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来雨
贺威圣,男,汉族,浙江象山人,1902年出生,1926年11月13日牺牲。 贺威圣出生在富裕家庭。“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参与组织象山学生联合会,他被推为会长,组织游行示威,印发传单,张贴标语,查禁日货。1920年春,到上海进入澄哀中学和上海公学。1922年夏,他聆听孙中山先生在沪江大学演说,深受教育。1923年,他考入沪江大学,宣传孙中山主义而遭校方退学。1924年转入上海大学社会科学系。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4年冬,根据中共江浙区委指示,他回象山发展一批党员,组建了中共象山支部,发动象山各界进步团体和人士,参加国民会议促进会。1925年2月4日,成立了“象山国民会议促进会”。同年4月,他在《火曜》上发表了《追悼孙中山和被压迫民众》等文章,鼓舞了人们的斗志。“五卅”惨案后,他被选为“上大”"临时委员会领导成员,担任上海"全国学生联合会"宣传部长、上海工商学联合执行委员兼宣传部主任。1925年6月3日回宁波,当晚在宁波后乐园、青年会连续讲演“五卅”惨案经过,激起各界人士的义愤,工人、学生3000余人举行追悼会、游行示威、焚烧日货。贺威圣返沪后,担任青年团上海市闸北区委书记兼上海全国学联主任秘书、宣传部长。这年9月,他担任改组后的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执行委员兼工人部、青年部部长。1926年7月,他任中共杭州地委书记,领导杭州、嘉兴、湖州、萧山、金华等市、县的革命斗争。同年11月3日,贺威圣在杭州城站仕学旅馆被捕,11月13日被杀害在清波门外梅东教场。 王一飞,男,汉族,浙江上虞人,1898年出生,1928年1月18日牺牲。 王一飞出生于旧知识分子家庭。1910年考入绍兴山会初级师范学堂读书,1913年毕业后回家乡执教。1920年10月,入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并加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春,赴苏俄留学,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3年,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莫斯科地方委员会委员长。1924年6月,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青年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并列席了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还参加了国际革命互济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同年,遵照党组织决定,由“东大”转至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25年春奉命回国,参与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筹建工作。9月,任中共上海区委书记兼宣传部主任,着手整顿区委组织,加强党的组织领导,积极发展工人运动。12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继续负责筹建军委,竭力解决干部、设备和通讯联络等困难。还频繁往来上海、长沙、汉口之间,秘密准备接应国民革命军北上,指导建立上海工人自卫武装。1926年9月,中共中央任命他为军事特派员,赴江西前线视察。并受中央委托,与苏联军事总顾问加仑将军进行联系,协调工作,交流情况,商议打败军阀孙传芳的军事战略。经过两个月的考察,及时向中共中央提出了详尽的报告。1927年3月,任中共上海区委主席团成员,参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领导工作。与周恩来等负责人一起,分析江浙一带的军事、政治形势,研究加速工人武装起义的具体措施,并亲自指挥了南市区的工人起义。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上海坚持地下斗争。在党的“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5月,随中共中央军委机关赴汉口。7月,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并以中央军委代表身份参加了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与毛泽东、任弼时等人一道,为结束陈独秀投降主义路线错误,制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正确方针做出了贡献。“八七”会议以后,代理中央军事部的领导工作,赴鄂北指导筹划起义,按实际情况,做出了果断的决策。10月1日,受命为中央特派员,赴湘召开中共湖南省委紧急会议,改组湖南省委,确定湖南工作的方针。同月,被中共中央任命为湖南省委书记,积极进行地方党组织的整顿、改组工作,并筹划武装起义。12月10日,任暴动总指挥,发动了长沙“灰日”暴动,亲率数十名武装工人进攻敌军卫戍司令部。因敌我力量悬殊,暴动失败。1928年1月中旬,在长沙被捕。在狱中,暗示党组织派来探监的同志:为了保存更多的革命同志,保护地下省委机关;不宜再派人前来探监或送御寒衣物。1月18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长沙教育会坪。生前,他曾翻译出版了《共产国际党纲草案》、苏联郭范仑科的《新社会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研究观》和季诺维也夫的《俄国共产党历史》等著作。汪寿华,男,汉族,浙江诸暨人,1901年出生,1927年牺牲。 汪寿华出生于乡村旧知识分子家庭。1917年秋,考入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勤奋好学,追求新思想,大量阅读《新青年》、《星期评论》等进步书刊。并联合同学,组织了学生“书报贩卖团”,以“锻炼心身,改造社会”为宗旨,积极推销全国进步书刊。“五四”运动时期,参加了杭州学联的声援活动。1920年2月,积极投入维护新文化运动的“浙一师风潮”。2月,赴上海参加工读互助团。9月,入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俄文,并参加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4月赴苏联学习。因交通受阻,滞留在西伯利亚的伯力、上乌金斯克一带从事华工工作。在这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海参崴创办“五一俱乐部”和“远东中国矿工工会”,开设补习学校,热情帮助工人提高文化水平和政治觉悟,得到华工信赖。1923年当选为赤塔远东职工会中国工人部主任,曾代表远东职工去莫斯科参加国际反帝同盟东方局会议。1924年被选为海参崴职工苏维埃委员,同年底奉调回国。1925年1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5月,任上海总工会宣传科主任。在“五卅”运动中以传单、壁报、演讲等形式,开展反帝宣传活动。同年8月起,任中共上海区执行委员会委员、区委工农部主任、区委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上海总工会中共党团成员和代理委员长等职。在国民党反动派几次查封上海总工会、四处搜捕他的险恶形势下,经常变更化装,改名换姓,深入工人群众,坚持每天工作十几小时,顽强地领导上海工人运动。1926年5月,参加中共上海区委成立的行动委员会,组织、发动“五卅”周年纪念活动,并与赵世炎等人一起,指挥了“五卅”周年纪念大会和群众示威游行。打破了自“五卅”惨案后上海工人运动一度沉寂的局面。5月以后,任上海区委军事特别委员会成员、领导罢工的特别委员会书记、工人自卫团指挥处领导成员、职工运动委员会主任、上海特别市民公会中共党团成员和上海总工会主席团成员等职,为配合国民革命军北伐,积极准备工人武装起义。多次发动了上海各行业工人大规模罢工斗争,扩大总工会组织,参与了上海工人第一、二次武装起义的领导工作。1927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和上海区委决定组织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任领导起义的特别委员会成员和上海总工会委员长,发动工人组织纠察队,秘密进行武装训练,还与上海各派政治势力进行统战联络工作,及时将了解到的政治、军事情况向党中央和上海区委汇报。3月21日,根据党的决定,下达了全市80万工人总罢工的命令,并迅速转入武装起义。夜以继日地协助总指挥周恩来等指挥战斗。起义胜利后,当选为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委员。在中外反动派勾结,镇压工人运动之际,带领上海工人反击了敌人制造的一系列破坏行动。4月11日,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大流氓杜月笙出面“邀宴”他,以相商“机密大事”。同志们担忧他的安全,为了探知敌人的动向,他表示:“我过去常和青洪帮流氓打交道,不去反叫人耻笑;为了党和工人阶级的利益,宁愿牺牲一切。”当晚,进入杜宅即遭国民党反动派绑架,被装入麻袋秘密运至枫林桥杀害。同年5月1日,《向导》周报发表文章表示:80万上海工人誓为汪寿华等死难烈士报仇。 沙文求,男,汉族,浙江鄞县人,1904年出生,1928年牺牲。 沙文求出生在乡村行医家庭。1920年秋,考入宁波效实中学。在“五四”运动新思想新文化的影响下,追求真理,寻求革命之路。1924年夏,进入上海国语师范补习学校。1925年春考入上海大学社会系,系主任瞿秋白向其灌输革命思想,使他懂得了革命的道理。同年5月30日,参加震动全国的上海南京路近万人游行示威。1925年秋转入上海复旦大学。同年冬回宁波。经中共宁波地委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初,党组织派他回家乡从事农民运动。同年4月成立了鄞县沙村农民协会,发展农会积极分子入党。1926年5月成立中共沙村党支部,任书记。同年7月奉命进入广东大学。以马列主义的观点,撰写文章抨击戴季陶的反共谬论。1927年上半年,担任广东大学共青团支部书记。中共广州市委和省港罢工委员会决定纪念“六一九”省港罢工两周年,时参与组织2万多工人参加了纪念大会。同年6月29日,广东大学当局开除其学籍,但他仍留在广州坚持斗争。12月11日,担任广州市委委员兼少年先锋队队长,指挥30支宣传队到各区宣传鼓动,组织共青团员、少先队员维持广州市社会秩序,展开肃清残余反革命分子的战斗。12月13日,任工人赤卫队队长,率队员同敌人短兵相接,逐街争夺,展开巷战。广州起义失败后,化名史永,担任共青团广州市委宣传部长,后任团市委委员兼秘书长。1928年8月,不幸被捕,被秘密杀害在广州红花岗。 裘古怀,男,汉族,浙江奉化人,1904年出生,1930年8月27日牺牲。 1920年,裘古怀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省立宁波第四师范,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4年,参加国民党。1925年“五卅”运动中担任宁波学生联合会副主席,参与领导青年学生反帝反封建运动。1925年10月,到广州进入黄埔军校,参加了第二次东征。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在第四军政治部从事宣传工作。著名的贺胜桥、汀泗桥、武昌攻坚战中,他均在叶挺团敢死队冲锋陷阵。后任第24师政治部宣传科长,写了不少揭露封建残余和国民党右派的檄文。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在潮州战役中负重伤才回宁波治疗。1927年底,奉命到杭州,在中共浙江省委和团省委主持军队干部的训练。1928年,先后担任中共浙西特派员、省委特派员、团省委书记,赴萧山、金华、东阳、义乌、龙游等10多个县的农村调查,帮助指导整顿组织,发展农运。同年8月,参与组织兰溪农民暴动。1929年1月,总结检查了青年团对群众工作的教训,拟制了《建设群众基础与青年工作》的通告。同年1月16日晚在杭州清泰路豫安旅馆被捕,囚禁“浙江陆军监狱”。在狱中,他为中共特别支部委员,参与领导了多次狱中斗争。编辑《火花》、《洋铁碗》等秘密刊物,被敌视为“五个顽匪”之一。1930年8月27日壮烈牺牲。张秋人,男,汉族,浙江诸暨人,1898年出生,1928年2月8日牺牲。 张秋人出生于佃中农家庭。1915年考入绍兴越才中学,1917年转入宁波崇信中学学习。1920年夏,因积极参加五四运动而被剥夺免费保送上大学的资格,被迫赴上海求职。在上海,结识了陈独秀等人,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投身于革命活动。1921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党创办的上海平民女校义务教员,并协助指导杭州等地的建团工作。同年夏,经陈独秀介绍往长沙会晤毛泽东后,应聘为衡阳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英语教员,以此为掩护,积极参与湘南地区中共领导的青年和学生运动。1923年5月因发动学潮被迫离湘返沪。8月,出席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1924年1月,被选为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委会候补委员。6月,任青年团江浙皖区兼上海地方执委会秘书(即书记)。9月,补选为团中央委员,并任团中央局农工委员。在三省一市从事青年运动和国民革命,开展建团、建党工作。同时,领导江浙沪一带反对帝国主义宗教侵略的“非基督教大同盟”,此间多次回宁波、绍兴等地指导群众爱国运动,亲自撰写文章,带头游行和演讲。1924年9月25日,团中央派他任《中国青年》编辑,并为《团刊》和《平民之友》撰稿。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发表了《广州的青年革命军》等十几篇文章。1925年1月,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委会委员。从5月起,全力投入“五卅”惨案后的反帝爱国运动,组织发动沪、杭、甬、绍等地群众的声援斗争。同年秋,任芜湖第一个中共支部书记和团地委负责人,领导当地党团员,团结国民党左派,加快了当地的革命形势的发展。1926年3月,党组织调他去广州继毛泽东、沈雁冰之后接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机关刊物《政治周报》编辑,主编了8―13期。他连续发表文章,分析、评论当时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鼓动人民进行革命,显示了杰出的宣传鼓动才能。5月,任教于毛泽东主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不久,调到黄埔军校任政治教官,讲授各国革命史、国民革命概论和苏俄研究等课程。和恽代英等人一起,以各种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宣传党的民主革命纲领。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遭国民党反动派重金通缉,离广州经武汉,于7月初秘密到达上海。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为加强中共浙江省委的领导力量,他遵照党中央决定,冒着极大的危险,于9月27日前往杭州,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到任后当天即召开在杭中共党员活动分子会议,改组了省委。9月29日,在西湖刘庄附近遭国民党特务逮捕。被捕前,他一面用英语嘱咐妻子赶快回旅馆转移党内文件;一面纵身跳入湖中,把藏在身边的党员名单踩入湖底泥中,保护了党的机密和组织的安全。1928年初,他被当作“要犯”转押于杭州浙江陆军监狱。在狱中,他置生死于度外,每天坚持读书五、六小时,还向难友们讲述各国革命历史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道理,郑重勉励难友:“我们共产党人,活一天就要为革命工作一天。在监牢里既然不能为革命工作,就要认真学习,岂能坐以待毙!”直到牺牲前一天晚上,还讲了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的历史,给难友们上了最后一课。1928年2月8日,敌人传唤他开庭,他明白已到了最后时刻,遂将衣物送给难友,从容诀别。在狱中刑庭上,他趁敌人不备,抓起审判桌上一块砚石,猛力掷向法官,并掀翻了审判桌。在刑场上,他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革命必然成功!”等口号,连中7弹,壮烈牺牲。遗体由其兄迁葬回家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多次修葺了烈士墓,并列为省革命文物保护单位。 叶天底,原名霖蔚,学名天瑞,又名天砥,1898年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谢家桥的一户书香之家。1915年毕业于上虞县第一高等小学。同年秋到经亨颐创办的上虞驿亭敬修小学补习。第二年秋考入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是浙江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校长经亨颐提倡德、智、体、美四育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叶天底富有艺术才华,善绘画,能篆刻,尤其爱好西洋画。他参加了由一代名师李叔同先生指导的“桐荫画会”和“乐石社”,是李先生的得意门生。 1920年2月,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杭州发生了著名的“一师风潮”,叶天底在这一斗争中表现突出。风潮以后,经亨颐校长等被迫离职,叶天底愤而离开学校。有的同学为他惋惜,劝他等毕业后再走。他坚定地回答:“读书并不是专为文凭而读。” 叶天底离开杭州去了上海,由陈望道推荐,在一家印刷所校对《新青年》文稿,结识了正在上海组建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沈玄庐。一天,沈玄庐赠给叶天底一幅《竹石画》,画意是一块大石头下,一支竹笋顽强地破土而出。陈望道在这幅画上题词:“石压笋,笋斜出,搬开大石头,新竹根根笔头直。”叶天底非常赞赏这种精神,他把此画作为座右铭,挂在书房,勉励自己应该像竹笋那样不屈不挠地与反动势力斗争。因校对《新青年》文稿的关系,叶天底与陈独秀、邵力子、杨明斋等交往频繁,在他们的影响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当时,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正在积极进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工作,叶天底参加了陈独秀召集的在新渔阳里6号密商组织的筹备会议。8月22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叶天底和俞秀松、施存统、袁振英、金家凤等8人成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发起人和第一批团员。 翌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为培养革命干部,在新渔阳里6号开办了一所外国语学社,由杨明斋负责,俞秀松任秘书,叶天底和施存统等主持团务。叶天底在此攻读俄语和马克思主义著作,思想认识大大提高。他认为中俄两国情况尽管有差异,然而中国的问题,也只能靠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才能解决,俄国人走过的革命道路是值得学习的。1921年春,叶天底获准赴苏学习,但因其猝发伤寒,未能成行。后来团组织因种种原因奉命临时解散,他趁此回家养病。 叶天底在病中终日思考的仍是革命事业。这年夏天,他给上海的朋友写信说:“‘堕落便是心死’,我身不死,我心决不先死……我昨天已有信给望道先生和别的友人了。问几个共产党机关中有否缺少办事,倘若接到他们的信,说缺人办事,我立刻要带着药罐去。” 同年秋,叶天底病情稍有好转,即到上虞第一小学任教。他利用教师这个有利条件,积极推行新国语运动,提倡白话文,在师生中传播革命思想。 1922年9月上虞春晖中学正式开学,叶天底应聘到该校教务处工作。在冬季农闲时节,利用工作之余,他和同事们在校外办起农人夜校,组织附近农民学习文化,启发他们的思想觉悟。叶天底撰写了《白马湖上伴农民读书半年》一文,记述了这一段经历。 这期间,叶天底还坚持研究文学艺术,经常作画或写文章,寄到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发表,并把自己的作品辑成《处女》一书。他运用文学作品的形式,通过典型塑造,揭露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罪行,唤醒民众,投身反帝反封建运动。1921年五一节他创作了一幅版画《世风》,晓风(即陈塑道)为之题词:劳工们组织起来!团结起来!去维护社会正义,去救护受饥饿的人们!《世风》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1923年秋,叶天底到上海东方艺术研究会学习,他刻苦学习和研究“绘画学问”,绘画水平提高很快,艺术视野大大开阔。后来,他担任了该会《艺术评论》编辑,撰写了不少艺术评论,如《中国画再没有发展的余地》,《画室里十分钟间的冥想》等等,从艺术的角度对一些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与此同时,他还常去上海大学听课,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并与陈独秀、瞿秋白、罗亦农、恽代英等著名的共产党人频繁交往,深受他们思想的熏陶,他的共产主义思想觉悟日益提高。同年底,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1924年7月,叶天底去苏州乐益女中任教,授国文、图画两科,他以教师职业为掩护,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翌年9月,直属上海区委领导的中共苏州独立支部在乐益女中秘密建立,叶天底担任支部书记。在他的领导下,支部发挥了极强的战斗力,使乐益女中一度成了苏州人民革命斗争的中心和据点。 1926年春,叶天底患病从上海回到了家乡。临行时党组织交给他两项任务:一是养好病;二是在家乡发展党的组织,开展农运。 叶天底回到家乡后,遵照党的指示,积极开展了革命活动。他结交了县教育会的会长刘介安,并应该会聘请主编《教育月刊》。他做活了主编这篇大文章,以教育为题,发表了一系列评论文章,号召革命青年“勇敢地坚决地去指导农民团结起来,做反抗贪官污吏劣绅土豪工作”。同时,他利用手中的笔在当地报纸《上虞声》上发表了《团结》一文,深刻地揭露封建军阀、土豪劣绅的反动行径,号召劳动大众起来推翻黑暗的社会。他拖着病体奔走呼号,又竭尽所能举办了上虞县平民习艺所,收容流浪儿童,组织他们学习手艺,生产自救。通过这些活动,叶天底在上虞各界人民中赢得了崇高的声誉,并为上虞县的建党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26年7月16日,他主持召开中共上虞县直属支部的成立大会。这次会议通过了四项决议:建立国民党上虞县临时执委会;开展农运,组织农民赤卫军;改组县警队为工农纠察队;争取国民党左派,发展共产党员。从此,上虞的革命活动在党的领导下蓬勃地开展起来了。 在叶天底领导的中共上虞县直属支部的发动下,中共党的队伍不断扩大,同时国民党党员的发展工作也颇见成效。当年底,全县即建立了11个国民党区分部,发展党员100多人。他抓住时机,召开了全县党员大会,成立了国民党上虞县临时执行委员会。在会上,叶天底被选为执行委员并兼农工部部长。他组织农民协会,积极领导农民开展反封建打土豪和“二五”减租等革命斗争。叶天底的舅舅俞恒山是个恶贯满盈的土豪,当地老百姓都叫他“东门老虎”。在革命与亲情之间,他毅然选择了前者。在县城,他主持了斗争俞恒山的大会,为老百姓伸了冤,出了气,他大义灭亲的正义之举大大激发了农民兄弟投身于打土豪反恶霸斗争的热情,推动了上虞农运的发展。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上虞的局势急剧逆转,国民党右派势力乘机反扑。叶天底召开党支部紧急会议,决定埋藏武器,分散隐蔽。当时叶天底正患重病,农友们不避风险,连夜用轿子把他抬到一个叫十八折的山区隐蔽起来。国民党右派势力几次派兵搜捕他,都扑了空。 5月初,大捕杀的局势稍稍缓和,叶天底就秘密前往杭州。他通过统战关系,取得了国民党省党部新委任的上虞党务指导员郑师泉(国民党左派)的同情和支持,又和钱念先等4人回到上虞,秘密重建中共支部,并公开成立进步组织“石榴社”,还出版了一份《石榴报》。接着,他又秘密组织农会,取出埋藏的武器,成立小型的农民武装队伍,上虞的革命活动又逐步活跃起来了。 8月间,叶天底到绍兴参加了九县联席会议。会议号召各地积极开展“二五”减租,恢复农民武装,准备秋收暴动。叶天底回到上虞后,积极贯彻会议精神,训练农民自卫队,成立渔民友谊社,创办《星期周刊》。10月下旬,全县2700多农民集合在县城运动场,向县政府请愿,要求实行“二五”减租。经过坚决抗争,于当日下午,迫使县长方赞修签字,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11月,中共浙江省委遵照八七会议精神,决定进行浙东大暴动,以上虞、象山港为暴动的中心区,叶天底负责组织和指挥工农武装占据上虞城,消灭反动武装。叶天底抱病与党支部几位同志研究了行动方案,决定分头发动农民,组织人员,调配武装力量,制定行动路线,待命行动。不料,行动尚未开始,省委机关却被敌人破坏,《浙东暴动计划》被搜去,叶天底等各地暴动领导人也成了敌人重点搜捕的对象。 11月中旬的一天,国民党浙江省党部派人到上虞逮捕了卧病在床的叶天底,把他用轿子抬到县政府。县长亲自审问他:“叶先生,只要你告诉我上虞共产党组织的情况,我可以替你求个情,让你留在家里治病。”叶天底冷冷地答道:“上虞入共产党的只有我一人,我替劳苦大众做工作!”县长见问不出什么来,第二天就把他押送省党部,关入浙江陆军监狱。 叶天底入狱后,病情日愈加重,但他仍不忘团结难友,与逞凶称霸的狱吏进行斗争。他常对难友们说:“一个人能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工作,那是最幸福的。世上没有一件事业比这更高尚更伟大”,以此鼓励难友在监狱里坚持斗争。 敌人多次提审,叶天底守口如瓶。敌人见提审达不到目的,又企图从政治上“软化”他,要他自首,说:“只要你在自首书上签一个字,就可以释放。”他斩钉截铁地回答道:“要我签一个字,我宁可死。”敌人又降低要求说:“只要你讲一句――‘我以前走错路了’,就可以放你。”他理直气壮地回答:“我天底走的是光明正大的道路!没有错!”敌人不甘心失败,又找来叶天底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时的一个同学对他进行劝降,结果被他怒斥一顿,羞愧而走。一计不成,敌人仍不甘心,又装作关心叶天底的病情,让他“监外就医”。表面上让他出狱到杭州亲戚家里养病,暗中却派特务严密监视。叶天底识破敌人的诡计,在“监外就医”期间,谢绝一切熟人前往探望。他对亲友说:“我天底相信共产党,加入共产党。现在因患病被敌人抓住,我遗憾的只是我替党做事太少了。我既然被抓,就不免一死,我早就预备好,天为棺材盖,地为棺材底,为共产主义而死是光荣的。我要郑重告诉各位,谁要在我面前说一声‘自首’,那就是对我的污辱!”敌人的阴谋又破产了,无计可施,不久又把他关进了监狱。 叶天底估计敌人会很快对自己下毒手,遂于1928年2月3日,给哥哥写了一封绝命书,其中写道:“我决无生路,不死于病,而死于敌人之手。大丈夫生而不力,死又何惜,先烈之血,主义之花。……我决不愿跪着生,情愿立着死!”2月8日拂晓,敌人用门板把病得不能动弹的叶天底抬到狱中刑场上。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叶天底撑着几乎瘫痪了的病体,挺起胸膛,昂首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叶天底牺牲时年仅30岁。 叶天底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政治活动家,而且是一位出色的革命文艺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的革命事迹陈列于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传播马列在沪苏,躬亲实践于家乡”这是对叶天底革命生涯最精辟的概括。
红桃小K子
夏宝龙 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李 强 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乔传秀(女) 省政协主席卢子跃 原中共浙江省副省长、宁波市副市长、代市长 孙家贤 原省政协常务副主席、党组书记,第一、二届会长张浚生 原浙江大学党委书记,第一、二届顾问杨招棣 原省侨办主任,第一、二届顾问江 坪 原浙江日报总编辑,第一、二届副会长张承烈 原省卫生厅厅长,第一、二届副会长金连庆 原省工商局局长,第一、二届副会长何志权 原省民政厅副巡视员,第二届副会长冯根生 原中国(杭州)青春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第一、二届副会长赵治辉 新昌鹤群大酒店董事长,第二届副会长卢子跃 原中共浙江省副省长、宁波市副市长、代市长 尚 清 省民政厅厅长吴桂英(女) 省人大内司委副主任、第一、二届常务副会长李步星 原省人大秘书长王良仟 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沈才土 原省文化厅厅长魏跃华 省财政厅副厅长李 刚 省民政厅副巡视员,第一、二届秘书长陆 熙 浙江日报副总编辑何跃新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副总裁鲁冠球 万向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第一、二届副会长楼忠福 广厦控股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第一、二届副会长陈励君(女) 浙江华日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第一、二届副会长王利亚(女) 中信银行杭州分行行长,第一、二届副会长郭胜华 法国亚美杰国际投资集团董事长,第二届副会长胡长源 兴业铜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第二届副会长宗庆后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第二届会长廖春荣 上海银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第二届副会长刘 俊 中国(杭州)青春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春波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洪 俊 子墨集团总裁章鹏飞 现代联合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道 慈 普陀山佛教协会会长姚世新 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会理事长邱建林 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逢干 新疆五宫煤业公司董事长倪良正 圣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元龙 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处长丁 军 省慈善总会办公室主任 (以姓氏笔画为序)丁 军 省慈善总会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马伟杭 省卫生厅副厅长木善钭 瑞安市慈善总会秘书长毛惠春 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分公司总经理王仁飞 杭州市口腔医院院长王利亚(女) 中信银行杭州分行行长王志强 浙江广电集团电视教育科技频道主持人王良仟 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王春江 义乌市慈善总会副会长王敏超 浙江省杭州市东方公证处主任王慧敏 坤和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石奇仁 原省民间组织服务中心主任、省民间组织服务中心五级职员邓唐良 浙江工人日报社总编辑丛黎明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兰连根 定海区慈善总会会长冯 晔 今日早报副总编辑冯卫民 浙江日报副总编辑包海洋 建德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占土升 衢州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史 健 青年时报社副社长、总经理任和君 宁波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刘 俊 中国(杭州)青春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 岚(女) 中国人保财险浙江省分公司副总经理孙国平 绍兴市民政局局长、绍兴市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成张先 慈溪市慈善总会副会长朱 锋 黄岩区慈善总会会长朱禹宝 宁波市鄞州区慈善总会会长阮水龙 浙江龙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水法 浙江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何跃新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副总裁吴山明 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吴忠民 青田县慈善总会会长吴桂英(女) 省人大内司委副主任应 正 超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应跃成 金华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张建平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浙江之声副总监兼新闻中心主任张金荣 国海良时期货有限公司总裁张闻起 浙江同济律师事务所律师张锦鸣 台州市慈善总会会长李 刚 省民政厅副巡视员李步星 原省人大秘书长李春芳 温州市慈善总会秘书长李春波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燕丽(女) 省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邱建林 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永和 省政协老干部处处长杨仲英(女) 杭州胡庆余堂国药号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素法 华夏银行杭州分行行长汪寿高 萧山区慈善总会秘书长沈 森 省新闻出版局副巡视员沈才土 原省文化厅厅长沈荣林 湖州市慈善总会会长沈荣勤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分行行长邵 胜 杭州市慈善总会副会长邹晓东 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陆 熙 浙江日报副总编辑陆文龙 省残疾人联合会计划财务部部长陆洪涛 江山市慈善总会会长陈 平 法国亚美杰国际投资集团中国代表陈 瑶(女) 省文化厅副厅长陈加元 省政协副主席陈励君(女) 华日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晓东 浙江银泰百货有限公司总裁陈逢干 新疆五宫煤业公司董事长宗庆后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长青 三角洲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秀政 苍南县慈善总会副会长苗伟伦 共青团浙江省委党组成员、副书记苗远景 省直属机关工会主席范朝勇 名森设计工作室设计师郑庆善 上虞市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晓林 省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郑 昶 浙江绿城医院院长金德忠 嘉兴市秀洲区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俞志法 诸暨市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俞德明 著名书法家姚友芝(女) 舟山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姚炳甫 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姚世新 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施群力(女) 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会财会处处长姜雪明 省电力公司党组书记、副总经理柏莉凤(女) 海盐县慈善总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柳国平 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柳贵芳 余姚市慈善总会副会长洪 俊 子墨集团总裁胡 戎 浙江广电集团电视教育科技频道总监胡长源 兴业铜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胡美君(女) 永康市慈善总会副会长胡震云 常山县慈善总会会长赵云明 温岭市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赵六四 绍兴县慈善总会会长赵时龙 省假肢科研康复中心主任赵建明 嘉兴市慈善总会副会长赵忠世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分行行长赵峥嵘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杭州分行行长、党委书记钟雷鸣 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项宁一 浙江在线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项道铨 爱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逢干 新疆五宫煤业公司董事长夏士林 升华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奚林根 安吉县慈善总会会长徐 雯(女) 省慈善总会项目部负责人徐仁俊 丽水市慈善总会会长徐文忠 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主任徐阿富 余杭区慈善总会副会长柴志良 德清县慈善总会会长袁伟盛 联谊报社社长兼总编郭胜华 法国亚美杰国际投资集团董事长钱金标 秦山核电站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陶铁斧 浙江越剧团团长高 晔(女) 中国美术学院画家崔滨洲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分行行长戚传富 杭州皇冠大酒店董事长章军华 浙江三弘集团董事长章鹏飞 现代联合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萧敏健 钱江晚报副总编辑黄元龙 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处长黄绍棣 宁波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傅宏章 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副巡视员蒋沛浩 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副巡视员蒋琪华(女) 省慈善总会基金部副主任谢大松 缙云县慈善总会会长道 慈 普陀山佛教协会会长释智圆(女) 杭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韩 平 省教育厅副厅长鲁冠球 万向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楼 明 广厦控股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局副主席楼伟中 中信银行杭州分行副行长兼萧山支行行长楼忠福 广厦控股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虞文成 瓯海区慈善总会会长廖春荣 上海银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学武 临海市慈善总会会长谭丽娟(女) 浙江歌舞剧院艺术指导魏 华 省慈善总会浙江慈善编辑魏 钧 省慈善总会义工部负责人魏真柏 浙江曲艺杂技总团团长魏跃华 省财政厅副厅长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