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色上上签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年3月5日出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1939年夏,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50年,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1961年冬,用毛笔写出了《羊舍一夕》。
1963年,发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1981年1月,《异秉》在《雨花》发表。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顾问。有关汪曾祺旅游景区:汪曾祺纪念馆、汪曾祺文学馆、汪曾祺故居。1997年5月16日上午10点30分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7岁。
2018年9月,汪曾祺所著《受戒》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年最具影响力小说。
扩展资料:
人物评价
汪曾祺一生经历了无数苦难和挫折,受过各种不公正待遇,尽管如此,他始终保持平静旷达的心态,并且创造了积极乐观诗意的文学人生。贾平凹在一首诗中这样评价汪曾祺:“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贾平凹评)
汪曾祺博学多识,情趣广泛,爱好书画,乐谈医道,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他一生所经历的轰轰烈烈的大事可谓多矣,例如启蒙救亡、夺取政权、反右斗争、“文革”、改革开放等等。但他深感现代社会生活的喧嚣和紧张,使读者形成了向往宁静、闲适、恬淡的心理定势,追求心灵的愉悦、净化和升华。(中国作家网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汪曾祺
好人旦旭
任平,男,1956年10月生,江苏省高邮市人,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
曾任苏州大学正校级调研员。
2007年-2010年任苏州科技学院副校长。
2010年-2015年1月任江苏师范大学校长。
2015年03月-2017年2月任苏州大学正校级调研员。
2015年3月17日,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任平同志为苏州大学正校级调研员,免去其江苏师范大学校长职务。
2017年2月,江苏省政府经研究决定:免去任平同志的苏州大学正校级调研员职务。
主要贡献:
主要著作有:《广义认识论原理》、《交往实践与主体际》、《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交往实践的哲学》等。
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40余篇。在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中文版)、哲学研究等发表论文17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
扩展资料:
获奖记录:
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人才,江苏省“领军人才”、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哲学家”、“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学科带头人”、全省“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建设工程”专家,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江苏省哲学学会副会长,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中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专家,在交往哲学、政治哲学等领域的研究中一直处领先地位,率先在全国创立“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研究领域,率先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并为全国和江苏省现代化建设提供高水平、创新型的发展理论与战略研究成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任平
猫猫的习惯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
主要作品
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鸡鸭名家》《异秉》《羊舍一夕》。
小说集:《邂逅集》《晚饭花集》《茱萸集》《初访福建》。
散文集:《逝水》《蒲桥集》《孤蒲深处》《人间草木》《旅食小品》《矮纸集》《汪曾祺小品》。
艺术小品集,手稿《羊舍一夕》;《汪曾祺:文与画》。
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
剧本京剧:《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
京剧:《范进中举》。
扩展资料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傍晚出生于江苏高邮城镇的一个旧式地主家庭。
祖父:是清朝末科的“拔贡”。
父亲:汪菊生(1897-1959),字淡如,多才多艺。
生母:姓杨,在汪曾祺三岁的时候因肺病去世;
第一个继母:姓张,后也死于肺病;
第二个继母:姓任,伴随汪曾祺的父亲度过漫长而艰苦的沧桑岁月,汪曾祺对她很尊重。
长子:汪朗
儿子:汪朗,汪明,汪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汪曾祺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