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03

狮子跃峡谷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社会工作者被分到窗口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yuxinchen008

已采纳

导语:社会工作是一种制度。早在40年前,威特默就写过一本名为《社会工作--一种社会制度分析》的著作,他在书中说:"社会工作是一个有组织的机构或社团为解决个人所遭遇的困难而提供有一种援助,为协助个人调整其社会关系而提供的各种服务。"社会工作是由政府或民间组织提供的一种规范化的、专业的服务,它因此而被纳入现代社会的制度系统中,成为贯彻政府的福利政策、确保社会稳定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的制度。

“有困难,找社工!”眼下,这句口号在大众中耳熟能详。但在5年前,在东莞公众的认识中,社工跟义工相差不大。

2009年,东莞引入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转眼间,东莞社工行业已发展了整整5年。经过5年的发展,目前东莞社工行业发展水平如何?一线社工又面临着怎样的生存状况?

日前,记者对东莞一线社工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66份。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近六成社工认为,目前约有一半的公众对社工比较接纳。但对于社工个体而言,情况不容乐观,九成一线社工对薪酬待遇不满意,过半一线社工在半年内有离职的想法。

昨日,记者邀请了市社工协会研究部主任刘先生对此次问卷结果进行了解读和回应。

薪酬

仅21%社工月薪超4600元

据统计,目前东莞一线社工共有1200余名,包括岗位社工、项目社工,及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社工等。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八成一线社工的月薪(税前,下同)不足4600元,另有15%的社工月薪为4600元-5500元,而月薪在5500元以上的社工仅占6%.90%的一线社工对薪酬不满意。

解读:东莞社工薪酬在珠三角位于前列

2011年,东莞发布了公益性社会组织社工薪酬指导价。目前东莞社工购买标准是万元/年。刘先生称,目前东莞社工的平均月薪为4600元/月,“还是沿用了2011年的指导价,不过政府购买标准比前几年提高了。”

2011年底,东莞首次引入社工“绩效工资”机制,公益组织可以从社工平均薪酬总额中提取10%作为绩效工资发放。“社工机构发放绩效工资会考虑社工入职时间、实际工作成效等多种因素。”刘先生说,由于社工机构的绩效工资一般都按照季度或者半年发放,所以大部分一线社工月薪都在4000-4600元,绩效工资发放的当月薪酬则会高一些。

一线社工可以晋升为督导助理和见习督导,他们在从事管理工作之余,也要从事一线工作,也要计算绩效工资,因此也可以纳入一线社工的范畴。目前,督导助理和见习督导的平均月薪分别为5600元和6600元。“没有督导头衔的一线社工,如果绩效工资高的话,平均月薪可以达到5000元。”

但由于督导助理和见习督导名额十分有限,很多工作了两三年的社工,未能取得督导头衔,薪酬难以增长,这也是社工对薪酬不满意的主因之一。“东莞一线社工的薪酬水平在珠三角属于中等偏上。”刘先生说,在珠三角地区,深圳的社工工资最高,每月拿到手的工资比东莞高200-300元,其次是东莞和广州,两者工资水平相当,然后是佛山、珠海等地。刘先生认为,考虑到生活消费水平等因素,相对而言,东莞社工薪酬的“性价比”还是比较高的。

尽管如此,仍有高达九成的.东莞社工对薪酬待遇不满意,五成社工认为合理的月薪应该在5000-6000元。对此,刘先生称,社工属于公共服务事业,“不像商业机构那样纯粹采用金钱激励。”

刘先生透露,此前东莞的社工薪酬标准是参照东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酬水平设置的。“现在事业单位在进行薪酬改革,东莞社工薪酬是否会同步参照,还说不定。但从长远来看,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社工购买标准会随之上调的。”

稳定性

过半社工半年内有离职想法

东莞一线社工的离职率一直居高不下。据了解,2010年-2011年,由于广州、佛山、珠海等周边城市开始发展社工行业,当时东莞社工离职率最高甚至达到了20%.近两年,社工队伍的稳定性有所加强,去年东莞社工离职率为15%左右。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过半的一线社工在半年内有离职的想法,而离职的原因主要包括薪酬待遇不高、发展空间小、看不到前景等。

解读:东莞社工晋升路径狭窄

刘先生称,目前东莞社工的晋升主要有三种路径:从一线社工到督导助理、见习督导、督导,逐级上升;从一线社工到社工机构驻点或片区或中心负责人;从一线社工到社工机构管理层。

目前,获得政府购买服务的社工机构共有10余家,而全市一线社工共达1200余名。也就是说,平均每家机构的社工人数近100名,“一名社工要在近百名的机构中得到晋升,竞争确实很激烈。”

服务成效

超七成社工对服务成效较为满意

东莞社工事业发展已有5年。问卷调查显示,近六成社工认为,目前有一半公众对社工比较接纳,但也有近四成社工认为,目前仍有很多公众不了解社工,甚至没听说过社工,对社工较为排斥。

此外,超过七成社工对自己的服务成效比较满意。

解读:东莞社工行业属正常发展

刘先生认为,目前还有很多公众对社工较为排斥是正常的。“目前东莞社工事业还没有全面铺开。东莞社区这么多,一共才1200多名社工,还有很多地方没有社工进驻。”

对于目前公众对社工的认知和接纳度,刘先生认为这是东莞社工行业正常的发展情况。“香港社工经过70多年的发展,公众接受度才这么高。”

行政化

超七成社工认为行政化严重

目前东莞社工行业存在哪些问题?根据问卷调查,排列前三的问题分别是:

成熟优秀的社工流失较为严重,缺乏优秀的本土社工;行政化较为严重,很多社工变成了“打杂工”;管理主体过多,不知道听谁的,从而影响了自己工作量的完成。

事实上,社工行政化一直被业内“吐槽”不已。今年3月,深圳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易松国教授来莞讲座时就指出,在一些社区,有些领导认为社工应该成为他们的工作人员,“让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在深圳,甚至有些领导想让社工去服务窗口坐着办公。

解读:由购买模式决定,属“疑难杂症”

“东莞所有的一线社工,肯定有一定的行政工作量,只是多和少的问题。”刘先生称,这些行政工作包括做方案、报告、文书等等。此外,也有用人单位将派驻在社区的社工调出来,不做专业服务工作,而是专门帮用人单位做行政工作,作为其临时性补充,这些社工也因此成为“打杂工”。

而行政化倾向跟管理主体过多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刘先生说,社工机构有“中介化”的意味,即用人单位向社工机构购买服务。这种用人模式意味着,社工至少要受用人单位和所在机构的两头管理。有时出钱的一方话语权大一些,机构就会妥协,从而社工就会被用人单位任意调配,造成行政化。

但归根结底,这跟东莞的社工购买模式有很大关系。目前,东莞政府购买模式包括两种:岗位购买和项目购买。其中,岗位购买的社工占了约七成。

“上面所说的情况,主要指岗位购买模式,这种模式导致社工行政化较为严重。”刘先生表示,相比之下,项目购买模式则要好很多;因为社工机构只要以项目运作成效向购买方负责即可,“这种情况下,社工主要听从机构的,由机构跟购买方对接。”

刘先生将社工行政化称之为“疑难杂症”,这也大大削减了社工的成就感。“其实每种购买模式都各有利弊,项目购买模式也存在不稳定性,一个项目运作完了,社工又要重新安排岗位,这也对社工人才的稳定性有影响。”

为了全面了解东莞社工行政化问题,今年5月,市社工办委托了东莞市现代社会组织评估中心对2013年12月31日前获得政府购买市直部门社会工作岗位的社工机构进行评估,共涉及10家社工机构。评估结果或于今年9月出炉,“到时我们会根据评估结果,对全市的社工岗位进行优化调整。”

社会工作者被分到窗口

119 评论(8)

妖妖小雯雯

介入模式就是你实施工作是所采用的工作模式个案模式有:危机介入模式、任务中心模式、社会—心理模式、行为治疗模式、叙事治疗模式小组工作有:社会目标模式、等等,打字麻烦,你要是需要的话,我再给你追加

90 评论(13)

隔世的童话

社会工作者基本介绍

社会工作者就是那些掌握专业化的科学知识、方法与技能,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利用个案、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通过为社会成员提供专业化社会服务以及相关的福利保障,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调整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社会服务人员。那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工作者基本介绍,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社会工作概述

社会工作起源于欧洲贫民救济或慈善事业,是伴随工业化引发的社会问题而产生的,工业化先行国家解决社会问题的理念和方法为社会工作的产生奠定了实践基础。这种主要由教会或私人举办的、无组织的个人施舍或慈善,成了此后有组织的社会救济和社会服务乃至全国性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成为社会工作的雏形。

国际社会工作学院联盟/国际社会工作者联盟于2001年6月27日哥本哈根联合通过社会工作的国际定义:社会工作职业促进社会变迁与人类关系的融洽,加强和解放人类对福祉的追寻。社会工作借助人类行为与社会系统等理论帮助人类更好的与环境交流融合。它是基于人权与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而开展的。相对于医学关注在人类生理运作,心理学关注在个人心理现象,社会工作的焦点在于人类与环境的互动,目的在协助个人、家庭、团体、社区能适应所在的社会环境脉络,增强或恢复其社会功能的能量,及创造有利于达成目标的社会条件的一种专业活动,以预防或舒缓社会问题。

社会工作者就是那些掌握专业化的科学知识、方法与技能,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利用个案、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通过为社会成员提供专业化社会服务以及相关的福利保障,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调整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社会服务人员。也就是说,社会工作师和心理咨询师有一个共同目标,那就是恢复个案的社会功能。

二、社会工作的对象和服务领域

那么,社会工作的对象有哪些呢?需要帮助的、有困难的(贫的、弱的、病的、残的、惑的、心智失常的)个人、家庭、社区、群体。

关于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我们首先得了解一下我们的国情。

我国目前将社会工作分为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两大领域。社会服务领域包括: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收养服务、社区建设、优抚安置、慈善事业、减灾救灾、家庭生活服务、教育辅导、司法矫正、就业服务、医疗卫生、计划生育、职工权益维护、青少年事务和妇女权益维护等,从事这些领域的社会工作师被称为专业社会工作者。社会管理领域包括:具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相关政府部门(又称宏观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领域”中的机构管理和社会服务管理(又称微观社会管理)两类,从事这些领域的则被称为行政社会工作者,也就是前面我们提到的在人社部、劳动部、居委会、街道办之类从事社会工作服务的从业者。

如果按服务对象和领域来分,社会工作可分为: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司法社会工作、矫治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和军人社会工作等。

如果按服务方式来分,社会工作可分为:个案社会工作、团体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和行政社会工作等几大类。

如果按社会问题来分,社会工作可分为:社会救助(贫困、失业、残障、性别歧视等)、社会福利服务、就业服务、家庭婚姻服务、医疗康复服务、社会行为矫正(吸毒、酗酒、犯罪等)、心理辅导与教育、心理咨询与治疗、危机干预(之所以将危机干预独立出来,是因为危机干预有些时候不仅仅是心理问题,还涉及了一些社会因素)等。

三、作为社会工作师的你需要具备什么

和心理咨询师一样,很多人以为考了社会工作师,拿了职业资格证,自己就是社会工作者了。事实上,社会工作师需要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远比心理咨询师还要多。

从社会工作课程设置来说,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必须包括人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课程,其中,心理学课程不仅仅是普通的心理学理论知识,还包括一些我们经常听到的技能,比如:精神分析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家庭疗法、团体治疗等。尤其是个案社会工作师和团体社会工作师更需要具备这些知识和技能。实际上,心理咨询师所扮演的角色,就是类似于个案社会工作师的角色,不同的是:作为社会工作师,个案社会工作师还需要去联系社会资源,而心理咨询师不需要;作为社会工作师,可以提供上门服务,尤其是临终关怀方面,而心理咨询师不能。谈到这里,有人会说,国外可以啊。请注意,国外还有一个职业,叫私人心理顾问,不同于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是上门服务的,而且是专门为某人服务的,即那些雇佣私人心理顾问的人。由于国人普遍的边界不清,国内一些行业也是边界不清。

除了上述技能,从事医务社会工作的,还需要懂得医学常识;从事戒毒矫治社会工作的,还需要相关的毒品知识……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不管是哪个领域的社会工作者,都需要掌握相关领域的法律常识和法规政策。可见,社会工作并不是一个轻松的专业。

不过目前为止,我国的社会工作主要领域更多的还是行政方面,虽然一些民办的社会工作机构也在发展,但是,更多的'是以社区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为主(部分地区发展相对比较完善,也有了学校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等)。最为关键的是,国内目前的社会工作课程设置远远跟不上,许多社会工作者缺乏必备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治疗技术。

课程设置(一)

专业基础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社会统计学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实务、人类行为与环境、社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异常心理学。

其他课程:社会保障概论、中国社会思想史、心理咨询、犯罪心理学、组织社会学、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残障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社会问题概论、社会政策、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等。

课程设置(二)

主干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社会统计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研究、社会工作实务、人类行为与环境、社会心理学。

其他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社会保障概论、中国社会思想史、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心理咨询、犯罪心理学、组织社会学、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残障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学、社会问题概论、NGO管理与发展、志愿者管理、SPSS应用教程、社会性别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堂讨论、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专业教学实习等,一般安排14-16周。

以上的课程设置以哪个学校为依据已无从考证,但大同小异。和心理学一样,社会工作是一门边缘学科,也是一门交叉学科。课程设置可不是像上面这么混乱的。严格的说来,国内的社会工作专业教材还需要完善。

而目前由于社会工作的低薪,从事这个行业的主体更多的是人社部、劳动部、居委会、街道办的非专业人员,尽管苏州、东莞等城市已出台相关的补贴方案。至于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考试的设置,原本就是出于让这些人社部、居委会等的非专业人员取得职业资格证的目的而设置的(有一种侮辱这个专业的感觉)。

社会工作师考试报名条件:

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 ,并符合助理社会工作师或社会工作师报名条件的人员,均可申请参加相应级别的考试。

助理社会工作师考试报名条件:

(一)取得高中或者中专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4年;

(二)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大专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 2 年;

(三)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应届毕业生;

(四)取得其他专业大专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4年;

(五)取得其他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2年。

社会工作师考试报名条件:

(一)取得高中或者中专学历,并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后,从事社会工作满 6 年;

(二)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学位,从事社会工作满 4 年;

(三)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 3年;

(四)取得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从事社会工作满 1 年;

(五)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博士学位;

(六)取得其他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学位,其从事社会工作年限相应增加 2 年。

如此需要专业背景的职业资格证书却以高中和中专学历为起点,而且考试题目中的多选题竟然出现了少选可以得分的情况,估计天下职业资格证仅此一家。可以理解,当一些心理咨询师听说人社部的归类之后为何会有如此剧烈的反应。老实说,我刚看到这些报名条件时,反应也很剧烈,不知相关人员是否真正了解了社会工作。

241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