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46

若曦0518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社会工作者政策法规章节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珍妮爱美食

已采纳

【导读】目前,全国各地已经陆续公布了2020年社会工作者考试时间,在考试之前,考生除了要做好必要的考试准备,还需要进行准考证打印,准备好考试必要的证件,西藏社会工作者准考证打印需要登录西藏人事考试网,在线进行准考证的打印,2020西藏社会工作者准考证打印在10月27日进行,10月30日截止,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2020西藏社会工作者准考证打印时间及考试难点。

1、西藏2020社会工作者准考证打印时间

2020年西藏社会工作者考试准考证打印时间为10月27日-30日,届时,考生可于规定的时间登录中国人事考试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凭此准考证和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原件在规定时间、地点参加考试。

应试时,携带的文具仅限于黑色墨水笔、2B铅笔、橡皮、不得携带和使用电子计算器。作答时,按照作答要求进行作答。

届时成绩在中国人事考试网公布,请拟合格考生(所有科目均合格)在成绩公布后20日内根据西藏自治区人事考试中心新浪官方微博(新浪微博昵称:西藏自治区人事考试中心)关于考后资格复核的通知要求,做好考后资格复核工作。逾期未提交材料的,一律视为资格复核不通过的考生,取消考试成绩及资格证书发放,请高度重视。

2、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科目难点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一共14个章节,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概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法规与政策、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特定人群权益保护法规与政策、婚姻家庭法规与政策、人民调解、信访工作和突发事件应对法规与政策、社区矫正、禁毒和治安管理法规与政策、烈士褒扬与优抚安置法规与政策、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和社区建设法规与政策、公益慈善事业与志愿服务法规与政策、社会组织法规与政策、劳动就业和劳动关系法规与政策、健康与计划生育法规与政策、社会保险法规与政策。

总结起来,该科目的考试内容就是“全面覆盖、重点突出”。涉及各个领域的法规政策,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我国社会救助、特定人群权益、婚姻家庭、人民调解、社区矫正、烈士褒扬、城乡基层群众以及公益事业、社会组织、劳动就业、健康与计划生育以及社会保险等等。

而且可以看出《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章节不连贯、逻辑性不强、知识不成体系的主体内容,这也导致了复习难度大大提高,不仅复习要全面,尤其对于重要章节内容必须深入理解和把握。

以上就是2020西藏社会工作者准考证打印的相关内容,另外还给大家准备了2020年考试的重难点,希望大家在考试中能够重视起来,合理利用,完成2020年社会工作者考试学习计划,祝大家考试成功!

社会工作者政策法规章节

309 评论(15)

小小追风者

1.法规 :指国家立法机构和政府行政机关为规范个人和组织的行为、维持社会各方面的运行秩序和对社会各方面实施有效的管理而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2.本书的法规: 包括正式的法律、国务院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国务院部门、地方政府制定的规章等各种规范性文件。 3.法规的种类: 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 4.国家法律: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各种法律的总称。 5.行政法规: 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有关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按照国务院《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的规定,行政法规一般称“条例”,也可以称“规定”“办法”等。国务院根据全过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制定的行政法规称“暂行条例”或“暂行规定”。 6.国务院部门规章: 指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部门的职权范围内依法按照《规章制定秩序条例》制定的规章。规章的名称一般称“规定”“办法”等,但不能称“条例”。 7.地方性法规: 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和《立法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以及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8.地方政府规章: 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依照《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制定的规章。地方政府规章一般称“规定”或“办法”。 9.《立法法》作了明确的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10.公共政策: 政府或政党为了维护经济与社会正常的运行与发展、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的综合。公共政策是政府对社会中各种公共事务的干预,它以带有明确目的性和规划性的行动体系去调节经济与社会的运行,引导社会的长期健康发展,以实现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目标。政府的公共政策具有 公共性、权威性、价值性 以及 社会性 的统一等基本特点。 11.社会政策: 公共政策体系中重要的方面之一,是政府为了满足民生需求、维护社会公平、解决各种社会问题而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公共资源、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为民众提供福利性社会服务的政策体系。 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 社会保证政策(含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医疗卫生政策、劳动就业政策、公共教育政策、住房保障政策,以及针对老年人、残疾人、儿童、流动人口等专门对象的权利保护和社会服务政策,促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相关政策。 社会政策的主体: 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主动行动者,也就是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 社会政策的对象: 各项社会政策所针对的民众,即社会政策范围中各类社会福利项目的受益人和各项社会服务的接受者。 普惠型社会政策: 一项社会政策面对所有的民众,或有关群体中的全体成员,提供基本相同的福利待遇或服务。 优点: 对象覆盖面广,社会效益大,不需要复杂的对象资格甄别程序,可以避免“贫困烙印”等问题。 缺点: 需要花费的资金量往往很高,对解决贫困问题的针对性不够强。 特惠型社会政策: 只向具有某些特殊困难的个人和家庭提供特殊的福利待遇和社会服务。

90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