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37

吃拉面只喝汤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社会工作者接案时怎么说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kami麻麻

已采纳

社会工作接案阶段基本知识

接案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接触的第一步工作,也是整个助人过程的开始。成功的接案是专业助人活动的前提,因此作为社会工作者,必须了解接案工作的目的和主要任务。下面由我为大家分享社会工作接案阶段基本知识,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

1.接案工作的目的

(1)澄清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双方的期望和义务。

(2)激励服务对象。

(3)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的改变。

(4)促使服务对象积极参与改变的过程。

(5)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

2.接案阶段的主要任务

(1)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服务对象的来源通常有三种:主动求助的、他人转介的、由社会工作者主动接触而成为服务对象的。

(2)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服务对象按寻求服务时的意愿可分为三种类型:自愿型服务对象、非自愿型服务对象、被强制接受服务的服务对象。

(3)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

(4)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有服务对象”。

(5)与服务对象初步建立专业关系。

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

1.做好会谈的准备并拟定初次面谈提纲

(1)资料准备。资料准备工作包括:事先研读服务对象资料,记下不清楚的地方:了解其是否接受过服务;了解服务对象是否有特殊事项需要谨慎小心处理;走访社区。

(2)拟定会谈提纲。提纲的内容包括:介绍自己和自己的专长;简要说明本次会谈的.目的和内容,以及双方的角色和责任;介绍机构的功能和服务、相关政策和工作过程;征求服务对象对会谈安排的意见。了解对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期望;询问服务对象是否有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以便提供及时的协助。

2.会谈

(1)会谈时间场所的安排。会谈的时间和地点安排应征询服务对象的意见,充分考虑他们的需要,使其感受到被重视和被尊重。一般来说,在时间安排上,要配合服务对象的时间,工作日一般将会谈安排在下班后,或者晚上、周末。在地点安排方面,一般情况下是在接案社会工作者的办公室或者机构专门的会谈室,特殊情况下可以安排在医院、司法机构、学校、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或服务对象的家中。

(2)会谈的主要任务。①界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②澄清角色期望和责任;③激励并帮助服务对象进入受助角色;④促进和引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3)会谈的技巧。①主动介绍自己;②沟通;③倾听。在这里,要注意新版教材中专门提到了沟通的两种类型,事实性沟通与治疗性沟通。其中,治疗性沟通具有4种功能,包括:①提供支持;②减轻服务对象因求助而带来的内心的焦虑;③协助服务对象建立对自己和解决自己问题的正确看法;④促成服务对象为解决问题而采取有效的行动。考生在复习中,对于教材改版过程中新增加的知识内容,需要特别的留意。

(4)会谈中回应服务对象的方法。①对服务对象的想法与反应有透彻的了解;②将自己与服务对象融合;③敏锐地感觉服务对象的各种情绪态度和反应;④向服务对象表达愿意协助的态度。

(5)会谈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①留意服务对象对接受社会工作协助的看法并进行适当处理;②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者表示怀疑或挑剔时。社会工作者首先要说明来意并表达热诚帮助的意愿;③时刻保持对服务对象的敏感性;④要记住,在与服务对象一起分析反面事件和做评价时。实际是把它们作为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提出来。要注意避免把自己置于权威的地位。

会谈中的问题和挑战这个知识点为新版教材增加的知识点,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重点理解记忆。

3.收集资料

(1)资料收集的范围和内容。包括个人性资料、身体情况、服务对象的特点与能力、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

(2)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及常用的记录资料的方式。

①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包括:向服务对象进行询问;向服务对象的相关人进行咨询:查阅服务对象的档案记录;进行家访等。

②记录资料的方式。包括录像、录音和文字记录。记录资料的方式这个知识点是新版教材的增加内容,日常实务工作中非常实用。无论是出于应考还是日常工作的需要,考生都要对这个知识点进行熟悉掌握。

4.初步预估

初步预估的任务主要是要再次界定并确认服务对象的问题,对照机构功能看是否能够处理,通过了解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看服务对象是否愿意由社会工作者协助并由双方做一个约定,最后确定问题的轻重与先后次序。

5.建立专业关系

社会工作的专业关系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态度与情感的互动,目的在于帮助服务对象与环境之间达到更适应的合作关系。专业关系能够使工作过程有组织、有亲切感。从而成为促进服务对象改变的动力。

①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特点。包括:有一个双方共识的目标;有一个特定的时间架构;社会工作者以服务对象的利益为中心;社会工作者是握有专门知识、具有专业伦理和专门技巧的权威;社会工作者要掌握工作的大方向.并控制自己的感情投入和采取的行动。

②建立专业关系的五要素。包括:与服务对象准确沟通想法和感受;与服务对象沟通相互之间的资料;沟通充满亲切感和关怀;与服务对象角色互补;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

③建立专业关系的技巧。包括:同感、诚恳、温暖与尊重、积极主动。

建立关系的5要素是新版教材新增加的知识点,考生要留意。

6.决定工作进程

在接案阶段,一般有如下几种可能:

(1)终结服务。要理解终结服务的5种具体情形。

(2)转介其他服务。转介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转介。

(3)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

7.签订初步的服务协议

(1)与服务对象签订服务协议的内容。包括: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初步界定;机构和社会工作者可以提供的服务;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相互的角色期望及暂定的工作时间长度。

(2)与服务对象以外的其他系统建立关系并订立服务协议。包括:与改变媒介系统建立关系和订立协议:与行动系统订立关系;与目标系统订立关系和工作协议。

社会工作者接案时怎么说

156 评论(9)

紫竹幽阁Nina

社会工作中的结案

结案指结束案件。谓作判决或最终处理。下面是我整理的社会工作中的结案,欢迎大家分享。

一、结案阶段的主要任务:

逐步 结束工作关系所采取的行动。

结案是一种事先计划好的行动。

社会工作的专业关系是有时间限制的。一般来说,结案是表示服务对象不再需要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协助。

结案时要做如下工作:

1、总结工作

2、巩固已有改变

(1) 回顾工作过程;

(2) 强化服务对象已有的改变:社会工作者的工作重点是让服务对象认识到他们自己所拥有的力量,他们在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3) 给服务对象积极支持。

3、解除专业工作关系:

结案并不是说社会工作者绝对不再与服务对象接触,而是不再提供服务。如果服务对象还需要其他服务,社会工作者应给予 转介 。

4、撰写结案记录:

结案时要撰写书面结案记录。结案记录的内容包括:服务对象何时求助、求助原因、工作过程中提供了哪些服务、服务对象有什么改变、为什么结案、社会工作者的评估和建议等。

二、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及处理方法:

结案是一个转折性事件,意味着一种状况的结束和另一种新经验的开始。服务对象在这个阶段可能会出现两极情感反应,即一方面对即将到来的分离产生失落、难过等负面情绪,另一方面也充满兴奋、希望和成就感等正面情绪。

1、结案的类型:

结案标志着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终止接触。结案时最理想的状况是,在服务对象实现了改变目标的情况下结束与社会工作者的关系。 (单选)

(1) 目标实现的结案:

社会工作者提议结案,服务对象也接受,由此就进入结案阶段。

目标实现的结案大部分是短期介入结案。某些特殊情况下,有些服务对象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段来处理与社会工作者的分离,结案所花时间比较长,称为长期介入结案。

(2) 因服务对象不愿继续接受服务而必须终止专业关系的结案: (重)

在 外展 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当服务对象强烈抗拒服务,社会工作者就没有理由再继续维持与他们的工作关系,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服务对象没有意愿和动机接受服务,双方的关系没有意义。

(3) 存在不能实现目标的客观和实际原因的结案: (重)

例如,当社会工作者发现服务对象的需要超出了自己和机构的能力时,就要结案。这种情况下,结案的形式可以转介——将服务对象转往其他机构去接受服务——结束;也可能以转移——转由其他社会工作者提供帮助——结束关系。

(4) 社会工作者或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时的结果:

当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身份发生时,即使目标没有实现也要结案。

2、服务对象的正面反应: P42

3、服务对象的负面反应: P43

由于结案意味着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终止,意味着服务对象要回到各自的生活世界中,也意味着其后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就要停止接触,不再有社会工作者的陪伴,因此,终止关系可能给他们带来“分离焦虑”等感受,表现为对这种即将到来的结案产生负面反应。

常见的`负面反应包括:

(1) 否认——不愿承认已到结案期,避免讨论结案的话题。表现为不准时参加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会谈,会谈时心不在焉等。

(2) 倒退——回复到以前的状态,以此拖延结案的到来。

(3) 依赖——对社会工作者过分依靠。

(4) 抱怨——对社会工作者不满意。

(5) 愤怒——表现为对社会工作者不满,批评、攻击和挑战其他人。

(6) 讨价还价——当发现没有可能阻止结案时,有些服务对象会寻找理由延长服务期限,有时还表现出倒退行为,很多已经解决的问题重又出现等。

(7) 忧郁——当所有延长结案时间的努力都无效时,有些服务对象会表现得无精打采、失落而无助,对结束关系充满焦虑。

4、结案反应的处理方法: (多选) P43~P44

(1) 在结案前与服务对象回顾一下介入工作的过程,以确定结案的时机是否已经成熟。

(2) 提前让服务对象知道结案时间,早些做好心理准备。

(3) 在结案阶段社会工作者要逐渐减少与服务对象的接触,提醒服务对象要学会自立,给服务对象以心理支持,告诉他们有需要时社会工作者将继续提供协助。

(4) 社会工作者也要估计一些可能会破坏改变成果的因素。

(5) 安排正式的结案活动,让服务对象分享各自的收获,以建设性的方式表达感受,相互鼓励,面向未来。

5、结案与跟踪服务: P48~P49

鉴于弱能儿童家长经过小组历程已达到了小组的目标,并在小组互动过程中建立起了同于失者的支持系统,按照工作计划小组进入了结束阶段,社会工作者将小组交给了弱能儿童家长版主动作。

(1) 跟踪服务的意义:

跟进服务重点要了解服务旬结案后的情况,以提供必要的帮助。跟进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知道服务是否真正有效,也使服务对象感受到社会工作者的关心,增强他们继续改变的动机和信心。

(2) 跟进服务的实施方法:

1 电话跟进:在结案后一段时间内社会工作者用电话与服务对象继续联络,了解结案后服务对象的情况。

2 个别会面。

3 集体会面。

4 跟进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

个案辅导方案

一、案主的基本情况

性别 年龄 受教育程度职业婚姻状况 联系方式

二、案主所面临的问题情境及需求分析

1、短期目标

2、中期目标

3、长期目标

4、具体方案

个案面谈报告

一、有关案主基本资料

姓名 性别年龄 婚姻状况 面谈的次数:第X次

面谈的日期、时间、地点及面谈持续的时间

二、此次面谈的目标

三、面谈内容及过程

1、案主呈现的问题现状

2、工作员对案主的观察

3、工作员对此个案特点的分析

四、评估

1、面谈目标大指程度

2、工作员的角色、技巧和方法

五、未来计划与下一步的介入

结案/转介报告

一、有关按住的主要背景资料 姓名性别 年龄 个案开始日期 个案面谈日期 面谈的次数

二、接触次数与方式 电话接触次数 个别面谈次数 小组面谈次数 家访次数 其他接触

三、案主/家庭的问题

1、案主/家庭呈现的表面问题、问题的影响、案主的处理方法

2、案主/家庭的实际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四、对案主的一般描述

1、外貌

2、性情

3、情绪表现

4、其他

五、案主/家庭的社会背景

1、案主的教育与工作背景

2、案主的家庭结构与关系

3、案主/家庭的社会支持网络

4、案主的社会背景与呈现的问题的关系

5、其他

六、案主/家庭的生活状况

1、生活环境

2、个人/家庭收入与经济情况

3、个人/家庭生活起居习惯

4、其他

七、工作员对案主/家庭的评估

1、案主/家庭问题的可能起因

2、影响问题发展的因素

3、该问题对案主/家庭的影响

八、个案发展的过程

从接案到结案/转介的发展过程与达成的程度

九、工作员提供的服务

工作员曾经提供的各种服务以及服务目的的达成的程度

十、工作员对个案/家庭的未来发展计划和建议

十一、个案/家庭对结案/转介的接受程度

159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