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08

luclmars明尼苏达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社会工作者必备能力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水瓶座小小猪

已采纳

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能力需要接纳、同理(共情)、洞察力、文书能力、表达能力。

1、接纳、同理。这两个词可以说是只要学过社工就一定不会陌生的词,而这两个也是我个人认为社工最最核心的能力,是与其他行业从业者最大的不同之处,最具有独特性、最无法替代的能力。

2、在社工领域,我理解的洞察力是针对需求的敏锐嗅觉。然而需求可不是单单只针对于服务对象的需求,它共有四大方向的,服务对象、所在机构、服务购买方、社会需求。

3、文书能力、表达能力这两块其实并不只是社工专业所需的能力。政府机关、企业单位都会有岗位需要文书的功底,而在主持、营销行业中也会涉及表达能力。那么我为什么要将其视为社工所需的核心能力。

首先针对于文书,社工想要生存就避不开写项目申请,一份好的项目申请书是能够让政府愿意将资金投给你的利器,哪怕政府在项目发布时可能会内定部分资金的现象,但总体上也会对项目的申请提出基本的要求。

其次就是表达,社工发展避不开的就是宣传,保证项目质量、蒙头做事并不能直接高效地带来资金,促进机构的发展,而只有在政府和基金会所组织的相应路演、项目大赛、项目评估会上通过展示自身所做之事,所带来的影响,才能为自身争取到更多的关注和投入。

社会工作者必备能力

235 评论(10)

伊斯坦布尔之夜

自己去帮里面找呀 看你当裁缝还是打武器的 还是做药的咯。 看你了

230 评论(13)

童童564852078

1、学科知识。

所谓学科知识,除了社会工作专业本身的理论和方法外,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行为学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

2、制度知识。

包括:社会制度的.价值理念,如权利的平等和资源分配的公平等;社会制度的运行的内在机制或内在动力;制定政策、法律的组织、机构的功能和程序;有关的司法和行政程序,主要指与社会福利和社会保护相关的司法和行政,如反家庭暴力、贫困和流浪儿童救助、受虐儿童保护、最低生活保障等案例的司法和行政干预程序;具体的政策、法律条文,如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护法》、《残疾人权益保护法》等以及其他与个人、家庭福利和社会工作实践直接相关的地方性、临时性政策法规。

3、技术知识。

是指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可以直接用来与案主沟通并解决问题的工具或媒介知识,如沟通技术、语言知识、逻辑知识、调查方法等。

4、经验知识。

指社会工作者通过自己主观观察、体会、调查、参与,或从被动获得的经验和资料而总结出来的知识。

5、生活阅历。

对自己不同成长阶段的生理、心理、情感和社会生活进行反思,有助于认识自我、发掘自身潜能,更好的形成对案主的同理心。

6、实践经验。

社会工作者如果具有本专业的教学、督导、辅导、临床服务等实践经验,往往有更强的自信和更熟练的技巧,并容易对实践进行反省。

7、文化习俗。

是指社会工作实践所处的社区或地区中人们的生活习俗和社会心理。满足案主需要或解决案主问题常常离不开某社区和文化资源。社会工作者应经常性地了解和熟悉本地文化。

8、社会环境。

是指社会工作者和案主所处的社会互动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家庭成员、同学、师生、同事、上下级、朋友、同辈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对这些要素及其关系的认识,是评估案主社会功能的知识基础。

121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