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stinyoudaidai
个案工作方法的干预:
所谓个案工作,是指运用专业的知识,方法,技巧,通过专业的工作程序,帮助有困难的个人或者家庭发掘和运用自身及其周围的资源,改善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
个案作为社会工作的一个基本方法,是处理所有儿童问题常用的方法。
开展“留守儿童”的个案工作,一方面要促进“留守儿童”生理健康的发展,这包括对不良饮食观念和习惯的矫治,现代生活观念和习惯的养成,常见疾病的防治,对自己作为自然生物体的正确认识等。
另一方面要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包括“留守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辅导(包括自我洞察,自我认定,自我尊重以及自我开放),认知技巧的辅导(了解别人的观点,保持正面的人生观以及自觉等),行为的辅导(包括非语言行为和语言行为等),自我管理的辅导(包括同情心,沟通能力,领悟力,接纳自己,合群以及冲突的表达)。需要指出的是,孩子的身心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对其规律的了解是提高他们心理挫折容忍力的前提。这就需要我们利用好个案方法,从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抓起,把学会承受心理挫折的“钥匙”交给儿童,引导他们自测,自控,自我调节,科学认识自己。
小组工作方法的干预:
小组工作又称为团体工作,它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助人工作方法。社会工作者采用科学手段有目的地组织小组,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帮助组员利用小组过程来应付和解决个人社会-心理功能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个人发生转变并得到成长。
通过小组工作方法可以使“留守儿童”在良好的氛围下获得归属感,通过集体环境给他们注入希望,给儿童以自我表达和宣泄的机会,同时可以让他们在团体中了解组员的共性,并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学会处理自己的问题。在处理“留守儿童”问题时,可以用到的学派有理性情绪治疗小组,当事人中心小组,行为治疗小组,现实治疗小组,交互分析治疗小组等;主要方法有榜样示范法,情景模仿,竞赛激励,角色模仿等;具体的活动有团体辅导,集体活动,团体组织中小集体和小组的活动等;治疗模式有发展性模式,互动模式,行为治疗模式等。
家庭社会工作方法的干预:
所谓家庭社会工作就是以家庭为本的社会工作介入,即动员社会及家庭资源,促进家庭正常运转及发展的社会福利与服务。
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进行家庭社会工作方法的'干预时,不仅要对当事人进行辅导,更要从“家庭诊断”或“家族疗法”的角度对整个家庭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整体的,动力学的分析和把握。尤其特别要注意的是使用社会工作方法中的“人在情境中”这一方法原则,把“留守儿童”问题放在具体的情境中去解决,例如社会环境,物理环境,临时环境等。因为只有了解人所处的环境对其生活的影响,才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个人的问题以及问题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用这种方法进行干预的时候,家庭工作方法可以采取个人心理面接,并行心理面接,以及协同心理面接等形式,做好亲子沟通工作,了解儿童当前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采取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社会工作者需要广泛宣传“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引起家长以及监护人的重视。要努力改变家长外出务工时与子女的教育沟通方式,让他们对外出务工与孩子成长有个比较理性的认识,进而做出合理的安排。同时,家长,监护人,学校之间要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和方法,让孩子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环境下成长。
学校及农村社区工作方法的干预:
学校社会工作方法就是要以所需要帮助的人群为特定的服务对象,通过专业的工作方法来更好地协助学生解决他们目前面临的问题,与此同时也需要与学生家长,学校人员及社区人士进行沟通与协调或为他们提供咨询。
这种工作方法不仅要解决如学习困难,性格孤僻,自私,任性及其他不良行为问题,更要处理如学校恐惧症,厌学症,考试焦虑等情绪问题以及学校以外的教育环境问题。
一般来说,在“留守儿童”问题的学校社会工作方法的干预上,有三个层次的介入:发展性介入(包括学校生活指导,学习方法指导,人际关系处理等),预防性干预(包括培养学习兴趣,进行游戏疗法,松弛疗法等),治疗性干预(针对特定的有情绪问题和情绪障碍,人格异常,学习有困扰的学生)。
具体措施包括设法让儿童愿意亲近老师,求助解决问题,建立儿童同辈友谊网络以及强化儿童的认知能力等。
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社区工作方法的干预,需要充分发挥社区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作用。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问题。要依靠家庭,学校和社区三方面的协调努力,积极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要依靠传媒的作用,加强村民对“留守儿童”的责任感和爱心的培养,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某种意义上能像关注自己的子女一样关注身边的“留守儿童”,对他们倾注关爱和呵护,从而建立一种无形的,有效的社区儿童保护体系。
社会及社会政策工作方法的干预:
社会及社会政策工作方法主要是由处于儿童社会工作体系中较高层次的人员所进行的关于儿童发展全局方面的计划实施,管理和监督工作。
内容主要包括推动有关“留守儿童”问题的立法,在“留守儿童”问题上向政府提供咨询及建议,促进儿童的健康教育,促进家庭建设,保护儿童权益等。
具体策略包括:建立综合化与专业化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队伍与机制,强化福利服务与其他社会体系在“留守儿童”问题处理方面的互补,并以他们为本建立清晰的服务目标,配合社会发展阶段,提供个人化的服务。
ERICA漠漠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分析
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学的分支学科,是属于社会工作领域的一种专业服务。学校社会工作以其独有的理论视角和工作方法,为解决存在于家庭、学校和社区间可能会影响学生的问题和干预效果提供专业服务。那么,下面是我为大家提供的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
1.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
(1)学习方面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大多处于义务教育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状况影响儿童未来的发展。然而,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因家中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指导,他们的学习动力普遍不足,成绩普遍不理想。
(2)生活方面的问题。大多数留守儿童正处于需要父母关爱和呵护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儿童对父母的依赖感很强,然而父母外出打工使他们长期置身于一个并不完整的家庭生活环境中,这会对他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也十分单调、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同时由于家中缺乏劳动力,留守儿童还有可能负担较重的家务劳动。
(3)心理方面的问题。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对其心理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留守儿童因缺乏家庭的温暖,情感上得不到及时的交流,从而导致其性格上的缺陷,他们一般都比较内向、自卑、敏感、焦虑,性格也比较脆弱。他们缺乏父母的关心和呵护,与临时监护人相处常常不融洽,从而导致更强的孤独感。
(4)安全方面的问题。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督,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衔接常常会出现问题,监护人对孩子缺乏管教,导致留守儿童存在较大的`安全教育隐患,大多数留守儿童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极易产生安全问题。
(5)行为方面的问题。留守儿童因其性格上的缺陷在群体中常常表现为不合群,叛逆,固执,不能与群体和睦相处,个别儿童还有暴力倾向。
二、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儿童问题的必要性
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学的分支学科,是属于社会工作领域的一种专业服务。学校社会工作以其独有的理论视角和工作方法,为解决存在于家庭、学校和社区间可能会影响学生的问题和干预效果提供专业服务。
目前,我国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呈现出复杂化和多元化,并且成为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因此也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工作者的关注。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常常涉及家庭、学校、社区以及社会方面等环境因素。学校社会工作注重从心理、情感等角度出发提供人文关怀,它的主要功能是协助学生与“家庭―学校―社区”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促使学生获得幸福美满的人生,因此它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儿童问题的工作方法
基于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学校社会工作者可采取社会工作的三大基本方法,即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三种形式,立足农村中小学, 借助学校以及留守儿童所处的社区所能提供的现存资源, 运用学校社会工作专业的理念与方法,帮助农村留守儿童顺利解决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最终实现其自身全面、健康发展。
1.个案工作
个案工作为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学校社会工作者常常用它来处理儿童问题。根据留守儿童的个体差异,了解特殊问题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人格特点和心理状况等情况,学校社会工作者采取直接的、面对面的沟通方式,为留守儿童提供专业的支持和服务。
学校社会工作者在采取个案工作的方法时,要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去理解农村留守儿童并且充分信任他们,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与留守儿童内心的感受与情绪的交互来建立专业的关系,从而能够顺利地走进他们的生活。开展个案工作要将留守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作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向。
2.小组工作
小组工作是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分享,使组员表达个人对他人的理解与关心,并且通过小组力量使组员提高自我认知水平,消除自卑心理。在处理留守儿童问题时,学校社会工作者通过发展社会性技巧、模仿行为、人际学习、团体凝聚力以及情绪宣泄等治疗方法帮助留守儿童在良好的氛围下获得归属感,提升学习能力,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对困难的承受力。
3.社区工作
学校与社区关系密切,学校社会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资源,同时建立起学校与社区的良好互动关系。学校社会工作者在开展留守儿童社区工作时离不开社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借助社会上的物质帮助和政府的经济支持,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健康的学习娱乐休闲场所,从而提升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同时弥补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不在其身边造成的空虚及课余活动的不足。学校社会工作人员也可以在留守儿童所处社区建立如心理咨询中心等机构,建立留守儿童专用档案,同时举办一些活动来丰富留守儿童的生活。
总之,我认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及社会各个方面的长期关注与参与。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仅关系到一个人,一个家庭,也关系到整个社会,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未来,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许莉娅.学校社会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李晓凤.学校社会工作[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4]全国妇联.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节选)[J].中国妇运,2008,(6).
[5]李序科.学校社会工作视阈下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5).
[6]王章华,戴利朝.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社会工作介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 (7).
[7]梁 胜.关注农村“留守综合征”(上)[J]. 农家参谋,2004,(8).
[8]马润生,尹书强.论社会工作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介入――契合性、困境与途径探索[J].黑河学刊, 2008,(6).
[9]贾 云.推行学校社会工作制度 强化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和服务[J].党史文苑,2010,(4).
[10]段鑫星,马亚静,刘桂智.小组工作对农村留守儿童交往不适的介入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刻骨銘心』%
加强实地资本,技术赋权平台的建设。两者的资本理论认为,社会空间中个人的位置取决于个人自己所有权和拥有的数量和质量。技术资本代表左后面的儿童提交,防瘾系统等,可以实现短视频平台,实现识别全面覆盖,更完美,更健康。有一个全面的在线左后面的儿童反瘾系统,依靠短视频平台实名登录,使用位置确定,用户行为分析等技术,准确屏幕幕后儿童用户,并实现短视频留下的儿童使用触发机制全面覆盖。完全改善左后面的儿童反瘾制的辞职,制定明确的儿童,服务功能,在线时间等,以及实施行业规范的统一。
弥补现场元素,在现场延伸家庭学校。 “身体存在”是理解人与媒体之间关系的关键。留守儿童增加了短视频现象治理领域,家长和学校作为供应商,监督员和指南,为留守留下的儿童短途视频应用,缺乏风险意识,监管能力和指导识字,有“现在”缺乏“现在”,需要制作空间领域,失踪的家学就到位了。首先,作为短视频应用设备的提供商,为留守留守的儿童提供设备。
调整习惯领域,改善儿童媒体。该习惯是一种趋势系统。留下的儿童小型视频现象治理领域,选择左后脑儿童的选择很容易受到技术影响的影响,介绍游戏清关模式,植入媒体素养知识清仓游戏在短视频平台中,设置激励机制,并根据海关级别获取服务功能。发挥学校教育人员的主要渠道作用,遵守时代的潮流,开放媒体扫盲课程,建立媒体扫盲活动,引导左后面的儿童正确面对短视频应用,提高媒体素养。改变现场结构,构建协作监督系统。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