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22

色恋粉雪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海东社会工作者信息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雪中的欢心

已采纳

青海省教育厅直属事业单位 机构: 工作职责 青海省考试管理中心挂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省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牌子 负责普通和成人大中专学校及研究生等招生考试工作;组织实施高 中等教育自学考试和高中毕业会考。 负责人: 王录伟 办公地点:五四西路33号 联系电话: 6309596 五省(区)藏族教育协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挂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藏文教材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牌子 拟定全国藏文教材审查工作规划;协调和督促检查五省区藏族教育协作、藏文教材建设、藏文教材审查工作。承担五省区藏族教育协作的交流与合作工作。 负责人: 办公地点:省教育厅办公楼6楼 联系电话: 6310542 青海省人民政府 教育督导室 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全省教育督导工作;对下级人民政府及职能部门贯彻落实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履行教育职责、保障教育经费投入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对全省“两基”的实施和巩固提高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和评估验收;对全省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调研并向省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负责人: 钟英明 办公地点:省教育厅办公楼5楼 联系电话: 6308799 青海省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承担全省职业技术学校教学质量的检测、评估工作;指导全省职业学校学生文化课统考和教学竞赛、技能竞赛活动;负责地方配套教材和辅助教材的编写工作。 负责人: 晁海东 办公地点: 省教育厅办公楼西侧 联系电话: 6310910 青海教育科学研究所 承担中小学教育、幼儿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民族教育调研工作;组织学术交流。 负责人: 王振岭 办公地点: 省教育厅办公楼5楼 联系电话: 631055 青海省电化教育馆挂青海教育电视台牌子 承担教育电视频道及台(站)建设任务;负责校园卫星电视教育网络建设;承担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师资培训任务;承担中小学信息技术软件建设和电教教材的开发研制任务;负责青海教育电视台的节目制作、播放等工作。 负责人: 杨忠 办公地点: 五四西路7号 联系电话: 6303425 青海省特殊教育学校 承担部分盲、聋哑、弱智三类残疾少儿、青年的教育及残疾康复工作,承担全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任务。 负责人: 熊英 办公地点: 五四西路37号 联系电话: 6302456 老干部管理服务所 负责离退休干部的管理与服务。 负责人: 冯洪云 办公地点: 省教育厅办公楼4楼 联系电话: 6310553 校办产业管理办公室 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培训校办产业的管理人员。 负责人: 张忠实 办公地点: 省教育厅办公楼6楼 联系电话: 6304801 学生工作管理办公室挂省学生贷款管理中心牌子 负责大中专生的学籍、教育学历管理和毕业生资格审查、派遣工作;指导毕业生思想教育、就业和实习工作;负责统筹协调并管理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 负责人: 张普权 办公地点:五四西路33号 联系电话: 6300711 青海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挂青海省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牌子 研究中小学教学理论、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提出执行课程标准的教学计划和使用建议,指导实施中小学课程改革;组织教学研究活动和教学质量评估。 负责人: 李亚岭 办公地点: 省教育厅办公楼5楼 联系电话: 6310084 青海民族教材编译中心 承担九年义务教育藏族中小学各学科的教材和配套辅助教材的编译任务;编供五省区藏族中小学藏语文、汉语文、综合实践3个学科的教科书及相关的配套辅助教材和学前教育教材;承担自编教材的教师培训任务。 负责人: 梁涛 办公地点: 省教育厅办公楼6楼 联系电话: 6310761 青海省中小学实验图书指导中心 拟定全省中小学教学实验配制标准,承担全省基础教育实验教师的培训任务。指导中小学实验教学,编制中小学图书推荐目录 负责人: 周引民 办公地点: 高槽巷3号 联系电话: 6117134 青海省工业学校 为社会公益兼经营服务类的中专学历教育县级事业单位。 负责人: 郭辉 办公地点: 西宁市南山路建新巷2号 联系电话: 7910901 青海教育杂志社挂《中国教育报》青海记者站牌子 编辑、出版、发行《青海教育》、《藏族教育》,承担《中国教育报》青海记者站的工作;编辑、出版、发行中小学教辅读物。 负责人: 郭风波 办公地点: 省教育厅办公楼5楼联系电话: 6304727 青海省小岛文化教育发展基地 重点开展中日文化交流研究和教育学术交流活动;负责全省外国文教专家的接待和生活服务。承担日语、英语、计算机等培训任务和国家外语等级水平测试及出国人员青海考点的国家外语水平考试任务。 负责人: 李智 办公地点: 五四西路35号 联系电话: 6304520 省教育信息中心 负责全省教育信息网络建设,开展社会信息服务工作。 负责人: 杨岩松 办公地点: 省教育厅办公楼2楼 联系电话: 6303997 机关后勤服务中心 承担厅机关后勤保障服务,面向社会提供服务。 负责人: 孙德贤 办公地点: 省教育厅办公楼1楼 联系电话: 6310577

海东社会工作者信息

203 评论(14)

钮咕噜嘟嘟

2021年海东市事业单位总成绩已出,根据《2021年海东市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有关规定,现将参加7月24日、25日海东市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生面试成绩、总成绩及进入体检人员名单予以公示(具体名单详见附表)。公示期为2021年7月27日至2021年8月2日,并就体检等相关事项通知如。

259 评论(9)

白树dodo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扩大拉面产业规模,提升品牌价值,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就业创业,推动拉面产业成为海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海东市拉面产业及其相关生产、加工、经营、服务等活动,适用本办法。第三条促进拉面产业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示范引领、融合发展的原则,推动拉面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第四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统筹拉面产业发展,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完善拉面产业发展配套政策,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将产业促进、品牌推广、服务保障等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县(区)人民政府安排部署,做好拉面产业数据统计、信息公布、从业人员家庭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服务等相关工作,并确定专人负责。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展促进拉面产业发展相关工作。第五条市、县(区)地方品牌产业培育促进部门为拉面产业发展行政主管部门,履行以下职责:(一)综合协调、指导、服务拉面产业发展;(二)牵头起草拉面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三)组织拉面产业展示、交易、信息、技术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四)协调服务相关拉面企业和经营者返乡投资创业;(五)指导拉面产业行业协会商会依法开展工作;(六)市、县(区)人民政府赋予的其他职责。市、县(区)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商务、工业和信息化、市场监管、文体旅游广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促进拉面产业发展工作。第六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及其相关主管部门应当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拉面产业政策,鼓励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参与促进拉面产业发展宣传活动。文体旅游广电、地方品牌产业培育促进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在拉面店设置宣传载体等方式,向外界推介我省及海东市生态环境、文化旅游、风土人情、农畜产品、特色饮食等信息。第七条拉面产业行业协会主动发挥指导、监督、协调作用,依照法律法规及其章程为拉面产业经营主体提供政策咨询、市场信息、产业协作、品牌建设与保护等服务。第二章产业促进第八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出台拉面产业经营、物流配送、技能培训、劳务派遣、产品研发等配套政策,通过财政支持和金融、科技、人才扶持,推动拉面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进程,促进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九条市、县(区)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开发和提供适合拉面产业经营主体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和融资环境。鼓励和支持征信机构发展针对拉面产业经营主体融资的征信产品和服务,鼓励第三方评级机构开展拉面产业经营主体评级服务。第十条市、县(区)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拉面产业经营主体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利用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等多种方式直接融资。建立健全融资担保服务体系,支持金融机构为拉面产业经营主体提供以应收账款、知识产权、存货、机器设备等为担保品的担保融资,具备条件的县(区)探索设立拉面产业担保基金。支持保险机构开展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业务,开发适合拉面产业经营主体分散风险、补偿损失需求的保险产品。第十一条市、县(区)人民政府鼓励金融机构建设拉面产业全产业链线上支付结算平台,加强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的支付结算网络,为拉面产业经营主体提供线上无抵押、免担保信用融资服务。第十二条市、县(区)人民政府鼓励拉面产业经营主体通过直营、加盟等连锁经营模式,统一采购、质量、服务等标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引导有条件的拉面产业经营主体通过联合、合作、重组、股份制改造等方式,培育壮大行业龙头企业。第十三条市、县(区)人民政府根据地区资源禀赋,引导拉面产业经营主体进驻产业园区,支持以研发试验、生产营运、创业孵化、人力资源开发、展销展示、资产管理为主的拉面产业总部基地建设。支持培育拉面产业交易市场,完善技术研发、检验检测、仓储运输、信息管理等配套服务,建立健全供应链体系。支持构建以拉面原材料为主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冷链仓储、物流配送全产业链,带动本地区特色种养殖产业发展。支持拉面产业经营主体、行业协会商会及科研机构传承创新拉面制面技艺和饮食文化,开发拉面半成品、成品等系列产品。

332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