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91

熊熊去哪儿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社会工作者危机阶段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葡萄蛋蛋123

已采纳

危机介入模式的基本原则:及时处理、限定目标、输入希望、提供支持、恢复自尊、培养自主能力。

由于危机介入模式是围绕着服务对象的危机而展开的调适和治疗工作,它的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有效地帮助服务对象摆脱危机的影响,因而危机介入模式注重不同服务介入技巧的综合运用。其原则主要包括:及时处理、限定目标、输入希望、提供支持、恢复自尊、培养自主能力。

1、及时处理。由于危机的意外性强、造成的危害性大,而且时间有限,需要社会工作者及时接案、及时处理,尽可能减少对服务对象及其周围他人的伤害,抓住有利的可改变的时机。

2、限定目标。危机介入的首要目标是以危机的调适和治疗为中心尽可能降低危机造成的危害,避免不良影响的扩大。只有把精力集中在目前有限的目标上,社会工作者才能与服务对象共同协商和处理面临的危机。

3、输入希望。因为当危机发生之后,服务对象通常处于迷茫、无助、失去希望的状态中,所以在危机中帮助服务对象的有效方法是给服务对象输入新的希望,调动服务对象改变的愿望。

4、提供支持。在帮助服务对象面对和处理危机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充分利用服务对象自身拥有的周围他人的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支持。当然,同时也需要培养服务对象的自主能力。

5、恢复自尊。危机的发生通常导致服务对象身心的混乱,使服务对象的自尊感下降。社会工作者在着手解决服务对象的危机时,首先需要了解服务对象对自己的看法,帮助服务对象恢复自信。

6、培养自主能力。危机是否能够解决最终取决于服务对象是否能够增强自主能力。虽然服务对象在危机中自主能力有所下降,但社会工作者不能认为服务对象缺乏自主能力,整个危机介入过程就是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增强自主能力面对和克服危机的过程。

扩展资料

危机介入模式还具备四个特点:

1、迅速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

2、快速作出危险性判断。

3、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

4、积极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问题。

社会工作者危机阶段

271 评论(13)

lee是个小吃货

一:订立关系阶段。包括:1:了解守助者的来源。2:初步评估。3:建立专业关系。4:促使受助者进入角色。5:与受助者以外的其他系统订立关系。二:预估问题阶段。包括:①:收集资料。②:分析解释资料。③:认定受助者问题。④:做出预估报告。三:计划,签订服务协议阶段。计划内容:确立目的与目标,关注的问题和对象,介入的策略,协同工作的合作者,明确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各自的角色,具体工作程序和时间表。 服务协议的内容:计划的目的目标,社会工作者和受助者各自的角色和任务,为达到目的和目标所要采取的步骤、方法、技巧,期望达到的结果及总结、测量的方法等。四:工作介入阶段。包括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直接介入:①帮助受助者认识运用现有资源。②对受助者进行危机干预、危机调适。③运用活动帮助受助者。 间接介入策略:①争取有影响力的人士参与工作,共同为实现社会工作目标而努力。②协调各种服务资源与系统,将它们连接起来,以达到服务目标。③发展、创新资源,满足受助者的需要。④改变受助者所处环境,以达到服务目标。⑤改变组织与机构,更好地为受助者服务。⑥集体倡导。五:评估、结束阶段。内容:①制定的目标目的是否恰当,是否有效地达成。②工作方法和技巧是否运用得当。③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任务完成情况。

339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