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78

激排爱畅想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民族社会工作者的理论视角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梦叶草2011

已采纳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的主体)在价值观的指导下参与(方法)到社区工作当中,通过与社区居民(客体)的沟通互动(方法),实现赋权(手段)的要求,达到助人自助(目的)的目的。

民族社会工作者的理论视角

223 评论(10)

我许你一世安好

中原焦点团队  张海萍  高级四期  山西晋中  坚持分享第1527天  2022年5月5日  周四社会工作的理论依据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是关于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理论,包括人们生活所处的各个社会环境系统的理论。其理论焦点放在个人、群体、社会和经济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上。 系统理论注重个人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强调人与环境是交叉互动、相互影响的,强调整体环境中完整的人。 系统理论强调社会系统特别是家庭系统在塑造和影响人的行为及生活状态中的重要作用。 系统理论注重运用社会资源,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网络资源,帮助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解决问题,满足需要。 生态系统理论的核心概念有生命周期、人际关联、能力、角色、地位与栖息地、适应力、滋养性环境。 优势视角理论认为,每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都有它内在的能力,包括天赋、知识、社会支持和资源,只要存在适当的条件,就可以建设性地发挥自身功能。 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的特点:非疾病假设、强调社会工作的任何过程都要重视服务对象的优势、强调整合性干预服务。 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的重点:个人、小组、家庭和社区都有优点,都有他们的内在和外在资源;创伤、虐待、疾病和挣扎可能是伤害,但它们也可能成为挑战和机遇;假定你不知道成长和转变能力的上线,那认真的对待个人群体和社区的抱负;社会工作者只有通过与服务对象协作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服务;每一种环境都充满资源。

150 评论(8)

倩倩19860816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将需求分为五种,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二、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三、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的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他人行为。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四、镜中我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他的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 2、关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五、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贝塔朗菲(1901~1972),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一般系统论和理论生物学创始人,50年代提出抗体系统论以及生物学和物理学中的系统论,并倡导系统、整体和计算机数学建模方法和把生物看作开放系统研究的概念,奠基了生态系统、器官系统等层次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309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