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12

  • 浏览数

    206

8888一美食家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社会工作者和编外待遇相差多少

1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烂醉的猫咪

已采纳

是的,差距很大,首先是工资待遇,没有编内的人多,其次福利,逢年过节编外人员可能一点都没有,再者,是稳定性,编外人员随时可能被辞退,最后是退休金,编内人员退休金很多

社会工作者和编外待遇相差多少

89 评论(11)

包华包华

区别还是比较大的,而且一般编制内的可以在退休之后享受五险一金,也和国家签订了合同,所以不用担心失业的问题。

265 评论(10)

8668神淡淡

编辑和编外人员的工资收入差距确实很大。

比如我是个非工作人员。其实我是属于政府购买服务人员的。政府每年只支付4万到5万元 在岗位上,精神文明奖+年终考核奖可能超过我们一年的待遇,我们的待遇还包括用人单位承担的社保、公积金个人和单位 真正的个人工资一般两三千元。这种待遇四五年没变。花了就够了,养家糊口都难 大部分编外人员其实感觉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差不多。他们应该坐在窗前接电话,甚至像一些应该处理这个案子的辅警一样。

但是由于身份的差别待遇,待遇差距太大 说实话,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政府岗位设置不够,一些低端岗位应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来解决,比如窗口服务、政府电话信息等 但要严格区分管理,不要造成编外人员代替工作人员的情况。很容易形成对比 另一方面是全面推行聘任制,让真正有能力的人往上走,平庸的人往下走 不能说准备是护身符,不用工作也能享受超高待遇

目前,国家在非基层医院和高校实行完全取消编制、实行聘任制的做法 真的可以同工同酬 第三种方法只能靠个人努力 如果通过个人学习得到相应的备考,可以享受备考内的待遇 其实很多编外人员也知道编外人员的使用比较随意,很多是通过关系进入的 没有严格的公开招聘考试,或者公开招聘考试后已经公布待遇,大家都是自愿的

综上所述,未来人员配备管理越来越严格,不可能随意给人员配备。 但是对于编外人员的管理,确实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为他们建立完善的待遇提升机制。不是不分学历、工龄、工作好坏的工资,不科学

174 评论(10)

柏林熊77

因为在编制内的人,他们的工作相对比较轻松,所以工资会少一些,而像在私企中工作的那些人,他们的工作量非常大,是在用自己的劳动换取相应的报酬,可能工资会高一些。

341 评论(8)

幸福的小萝卜

在编人员和编外人员的工资收入差距特别大,有时候甚至可以差四五倍,目前来说是不可能实现同工同酬的,只能自己努力转成编内。

261 评论(9)

超爱吃的丫头

发放的工资数量不一样,单位的待遇不一样,社保的几率也不一样,养老金的水平不一样,编制不一样,公司的补助不一样,这就是编制内跟编制外的区别。

222 评论(10)

PP的猪窝

区别还是比较大的,而且编制内的一般待遇都比较好,同时也比较稳定,然后也会有很大的提升,编制外的薪资待遇都比较低,然后也不具备稳定性。

99 评论(9)

二三子钩

整天动这心思不如自主创业,发挥特长,一家老小过上小康生活不难!有编无权更遭罪!

190 评论(10)

替拉米酥

事业单位正式编制的工资福利与编外的不一样。《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七章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第三十二条国家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应当结合不同行业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因素。第三十三条国家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第三十四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事业单位执行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和休假制度。第三十五条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第三十六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符合国家规定退休条件的,应当退休。

298 评论(9)

不让一个字注册

不能。因为现在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且这个差距也是相当大的,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能够实现同工同酬。

151 评论(11)

四叶草人生

相比起来有很大的区别。而且两者的工作性质是不同的,并且两者的工作内容是不同的,而且两者的薪资待遇也是不同的。

191 评论(12)

d1329256550

单位在编人员与编外人员工资收入差距大,是指的单位的合同工、临时工,和正式职工相比,工资收入差距大。机关事业单位的正式职工,也有编外人员,按机构编制部门的分类,正式职工包括“在编人员”、“非在编人员”,一些正式职工由于超编调动、编制精简等原因,造成暂时性非在编,对其发展前途没有什么影响,和在编人员一样提拔任用。

非在编对其工资收入影响也不是很大,公务员和参公人员如果暂时性非在编,是不能领取公车补贴的,按规定也不能享受公务员职级工资,有的地方福利补贴奖金等,也是按编制发放,也会产生影响。

如果“编外人员”指的不是正式职工,而是临时工、合同工、人事代理、劳务派遣工,那么这些人的工资待遇,是由当地财政负责发放的,他们的工资待遇,和正式职工没法比。

首先是工资待遇起点低,甚至有一千多两千多一个月的,有的还不缴“五险一金”,完全没有保障。

其次是工资调节幅度小,调节的频率没有办法保证。正式职工职务工资两年一涨,级别工资五年一涨,还会定期不定期对工资细项进行调节,但编外人员的工资增长,不仅缓慢而且幅度小,增长的周期还不固定,只是当地政府人社、财政等部门根据社会平均收入水平的增长,进行微调。

最后,编外人员没有发展前途,干时间再长,也改变不了临时工、合同工的身份,没有成为正式职工的机会。虽然是在机关事业单位,但也只是一份糊口的工作而已,工资低还没有保障,没有发展前途。想“同工同酬”,考进来再说,除考之外,现在早已经没有“转正”的说法了。

大多数编外人员实际上都感觉跟机关事业单位的在编人员工作差不多,该坐窗口都坐窗口,该接电话都接电话,甚至像一些辅警该办案子一起办案。但是就是由于身份的区别待遇,待遇差距太大了。

说实话,随着时代的发展确实政府一些岗位设置不足,有一些低档岗位应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解决,比如说窗口服务和政务电话的信息。但是管理上应当严格区分开,不能造成编外人员顶替编制人员工作的情况,那很容易形成攀比。

另一方面就是全面推动聘任制,让真正的能者上、庸者下。不能说有编制就是护身符,不干活也可以享受超高的待遇。目前,国家在非基层医院和高校已经实践了全面取消编制,采取聘任制的做法。确实可以做到同工同酬了。

第三种方法,只能靠个人努力了。通过个人学习考取相应的编制,那都能享受到编制内的待遇。其实很多编外人员也清楚,编外人员的使用较为随意,很多都是走关系进入。没有进行严格的公开招聘考试,或者公开招聘考试就已经宣布了待遇情况,大家都是自愿的。

综上所述,未来随着编制管理的越来越严格,不可能出现随意给编制的情况。不过,对于编外人员的管理也确实应当建立起科学的管理机制,给他们建立完善待遇晋升机制,不是不管学历高低、工龄长短、工作好坏都一个工资待遇,那样是不科学的。

目前,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外人员主要有以下三类:

1、临时工。基本的特点是:只与单位签订了一份简单的合同,甚至仅仅只是口头约定。涉及人数不多,工作相对简单,好多还是后门货,工资比较低,只要高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就行,一般由单位在自有经费中支付,绝大多数单位也没有给其缴纳社会保险。领导一句话就可以让其失业,标准的单位边缘人。

2、劳务派遣工。这是首先从企业开始慢慢发展起来的用工形式,现在已经蔓延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并且规模越来越大。本来意义上的劳务派遣工,是劳务派遣公司的职工,其工资福利待遇完全由公司负责。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只是劳务派遣公司赚取业务收入的一种方式。

公司与用工单位之间签定了劳务派遣合同,劳务派遣工完成合同规定的工作任务,用工单位按合同给公司支付劳务报酬即可。从法律的角度讲,劳务派遣工个人与用工单位之间,没有任何直接的用工关系。

通俗地说:相当于用工单位出钱请了一些干活的人,只是有一定的期限而己。毫无疑问的是:用工单位支付的劳动报酬并不高,公司还要再剥一层皮,他们的工资福利待遇当然不可能高。所以说,劳务派遣工是现代廉价劳动力,与单位正式职工的工资收入差距很大,其地位是十分尴尬的。就其来源而言,绝大多数还是刚出校门、没有正式参加工作的大学生。

3、半官方的招聘工。他们肯定没有正式编制,但由当地财政部门负担相对低一些的工资福利待遇,也按规定缴纳了社会保险,总体上,待遇相对要好一点。在具体操作上,由官方核定人数和待遇,由用工单位定向招聘,也由财政部门负责工资福利待遇的发放,只是借用了劳务派遣这件外衣,绕开编制政策的限制,实质性地招聘的工作人员。近几年,这种方式越来越多见。

在现行政策情况下,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外人员,要实现与在编人员同工同酬,是根本不可能的。理由也极为简单:编外人员压根儿就不是合格的工作人员,根本就不是按机关、事业单位要求的“凡进必考”方式招录使用的,不合格的工作人员自然也不能与在编人员享受相同的待遇,这是自然而然的结论。所谓的名不正、言不顺是也。

这话听起来十分扎心,也很残酷,但确实是真正的症结所在。有些人可能提出不同意见,说我工作能力有多强、工作态度多么端正,在编人员又如何如何。坦率地说:这种说法毫无意义。本人是什么身份,就享受什么待遇,天下皆然。机关、事业单位更是如比。没有相应的身份,却要享受更好的待遇,当然也只能在嘴上说说而已。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90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