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ny900627
一、热爱社区 扎根社区我认为在社区这个舞台上,能够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充分掌握 社区工作的流程、方法和相关政策,并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区工作中,创新工作方法,把自己的身心融入社区,让自己在社区这个大家庭里发热、发光。凭着我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能力,凭着我有一颗善良的心,凭着我扎 实刻苦忘我的工作精神,我完全相信自己能成为一名称职的社区工作者。有人说过: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着它笑,它也对着你 笑;你对着它哭,它也对着你哭。仔细想来,难道不是这样的吗?我们每天面带微笑的迎接每一位群众,那么他们也会面带笑容的回应我们的,作为社区工作者,就必须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和联系,沟通是第一位,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凝聚人心,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二、努力学习 适应工作 学习是明确政治方向,提高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径,更是适应新形势、 新环境的必然要求。认真学习业务知识,积极参加街道组织的各项培训。要时刻 准备着用优质的服务解决群众的难题,有一流的业务水平树立社区服务的 新形象,让百姓来社区办事觉得放心、舒心、贴心。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大胆实践,勇于开拓,廉洁自律,扎实苦干,投入全部的精力和热情。
我是梅干啊
近年来,社区工作者队伍总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与新形势的要求和所承担的任务相比,在思维方式、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观念素质、服务协调能力等方面还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因此,要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必须建立完善社会工作职业制度体系,造就一支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1.建立健全选拔任用机制。一是推行职业资格制度,规范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的“入口”。二是推进社区专职工作者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构建民主开放的社区专职工作者选拔任用机制。各地采取了向社会公开招聘、民主选举、下派干部、聘用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和竞争上岗等办法,并注重从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和下岗失业人员中选用优秀人才,经过笔试、面试、考核、聘任、选举等法定民主选举程序充实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去。 2.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各地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推进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再教育、再培训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专职工作者培训制度。依托各级党校、干校建立社区工作者培训基地,借助大专院校的师资力量,引入现代社区理论,规范培训师资、培训教材、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及培训内容;可采取正规教育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尤其要注意对居委会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岗位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依法管理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3.完善待遇保障机制。一是建立相应的薪酬机制。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实绩,逐步提高他们的工资报酬和相关福利。要增加政府财政补贴,同时,也可以通过调整居委会设置规模、减少干部职数来明显提高居委会干部的待遇。二是社区专职工作者须按有关规定参加城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险。三是不断改善社区工作条件。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改善社区办公和服务设施,以适应现代新型社区建设的要求。 4.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实际、易于操作的社区工作者晋升、奖惩制度,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培养、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一是科学确定工作职责。结合不断发展的社区实际情况,对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工作职责进行定位、分解,出台规范化制度,落实岗位职责,确保岗责相称。二是严格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实绩考核,完善年度考核制度,把百分量化考核与民主评议结合起来,全面考核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德、能、勤、绩、廉等五个方面。三是充分发挥考核成果的应用价值。公开考核结果,优胜劣汰,形成动力与压力并存、激励与约束相联的社区专职工作者考评体系。 5.完善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是对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的不可缺少的补充。在继续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同时,积极发展各种专业协会和社区志愿者组织,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建设的参与度。通过争取政府支持、引导,建立社区志愿服务的社会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如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制度、服务承诺制等,规范志愿者服务机制;并通过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其他先进分子的模范行为,带动居民参与,不断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
向娟宅女
离职对很多成熟企业单位来说是很普通的事情,但在社工发展初期,是可以有更多一些思考在里面,对于社工行业发展与规划是否有多一些启发。近日与局用人单位领导会谈时也提到了社工离职的现象。政府作为购买方,自然是不希望老社工的离职,探讨离职原因,政府方面较多考虑在机构层面提高团队建设等留住社工人才。如果有更多的一些分析,或许原因不止于此,找到问题背后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社工,,看社工离职的原因:从书面上看社工提出的离职申请原因多数写个人原因。若更具体一些,我觉得原因可以是多方面的,第二工作环境的工作限制、岗位上不能发挥专业、缺乏工作满足感、派驻政府科室社工面临的体制内外“感觉不同”、面临成家压力选择更高薪金的工作等等(男性社工偏多,其实在香港也是女性社工比例大大超过男性社工,这个不否认与目前社会观念是有关系的,所以也比较好理解)。社工,前我所督导领域岗位设置,有科室、老人院、综合中心,相对流动率较大还是那些较难开展一线专业工作的岗位(特别是当放在这个岗位的社工,是希望做一线服务,而实际工作不能避免的要承担较多科室行政工作的时候)。从政府的角度思考如何留住社工,较容易想到薪金制度,晋升制度等,而不太容易想到,从事社工行业的这批80后,真正愿意坚持做社工的原因还有那些?社会工作者自己的网络家园我们相信,一个真正想做社工的或者一个好的社工,相对于薪水高低、待遇好坏等,是更看重这份职业给他带来的满足感,能坚持下来的原因更因为对这份职业的憧憬与归属感。而当这些如工作带来的满足感、专业的发挥等不能得到满足的时候,追求高薪金或者其他职业规划也就很好理解了。以前我们会开玩笑说社工职业道路上“剩者为王”,说的就是社工对职业的坚持。若从更全面的角度去看“坚持”,这里也提醒政府部门和机构方思考,现在一些社工岗位的设置是否清楚岗位需求在哪里?一些“坚持”背后,是否有足够的客观环境支持,否则这种“坚持”反而是会令一些想做专业但苦于客观环境不允许,最后坚持的结果就是社工的离职:当然不否认一些社工的离职有个人的原因,但也不排除一些提出离职的社工是真正想做社工的优秀人才。如果是因为这个原因令优秀人才流失,我觉得是很可惜的。因此,要稳定社工行业队伍,留住优秀社工人才,不是社工单方面的原因,政府、机构及社工行业协会都需要有一些对社工离职原因的理解,才能从不同的方向去做一些的努力。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