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羊年新气象
面对压力,我们用肩膀去承担;面对猜忌,我们用心灵去融合;面对疑惑,我们用事实去证明;面对冷漠,我们用真情去感化!这就是社区人具备的品质,这就是社区人的精神脊梁。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关于社区工作者 即兴演讲 稿,欢迎借鉴参考。
心系与民,职责与心
作为社区工作者我深深的体会到社区工作的重要性。社区工作是基层工作,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社会的团结稳定,怎会有国家的长治久安,同时社区工作做的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广大居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能从事这样有好处而又十分实在的工作,能为社区内的居民群众做些事情,我深感荣幸。最初对于社区工作者这个职业我的想法很简单,做好本职工作,为社区居民服务,就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社区工作者。但是主任给我上的第一堂课改变了我的想法,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只有心系与民,才能真正做到职责于心。
我与主任和民警一齐走访一个老城区。那里以独住的老人居多。我们和十几位居民坐在楼道里促膝谈心。
民警给每人发了一张意见表,让居民们写下期望社区能够改善的地方。几位老人来找我,因为老人们眼睛花了、手颤了,所以请我帮他们写。我问老人们对社区改善有什么要求。
有位老人说期望能把路修一下,这样下雨天路就不会太难走了。
有位老人说,因为巷子里没有路灯,晚上很黑,期望能安上两盏路灯,这样女儿下夜班回家会安全些。
还有一位老人对我说因为楼下住户的污水管坏了,不让楼上住户倒污水。所以老人务必每一天提着污水桶下楼倒污水,期望我们能帮忙协调一下。
当老人们向我提出他们的要求时,表情都是怯怯的,嘴里说其实不办也无所谓,似乎怕他们的要求会给我们带来太大的困扰。但是老人们看着我的眼神中却充满了期盼,期盼我真的能够帮忙他们,解决他们的困难。老人们把我当成孩子,当做亲人。我由衷感到真心想要为他们做些什么,因为他们都是我的亲人。
其实居民们的要求都很简单,虽然修路、按路灯这样的问题我解决不了,但是我能够帮忙居民协调邻里关系,也许我出一点力,老人就能够不必每一天下楼倒污水。也许我出一点力,就能够解决居民们生活中的某些困扰。
与主任的这次走访,让我明白了,不是我就应为居民做什么,而是我要、我想为居民做什么。心中有一位居民,手中便会拉着居民。这也是我们居委会的宗旨:心系与民、职责于心。只有心中真正想为居民服务,才会更好的服务社区。
为了给居民打造一个安定、和谐的社区环境,切实解决社区居民的困难。我们居委会建立了“两会五组”活动制度,即两会:社区党推荐事会,社区党员志愿者协会;五组:社区党员 文化 教育 小组,党员治安巡逻队小组,环境监护小组、帮贫济困小组,党员志愿者小组。组小作用大,人少办事多。也许我们的社区不是环境最优美的社区,也许我们的社区不是硬件设施最齐全的社区,但是我能够很自豪的说我们的社区必须是最幸福团结的社区!
人们常说,理论是灰色而生命之树常青,“情系社区、奉献居民”不是让我们喊 口号 ,而是要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这是一种朴实的人生价值取向。古人以前说,官职不论大小皆为国家效力,这是一种高沿的道德情操阿。我们工作在基层,就更要贴近居民,时时想社区事事为居民。其实,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当我们给居民一个微笑一份真诚时,他同时也还我们一个微笑。多一点微笑,社区不就多一份和谐吗?
我骄傲――因为我是一名社区工作者!
我荣幸――因为我身属团结奋进,无私奉献的团队!
我自豪――因为我们扎根基层,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为社会团结贡献力量!
社区工作者 演讲稿 范文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社区工作者:
与党同心、与民贴心,建和谐社区,是我们社区工作者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学习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社区工作者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更是社区工作永久的主题。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那样,要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
同志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础上,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区是居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场所,处在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最前沿,是体现群众利益最直接、联系群众最密切、反映群众呼声最集中的工作领域。要实现社区的和谐,作为社区工作者,就务必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和联系,畅通社情民意反映 渠道 ,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凝聚人心,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随着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超多涌现,迫切需要依托街道、社区党组织加强这些组织中的党建工作;随着超多退休人员、下岗待业人员和流动人口进入社区,迫切需要街道、社区转变管理模式和工作 方法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随着社区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多层次、多样化趋势的出现,迫切需要街道、社区增强领导、协调、服务等功能。作为社区工作者,就务必高度重视党在城市工作中社区建设这个基础环节,在近民、亲民、为民上多下功夫,全面推进社区建设。
近年来,龙井街党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带领社区工作者,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提高居民群众生活质量、综合素质为重点,以提高城市礼貌程度为方向,全面推进社区各项工作,为构建和谐社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坚信,在龙井街党委的领导下,在全体社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透过改善社区服务基础设施,探索社区服务新思路,健全社区自治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区文化水平、强化社区稳定机制,就务必会在不久的将来,涌现出一个又一个礼貌、平安、和谐的新型社区。
各位社区工作者: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掀起开展与党同心、与民贴心,建和谐社区主题实践活动的热潮,踊跃争当与党同心、与民贴心,建和谐社区模范,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奉献出自己全部的光和热。
优秀社区工作者演讲稿篇
2012年3月23日,是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我正式成为了一名社区志愿者,参加到社区工作中来,踏上了我的社区工作之旅。
刚进入社区时,工作时间短,还有节假日,暗自觉得社区工作很轻松。但当真正的接触到社区工作时,我才发现,社区工作其实不好做。社区人多,人员结构复杂,有的居民能够理解咱们的工作,有的居民不理解,当你不为他办事时,他不但不会配合你,还会影响你。
记得有一次,社区居民来开居住证明,他没有带任何的有效证件,还要求我们给他办事。我们要求他出示有效证件,他就大声的嚷起来:我在社区住了近十年了,小区的每个角落我都清楚,为什么还要我用证件来证明,我本人就是最有力的证据,你们到底给我们开不开?碰到这样的居民,我们只能心平气和的和他讲道理,给他倒上一杯水,让他感觉到我们不是针对他,我们也是尊重和关心他的。只是每个单位都有每个单位的制度,我们也是按制度办事,等他冷静下气来,再做工作,居民就更配合我们了。这个经历无疑是对我工作的鼓励,让我明白了社区工作的琐碎与复杂,同时也意识到要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用全方位的思维考虑事情,以更好的为民服务。
日常的工作中,我边学习边进步,不断得让自己更深心深入到自己的工作业务上来,更加了解我们美丽的三和温泉花园,只有真正的热爱它,才能从本心里去维护它。在没有参加社区工作的时候,我只知道我所住的8号楼在哪里,有路人问我,天时园17号楼怎么走时,我乐而不语,是真不知道17号楼在何方。自从成为社区的工作者以来,我努力工作,经常到居民家中了解居民情况,解决居民所需。您要是现在问我三和的基本情况,我可谓是倒背如流。
我所分管的科室比较多,党务、宣传、纪检、妇联、工会、共青团,档案,民族工作。一个口分配一个任务,多吗?不多。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八个任务。刚接手工作时,我产生的抱怨的想法,但仔细想想,我是三和最年轻的一个,我没有家庭负担,我可以加班加点。我更是一名大学生,我有能力,我能干好这些工作。于是,踏下心来干工作,把事情分好轻重缓急,一件一件的处理,一件一件的完成。便发现工作很好做。记得有一次,宣传科下发了一个文件,要求做社区宣传栏,并在两天之内报到河北区宣传科。面对这样的紧急任务,我和陆秀英主任及时发动小区内的志愿者,为我们出谋划策,在社区志愿者解会文老师、书法家刘世贤老师、摄影家侯增锦老师的帮助和努力下,我们早七点晚七点加班加点的工作下,短短两天完成了任务,并参加了天津市文明办举办的参赛活动,获得了市文明办、今晚报社、中共河西区委共同主办的天津精神社区宣传栏优秀组织奖。现在的我发现社区工作者这个职业,很能锻炼人,不愧被大家誉为“小巷总理”的称号。它不仅要有很强的洞察能力、专业能力、沟通能力,更要有无尽的热情和奉献精神。
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社区工作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工作能力,更能把我们打造成为全能的人才,为我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提供舞台。
作为社区工作者,我要以严肃的态度认真踏实的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通过自己的行动将上级领导及社区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对待工作要知难而上,虚心向社区里的其他同志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努力成为一个合格的社区工作者。要本着“想居民所想,急居民所急”的原则,积极协助社区领导依法办理好各项公益、公共事务。紧紧围绕居民群众的需求,完善社区的服务体系。发挥自己的特长,结合社区居民们的特长和 兴趣 爱好 ,协助社区去组织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民间活动,丰富居民生活。
我骄傲,我是一名社区工作者,当我走在宽敞、洁净的社区巷道时,看到红砖铺地,孩子快乐的奔跑,心中荡漾着幸福的涟漪;我骄傲,我是一名社区工作者,虽然每天工作繁杂琐碎,虽然常常奔波在社区的各个角落——但是,看到居民满意的笑脸,看到我们的努力改变了社区面貌,多少的辛苦,多少的汗水,都是值得的。
我的演讲完毕 谢谢大家
相关 文章 :
1. 3分钟社区工作即兴演讲稿3篇
2. 道社区工作者爱岗敬业活动演讲稿
3. 竞选社区干部优秀演讲稿
4. 社区工作者心得体会
5. 关于习惯的即兴演讲稿 习惯的即兴演讲稿6篇
哈西哈西哈西
退伍军人演讲稿可以写一下回忆,这些年发生了什么,然后感谢战友以及领导的帮助。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各位战友:
酷暑季节,流火七月,我们全体转业和退伍的战友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庆八一,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样激动。我入伍,先后在某军某师、任通讯员、战士、侦察班班长,
曲指算来,自己服役整整15个年头,转业也已经快9个年头了,从内心上来讲的"八一节"是我脱下军装后过的真正有意义的一个建军节,之前的"八一节"我们也过,只是战友间互相问候一下,原来局里也会常常关心我们这些复转军人,组织大家外出参观学习、聚餐、放假、或者发放慰问金。
但今天,我觉得意义非常不同,由我们新组建的文广新局各位领导和我们数十位战友一起过"八一节",用部队的话讲,这叫"官兵同乐",尤其是在刚才军歌凑响的一霎那,我仿佛又回到了曾经充满激情的军营,回到了火热的训练场,作为一名复转军人,我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同时深深的感受到——原来八一也可以这样令人感动。由感而发,就谈一些感受:
首先,深深的感谢党委对我们60多位退役军人的关心,感谢书记、局长和其他局领导在百忙之中来参加座谈会,感谢我们组织人事处处长和其他同仁精心组织和策划这次活动,把大家召集在一起。
感怀军旅生涯,畅谈工作感受,加深熟悉了解,增进战友情谊,这无疑是对我们最大的鼓舞和关心,是你们的关怀让我们又一次回想起那曾经在军营奋战过的日日夜夜,再一次重温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也让我们感受到这个新的大家庭的温馨,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我们一辈子也不会后悔。
第二,都说部队是所大学校、大熔炉。"没有什么路比从军的路更能磨练人的意志,没有什么职业比军人更能体现人生价值,没什么学校比军队这所大学更能培养造就人。"军旅生涯培养了我们复转军人坚韧的性格和军人的气质,以及工作中雷厉风行的品格。
不管岁月如何流逝,这份坚韧和气质是无法抹去的,这也是我们当兵的人军旅生涯所获得的最大财富,而这笔财富必将会在我们每个人所负责的岗位和承担的工作中有潜移默化的体现,不管何时、何地、何岗位,只须领导一声召唤、无须领导更多动员,退伍军人都能让各级领导和组织放心,并且踏踏实实、不打折扣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第三,感谢党委和领导多年来对我们这些复转军人的认同。因为我们这里是上百名同志,复转军人作为分散在原来各单位的一个特殊整体,能够得到原文化局、广电局、新闻出版局的重视和认同,我认为,这比吃一顿饭、发一些礼品要重要的多。
在部队时,我们经常唱战友之歌,"同吃一锅饭,同举一杆旗",那么今天,我们能够凝聚在这一旗帜下,"同吃一锅饭,同举一杆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处用。这既是缘份、又是荣耀、更是责任。同时,也恳请党委和领导给我们创造更多的机会、机遇和事业发展、创新、提高的平台,让我们多担些担子,多做些工作,多贡献一些自己的力量。
今年是我们上海四川商会新组建磨合和发展的关键一年,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决心一如既往地发扬军队优良传统,勤奋学习,爱岗敬业,自强不息。始终以良好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干好本职工作,为部队的快速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祝各位领导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各位战友节日愉快。
爱美食小雅
“我是一个兵,爱国爱人民,革命战争考验了我,立场更坚定……”近日,在武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2020年“八一”建军节座谈会上,武平县30余名退伍军人齐声高唱军歌《我是一个兵》,句句铿锵有力,声声铁骨铮铮。钟国强,就是其中一名退伍军人。作为受表彰的2019年龙岩市“最美退役军人”,钟国强在交流发言中说道:“公益这条路,只要我还能动,我就一定会坚持走下去……”
钟国强,1962年出生,武平县象洞镇人,1981年入伍,曾在福州及江西九江服役,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退伍,现为福建施善公益服务中心(福建施善义工)办公室副主任兼支部副书记。
“公益”是他身上最大的标签
“退伍不褪色”。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公益”是他身上最大的标签。早在部队当兵的时候,他就经常在空余时间帮助敬老院挑水、洗衣服。退役后,曾有8年的时间在象洞敬老院照顾老人,每月仅有90元的工资收入,基本不能满足其生活所需,但他乐此不疲,因为他觉得只要这些孤寡老人能够健康快乐地度过晚年,就是他最大的快乐。
钟国强说,“五年的军旅生涯培养了我坚强的意志、敢于担当的勇气,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脱下军装,我依然铭记自己曾是一名军人,一定要把优良传统带到日常的生活中来。”
偶然结缘,七年坚持。2014年秋,钟国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加入了福建施善义工,当起了全职义工,公益和慈善几乎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只要有时间、能力,他就会尽全力地帮助困难家庭、孤寡(空巢)老人、孤儿等困难人群,为身边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他曾晚上步行入村,只为将2000元助学金送至贫困学子手上。
2019年,武平遇罕见暴雨,县城的主要街道多处都被黄泥水给淹没了,在送水路上的他,马上停下手头工作,率先投入到路面清淤工作中去;防疫、禁毒、防电诈等各种宣传都有他的身影,周边的群众都称他是“活雷锋”。
“施比受更有福。”福建施善义工理事长廖良明告诉笔者,钟国强自2014年参加义工组织以来 ,参加公益活动400余场,他真正地把小事做到了极致。钟国强也因此获得了“优秀梁野平安义工”“一星级志愿者”“武平慈善工作先进个人”“五星级义工”等多种荣誉。
“钟大哥真的是一个很有爱心、很负责任的人,那么多年能够坚持认真做好公益这一件事,贵在他的一颗‘真心’。”经常与钟国强一起参加公益活动的邓雪玉称赞道。
润物无声的善举
现就读于武平第二附小的六年级女生李阳(化名),祖籍湖北遂州,前些年因母亲改嫁,随迁至武平。天有不测风云,2014年母亲怀孕后被查出高危妊娠,孩子没保住,还患上了慢性尿毒症和红斑狼疮,花费巨大治疗费用,家庭生活步履维艰,之后继父又因制毒贩毒入狱。2018年久受病痛折磨的母亲去世,小姑娘顿时没了生活的依靠,只有与外婆相依为命。
对这个特殊的贫困家庭,钟国强主动伸出了援助之手,尽心尽力帮助他们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2014年12月开始至今,一直与李阳家保持密切联系,前后为其筹集善款20余万元,为其母亲治病及帮助她完成学业,保证生活所需。
在其母亲住院期间也是忙前忙后打点,并帮忙申请助学补助金等。对李阳生活上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每逢节日,都会送上水果或月饼、粽子等进行慰问。
“润物无声”,在钟国强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李阳周末一有时间也会去参加一些亲子公益活动。“钟叔叔那么多年来,一直关心着我的学习和生活,还鼓励我做生活的强者。如今,我也慢慢长大了,一定会好好学习,通过我的努力回馈社会。”历经生活的磨难后,李阳在谈吐间多了几分异于同龄人的成熟。
钟虹燕是钟国强的小女儿,在广东一企业做培训讲师。提及父亲的公益之举,钟虹燕告诉笔者,他们全家人都很支持父亲,也很敬佩他,她说:“这么多年来,父亲一心坚持做公益,且默默付出,不求回报,他做的这些事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却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温暖着身边的人。”
“年近六十的钟国强虽已是满头白发,但瘦弱的身躯不乏军人风骨,眉宇间尽显刚毅和坚强。七年的时间,他热心只做公益,他带给我们的不只是钱财,不只是物质,而是用他的行动撒播爱的种子,种出一朵朵文明之花。”在他身边的义工等这样赞美他。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