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ris翼寻寻
一关于个案工作
1.人不能改变别人,人只能改变自己。
2.在没有改变自己之前,就试图去改变别人,效果往往是徒劳的。
3.多倾听。
“我很不开心,只是想找个人倾述一下”
“嗯,我的荣幸”
“……所以,我现在很不开心”
“哦,原来这样”
“……谢谢你,我现在心理舒服了一些”
“不客气,愿你开心!”
4.有时适当的沉默就是最好的沟通。
5.“说了那么多次,为什么他还不改?”也许是他觉得还没到非改不可的时候。
6.“他为什么没时间参加?”他不是没有时间,而是没有时间表。
7.“周末了,还有工作”比“周末了,还要工作”让人听起来舒服。
8.“你都没有做到,为何要我这样做?”做出来是说服别人最好的途径。
9.最能打动人的往往不是技巧,而是那份发自内心对人尊重的心意。
10.人会为自己做最好的选择,我们要做的是提供更多选择的可能性。
11.案主正是问题的专家,他与问题相处更久一些。
12.我们的重要工作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协助解决问题。
二关于小组工作
1.小组工作是营造一个让大家乐于相处的时间与空间。 让人一起笑比让人一起哭更重要。
2.游戏本身是一个工具,关键是带领者赋予它不同的魅力。不是因为游戏而游戏,而是因为意义而游戏。
3.人获取的信息70%来自视觉,因此在带领活动过程中,身体语言很重要。
4.做一个10人的小组,更多的是双向或多向的沟通互动,是强关系的搭建。做一场100多人的讲座,更多的是单向的信息传达,是弱关系的搭建。
5.在活动中,有人喜欢看,有人喜欢听,有人喜欢感受,有人喜欢思考……我们需要兼顾他们的'需求。
6.带领活动时,注意快与慢的节奏,动与静的状态,乐与愁的情绪等变化。
7.团结一个队伍的两个方法,一是树立一个奋斗目标,二是寻找一个竞争对手。
ending 是创造一种令人回味的仪式感。
三关于社区工作
1.社区工作要理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2.不是社会变得冷漠,而是生活方式变了。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每个人在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3.不怕居民争吵,比争吵还严重的是漠视,漠视连关注都没有了,而争吵还有。
4.人影响着物,物也影响着人。居民可以影响社区环境,社区环境也可以影响居民。如果社区入口处有一块草坪,先不用设计穿越小径,居民会慢慢走出一条路,这条路便是最便捷的。
5.在社会组织培育上,我们可以回想起当年参与学生社团的经验,发起于兴趣性、规范于组织性、发展于更替性。
6.广场舞大妈作为一个典型性的社群,有几个特点:刚需,社交,同质性,规则简明。
7.没有礼品,居民就不来参加活动,到最后送礼品都不来了?以礼品吸引人是直接的方式,也是最偷懒的方式,工作人员的用心远比十元礼品珍贵。
8.你要动员多少人,基本前提是你能同理多少人。
9.一场社区活动的有很多环节,环环相扣,活动的成效是这些环节的乘数效应:90%*90%*90%*90%*90%=。每个环节都要做足功夫,只做到90%,有可能最后都不及格。
10.社区总会有一些空间,或角落,是属于某些人的聚集地,在那里你可以体会到最真实的社区生活。
四关于组织
1.为了商业而去做公益和为了公益而去做商业,两者出发点有区别,也会引致不同的结果。
2.我们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成立组织,还是为了组织生存而去找问题来解决?
3.初创时,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才能生存;上道时,一支队伍要像一个人才能永续。
4.公益机构的真正使命是什么?尊重人,尊重人性的光辉,并协助它发挥出来。
5.一个公益组织,既要像商业机构那样拼搏才能生存,又要有更高阶的目标,同时还要抵挡来自外界不同的干扰与道德绑架。
6.少说“我”,多说“我们”。
7.创新不是形式上的花俏,而是为了创造新的价值。这是一场正零和博弈,在各方的合作中,衍生出新的价值。
8.专注专一,要突破死胡同的困境;涉猎面广,要面对荒野般的迷失。
9.一个机构的希望往往取决于闲暇时做什么?莫以战术上的勤奋掩盖了战略上的懒惰。
10.缺人才是个伪命题。公益组织缺的是土壤,人往高处走符合基本人性。
11.传统的公益慈善,存在ABC三角关系,资助方A,公益组织B,服务对象C。A资助B,B服务C。所以很多时候公益组织B满足的是资助方A的需求,而非服务对象C的需求,需求缺乏直接反馈,成效陷入困境。因此,公益市场化关键在于建立两边关系:买卖双方关系,即服务对象就是购买方,直指痛点需求,激发双方活力。
12.每个生命体都有周期,组织也一样,或是道路曲折而中止;或是功德圆满地转身。
五关于个人
1.管理能量比管理时间重要。能量有正也有负,不用刻意回避负能量,找一个地方合理释放。
个小时的刻意练习,你也会成为高手。
3.不刻意去改变别人,多尝试更好地做好的自己。
4.很多问题看起来是外界的阻挠,其实是内心的选择。
5.即使很忙,也要空出独处的时间。看起来很忙,往往是懒于思考。
6.每个人都会有倦怠的时候,给自己一个周末,看场电影,打盘游戏……下周一满血归来。
7.与其说坚守,不如说乐享。
8.最后一条:我所说的也许都是错的。终身学习,独立思考,愿我们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糖水黄桃888
社会工作者个案工作基本技巧
会谈技巧是个案工作中最基本的技巧,主要包括了关注技巧、非语言技巧、倾听技巧、澄清技巧、提问技巧、总结技巧等。下面是我为大家分享社会工作者个案工作基本技巧,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 、会谈技巧:
会谈技巧是个案工作中最基本的技巧,主要包括了关注技巧、非语言技巧、倾听技巧、澄清技巧、提问技巧、总结技巧等。它们无论是在个案的那个阶段都可以适应,而且也是必须使用的技巧,尤其是在个案接案阶段,应用沟通技巧建立有信任的专业关系,让案主尽快地自我探索,了解和发现个人的问题。
1.关注技巧
对别人的关注表示你与案主同在,所以,有效的关注有两个意义:让案主感到你与他在一起;使你成为有效的倾听者。从技术层面上看,关注有三个不同的层次:微观技能的层次;身体语言的层次;和体现人情的层次。
2.非言语技巧
非言语行为反映你与自己,与助人过程和案主之间的内在协调。你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都应该毫不含糊地表明:你心甘情愿地与案主一起工作。如果你关怀案主并愿意为他的幸福而尽力,但你的非言语行为传达了相反的意思,那就太不公平了;如果你实际上对案主并不关心而你的非言语显示出一幅愿意尽心的样子,那是不真诚。
在个案中,社工的身体可以作为沟通的工具和管道,你的非语言行为所传达出的讯息,对案主具有很大的影响力;非言语行为可能促进案主对你信任、开放、并开始自我探索;它也可能引发不信任,抗拒而拒绝自我表露。所以,你不仅认识到你的身体作为沟通的管道,你还要学会用你的身体作为沟通的媒介。
3.倾听技巧
完全的倾听包括三个方面:观察和觉察到案主的非言语行为——姿势、面部表情、举动、语调等;倾听和理解案主的语言信息;倾听会谈的上下文,对整个人进行倾听。
4.澄清技巧
在个案会谈开始阶段时,社会工作者在做出任何结论之前,一定要证明案主的信息内容的'真正含义。当你无法确信自己是否明白案主的信息,并需要详细叙述时,检查你从案主信息中听到的内容。
澄清技巧是要求案主对于含糊而模棱两可的或意义隐藏的语句给予详细叙述澄清反应通常以疑问句的形式表达。“你是说……?”“你能再说一下吗?”“你能澄清……吗?”“你说的……是什么意思?”……从案主的回应里,社会工作者能够肯定澄清是有效的,因为案主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并加入了先前信息遗漏的部分。所以,社会工作者不要过早地做出判断和结论,而是花时间检查案主信息中省略和含糊的内容。
5.提问技巧
有效使用提问:提出的问题要围绕案主的关注点;提出问题后,要给案主必要的时间来回答;一次提一个问题,堆积问题会使案主糊涂,他们也可能回答最不重要的那个问题;尽量避免指责性、评判性的问题,指责性的提问令人产生防卫心理;提问服从目的。不要提漫无边际的、目的不明确的问题,提出的问题应帮助案主具有实质意义;提问时将注意力放在案主身上;避免把提问作为主要的反应方式;
个案工作时不断的提问会产生许多的问题;案主对工作者的依赖性;工作者把自己放在专家的位置上;减少案主的责任和参与度;容易引起案主的反感;太多的问题令案主有被考问或盘问的感觉,当不情愿的案主产生被盘问的感受时,提问更有害。
6.总结技巧
总结代表了案主想要讲的主要意思,社会工作者应该有能力把它在适当的时候表达出来。总结是把案主的口语表达、情绪感受和行为进行综合,整理后向案主表达,找到谈话的重点,帮助案主更加专注而具体地探索自己的问题。
总结技巧能够将案主提供信息的若干元素联系起来,把零散的想法和感觉整合起来;辨别出明显的主题或者模式,促进案主更细致地讨论某个主题;引导谈话的方向,打断案主重复、凌乱的谈话;调整会谈节奏,提供双方心理适当的空间;回顾在过去会谈中的成效,社会工作者在总结中提到案主的长处会更加有用,协助案主发觉自己未曾利用的资源和能力。
二、 反应技巧:
反应技巧是对案主的言语和思想进行编制,将案主的主要思想用工作者的语言表述出来。有效的内容反应不是鹦鹉学舌,而是能够引起进一步的讨论,或者增加对案主的了解。强调案主所表达的最关键的语词和想法很有用。
案主:我知道如果我一直这样混没有什么好处,但是我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我只能这样了.
社会工作者1:你想改变现状但好象没有更好的办法。
社会工作者2:你希望能够改变这种情况。
反应技巧的作用:让案主了解你对他的理解,如果你的理解是全面的,案主会进一步地澄清他的想法;鼓励案主对一些关键想法或思想做出进一步的解释,使他们深入地探讨某个重要的话题;帮助案主更集中注意具有重要性的特殊情景、事件、思想和行为,而不是分心。准确的内容反映还可以打断案主罗嗦的重复;可以帮助案主做决定,重复关键词语和思想会使问题的实质显现出来。
三、对质技巧:
只有在专业关系良好,个案工作过程出现接纳、信任、温暖、同感时,才能运用对质的技巧;对质把焦点集中在案主的感受、想法和行动中明显存在的差异、矛盾、冲突和含糊的信息上;对质的目的不是生硬地撕去案主的防卫,而是邀请案主来挑战那些矛盾的问题;帮助案主意识到在他们的想法、感受和行动中存在着差异或不协调。
在个案工作过程中案主的语言和非言语行为明显存在不一致。案主通常不会或者很模糊地意识到这种矛盾的存在。使用对质的方法就是对案主自相矛盾的地方进行描述,在描述这些矛盾时,使用对质反应非常有助于展现矛盾,或将这些矛盾的两个方面联系起来。准确地找出案主的不和谐和自相矛盾的地方是对质的一个重要步骤。
对质技巧的基本原则:
第一,对质是要帮助案主检验自己行为的结果,而不是对社会工作者的行为进行防卫。
第二,清楚使用对质的动机:对质不是对案主的攻击;不是寻求机会烦扰案主;
第三,对质不应作为消除社会工作者挫折情绪的一种手段;对质针对的是问题中的矛盾本身,而不是案主;对质应是积极的,是提供具有建设性和指导性反馈的手段,而不是提出异议和批评。
四、表达技巧:
作为一个社会工作者,当你认为你的不公平可能会影响你的案主的关系时,如果案主希望你就告诉他可以做另外的见面。工作者在表达时要尊重案主的,不要认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是唯一的,必须接受的。
内容表达:社会工作者传达自己的观点、看法以及信息等;与内容反映的区别:内容反映是社会工作者反映案主的陈述;内容表达是工作者表达自己的意见;
情感表达:社会工作者识别自己的感受并向案主表达,情感表达可以是针对案主,也可以是自己或者其他事情。与情感反映的区别;情感反映是社会工作者反映案主陈述中的情感;情感表达是社会工作者表达自己的感受.
社会工作者的情感表达是为了帮助案主的自我探讨和认识,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表达欲望和宣泄自己的情感,因此社会工作者所表达的内容、方式应有助于案主的陈述和咨询的进行。
五、及时技巧:
及时,或直接共同沟通——直接地和开放地讨论在个案关系里正在发生的事情的能力——是与沟通情感紧密相关的技术。及时一个很主要的方面是处理在目前关系中所发生的一切。你这个反应是在处理过去的议题。当你用及时技巧时,案主很可能参与在一个直接的开发的谈论中。所以,你必须用开发、没有防卫的方法来和案主谈论。
六、个人分享技巧:
社会工作者的个人分享或自我表露本身并不是主要目的,而且是促进案主的进一步探讨。个人分享的功能:示范作用:案主经常发现分享个人的信息是很难的事情:他们也许认为分享个人信息是不恰当的;他们也许对自我暴露很不舒服;他们不知道该怎样进行自我暴露。帮助案主发展新观点;好的个人分享能够使案主继续和社会工作者讨论而不会改变方向。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