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01

cissy521121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社会工作者人员管理制度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得帮小赵

已采纳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升社会工作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队伍建设,促进社会工作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汕头经济特区(以下简称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特区范围内的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协会及其服务活动适用本条例。第三条市、区(县)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以及社会工作者协会的指导、监督、管理及相关服务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民政部门负责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财政部门负责组织制定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项目目录,并对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公共财政资金进行监督管理。税务部门负责落实国家规定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审计机关依法对使用的财政资金进行审计监督。其他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条例。第四条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队伍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第五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城乡社区应当鼓励和支持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活动,维护社会工作者的合法权益。鼓励和倡导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社会工作。第二章社会工作者第六条特区社会工作者分为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和高级社会工作师三个级别。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的职业水平评价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高级社会工作师的职业水平评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特区社会工作者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范围。第七条特区实行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登记制度。未经依法登记的,不得以社会工作者名义从事社会工作服务活动。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登记分为首次登记和再登记。首次登记的受理期限为社会工作者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之日起一年内,登记有效期为三年;再登记的受理期限为上次登记有效期满前三个月。第八条申请首次登记的社会工作者,应当向市民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一)身份证明;(二)《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三)登记申请表;(四)依法应当提供的其他材料。第九条申请再登记的社会工作者,应当向市民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一)身份证明;(二)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登记证书;(三)再登记申请表;(四)继续教育证明;(五)依法应当提供的其他材料。第十条市民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登记、再登记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初审。初审合格的,报省民政部门予以审核再登记。初审不合格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书面说明理由。第十一条社会工作者应当接受社会工作专业继续教育,其所在单位应当予以支持;社会工作者未按照规定接受社会工作专业继续教育的,不得申请办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再登记。助理社会工作师在每一登记有效期内接受社会工作专业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得少于七十二小时;社会工作师、高级社会工作师在每一登记有效期内接受社会工作专业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得少于九十小时。社会工作者的社会工作专业继续教育活动及其监督管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第十二条尚未考取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高等学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或者经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具备相应条件的现有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可以向市民政部门申请登记为社会工作员。社会工作员参照社会工作者进行管理。第十三条市民政部门应当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价格等部门,参照特区同等条件专业技术人员的平均薪酬水平,制定、调整并定期公布社会工作者薪酬指导标准。社会工作者的具体薪酬和福利待遇,由聘用单位参照薪酬指导标准与社会工作者协商确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十四条社会工作者享有以下权利:(一)开展或者参与社会工作服务活动;(二)接受与社会工作服务有关的知识和服务技能培训;(三)获得所参加的社会工作服务活动的相关信息;(四)获得从事社会工作服务应得的报酬和所需的物质以及安全保障;(五)本人有社会工作服务需求时优先获得服务;(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社会工作者人员管理制度

208 评论(15)

爱上牛肉面

【法律分析】按照不低于上年度全市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标准,确定社区工作者人均薪酬标准,并根据全市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变化幅度及当地财政收入情况,每两年调整一次社区工作者薪酬标准。薪酬待遇由基本报酬、休息日及法定休假日考勤补贴和绩效奖励组成。基本报酬包括岗位工资、工作补贴、薪级工资、保留工资。绩效奖励不低于社区工作者当年薪酬总额(不含“六险一金”和休息日及法定休假日考勤补贴)的25%。【法律依据】《加强城市社区管理服务规定》第二条 加强社区党组织对社区各类组织的全面领导,依法 依章将党的建设有关要求写入各类组织章程。全面推行社区 “大党建” 工作机制,整合辖区内信息、阵地、文化、服务等资 源,实现区域内各领域党组织互联互动。推行兼职委员制度,吸 纳辖区内有代表性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兼职委 员,增强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功能,推动兼职委员及其所在单位 参与社区共建。 第三条 构建纵向到底的社区党组织体系,实现社区党组织— 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全覆盖。推行驻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组 织、在职党员到社区 “双报到”制度,完善社区党员分类管理制 度,将党组织和党员融入社区发挥作用情况纳入驻区机关 (事业) 单位、国有企业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和在职党 员民主评议的重要内容。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在党员领导干部提 拔任用时,征求所在社区党组织意见。全面实行社区党组织书记、 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 “一肩挑”和 “两委”班子交叉任职,逐步提 高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和居民代表中的党员比例。 第四条 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议事协商事务,提高党组织的 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社区居民委员会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基 础作用,完善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业主委员 会监督物业服务企业履行物业服务合同,维护业主在物业管理活 动中的合法权益;物业服务企业依据行业标准规范,制定并公示 物业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收费标准;楼门长协助开展治安巡 逻、环境保护等活动;综合服务站实行首问负责、一窗办理、全 程代办、服务承诺等制度,主要办理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 服务事项。 第五条 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组织作用,推进 群团骨干等力量进社区,逐步实现社区群团工作全覆盖;发挥社 区的平台作用,引导支持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志愿者等 社会力量更好地链接社会资源、提供专业服务、参与社区治理。

136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