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34

贪吃的懒妞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禁毒社会工作者坚持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卢卡与凯丽

已采纳

有理论作用和实践作用,理论作用主要是构成专业社会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是确定社会工作专业使命或目标的根据,是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实践作用主要是社会工作者的实践动力,通过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标准这种形式,可以指导社会工作者的实践,是促使社会工作者个人成长的有效力量,也是维系社会期望和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关系的关键。 禁毒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原理在禁毒领域中的特殊应用,所以,禁毒社会工作的开展原则相应地划分为一般原则和特殊原则两个组成部分。 一般原则也就是社会工作的普适性原则,最为核心的是尊重、平等、接纳等价值理念。对于许多吸毒人员来说,伤害最大的并不是身体本身,而是来自于家庭、单位和社会的歧视、拒绝和妖魔化。禁毒社会工作者恰恰能够给予吸毒人员最为稀缺、最为珍贵的人性化对待。而这也常常成为吸毒人员得到认同、获取归宿、重建自我的根本动力。也正因为如此,戒毒社会工作者首先应该以吸毒人员为中心,平等对待吸毒人员,尊重吸毒人员的权利,真诚面对吸毒人员,像家人一样接纳吸毒人员,这将推动吸毒人员作为社会人重新站立起来,从而产生出强烈的戒毒意愿,这构成了禁毒成功与否的首要因素。 特殊原则就是根据吸毒人员这个特殊案主群体而专门创设出来的具体原则。根据美国国家毒品滥用研究中心(the National Institute on DrugAbuse)经过多年研究,总结出的特殊原则包括:(1)没有哪种单一的治疗能适合所有的个体;(2)治疗要有可行性;(3)有效的治疗能针对个体的多重需要,而不仅仅是他或她的毒品使用问题;(4)对于个体的治疗和服务计划必须进行持续的评估和修正,以使计划与个体不断改变的需要相匹配;(5)维持足够长时间的治疗以检验治疗的有效性;(6)咨询(个体或小组)以及其他行为治疗是针对成瘾的有效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7)对于很多病人来说,药物治疗是治疗的重要组成元素,特别是结合咨询和其他行为治疗的药物治疗;(8)成瘾的或者是药物滥用的个体,如果同时还有共存的精神疾病存在的话,应该使用整合的方法对两种障碍都进行治疗;(9)生理的戒毒只是成瘾治疗的第一步,对于长期的毒品使用,生理的戒毒本身所能产生的改变微乎其微;(10)有效的治疗都是自愿参与的;(11)必须对治疗中可能发生的毒品使用进行持续的监控;(12)治疗计划应该提供对HIV/AIDS、肝炎、肺结核以及其他传染病的评估,并对病人进行咨询,帮助他们修正或改变那些把他们自己和别人置于有感染危险环境中的行为。(13)从毒品成瘾中恢复过来是个长期的过程,会频繁地需要很多次治疗。

禁毒社会工作者坚持

121 评论(10)

飞天小杨杨

他们的工作是:运用一定的禁毒知识和社会专业知识、方法和技巧,遵循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在一定时期内,为服务对象提供心理辅导、行为修正、家庭关系及社会环境改善、就业信息提供、技能培训等跟踪帮教服务,协助他们达至心理、生理脱毒,提升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顺利回归社会。

具体内容包括:

1、协助戒毒者戒除毒瘾或进行康复治疗;

2、协助戒毒者巩固戒毒成果,形成健康生活方式,防止复吸;

3、协助戒毒者改善家庭关系,处理家庭问题,营造稳定、和谐的家庭帮教环境;

4、协助戒毒者了解劳动就业及职业培训等政策、资讯,协助解决就业问题;

5、协助戒毒者发挥自身潜能,提升自尊与自信。

扩展资料

禁毒社工是社工的一种,社工是指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医疗卫生、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社会工作者队伍基本上由3部分人组成:

①从正式的社会工作学院毕业,取得社会工作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者;

②在有丰富社会工作经验的人指导下,能完成社会工作任务者;

③在社会工作的基层单位从事社会服务者。

《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每年安排两次鉴定考试,鉴定合格颁发《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社会工作者

110 评论(8)

阳光的玖零

主要有以下工作:

1.危机评估。对戒毒、康复人员及其家庭作出危机评估,如评估威胁案主生命的危机因素、复吸的高危因素、家庭内部的正负因素等,以基于专业判断选择适当的介入方式。

2.倡导。通过不同渠道反映戒毒与康复人员要求,倡导政策与制度的改变,保障其权益。

3.协调者。协调禁毒办、戒毒所、社区警长、治保主任、美沙酮治疗中心等相关部门,将相关因素系统组织起来,形成完善的协作网络及系统化的社区戒毒工作机制,以提供一站式禁毒服务。

4.代理人。将那些需要接受服务但又不知道在哪里寻求服务的对象,与其所需的资源联系起来,如协助戒毒人员申请社保、医保及就业机会等。

5.教育。在社区、学校等公开场所,以讲座、活动等形式,宣传毒品危害与毒品滥用预防方法,促使人们远离毒品。

6.赋权。促使案主在知晓自己基本权益的基础上,努力争取公平待遇,以抗击来自家庭、单位及社会的歧视。

7.研究。通过研究吸毒问题来寻求解决方法,或者持续评估实务工作成效以积累禁毒社工实务经验等。

8.辅导。遵循社工的不批判、平等、尊重、真诚、接纳、保密、个别化、自决等原则,提供社工辅导,协助吸毒人员摆脱“心魔”。

9.策划。社工每年需要设计全年服务计划,并策划每个月的详细服务内容。

10.关怀。与其他部门和机构携手关怀戒毒人员及其家庭的需要,特别是应关注低保贫困户并提供服务。

11.资源审批。协助政府部门,对需要申请资源的求助者作出评估,促使资源合理到户,实现公平分配。

拓展资料:

禁毒社工的目标与计划

(一)目标

1.帮助服务对象巩固戒断期,防止复吸。

2.联合社区资源与家庭网络,监督其交友情况。

3.改善其与父亲的关系。

(二)计划

1.社工与服务对象建立平等、尊重、信任的专业关系。

2.通过对服务对象的关心、交流,调节其心理,促进其改变世界观。

3.在社工与居委会干部等人员积极主动跟服务对象交往过程中,增强其对社会的信任心与责任感,促进其思想、行为的改变,帮助他彻底戒除毒瘾,杜绝复吸。

4.在与服务对象交谈和与其父母、邻里交谈中,找出服务对象与他父亲之间的问题,从而联合现有资源改善他与父亲之间的关系。

理论基础

1.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的“自我感念”,即人在内心深处对于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以及“自我实现”即指人对于天赋、能力、前来的充分开发和利用,并且相信人是理性的,可以对自己负责。

2.认知行为理论:认为人在不断处理从本身内部和环境外部所获得的讯息,并将其读解为如何适应社会环境和追求个人生存意义的行动依据。认知和行动是相互影响、相互决定的两者,通过改变个人的认知可改变其行为。

3.交流分析理论:是为了了解我们在交往过程中,双方的关系是相辅的、互补的还是矛盾的、冲突的,帮助他们了解自己与别人互动的本质,对人际交往获得深刻的领悟力,从而促进服务对象改变生活态度,建立更成熟、更有尊严的人际关系。

参考资料:中国禁毒网:禁毒戒毒社会工作者可以扮演的11种角色

259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