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55

Agent数码Reaper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最累的社会工作者图片大全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yf只想依赖祢

已采纳

很多想要报考2020年社会工作师考试的考生都想知道社工这个职业的发展前景和薪资如何呢,下面就让小编来告诉你!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1、社工介绍

社会工作师,是一种新的职业资格,目前在人事部已审定通过,这就意味着社会工作师被纳入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的范畴。社会工作师分为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高级社会工作师三个等级。

社会工作师,是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利用个案、社区、小组等专业方法,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来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社会服务人员。他们维系着社会的良好秩序,渐渐得到社会和人们的认可。

2、社工薪资分析

在浦东新区禁毒、社区矫正、青少年事务社工”试用期内大专、本科学历的社工月薪分别为800元和1000元。试用期满,大专学历的社工月薪约1500元,本科学历的月薪约2000元。根据工作考核情况,社会工作者的收入按工作年限逐步递增。

凡通过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资格考试,取得“社会工作师助理”资格的社工,其月薪相应增加5%;取得“社会工作师”资格的社工,其月薪相应增加10%。

3、社工前景分析

自2013年起,社工岗位缺乏专业人才,各地都在告急,国家也做出了很大方面的推进,例如给社工加工资,大力号召广大学生参与到社会工作中来,毕竟一个国家越发达,配有的社工个人数就越多,大家对社工这个行业有兴趣的,可以提前把证书拿到手,以免以后越来越严,要求越来越高,一次通过考试,成为有证社工一族!

4、社工职业方向

有的考生会问学到社工专业好找工作吗?拿到社工证好像可从事的行业很少,如果考社工之前,你抱有这种想法就是错的,首先个人觉得从事社工是一门非常神圣的职业,其次各岗位用到社工的也很多,例如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卫生服务、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都有专门从事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这些人都称之为社工。

最累的社会工作者图片大全

212 评论(12)

大熊二的小熊大

社工的薪酬是直接与政府购买的金额挂钩的,待遇一般,深圳这边扣社保公积金后大约剩3000多吧,养家糊口还是可以的,但是发展前景就...

270 评论(10)

小英子0113

我大学本科是社会学系的社会工作专业,同学还有师兄弟姐妹里,毕业后成为社区工作者的不在少数。有些已经是社区、街道办乃至更高部门的负责人。2020年6月7日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指出,中国有400万名社区工作者奋战在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中。民政部门统计,截至2021年,中国大陆地区有8793个街道办。换句话说,平均1个社区有6个社区工作者,每1个社区工作者要联系约350名居民。如果再说得时髦点,这就是当下的网格化社区管理。每一户,每一人,都能通过网格化纳入到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管理中。2003年,北京市东城区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的创新城市管理模式课题组,对《依托数字城市技术创建城市管理新模式》课题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2004年,网格化管理在北京市东城区率先实施。到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全国政法综治战线全面推进县(市、区、旗)、乡镇(街道)、村(社区)综治中心建设,提出创新网格化服务管理,完善基层治安防控网,夯实社会治理基础。2013年11月,“网格化管理”首次出现在党内最高级别的文件中,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基层治理方向,各地相继开展社会治理网格化工作。随着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实践推进,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社会管理概念,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社会治理。社区网格化,要实现的社会治理目标,就是: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每1位社区工作者担任网格管理员,对应1个社区的网格。直到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社区网格化管理在全国深化实施。像深圳市罗湖区东湖街道办事处在当年6月24日发布了《东湖街道社区网格管理中心2020年工作要点:完善网格化治理,推进多网合一》,里面就提出了形成“1 名社区网格长+X 名网格员+Y 名楼栋长+Z 名志愿者”大网格构架,探索以网格党小组为核心的条块结合的多元治理模式。过去在很多人眼中,社区工作就是养老的,或者按现在的话讲是躺平的。如果丈夫收入较高,就会让妻子去做社区工作者,还能有时间带孩子照顾家庭。最近几年特别是新冠疫情以后,我们才发现,原来社区工作是要拼命的。网格化,能让疫情可控到每家每户。社区工作者的价值在疫情这三年被放大了。然而,社区工作者的不堪重负,也由此加重了。每一位社区工作者,都是一根针,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的针。怎样的千条线?在临沂市兰山区的《2020年兰山街道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纪实》中说,“兰山街道51个社区村网格全部建成便民服务站,统筹整合网格内各类资源,将就业、卫健、教育、医保、社保、民政等109项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向网格下沉,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社区村建设区域服务中心,实现个体工商户、新开办企业注册登记受理、打证、归档等商事登记业务向群众身边延伸。”109项,下沉给社区网格交办,想一想,一年只有365天,109项事务来回穿插。居民不断前来办事,这是多大的工作量?还有社区工作者透露,小餐饮经营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退休人员养老金领养资格、求职登记、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申请、申请创业小额申担保贷款、残疾人两项补贴申领、精神病人专项救助……凡是能想到的,事无巨细,社区工作者应管尽管。如果社区工作者办不了的事,民众找上门会接待,接待时会告知并说服:这事儿不归我们管。疫情防控的这三年,社区工作者承担了越来越繁重的任务和职责。公开报道显示,西部一位街道平安办工作人员说,防疫期间,既要填报涉疫地区来返人员数据等各类表格,又要紧盯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还要分心于日常各类名目繁多的督查、检查、考核。基层干部特别是社区工作人员应接不暇……既要,又要,还要。上面各级各个部门下发各种工作任务与要求,最终都落在了社区工作者头上,一些街道、社区仅仅依靠寥寥数名全职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勉强维持。而来源多重、头绪多繁、压力多方的工作任务与要求,导致社区工作者精力分散,身心俱疲。加上过去三年,疫情的防控在日常工作之上,额外添加了繁重的工作量。负责卫健条线的社区工作者,一般同时兼任防疫专干,领到上面发来的疫情相关事项后,通知负责具体楼栋的网格员,网格员再沟通、协调进行集中隔离、做核酸、做流调等一些防疫措施。随着疫情的反复,2020年之后,卫健这条线的社区工作者再也没有清闲过。不仅如此,三年来持续的疫情防控工作,已经裹挟了其他条线的社区工作者和其他部门进去,一起面对。最典型的,是对疫情管控对象的工作,实行“五包一”,即:街道干部、社区干部、公安干警、社区医务工作者、网格员,对一个对象展开工作,5人对1人。当然,其中最苦最累的还是社区网格工作者。既当指挥员,又做战斗员,还要客串信息员、宣传员,是社区网格工作者的战“疫”常态。排查、测温、消毒、值守、宣传、劝返……日复一日的防疫工作,社区工作者非常辛苦。有些地方由于疫情严重,两三个月没有周末休息,节假日更是紧张值班,每天加班到深夜,超时工作十二三个小时。不少社区工作者累病了,因为即便是平时,居民都有各种事来找,根本就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而在疫情开始的第一年,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8日,全国城乡社区工作者中就有53位在疫情防控中因公殉职。此后,这一数据由于暂时不明的原因,没有继续公布。但对疫情防控中再有感染的、病倒的甚至不幸去世的,我们也不难想象。即便这样,社区工作者仍然得不到所有社区居民的理解。总有人比较自私只考虑个人感受,部分居民遇事就是不理解、不配合、不支持,甚至莫名其妙的谩骂诋毁,很多社区工作者包括网格员每天电话被打爆,被骂哭。这也就让人大概理解2022年4月上海疫情期间,年老的居民打电话找到社区工作者反映药快吃完了需要就医拿药,电话那头是累到嘶哑的声音说着,我没有办法。只要发生疫情,只要所在社区成为中高风险地区,就是回不完的信息,做不完的核酸,搞不完的摸排,贴不完的封条,送不完的密接,报不完的表格……疫情期间,有的社区工作者干脆把“家”安进社区,吃住在办公室,二三十天乃至两三个月见不到自己的孩子。上海疫情,很多六七十岁的老年社区工作者,每天仍然工作十多个小时,有时还通宵蹲守值班点。一个字,累。不仅人累,而且心累。新时代的中国,提出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每天国家层面的各项大数据,几乎都是从社区工作者这里层层上传得来的。但从上面传导下来的,却有一些不当的社会治理方式。政出多门,有些还相互矛盾。从各个部门的立场看,每项工作任务与要求都有道理,但各项指标全部考核的时候,才发现有的目标之间相互冲突,基层很难执行,有时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疲于应付。而层层加码,文山会海,让社区工作流于形式,落不到实处甚至得不到实际的数据。报道显示,不少地方的社区,工作发文时间与收到上级文件间隔较短,不少文件与上级文件相似度高达90%。对职责日趋明确严格的变相应付,就是上面来什么,下面转发一下,这成了目前基本的落实方式,据说也是最有效的避责方式。很多社区工作者还“填坑”式参加了很多由上级组织的会议,其实和社区没有直接联系,只是填补一个“与会人数”。社区工作者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推进工作,时间和精力被严重挤压,很多工作落不到实处,难免会产生对工作包括数据上报的敷衍。也不排除社区工作中,总有人吃拿卡要,薅民众的羊毛。工作不力,贪污腐化的,毕竟还是少数。社区工作者里绝大多数,还是有服务社区,让居民满意的工作理想。但现实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是不争的事实。社区工作中任务下发多,调度评比多,权限下放少的现象也层出不穷。为了应对不断增多的考核目标,定期开展调度评比成为重要的治理手段。但基层干部反映,调度评比有过多过滥的倾向,除经济发展、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等重要任务外,大量琐碎小事也被纳入其中。要实现多重目标,实际上需要赋予基层更多自主权力。不少社区工作者对媒体表示,面对上级安排的各项任务,目前只能被动执行,面对不同部门下发的重复任务,很难快速有效地向上级部门反映,即使反映了,上级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壁垒也不是下面可以推动解决的。社区工作者的工作量、工作价值,与薪资待遇不完全合理匹配,也是当下的问题。要记住的是,大量社区工作者,尤其公益岗人员身兼网格员的,拿着最低工资,干着社区一线最累最危险的活,无名无分,默默奉献。让人感到有希望的是,一些地方开始重视。2020年,为调动网格队伍的工作积极性,临沂市兰山街道网格员工资待遇由过去的每月1923元,提高到2400元,统一配备服装、工作证、公文包,统一培训上岗。当地的原话是——“让网格队伍专心干好本职工作,使网格员工作成为有体面的职业。”进一步衡量社区工作者的价值与工作量,提高薪资待遇,或许又是能聊以慰藉的一种方式,很多地方正在推动。而上级如何统筹各级、各部门工作任务与要求,同时加大赋权、更加精简事务和科学优化考评、合理加派人手,值得总结经验与教训,是摆在眼下面前的重要课题。

320 评论(11)

justjoshua

“你当初为什么选择社工这份工作?做社工累吗?”

“嗯,其实做社工挺累的。开小组、策划活动、做个案、上门探访、写文书、外展服务、布置场地、与政府部门或媒体打交道......但我愿意,因为当初那颗助人之心没变过。”

作为一名90后,作为一个新崛起的“社工人”,2012年是我的起点。

成为一名社工,与其说是偶然更不如说是自然。或许,社工之路是我命中注定的路。

回想当年读大学的时候,社会工作,这个专业,想必大家听起来挺陌生的,很多人都默认为社工又像是义工,又像是护工,甚至有些嫌弃的感觉,当然这不是我自己自愿选择的专业,我是调剂的,服从分配的。当时,我真的有点抗拒这门专业,更多带着的是懵懂和好奇,而后来慢慢接触之后,我却爱上了这个专业,也因这个专业改变了我的一生。

(图片来自网络)

2014年10月,我在广州一间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进行专业实习,当时领着微微的500元实习补贴,要解决吃饭、住宿、交通等生活问题,真心不容易。可正因为那颗心还在,没忘记过,一直坚持地熬过去了。

2015年6月,我顺利地大学毕业了,专业对口地成为了一名一线社工。没有华丽的着装,没有成熟的服务经验,只有最质朴的理论知识。记得当时,身边有很多大学同学毕业后都没有选择社工之路,说白了,大家都觉得社工工资低,发展前景渺茫,琐碎事甚多。就连当时朋友他们都不太看好我选择走社工这条路。

(图片来自网络)

而自己恰恰是属于那种想象力比较丰富的人吧,一直抱着对社工憧憬的幻想,坚信:总会有那么的一天,微小身躯的我会为服务对象带来巨大的快乐,会让服务对象都记住自己的名字。告诉自己理想一定是要有的,万一不小心实现了呢!

事与愿违,两年了我还是坚持下来,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成长中的磕磕碰碰,让自己对自己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改变,而且做得还算可以吧,从一线社工跳跃到项目主任。怎么说,做一线社工,是你快乐和成就感并存的时候;做项目主任,是你责任感爆棚,挑战你内心最低谷的时候。

社工之路,亦是狂欢之路,亦是孤独之路。

(图片来自网络)

实习期间是在家综的青少年部,每每跟着“冬菇”姐(化名,青少年领域组长)来到学校,那群学生总会乐呵呵地笑着说:“小潘姐姐来啦,我有好多话要跟你说......”毕业后,我却选择了一间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担任一名一线社工。这是一个变化与调整的时期。幸好,我在这里找到了存在感和成就感。刚开始的我在中心开展的第一个小组是一个长者中文学习小组,那些长者会亲切地叫我:“潘老师”。每次去到社区探访,周边的长者总会笑着跟我打招呼:“小潘,你又去上门探访啦......”那是一种温暖的传递,一种爱的感染,也许是作为一个刚刚毕业的社会工作者吧,我自己总会因此倍感骄傲。

(图片来自网络)

每一次小组,每一次活动,因为经验不足,很多时候自己都要加班加点,从前期策划、撰写计划书、招募组员、安排时间和场地、活动内容选择、活动物资购买、活动游戏道具准备、困难预估及解决方案、风险控制等方面都要准备充足。虽然要花点时间和心思,也会很辛苦,但每次小组或活动你会看到长者们脸上挂着开心的笑容,嘴上说出活动满意度挺好,自己那些因为不能好好地休息,要周末加班而不能陪家人的消极情绪瞬间也就烟消云散了,觉得晚上10点还在电脑面前写活动评估报告,还在中心布置场地,还在用手机编辑活动新闻稿发去微信群的辛苦也值得了。

当然,做一线社工自我感觉还可以,但当你要负责一个项目,学做管理,刚开始是我感觉不适应,有点力不从心的阶段。你会感觉困难,感觉没人协助你,孤独感油然而生。这就对啦,谁说社工成长之路是一帆风顺的?有开心与激情,也有失落与孤独,有过挫折,有过跌倒,这是无可避免的。幸好,还是最初的那颗心让我度过了这个难关,让我开始找准了方向,坚持下去。这一次转变,让我成长起来并带来了思考,社工需要不断接受成长,并学会解决成长所遇到的困难,迎刃而解,更要促进服务对象的成长,实现整个社会的成长。

(图片来自网络)

一步一脚印,献给在社工之路正处于迷茫或同感之人。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愿能继续在社工之路,怀着那颗助人初心,坚持走下去,直到永远......

226 评论(14)

易超风格

社工待遇一般,没有什么发展前途,养家够呛,自己糊口还行

106 评论(9)

堇安年zqy

最累的还是社区网格工作者。既当指挥员,又做战斗员,还要客串信息员、宣传员,是社区网格工作者的战“疫”常态。 排查、测温、消毒、值守、宣传、劝返。

117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