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臭爱毛毛
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爱国之情则是放大了的孝心—— 戴·达·菲尔德
人生之路漫漫,人们总要经历不同的波折。曾经的我们身处黑暗之中,忍受着数不尽的伤痛与无助,却在无法抵抗的现实面前失去了反抗的能力。危难之中,那最后的屏障将会成为黎明前的最后一道黑暗,划破长空,一切都将是光明的未来。
身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印度大部分的人都处于贫穷的生活中。社会明显的等级分化让无数社会底层的人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可是他们却从未想过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而造反,这其中有着怎样的原因呢?在印度的历史中,王侯将相,就是有种。
社会分化
提起印度,大多数人的脑海中就会浮现贫穷两个字,然而印度真实的情况其实并不是这样,或者说不仅仅只是这样。印度其实是世界上拥有富豪最多的的国家,而亚洲的首富榜,无数的印度人也榜上有名。
也就是说,印度的贫富差距其实相当悬殊。在印度的孟买,人们将城市划分为了穷人区与富人区,而在穷人区人们为了争夺食物你死我活,在富人区却极尽奢靡,夜夜笙歌。印度的贫富差距几乎让穷人们窒息,原本就艰难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
印度贫穷的生活让人们无法忍受,可是为什么印度的穷人从没有想过为了替自己争取一些权利而进行斗争呢?众多印度的贫穷人口食不果腹,任人欺凌,为什么从没有想过奋起反击,为自己求得一线生机呢?
在中国人的固有思维中,人们一直相信,有斗争才有话语权。如果人们一旦受到了压迫,那一定要奋起反击,拿起手中的武器坚决与黑暗势力作斗争。在中国历史上,秦朝的暴虐曾经压迫的最底层的农民喘不过气,而他们的黑暗统治最终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
在万人愤怒的情况下,陈胜、吴广率领着底层民众反击,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就此拉开帷幕。陈胜吴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壮语犹在耳畔,那是中国人的血性,是一直支撑着人们前行的动力。
目前看来,印度现在的状况与从前的农民境况别无二般,可是为什么印度人都安于现状,没有人愿意站出来领导起义,没有人愿意为了争取自己的权利而造反呢?
追本溯源
在印度的社会中,一种名叫种姓制度的规则一直存在。这是一种将人们划分为三六九等的等级制度,同时也是一种尊卑制度。种姓制度主要是按照人的肤色来划分等级,不同肤色之间的等级也是彼此无法跨越的鸿沟。
在印度的社会中,僧侣的等级制度最高,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从事文化教育活动,同时手握宗教祭祀的权利,因此他们也是整个社会最为珍贵的姓氏。印度社会的第二尊贵人种就是印度的王族,他们掌控整个印度,同时也拥有着说一不二的权力。印度社会等级的第三级便是平民,他们在印度处于中间位置,虽然可以拥有向上的机会,但是这些机会也十分有限。
而在印度的众多人口中,大部分的人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他们不仅地位很低,而且人口基数十分庞大。与其他的社会等级相比,他们做着印度最底层、最劳累的社会工作,却拿着十分微薄的工资,而这样庞大的贫穷人群也是印度等级制度的常态。
印度深受社会等级制度的影响,他们之间的断层现象十分明显。各个等级之间相互排斥,高等级的人不会与低等级的人交往,低等级的人更没有勇气靠近高等级的人。长此以往,印度社会逐渐形成了一种风气,各个等级之间老死不相往来,而等级制度带给人们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印度明显的社会等级制度足以控制整个印度的生活。不同等级之间的人们不允许通婚,各个等级之间的壁垒也越来越厚重。不仅如此,印度是一个宗教控制严重的国家,而印度的宗教也大肆宣扬等级制度。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无数的印度人都生活在高压之下。
那些身处社会底层的人们的思想被控制,他们已经完全失去了所谓的斗争意识。在印度人的心中,等级制度就是天生存在的,而下层人民的等级较低也是命中注定的,他们必须逆来顺受,不允许有丝毫的反抗意识。中国的陈胜吴广起义曾经发出这样的声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难道王侯将相就是天生的吗?然而在印度人看来,从呱呱坠地开始,他们的命运已经被确定,在印度人的心中,王侯将相,就是有种。
因为历史原因的累积,古代的印度一直处在各方势力的压迫之下,成为了不同国家的殖民地。在长期的压迫之下,印度人已经练就了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本领,他们不在乎究竟是谁统治他们,他们更不在乎统治者推行怎样的统治方式。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印度人每天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如何活下去。印度人认为他们天生就没有享受生活的命运,一出生就是社会底层人的他们是不幸的,可是丝毫不懂变通,从不为了自己的权益而斗争的他们更是可怜、可叹的。
长期的宗教压迫、外国侵略、种族制度已经让印度社会底层的人完全丧失了原本的斗志,而他们也不会再像中国的农民起义般轰轰烈烈为了自己的明天而奋斗。一个完全麻木的民族,一群已经丧失了斗志的人,他们又如何能造反呢?王侯将相,就是有种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这是印度人始终无法逾越的鸿沟。
生活中充满着太多的意外与不测。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光鲜亮丽的人其实只是生活在黑暗之中的可怜人,他们没有为自己争斗的权利,甚至从不敢想象自己的未来。
坚定的理想与信念是人们前进的动力,而那些愿意为了自己的理想付出全部的人才是生活真正的勇者。我们曾经为了信念不顾一切,我们也终究能够站在世界之巅,成为自己命运的掌控者。
掉了BOWL
社会工作硕士是全日制专业硕士,应该是学校自命题科目,参考书目去咨询报考学校!具体考试范围如下:全国MSW考试专业课考试包括社会工作原理、社会工作实务两门。考试指导范围如下:壹 考试科目:社会工作原理社会工作原理部分包括社会工作基础知识及社会学基础知识两个方面的知识。第一部分:社会工作基础知识了解社会工作的产生背景及其基本假设;了解社会工作的社会功能,把握社会工作在解决社会问题上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思路;理解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特点及其本质;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知识,包括价值理念、理论基础、过程模式等。第二部分:社会学基础知识要求考生了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功能,掌握社会学基本概念与理论,掌握社会学观察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的视角与方法。贰 考试科目: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实务部分包括社会工作实务方法及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两方面的知识。第一部分:社会工作实务方法要求考生了解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了解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实务方法的涵义与适用范围,了解实务方法的各种工作模式及工作技巧,了解社会行政、社会政策的内容基本理论与方法。第二部分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要求考生了解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过程,了解具体的调查设计与实施方法,了解资料分析的方法及撰写调查报告的要求。
jason19203
是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社工考试大纲:
全国MSW考试专业课考试。(社会工作原理、社会工作实务)考试指导范围。壹 考试科目:社会工作原理。社会工作原理部分包括社会工作基础知识及社会学基础知识两个方面的知识。
第一部分:社会工作基础知识。
了解社会工作的产生背景及其基本假设;了解社会工作的社会功能,把握社会工作在解决社会问题上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思路;理解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特点及其本质;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知识,包括价值理念、理论基础、过程模式等。
扩展资料:
为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满足和谐社会建设对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的需求,借鉴国际上专业学位设置的通行做法,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设置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
在国际上,在社会科学领域,社会工作早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和专业,它同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具有同等的学科地位,并已形成比较成熟和完备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体系。
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不但招收大量的社会工作本科生,而且都设有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来培养实务导向的社会工作高层次人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工作硕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MSW
lavender522
社工考试大纲: 全国MSW考试专业课考试 (社会工作原理、社会工作实务)考试指导范围壹 考试科目:社会工作原理 社会工作原理部分包括社会工作基础知识及社会学基础知识两个方面的知识。第一部分:社会工作基础知识 了解社会工作的产生背景及其基本假设;了解社会工作的社会功能,把握社会工作在解决社会问题上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思路;理解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特点及其本质;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知识,包括价值理念、理论基础、过程模式等。一、社会工作概述1.社会工作的涵义与性质2.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3.社会工作的对象与服务领域4.社会工作的功能二、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1.社会福利思想2.社会福利制度3.社会工作的价值与价值体系4.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三、社会工作的理论1.社会工作理论的涵义及地位2.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3.社会工作的实践理论四、人的发展与社会环境1.人的发展、社会环境及其关系2.儿童发展与社会环境3.青少年发展与社会环境4.成人发展与社会环境5.老人发展与社会环境五、社会工作过程1.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2.社会工作的一般过程3.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六、社会工作教育1.社会工作教育与训练的意义 2.社会工作教育与专业化3.社会工作本土化第二部分:社会学基础知识 要求考生了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功能,掌握社会学基本概念与理论,掌握社会学观察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的视角与方法。一、社会学的对象与功能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2.社会学的功能二、社会1.社会及其构成2.文化的类型与功能三、人的社会化1.人的社会化的涵义及意义2.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与内容3.社会角色四、社会互动1.社会互动的涵义及类型2.社会互动的理论五、社会群体1.社会群体的涵义及类型2.初级社会群体3.社会群体的变迁六、社会组织1.社会组织的特征与类型2.社会组织的结构3.社会组织管理七、社会制度1.社会制度的概念与类型2.社会制度的功能八、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1.社会分层的概念与功能2.社会分层理论3.社会流动九、社区1.社区的概念与要素2.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3.城市化十、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1.社会变迁的涵义与类型2.社会现代化的涵义与内容3.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十一、社会问题1.社会问题的涵义及特点2.社会问题的类型与成因3.当前我国的主要社会问题十二、越轨与社会控制1.越轨行为及其类型2.社会控制的概念与类型3.社会控制体系贰 考试科目:社会工作实务 社会工作实务部分包括社会工作实务方法及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两方面的知识。第一部分:社会工作实务方法 要求考生了解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了解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实务方法的涵义与适用范围,了解实务方法的各种工作模式及工作技巧,了解社会行政、社会政策的内容基本理论与方法。一、个案工作1.个案工作的涵义与特点2.个案工作的理论与主要模式3.个案工作的原则和技巧4.个案管理�二、小组工作�1.小组工作的涵义与特点2.小组工作的理论和主要模式3.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4.小组工作的原则与技巧三、社区工作�1.社区工作的涵义与特点2.社区工作的主要模式�3.社区工作的技巧�4.我国的社区工作�四、社会行政�1.社会行政的涵义与功能�2.社会行政的内容3.社会服务评估�五、社会政策1.社会政策的含义与类型2.社会政策的基本理论3.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4.我国的主要社会政策第二部分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要求考生了解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过程,了解具体的调查设计与实施方法,了解资料分析的方法及撰写调查报告的要求。一、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过程与内容�1.调查研究的主要阶段�2.研究的单位与研究内容�二、测量�1.测量的水平�2.概念的操作化�3.信度与效度�三、抽样�1.概率抽样2.非概率抽样四、定量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 2.实验法五、定性研究方法1.定性研究方法的特点2.访谈法3.焦点小组4.观察法六、变量的统计描述与分析1.描述频数分布2.分布趋势3.列联表七、撰写研究报告1.研究报告的类型与结构2.研究报告的写作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