的百分比。例如,如果有三个任务要去完成,而可能获得的最高分数是12(4×3),用得到的总分除去12,再乘100%就是完成任务的百分比。(三)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方法与技巧1.目标核对表在有些情况下,社会工作的目标行为比较难以清楚界定,此时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可以共同协商选择一些目标来指示介入的方向,并将它们罗列出来。在工作介入过程中和介入结束时都用一些等级尺度来衡量介入后的行为,并记录下它们,将介入后的行为与介入前所没有的、介入后才出现的,并讨论这些行为对服务对象的意义是什么。这样就可以发现介入前后服务对象的行为变化。2.个人目标尺度测量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千差万别,因此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可以制定非常个人化的测量尺度来评估他们的改变情况。方法:按照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分别轻重缓急,制定出几个目标,然后使用一个大家认可的等级尺度,例如5级制,来测量和计算出服务对象实现个人化目标的情况。

91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