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易小青争
、优势视角相信人可以改变,每个人都有尊严和价值,都应该得到尊重。2、优势视角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力量与资源,并具有在困难环境中生存下来的抗逆力。即便是处在困境中倍受压迫和折磨的个体,也具有他们自己从来都不曾知道的与生俱来的潜在优势。3、优势视角认为在社会工作助人实践过程中关注的焦点应该是案主个人及其所在的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而非问题和症状,改变的重要资源来自于案主自身的优势,个人的经验是一种优势资源。优势视角超越了传统的问题视角的理论范式,关注点在于案主的优势和潜能。它强调要把注意力聚焦于案主如何生活、如何看待他们的世界以及从他们的经验里找出意义。运用社会工作优势视角的观点思考案主问题时,并不是要刻意忽略其痛苦或是不足之处,而是期待以另一种角度出发,协助案主以另一种态度去思考自己的问题与改变的机会,使得问题对于案主或其他人较不具威胁性,当危险性降低时,案主与他人愿意解决问题的动机便会提高。
vera911213
“优势视角”(Strength Perspective)是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意味着应当把人们及其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作为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而非关注其问题和病理。优势视角基于这样一种信念即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及其内部资源允许他们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优势视角是社会工作中的一种全新工作理念。优势视角着重于挖掘案主自身的优点,帮助案主认识其优势,从而达到解决案主外在或潜在的问题。
基本假设
1、优势视角相信人可以改变,每个人都有尊严和价值,都应该得到尊重。
2、优势视角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力量与资源,并具有在困难环境中生存下来的抗逆力。即便是处在困境中倍受压迫和折磨的个体,也具有他们自己从来都不曾知道的与生俱来的潜在优势。
3、优势视角认为在社会工作助人实践过程中关注的焦点应该是案主个人及其所在的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而非问题和症状,改变的重要资源来自于案主自身的优势,个人的经验是一种优势资源。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优势视角
天堂的阶梯
主动提供专业社会服务的活动,其针对的是以往蹲点式、被动守候式的社会服务活动。
外展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香港,是针对16-25岁青少年所做的服务工作,以中途辍学、逃学、失依、逃家、经常出入不良场所的青少年为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主动与其建立联系,结合个案、小组、社区活动等方法。
社会工作及社区服务中心在各个社区覆盖拓展开来,外展的意义变得越来越强大,范围越来越广泛,不再仅仅是针对青少年,更不再是针对问题青少年,而是作为发掘社区资源,发现社区及居民需求的途径之一。
扩展资料:
做社工注意事项:
1、要有爱心:要想做好一名社工,首先一定要具备爱心。因为社工们会经常被安排到养老院照顾老人、被安排到孤儿院照顾小孩等。因此跟老人、小孩相处,一个有爱心的人才能坚持长期跟他们交往,才能得到喜欢。
2、一名好的社工会是一个细心的人,因为跟老人、小孩交流的时候,在照顾对方的时候只要细心才能把他们照顾到位。比如一些社工需要帮老人、小孩修建指甲,只有细心的人才会把指甲修剪到位,才能把用户照顾周到。
3、善于沟通:一名好的社工同时也是一个善于跟他人沟通的人,因为社工需要经常帮助别人,需要经常跟用户交流。所以只有掌握了沟通技巧,才能亲近别人,才能知道别人内心的想法,才能采取措施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外展
baibaicause
何为外展社工?外展社会工作(Out reaching Social Work)是针对16-25周岁青少年所作的服务工作,以中途辍学、逃学、逃家、失依、无家可归、经常出入不良场所的青少年为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至其经常流连或聚集的环境中,主动与其接触并建立关系,结合个案、小组、社区工作等方法,就其所遭遇的家庭、学业困扰、情绪、职业适应、休闲活动、同辈关系等提供情绪辅导、就学就业安排、资源提供、转介服务、团体活动……等立即性、紧急性、甚或是长期性的服务,旨在协助其处理生活中的困扰或问题,合理地满足个人需要并发挥个人潜能,从而达到帮助青少年健康发展,进一步健全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体系的目的。外展社工是如何发展起来的?现在的发展情况如何?青少年外展社会工作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香港。早于1966年已有几个志愿社会服务机构尝试以离散工作方式或游乐场活动安排的方式去为一些不喜拘于青年中心活动的青年提供服务。1977年《青少年个人辅导社会工作绿皮书》的发表,是外展社会工作面世的里程碑。这绿皮书的命名无疑十分突出了外展服务乃以个人辅导为焦点,这使得服务的标准直至目前仍是以个案量来衡量。自1979年香港政府发表《青少年个人辅导社会工作白皮书》,以往的离散工作、康乐活动及青少年辅导计划因服务的需要而演变成“外展社会工作”。全港18个外展队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探索,“百花齐放”式的工作,创造出了香港特色的外展社会工作方式。现在的外展工作已经形成了包括地区青少年外展社会工作队、青少年深宵外展队、综合青少年服务中心共同开展服务的完备的体系。地区青少年外展社会工作队透过外展服务手法,接触那些通常不大参与传统的社交或青少年活动,并且容易受不良影响的青少年,提供辅导和指引。服务对象年龄由六至二十四岁。自二零零二年九月一日起,本港共有十六支由非政府机构营办的地区青少年外展社会工作队,照顾高危青少年的需要,及处理童党问题。青少年深宵外展服务为那些于夜间留连在外的青少年,以外展手法提供适切支援及危机介入,包括辅导、福利转介及护送服务,令他们免受不良影响。服务对象为六至二十四岁之儿童及青少年。由二零零一年九月起,全港共有十八间综合青少年服务中心提供青少年深宵外展服务,并配备车辆及流动电话,以便服务提供。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香港外展社会工作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以及实践的经验。由最初的外展队、社区中心各自为政,发展到现在地区青少年外展社会工作队、青少年深宵外展服务队、综合青少年服务中心三位一体的模式,达到充分利用资源,为青少年提供服务的效果。
我是朱珠宝宝0
社会工作接案的步骤和技巧
接案是当服务对象遇到困难前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求助时,负责接待的社会工作者所做的工作就是社会工作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社会工作接案的步骤和技巧!
1.接案前的准备
(1)什么是接案。
“接案”是社会工作助人活动的开端。是社会工作者与潜在服务对象开始接触,了解其需要,帮助其逐渐成为服务对象并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也是社会工作者与潜在的服务对象通过沟通达成共同解决问题初步协议的整个助人过程的开始。接案的目标:与服务对象建立一个良好的专业关系.为后续的预估和介人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便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能以此为起点一起工作。实现社会工作的助人目标。
(2)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和类型。
①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服务对象的来源有三种情况:主动求助者(通常是一个人、一个家庭或团体带着超出他们能力之外而不能解决的问题主动前来寻求帮助)、由他人介绍或机构转介来的.(这种情况可能是由社区内的相关部门或邻居发现某人、家庭或团体因存在严重的个人、家庭或群体问题而影响了正常的社会功能发挥,从而要求社会工作者介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由社会工作者通过外展工作而成为服务对象的(这是指那些既不是自己主动求助,也不是由他人或机构转介而来的服务对象,而是由社会工作者主动接触并使他们接受服务的人)。
②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
服务对象的类型有两种:自愿型服务对象和非自愿型服务对象。
③现有服务对象与潜在服务对象。
那些主动求助和转介及外展而来的、已经使用社会工作者提供的资源或正在接受社会工作者协助的服务对象,被称为是现有服务对象;那些尚未使用或接受社会丁作者协助和资源帮助,但未来可能需要服务资源和协助的服务对象,即是潜在服务对象。
④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
(3)做好会谈的准备并拟定初次会谈提纲。
①服务对象资料准备。包括:事先研读服务对象的资料,了解其是否接受过服务;了解他们的身体和精神健康状况;走访社区,通过服务对象的社会网络来了解服务对象个人和社会处境两方面的情况:了解服务对象是否有特殊事项需要谨慎小心处理。
②拟定初次面谈的提纲。提纲内容包括:介绍自己和自己的专长;简要说明本次会谈的目的和内容、双方的角色和责任;介绍机构的功能和服务、相关政策(如保密原则)和工作过程;征求服务对象对会谈安排的意见。了解对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期望;询问服务对象是否有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以便提供及时的协助。
2.会谈
(1)会谈的目的和场所安排。
①会谈目的:了解服务对象最关心的事项,以便达成助人目标。
②会谈时要注意时间、地点、环境要求。
(2)会谈的主要任务。
①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
②澄清角色期望和义务。
③激励并促进服务对象进入角色。
④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⑤达成初步协议。
⑥决定工作进程:终结服务、转介其他服务、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
(3)会谈的技巧。
①主动介绍自己。
②沟通。
③倾听。
3.收集服务对象的资料
(1)资料收集的内容和范围。
①个人资料。
②身体状况。
③服务对象的特点和能力。
④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
(2)收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
①询问:会谈、问卷、角色扮演、完成句子。
②咨询。
③观察。
④利用已有资料。
⑤问卷调查。
4.做接案会谈记录
进行接案会谈后,社会工作者要将会谈的内容和结果记录下来。接案会谈记录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其中记叙性记录是比较常用。记叙性记录的内容大致包括:面谈目的,面谈过程,对面谈的评估,对以后面谈的建议等。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