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50

美丽心情day006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社会工作者帮助留守儿童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黄宝宝0328

已采纳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分析

本文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根据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社会工作介入展开论述。本文旨在通过社会工作的介入,给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生活了更环境。那么,下面是由我为大家带来的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界定

现在,对留守儿童的研究很多,但是对留守儿童概念的界定并没有明确地标准。本文认为,在研究留守儿童问题前应对留守儿童概念有明确的界定。本文中的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在农村家乡的年龄在6-16岁之间的儿童。

二、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

留守儿童这一群体是伴随着中国社会转型产生的,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产物。对于留守儿童的现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

根据调查,我们可以知道留守儿童安全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留守儿童自身缺乏安全知识,没有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其次,学校缺乏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农村留守儿童获得新认识的渠道非常有限,而学校对安全教育不够重视,更加剧了留守儿童对自身安全问题的忽视。最后,家庭没有对安全问题落实到实处,很多家长知道安全对孩子的重要性,但对孩子是否接受了安全知识教育处于放任的状态。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1)学习困难。一方面,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数处于文盲半文盲的状态,并且由于生计等原因常年在外打工,所以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能力辅导孩子学习。另一方面,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关系,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压力较大,不仅要照顾自己更要照顾整个家庭,所以学习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少,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最后,很多农村留守儿童从小受父母外出打工和金钱的影响,对学习的热情并不高,很多学生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就会外出打工。

(2)监督力度缺乏。一方面,学校监督不够严格,校风不正。致使农村留守儿童不能沿着良好的轨迹成长。另一方面,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常年不在孩子身边。对孩子的管教不够,而一般监护人在孩子没有犯大错误的情况下,对孩子都保持认可的态度。

(3)教育资源匮乏。首先,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是广大学者公认的,农村经济落后,生活条件艰苦,教师资源缺乏,师资水平有限,从而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程度受到限制。其次,在农村,几乎没有课外辅导班和大量参考资料为留守儿童拓展知识面、加深专业知识。最后,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较少,很多家长并不知道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这对孩子的教育、成长极为不利。

(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是值得社会广泛关注。父母在儿童的成长的过程中有着正要的作用。对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情感得不到宣泄与沟通,很容易诱发心理问题。

(1)焦虑自卑。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在生活或学习上,孩子遇到问题很自然的会向父母寻求解决办法。然而,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遇到问题很容易出现惶恐,焦虑的的情绪。此外,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缺少自我认同感,性格会变得异常敏感,更易表现出胆小怕事、行为萎缩以及自认为不如别人等消极心理,长此以往,留守儿童很容易出现自卑倾向,

(2)性格扭曲。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聚少离多,对孩子的成长没有足够的关心和指导。而青少年正处于性格变化的转折期,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成长比其他人艰苦,又无法摆正心态,与他人沟通舒缓情绪,就很自然的认为社会对他们不公平,很容易出现仇视他人,仇视社会的现象。

三、社会工作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介入

社会工作作为一项专业助人活动,强调个体的自我调整与自我适应,即案主自决的原则。社会工作者对案主则起到引导的作用,并与相关部门协调,解决案主的`切身问题。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儿童问题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整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铺平道路。

(一)专业社会工作队伍

由于留守儿童集中的地区大部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专业的社会工作人员相对匮乏,整体的社会工作人员的素质相对偏低,这就更影响了社会工作的进展成效。基于此种现象,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采取一些措施鼓励专业社会工作人员走进农村,还可以建立健全志愿者服务体系。更好的为农村留守儿童服务。

(二)增强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关注

首先,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和在校老师进行系统的培训,让他们更多的了解留守儿童可能出现的问题,更好地与他们沟通。其次,在过年或留守儿童家长回家探亲的机会,与家长多沟通,让他们认识到家长在孩子成长中扮演着的不可替代的角色,让家长更多的关注孩子的成长。最后,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最大限度的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环境,让他们更大的受到社会的帮助。

四、总结

农村留守儿童能否健康快乐地成长关系到农村的未来,在父母亲情缺失、个体尚未自立的情况下,他们需要更多的社会关爱和帮助。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助人的实务性活动,在留守儿童存在各种困难和问题的情况下,专业的社会工作更应该发扬利他主义的专业精神,全方位展开工作去为他们争取更多的资源和关注。(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段成荣、周福林. 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6(3)

[2]胡善平、潘春宇. 安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J]. 教育论坛,2012(9)

[3]马润生、尹书强. 论社会工作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介入——契合性、困境与途径探索[J]. 黑河学刊,2008(11)

[4]刘允明.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03)

[5]王鑫、姚兆余.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与社会工作的介入——以苏北J乡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0

[6]周宗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社会工作者帮助留守儿童

81 评论(10)

天天考古

个案工作方法的干预:

所谓个案工作,是指运用专业的知识,方法,技巧,通过专业的工作程序,帮助有困难的个人或者家庭发掘和运用自身及其周围的资源,改善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

个案作为社会工作的一个基本方法,是处理所有儿童问题常用的方法。

开展“留守儿童”的个案工作,一方面要促进“留守儿童”生理健康的发展,这包括对不良饮食观念和习惯的矫治,现代生活观念和习惯的养成,常见疾病的防治,对自己作为自然生物体的正确认识等。

另一方面要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包括“留守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辅导(包括自我洞察,自我认定,自我尊重以及自我开放),认知技巧的辅导(了解别人的观点,保持正面的人生观以及自觉等),行为的辅导(包括非语言行为和语言行为等),自我管理的辅导(包括同情心,沟通能力,领悟力,接纳自己,合群以及冲突的表达)。需要指出的是,孩子的身心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对其规律的了解是提高他们心理挫折容忍力的前提。这就需要我们利用好个案方法,从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抓起,把学会承受心理挫折的“钥匙”交给儿童,引导他们自测,自控,自我调节,科学认识自己。

小组工作方法的干预:

小组工作又称为团体工作,它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助人工作方法。社会工作者采用科学手段有目的地组织小组,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帮助组员利用小组过程来应付和解决个人社会-心理功能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个人发生转变并得到成长。

通过小组工作方法可以使“留守儿童”在良好的氛围下获得归属感,通过集体环境给他们注入希望,给儿童以自我表达和宣泄的机会,同时可以让他们在团体中了解组员的共性,并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学会处理自己的问题。在处理“留守儿童”问题时,可以用到的学派有理性情绪治疗小组,当事人中心小组,行为治疗小组,现实治疗小组,交互分析治疗小组等;主要方法有榜样示范法,情景模仿,竞赛激励,角色模仿等;具体的活动有团体辅导,集体活动,团体组织中小集体和小组的活动等;治疗模式有发展性模式,互动模式,行为治疗模式等。

家庭社会工作方法的干预:

所谓家庭社会工作就是以家庭为本的社会工作介入,即动员社会及家庭资源,促进家庭正常运转及发展的社会福利与服务。

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进行家庭社会工作方法的'干预时,不仅要对当事人进行辅导,更要从“家庭诊断”或“家族疗法”的角度对整个家庭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整体的,动力学的分析和把握。尤其特别要注意的是使用社会工作方法中的“人在情境中”这一方法原则,把“留守儿童”问题放在具体的情境中去解决,例如社会环境,物理环境,临时环境等。因为只有了解人所处的环境对其生活的影响,才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个人的问题以及问题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用这种方法进行干预的时候,家庭工作方法可以采取个人心理面接,并行心理面接,以及协同心理面接等形式,做好亲子沟通工作,了解儿童当前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采取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社会工作者需要广泛宣传“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引起家长以及监护人的重视。要努力改变家长外出务工时与子女的教育沟通方式,让他们对外出务工与孩子成长有个比较理性的认识,进而做出合理的安排。同时,家长,监护人,学校之间要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和方法,让孩子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环境下成长。

学校及农村社区工作方法的干预:

学校社会工作方法就是要以所需要帮助的人群为特定的服务对象,通过专业的工作方法来更好地协助学生解决他们目前面临的问题,与此同时也需要与学生家长,学校人员及社区人士进行沟通与协调或为他们提供咨询。

这种工作方法不仅要解决如学习困难,性格孤僻,自私,任性及其他不良行为问题,更要处理如学校恐惧症,厌学症,考试焦虑等情绪问题以及学校以外的教育环境问题。

一般来说,在“留守儿童”问题的学校社会工作方法的干预上,有三个层次的介入:发展性介入(包括学校生活指导,学习方法指导,人际关系处理等),预防性干预(包括培养学习兴趣,进行游戏疗法,松弛疗法等),治疗性干预(针对特定的有情绪问题和情绪障碍,人格异常,学习有困扰的学生)。

具体措施包括设法让儿童愿意亲近老师,求助解决问题,建立儿童同辈友谊网络以及强化儿童的认知能力等。

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社区工作方法的干预,需要充分发挥社区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作用。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问题。要依靠家庭,学校和社区三方面的协调努力,积极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要依靠传媒的作用,加强村民对“留守儿童”的责任感和爱心的培养,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某种意义上能像关注自己的子女一样关注身边的“留守儿童”,对他们倾注关爱和呵护,从而建立一种无形的,有效的社区儿童保护体系。

社会及社会政策工作方法的干预:

社会及社会政策工作方法主要是由处于儿童社会工作体系中较高层次的人员所进行的关于儿童发展全局方面的计划实施,管理和监督工作。

内容主要包括推动有关“留守儿童”问题的立法,在“留守儿童”问题上向政府提供咨询及建议,促进儿童的健康教育,促进家庭建设,保护儿童权益等。

具体策略包括:建立综合化与专业化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队伍与机制,强化福利服务与其他社会体系在“留守儿童”问题处理方面的互补,并以他们为本建立清晰的服务目标,配合社会发展阶段,提供个人化的服务。

356 评论(10)

小熊de爱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就必须从法律、制度层面整体地加以考虑和解决。 1、家庭方面(1)父母外出打工要三思而后行,多考虑考虑孩子,孩子的前途比金钱重要。如果家庭经济确实困难,可让文化程度稍高的一方留在家中监护子女,一般以母亲为主,母亲心细,有耐心,孩子更愿意与她们交流。父母都外出务工的,如果条件允许,可让其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 (2)定期“温馨对话”。在外打工的父母,一定要及时了解子女的情况。一方面利用书信或电话定期与孩子进行进行交流沟通,让孩子感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另一方面向老师和临时监护人即使了解孩子学习生活等个方面的情况。 (3)寻找“代理”。如果家庭经济确实困难,需要父母双双外出务工而祖父母又没有能力照看孩子的,父母可在亲戚朋友中为孩子寻找“代理妈妈”。“ 代理妈妈”既可以辅导孩子学习,又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2、学校方面(1)实行留守学生的普查登记。各中小学校在新学期学生报道时将父母外出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及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在中小学校普及实行教职工结对帮扶或学生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使留守儿童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与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座谈会,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开设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的父母知道校长、班主任等老师的电话,加强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3)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有序的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组织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把乡土文化引进课堂,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中,多把机会留给留守学生,帮助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 (4)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心理咨询辅导站。特别是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与由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交流。及时排除他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帮他们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5)注重培训。尽可能对临时监护人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常识,开展一些座谈会,让他们了解孩子,更好的引导和教育孩子。同时,要充分的利用春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黄金季节”,召开家长会 3、社会方面(1)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是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自制力比较差的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误入歧途。(2)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对于家庭、学校和政府来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关注, 多方位、多角度地采取相应措施,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才能使“留守儿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让他们 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进而使外出务工人员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93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