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笨猪seven
中大网校社工考试网:社会工作者是社会政策的具体实施者。因为社会工的工作方法、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的多元化,社会工在不同的情况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根据长期的社会工作实践,以服务方法的不同为标淮,可以将社会工的角色归纳为以下三类:(1)直接服务的角色。包括治疗者、沟通者、支持者、指导者等。(2)间接服务的角色。包括行政者、研究者、咨询者、政策影响者等。(3)复合服务的角色。
发呆2011
个案工作与个案管理基本区别分析
对于个案工作的服务模式是社会工作者针对某个服务对象或者某个家庭开展专业服务、设计专业服务程序和专业服务方法的重要证据,个案工作的模式主要包括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任务中心模式和危机介入模式。那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个案工作与个案管理基本区别分析,欢迎大家参考学习。
一、个案工作与个案管理定义的差异
个案工作是直接从英文social case work翻译过来的。许多学者对个案工作的定义都做过解释,如最早的社会工作的先驱玛丽.里士满1992年在《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一书中说:“个案工作包含着一连串的工作过程,它以个人为着手点,通过对个人及其所处的环境作有效的调整,以促进其人格的成长。”这是个案工作最早的定义。
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1965年出版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将社会工作界定为:“个案工作所注重的不是社会问题本身,而是‘个案’,尤其注重为社会问题所困惑无法与社会环境或关系圆满适应的个体或家庭。个案工作的目的是在于帮助那些遭遇人与人或人与环境的适应困难的个人及家庭,恢复、加强或改造其社会功能。”
在《个案工作》一书中对个案工作的定义为:“个案工作是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以帮助个人或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的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
在个案工作中强调:个别化的工作方法;服务对象是感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需要动用资源,包括个人潜能和社会资源;价值理念是尊重、接纳和个别化;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
《社会工作个案管理》一书中的定义为:“个案管理是一个有创意的、协作的过程,涉及运用初始评估、沟通、协调、咨询、教授、示范和倡导等技巧强化所服务的对象,让他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功能并对机构有积极的作用,它包括了协调和提供直接服务双重角色。”在《个案工作》中个案管理被定义为:“个案管理者通过协调、连接及整合资源的方法,为具有多重困境与需要的案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帮助案主摆脱困境、强化资源网络及增进使用资源的能力。”
个案管理的定义中包括:
一,个案管理服务的提供者是专业社会工作者,拥有专业的.个案管理技能;
二,个案管理的服务对象为同时面对多重问题、困境和需要的案主;
三,个案管理过程具有连续性与重叠性;
四,个案管理具有整合取向;
五,强调成本控制与服务成效;
六,强调团队合作;
七,服务以社会福利体系的相对完善为基础。
二、模式对比
(一)个案工作模式
个案工作的服务模式是社会工作者针对某个服务对象或者某个家庭开展专业服务、设计专业服务程序和专业服务方法的重要证据,个案工作的模式主要包括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任务中心模式和危机介入模式。
(二)个案管理的模式
个案管理的模式主要有组织为本的个案管理模式、责任为本的个案管理模式和角色为本的个案管理模式三种。组织为本的个案管理模式的重点是提供一套综合性服务,满足有多重问题的服务对象的需要。责任为本的个案管理中,个案管理的功能可能有家人、支持性照护网络、志愿者或服务对象本人发挥。角色为本的个案管理模式的核心是个案管理员要担当的角色。
就两者的服务模式来看,个案工作的服务模式注重心理、行为和环境等方面开展服务,如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侧重心理与社会两个角度提供服务、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注重自我认知、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而个案管理服务模式更多的是针对服务对象资源的缺乏而进行的服务,个案管理者的任务主要是为服务对象获取或赢得因其资源的缺乏而带来的问题,如组织为本的服务模式为服务对象提供多重专业服务,这些服务通过链接多家专业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
三、服务过程对比
(一)个案工作服务过程
个案工作的服务过程大致为:
(1)接案并建立专业关系;
(2)收集资料并对问题进行初步判断;
(3)制定目标和服务计划;
(4)服务的实施;
(5)结案与评估。
(二)个案管理服务过程
个案管理的服务过程为:
(1)申请服务,评估服务申请并进行个案分配;
(2)接案面谈;
(3)制定服务传输计划;
(4)建立个人档案;
(5)服务协调;
(6)评估与结束关系。
对比两种服务方法的服务过程,相同点在于都注重服务对象的需要,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进行评估;同样针对问题制定服务计划;评估服务效果。不同点在于:首先,其所制定的计划,个案工作制定的为服务计划,而个案管理则在于服务传输计划,仅仅两字之差,却有极大地不同,服务传输侧重的是链接与协调,而服务计划不仅包含链接与协调,还包括直接服务等,服务范围更广阔些。第二,服务的实施。在个案工作中为介入,而个案管理中为服务协调。
四、反思
最开始选这本书是对“个案管理”和“个案工作”两种方法认识不清楚,更没有对两种服务方法进行区分。通过上述对两种服务方法的阐述,能够对其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对于个案管理,我认为更多的是链接与协调,即个案管理者作为服务链接者和服务协调者的角色,但不能忘记的是我们的一切服务是以案主的需求为导向的,那么,这就要求工作者要与服务对象沟通与交流,才能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个案管理面对的服务对象通常具有多重问题,针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制定服务方案,链接相应的专业机构或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个案管理者定期评估服务对象的情况,并制定进一步的服务计划。
目前,中国社会工作起步较晚,社会工作服务发展不完善,多依赖于政府购买服务,个案管理服务发展不健全,当前中国的个案管理者多由社会工作者承担,没有专门的个案管理者。专业机构收费较高,如心理咨询、医疗机构等,服务对象多为经济拮据者,高额的服务费用难以承担。目前中国的福利服务发展也不完善,社会福利处于基础阶段,个案管理作为连接服务资源的服务,专业的服务机构供应不足。
明鑫花卉
社会工作者所扮演的角色 导语:社会工作者是社会政策的具体实施者。因为社会工的工作方法、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的多元化,社会工在不同的情况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助人服务活动。社会工作者是社会政策的具体实施者。因为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方法、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的多元化,社会工作者在不同的情况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根据长期的社会工作实践,以服务方法的不同为标淮,可以将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归纳为以下三类: (1)直接服务的角色。包括治疗者、沟通者、支持者、指导者等。 治疗者。即临床工作角色。社会工作者通过分析服务对象面临的困难或问题,为其提供直接的、具体的'帮助,激发其潜能,使对象已经受到损害的功能得以恢复。 沟通者。社会工作者在实务过程中与服务对象沟通信息、交换意见、分享思想及感情,以此建立专业的社会工作关系。 支持者。社会工作者通过专业的工作技巧和价值观,对服务对象的困难予以心理上的理解和支持,并且在服务过程中鼓励、帮助服务对象,与他们一同面对困难。 指导者。社会工作者通过分析服务对象的问题,指导、协助服务对象分析自己的困境、认清自身的问题,最后让服务对象自己作出决定。 (2)间接服务的角色。包括行政者、研究者、咨询者、政策影响者等。 行政者。社会工作者以行政者、管理者的身份出现,对专业活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行政者的角色包括实务工作行政和社会福利行政两个层面。 研究者。为增进直接服务的有效性,使服务对象享受优质的社会福利服务,社会工作者有时也需要从事研究,如阅读相关的文献、评估实务的结果、讨论服务的质量、调查社区的需求等。 咨询者。社会工作者向政府部门、民间组织、公众等提供有关社会工作的资料,或者以专业人士的身份参加各种研讨会,从专业角度提供咨询意见。 政策影响者。在实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会发觉社会政策层面存在的问题,如社会资源的不足,困难群体的被忽视等,他们会本着公平正义的信念,以充分的资料和具体的目标来争取政府的了解和支持,最终促成社会政策的变革。 (3)复合服务的角色。包括谈判者、管理者、经纪人、协调者、教育者、发言人等。 谈判者。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技巧,把冲突的双方召集起来,并代表某一方的利益,调节争执,化解分歧,使双方达成一致的认识。 管理者。社会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对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对助人的相关社会资源及信息进行安排、协调和管理,以高效率地实现社会工作的过程。管理者的角色不仅体现在社会工作的直接服务中,也体现在社会工作的间接服务中。 经纪人。社会工作者把那些需要服务而又不知道去何处寻找社会资源的服务对象与其所需的资源联系起来。 协调者。社会工作者为解决服务对象的多重问题,协调相关机构、组织所提供的服务,避免服务的重复和服务对象求助的困惑。 教育者。社会工作者向服务对象传授知识和应对问题的技能,提供信息和情感支持。 发言人。社会工作者代表政府或组织机构,向公众、服务对象发表意见,唤起大家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寻求社会的支持等。 上述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只是为了便于了解社会工作者的作用而进行的一种分类,相互之间的界线有时候并不十分明显。比如,作为管理者,就应当有协调者的作用。管理者有时作为直接服务的个案管理者,有时也可以作为间接服务中社会工作行政的管理者。社会工作者在工作时并非扮演全部的角色,有时只扮演其中的部分角色,通过经典案例,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社会工作者在个案服务中承担的角色: 案主马某,女,50岁,是一名家庭妇女,患有结核病、子宫肌瘤等病,因长时间受病痛折磨,马某身体状况非常差,不能外出务工,家中经济来源全靠丈夫打零工和父亲、哥哥接济,因马某丈夫户口本中注明是工程师(早年在一家建筑公司打工时,建筑公司为了通过年检造假,马某的丈夫小学毕业,自己没有考过工程师)的职称,导致马某即便是家庭特别贫困也无法申请城市低保。女儿在本市上大学,在校做兼职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马某的父亲去世后,马某停止了治疗,靠止痛片来减轻身体疼痛,马某夫妇与女儿关系紧张,女儿对于母亲受病痛折磨不甚在意,近期马某病危住院,没有能力承担治疗费用,求助社工危机介入。 案例分析: 一、马某的问题: 1.在个人方面,由于长期受病痛折磨,马某身体素质差,情绪低沉、消极,缺乏对生活的信心;马某病危住院,情况危急。 2.在家庭方面,家庭成员间关系不是十分亲密,尤其是与女儿的关系淡漠,缺乏有效的沟通。同时家庭经济水平和所处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获得能力的条件,使得马某的丈夫没有固定职业; 3.在社区方面,因为马某丈夫户口本上名不副实的工程师职称,使马某一家不能享受低保,不能得到社区救助。 二、针对上述问题,制定的方案包括以下几方面: 1.对马某进行危机介入,为住院的马某链接资源、寻找帮助(主要是资金)。 2.马某病情稳定后进行心理干预,调整心态,积极治疗; 3.联系马某的女儿,告知马某的病情,希望女儿与马某多沟通,配合治疗; 4.为马某申请低保; 5.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马某丈夫寻找工作。 马某的个案工作已经结束,具体工作内容这此不一一叙述,通过个案服务,为马某链接各种资源,通过红十字会、省妇联、马忠食府、等募集善款11250元以及回族撒拉族基金会赞助的米、面、油;为马某成功申请了低保,马某的丈夫也找到了工作。 在这个个案中,社会工作者扮演了协调者、沟通者、引导者、资源的连接者、支持者等角色,成功的帮助了马某。为其家庭和个人增能,实现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 ;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