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52

大家族djz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青少年外展服务社会工作者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面包超人311

已采纳

外展社会工作、是针对16-25周岁青少年所作的服务工作,以中途辍学、失依、无家可归、经常出入不良场所的青少年为服务对象。

社会工作者至其经常流连或聚集的环境中,主动与其接触并建立关系,结合个案、社区工作等方法,就其所遭遇的家庭、学业困扰、同辈关系,提供情绪辅导、就业安排、资源提供、团体活动等立即性或者长期性的服务。

旨在协助其处理生活中的困扰或问题,合理地满足个人需要并发挥个人潜能,从而达到帮助青少年健康发展,进一步健全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体系的目的。

扩展资料

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

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可粗分为直接服务与间接服务,直接工作系社会工作者直接对当事人(案主)提供服务时使用的工作方法。

间接工作则相对地指社会工作者不直接面对当事人(案主),而以间接的方式提供服务。

直接服务又可细分为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间接服务的层面较广,包括社会工作研究、社会工作行政、社会议题倡导、社会政策与立法游说等。

社会工作常依照案主群的特征区分工作领域,常见有儿童、青少年、老人、妇女、身心障碍者、劳工、原住民等等;

或是依照实施的场域,例如学校、医院、监狱、司法立法诉求等等,在此时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其它专业(例如教师、医师、司法官) 等顺利履行其工作义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工

青少年外展服务社会工作者

184 评论(11)

huzhanghua88

何为外展社工?外展社会工作(Out reaching Social Work)是针对16-25周岁青少年所作的服务工作,以中途辍学、逃学、逃家、失依、无家可归、经常出入不良场所的青少年为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至其经常流连或聚集的环境中,主动与其接触并建立关系,结合个案、小组、社区工作等方法,就其所遭遇的家庭、学业困扰、情绪、职业适应、休闲活动、同辈关系等提供情绪辅导、就学就业安排、资源提供、转介服务、团体活动……等立即性、紧急性、甚或是长期性的服务,旨在协助其处理生活中的困扰或问题,合理地满足个人需要并发挥个人潜能,从而达到帮助青少年健康发展,进一步健全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体系的目的。外展社工是如何发展起来的?现在的发展情况如何?青少年外展社会工作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香港。早于1966年已有几个志愿社会服务机构尝试以离散工作方式或游乐场活动安排的方式去为一些不喜拘于青年中心活动的青年提供服务。1977年《青少年个人辅导社会工作绿皮书》的发表,是外展社会工作面世的里程碑。这绿皮书的命名无疑十分突出了外展服务乃以个人辅导为焦点,这使得服务的标准直至目前仍是以个案量来衡量。自1979年香港政府发表《青少年个人辅导社会工作白皮书》,以往的离散工作、康乐活动及青少年辅导计划因服务的需要而演变成“外展社会工作”。全港18个外展队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探索,“百花齐放”式的工作,创造出了香港特色的外展社会工作方式。现在的外展工作已经形成了包括地区青少年外展社会工作队、青少年深宵外展队、综合青少年服务中心共同开展服务的完备的体系。地区青少年外展社会工作队透过外展服务手法,接触那些通常不大参与传统的社交或青少年活动,并且容易受不良影响的青少年,提供辅导和指引。服务对象年龄由六至二十四岁。自二零零二年九月一日起,本港共有十六支由非政府机构营办的地区青少年外展社会工作队,照顾高危青少年的需要,及处理童党问题。青少年深宵外展服务为那些于夜间留连在外的青少年,以外展手法提供适切支援及危机介入,包括辅导、福利转介及护送服务,令他们免受不良影响。服务对象为六至二十四岁之儿童及青少年。由二零零一年九月起,全港共有十八间综合青少年服务中心提供青少年深宵外展服务,并配备车辆及流动电话,以便服务提供。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香港外展社会工作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以及实践的经验。由最初的外展队、社区中心各自为政,发展到现在地区青少年外展社会工作队、青少年深宵外展服务队、综合青少年服务中心三位一体的模式,达到充分利用资源,为青少年提供服务的效果。

258 评论(15)

多妈elva

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他们做的事情就是挽救青少年当中的一些落伍的人,他们有一些人有随着年龄的增长,然后对自己不严格要求,所以这种情况之下,那么他这种社会工作者就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根据对方的情况,然后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一个思想上的教育,希望他们能够做得很好

89 评论(9)

lily完美lily

考点1 青少年的需要与问题 1.青少年的界定 对于青少年年龄的界定,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定义为13-34岁,我国共青团定义为14-28岁,有些组织定位为14-25岁。总体来说,青少年期是由儿童转向成人的过渡期,是个体从不成熟转至成熟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连接着不成熟与成熟的两个自我,因此也是人生发展直线上的一个蜕变、转折、转型或转换期,这种转变或转折比人生其他任何阶段都要广泛和深入,因此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关键的时期,是自我辨识与认定的重要时期。 青少年的特点:多变、创新、反叛 青少年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独立(人格、经济、价值观)、认同(性别、自我)、社会角色(家庭、婚姻、职业)与社会关系。即青少年在此人生阶段需要在自我认同的基础上发展独立的价值观与经济能力,并通过社会角色的学习拓展社会关系网络,进行知识与技能的积累与沉淀,为将来的独立生活奠定所必需是社会基础。具体包括: (1)接纳自己的身体与容貌,表现出符合社会所规范的性别角色要求。 (2)个体与同伴发展适当的人际关系。 (3)追求个体的情绪独立自主,少依附父母及其他人。 (4)自谋其立,寻求经济独立。 (5)为未来的生涯做准备。 (6)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 (7)努力表现负责任的行为与追求理想和抱负。 (8)为未来的婚姻和家庭做准备。 (9)建立个体价值体系,符合现实世界的需求。 青少年的问题:青少年的问题呈现出多样化,主要体现在贫困问题、亲子关系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厌学问题、网瘾问题、婚恋问题、犯罪问题、社会参与问题等。在描述青少年问题时,要尽可能避免对青少年的标签和排斥以及不自觉地参与青少年问题的主观建构,要更多地从社会环境和青少年个体成长的互动状态中去理解、体会、包容和倡导。 考点2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由于青少年所处人生阶段具有独特性,即过渡性、快速发展性等,这就使得社会工作者在面对这一群体时必须更多关注介入的立场、方法、思路与宗旨,唯有此才能更好地协助该群体顺利度过该人生阶段。 其特点主要包括: 1.在价值理念上更突出对青少年群体的多元化和主体性的尊重与接纳 面对青少年的“反叛”、要求独立以及不断面临着“心理断乳”而带来的震荡;标新立异、唯我独尊、追求自由等等,社会工作者更加需要秉持和运用接纳、步批判、尊重、保密、个别化和服务对象自决等社会工作价值原则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2.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方面强调在促进青少年自我认同和发挥群体示范性效应方面的整合性运用 基于青少年的特点,社会工作采用融入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与其中的个别辅导、角色扮演、小组游戏、技巧训练、集体活动等方法,对激发青少年的主体性发展有十分明显的启发、帮助和促进作用。特别是小组工作或团队活动,对于吸引青少年参与发挥积极正向的群体示范效应效果明显。 3.更加注重在优化社会环境方面的政策倡导 青少年的发展深受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工作者需要了解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及其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通过政策倡导来整合更多社会资源,促进青少年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等的环境优化。 考点3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生物进化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论、社会文化论等主要观点。 2.青少年社会服务的基本内容 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考点4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青少年社会工作需要整合地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社会工作者在建立专业关系时的主动性、外展性技术,开展服务活动时的群体性、体验性和创新性手法,都是青少年社会工作方法的特点之一。自我探索、生涯规划、历奇辅导、青少年空间等服务项目成为促进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手段。实务研究则是发展本土化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提升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的重要策略。

94 评论(15)

女王大人过司考

外展社会工作、是针对16-25周岁青少年所作的服务工作,以中途辍学、失依、无家可归、经常出入不良场所的青少年为服务对象。

社会工作者至其经常流连或聚集的环境中,主动与其接触并建立关系,结合个案、社区工作等方法,就其所遭遇的家庭、学业困扰、同辈关系,提供情绪辅导、就业安排、资源提供、团体活动等立即性或者长期性的服务。

旨在协助其处理生活中的困扰或问题,合理地满足个人需要并发挥个人潜能,从而达到帮助青少年健康发展,进一步健全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体系的目的。

扩展资料:

社会工作主要职责

社会工作在我国还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当前我国对社会工作有三种不同的理解,即有三种社会工作:普通社会工作、行政性社会工作和专业社会工作。

按照《决定》的精神,结合国内外经验,有关部门指出,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

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这里指的主要是专业社会工作。

社工的主要职责是对各种社会问题和各类处于困境的社会成员进行专业化‘诊疗’,社工的存在有效地弥补了政府公共服务的不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工

307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