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调子810
社会工作小组分为四种:“教育小组”、“成长小组”、“支持小组”和“治疗小组”。
1.教育小组:通过帮助小组组员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或补充相关知识之不足,促使成员改变其原来对于自己问题的不正确看法及解决方式,从而实现小组组员的发展目标。
2.成长小组:帮助组员了解、认识和探索自己,从而最大限度地启动和运用自己的内在资源及外在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并促进个人正常健康地发展。
3.支持小组:支持小组通过小组成员彼此之间提供信息、建立、鼓励和情感上的支持,达到解决某一问题和成员改变的效果。在支持小组中,最重要的是小组成员的关系构建、相互交流和相互支持。
4.治疗小组:治疗小组的组员一般来自那些不适应社会环境, 或其社会关系网络断裂破损而导致其行为出现问题的人群。对社会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不仅要求其具备扎实的社会工作理论和娴熟的实务技能, 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 医学等方面的学术训练和临床经验。 通过小组工作的活动过程, 帮助小组组员了解自己的问题及其背后的社会原因, 利用小组的经验交流和分享, 辅以一定的资源整合或社会支持网络, 以达到对小组组员的心理和社会行为问题的治疗,从而改变小组组员的行为, 重塑其人格, 开发其潜能, 促使其成为健康、 健全的社会人。
扩展资料:
社会小组的主要功能:
参考资料:中国社工联合会官方网站社工中国-社会工作方法小组工作
冬雨霏霏nz
小组类别有:
教育小组、成长小组、治疗小组、支持小组、社会化小组、任务小组、自助-互助小组、意识提升小组、社会行动小组等
特点:
(1)塑造小组组员的平等意识和共同体归属感。社会工作者必须主导小组组员的平等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塑造平等基础上的被接纳的文化感受。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小组组员就会彼此认同,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对小组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
(2)提供小组组员自我改变及“被肯定”的社会场景。在小组中,小组组员任何新的改变和提升都会被大家接受、肯定和分享,从而会激发他们对外在的真实社区、现实社会的信心,会激发他们以同理心的态度去理解现实的社区和社会.进而以改变了的自我去融人社区和社会。
(3)创造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学习机会。小组工作提供小组组员帮助他人和被帮助的机会。
(4)打造增能的社会支持网络。在小组工作过程中。通过小组组员之间、组员与社会工作者之间的互动分享。在每一个人的周围必然会形成一定的相互支持网络。
扩展资料:
主要模式
1、社会目标模式
社会目标模式主要运用于是去发展的项目或领域,其注重的是社会责任和社会变迁,强调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能力。
2、互惠模式
互动模式亦称交互模式或互惠模式,是基于人与环境和人际之间的关系而建立的一种小组模式,旨在通过组员之间、组员与小组及社会环境之间、小组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促进组员在小组这个共同体的相互依存中得到成长,增强组员的社会功能,提升其发展能力。
3、治疗模式
治疗模式是一种社会治疗或社会康复模式,旨在治疗和解决个人的社会问题,改变个人的社会行为。治疗模式是精神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结合于运用,具有独特的理论与技术,主要针对一些行为失范或有特定问题的人群,如医药的病人、吸毒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等。
4、发展性模式
发展模式亦称过程模式或发展性小组模式,旨在解决和预防服务对象社会功能的衰减问题、恢复和发展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这一模式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如各种困难人群、面临危机的人群以及寻求更大自我发展的人群等等。
参考资料:社会工作小组_百度百科
小涛涛偶巴
社会工作的特点和原则
社会工作的焦点在于人类与环境的互动,目的在协助个人、家庭、团体、社区能适应所在的社会环境脉络,那么社会工作的特点和原则又是什么呢?一起来看看!
1、注重个人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包括注重个人、环境和行为三方面的因素。
2、强调家庭在塑造和影响人的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3、运用社区资源帮助人们解决问题非常重要。
4、运用督导方法为没有经验的工作者提供指导,也让有经验的人不断成长。
5、社会工作拥有独特的教育方案,方案中既有课堂教学也有实践活动,两者并肩结合在一起。
6、传统上社会工作强调三个基本方法:即个案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和社区组织方法。也有些社会工作者认为三种方法所运用的手法基本都是一样的,这一新取向被称为通用社会工作实践模式。
7、社会工作有自身的专业组织。社会工作协会和社会工作者联合会。
8、在社会工作中,关系是核心。社会工作者努力营造一种情感上具有支持性的关系。
9、社会工作者有用精神病学概念的取向,并把相当多的精力放到了了解人上。
10、社会工作所讲的社会,强调的是社会互动和由此而来的社会功能正常发挥或是功能失调。
11、社会工作认识到,人类的社会设置本身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酿成了社会问题,塑造了人的行为。
12、大多数社会工作者都在机构工作。
13、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是助人自助或帮助社区自助。
14、大多数社会工作者都是机构的雇员,有固定的薪水。
15、传统上,社会工作者为个人和家庭提供服务和治疗。近来也有向所有人普及的趋向。
16、社会工作者擅长建立团队和运用团队工作方法,擅长协调各种服务和活动。
1. 个别化认为人类都有权利做一个活生生的个人,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案主需要被当作一个人看待。每个人的遭遇不同,不能凡事只有一种解决的办法。依据每一个案主不同的问题,需求及目标,运用不同的原则和方法,协助案主做最好的适应。
2. 有目的的情感表达社会工作者承认案主有自由表达期内心感受的需要,尤其是消极性的感受社会工作者应该做有目的倾听,而不加以阻止或责难。避免情感转移作用或情感反转移作用。(1)情感转移:指案主将被压抑的情绪投射到专业人员身上。(2)情感反转移:指专业人员将自我的心理需求投射到案主身上,而把他当作那特定的人看待。
3. 适度的情感介入对于案主所表达出来的情绪或感受,能够敏感的加以了解,并做适当的反应。个案工作关系必须冷静,一方面保持理智客观,要投入与案主建立的关系中,对受助者有所担当,也有感情投入和流露,使对方感受到温暖与支持。目的是在建立“专业关系”,而非建立“友谊关系”。
4. 接纳社会工作者真心诚意对待案主的一种行为,包括接纳案主的优点和缺点,适当和不适当的特质,消极或积极的情绪,建设性或破坏性的态度和行为。接纳与接受不同使案主觉得人格受到尊重,能够自我接纳,再经一番自我搜索与审查之后,可以从新培养信心去处理自己问题。
5. 非评判态度。社会工作者主动对于案主提供服务,基于案主的需要,而不是依据案主是否”值得]服务。应暂时放下自己放在案主的处境,投入其内心世界,并从对方的观点和立场,设身处地去体会和谅解案主的主观感受。
6. 案主自决。承认案主对于处理其本身的问题,有自己选择,决定的权利和需要。激励及协助案主适当地运用社会资源,发挥个人的潜能,达成自我决定,并赠强其社会功能。必须让案主操纵自己的命运,不断成长和改进。不应替案主解决问题,而是协助“认清问题”,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协助案主从中选择一种适当的方法,自己解决问题,自己承担后果。案主的自我决定权并非毫无限制。
7. 保密。对于案主在专业关系中所告知或透露的私人资料,有保守秘密的职务或义务。保密不仅是社会工作的一种专业伦理,也是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建立互信关系的重要因素。绝对保密VS相对保密。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