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68

zhouchang1988127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证 > 同理心是社会工作者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映雪堂明

已采纳

社会工作个案工作基本知识要点

关于个案工作的技巧根据个案工作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会谈、建立关系、收集资料、方案策划和评估等。那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工作个案工作基本知识要点,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1、会谈

个案会谈是指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进行面对面的有目的的专业谈话(又称个案面谈)。它的主要技巧包括支持性技巧、引领性技巧和影响性技巧。

(1)支持性技巧支持性技巧是社会工作者借助口头和身体语言让服务对象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纳的一系列技术,主要包括:①专注;②倾听;③同理;④鼓励。

(2)引领性技巧引领性技巧是社会工作者主动引导服务对象探索自己过往经验的一系列技巧,主要包括:

①澄清;②对焦;③摘要。

(3)影响性技巧影响性技巧是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信息或者建议,让服务对象采取不同的理解和解决方法的一系列技巧,主要包括:①提供信息;②自我披露;③建议;④忠告;⑤对质。

2、建立关系

社会工作者在与服务对象初次接触时,需要掌握一些技巧来与服务对象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这些技巧主要包括:①感同身受;②建立有利于服务对象积极表达的关系模式;③制造气氛;④积极主动。

3、收集资料

资料的收集过程是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服务对象及其周围他人的接触、会谈和自己的观察,以及调查整理与分析服务对象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发展变化的过程。

(1)会谈的运用与服务对象会谈是社会工作者直接收集资料的有效方法。

(2)调查表的运用对于一些涉及隐私或者不便于在社会工作者面前表达的资料,可以采用调查表的方式,让服务对象能够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观察的运用对于服务对象与周围他人之间互动交流的方式,最好采用观察的方式,直接了解服务对象与周围他人的交流方式和过程。

(4)现有资料的运用现有资料包括学生的成绩单、低保户家庭的基本状况等一些有记录的资料。

4、方案策划

方案策划技巧主要包括:①目标清晰而且现实;②服务对象的范围明确;③策略合理。

5、评估

评估是指服务介入结束阶段的评估,目的是对整个服务介入过程进行检查和反思。评估过程中所涉及的技巧如下。

(1)正确运用评估类型评估有两种方式:对介入活动的效果评估和对所运用策略、方法和技巧的评估。前者注重服务工作的成效,后者注重服务工作成效的实现方式。

(2)合理运用评估的方法评估的`方法有很多,有的偏重改变过程,有的偏重目标的实现,有的侧重服务对象的主观感受。社会工作者需要根据评估工作的要求以及服务对象的情况选择合理的评估方式。

(3)服务对象的积极参与在评估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不在场、不记名等方式让服务对象有充分的空间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参与评估过程。

(4)坦诚保密评估是对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进行考核,服务对象通常碍于面子或者害怕失去进一步的帮助而不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在评估之前,社会工作者就需要向服务对象说明评估是为了改进现有服务工作,表达自己的诚意,并且承诺为服务对象保密的原则,以减轻或者消除服务对象的担心。

【练习地带】

1、小新大学毕业后找工作屡屡失败,最近终于接到一个面试通知,他对社会工作者说:“这次面试估计希望不大,很可能又不成功。”下列社会工作者的回应中,使用同理心技巧的是( )。[2010年真题]

A.“不会的,你有信心,就会成功。”

B.“不要这么悲观嘛,你怎么会这样想。”

C.“由于过去的经历,你担心这次也会失败,好像不太有信心。”

D.“你还没有去面试,怎么知道又不成功?”

2.社会工作者:“刚才你说了很多,包括你的家庭,你的工作,你与父母的关系,看起来这些问题都很重要,其中,你最想谈的问题是什么?”该社会工作者采用的会谈技术是()。[2010年真题]

A.摘要

B.对焦

C.澄清

D.坦诚

【答案解析】

1、C。会谈的支持性技巧包括:(1)专注;(2)倾听;(3)同理心;(4)鼓励。其中,同理心,即社会工作者设身处地体验服务对象的内心感受。本案例中,小新的内心深处是渴望面试成功的,需要社会工作者从侧面来肯定他。

2、B。引领性技巧是社会工作者主动引导服务对象探索自己过往经验的一系列技巧,主要包括:(1)澄清;(2)对焦;(3)摘要。其中,对焦,即社会工作者将服务对象偏离的话题或者宽泛的讨论收窄,集中讨论的焦点。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将讨论集中在最想谈的问题上,即运用了对焦的技巧。

同理心是社会工作者

160 评论(14)

szcarol617

Hi~早上好,欢迎打开财经第一声特别节目——品读。

同理心就是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他在人生的很多竞技场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销售和管理到谈情说爱,养儿育女,再到同情关爱和政治行动,没有同理心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同情心是指对别人的遭遇感到同情,但并没有体会和别人一样的感受。同理心起源于一种对他人困扰的身体模仿,个体通过模仿引发相同的感受。

母亲与孩子情感协调可以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这对孩子情感的培养很关键,可以使他在成年后具有饱满的情感,减少冷漠。

181 评论(12)

心如蝶舞

哈佛研究:由辱母案反思教育:如何培养孩子同理心

2017/03/3118:14智见

晨雾/转帖

编者按:近日,“辱母杀人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探讨其背后的法律与伦理问题之外,从教育的角度思之,事件的起源却在于“辱母”。到底是何种教育环境,使得如此反伦理、不理性的“辱母”事件得以发生?在我们的社会和家庭教育中,是否一直存在着伦理和道德教育的缺失?

日前,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关怀常态化”(Making Caring Common)项目的研究成果发布,报告开篇就指出:“何以为人”的核心问题就是“同理心”。文章内容涵盖“如何培养孩子同理心”的具体方法,为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道德感,发展健全的人格,提供具体指导。

搜狐教育《智见》特编译此文,分享给大家。

同理心,是我们“何以为人”的核心问题。它是我们做出符合伦理的行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关爱他人,甚至获得职业成功的基础。它还是预防暴力侵害等残酷行为的关键。

同理心开始于一种能设身处地,想象他人状况的能力。

商人、政客和演员很可能非常善于从对方的角度思考,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真正关怀对方。

骗子和暴徒也从他人的角度想,但目的却在于能更好利用他人的弱点。

而同理心,却意味着珍视他人的想法,尊重他人的人格。它也需要同情心。

作为家庭教育核心的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1.用同理心关怀你的孩子,并树立同理他人的楷模

孩子学会同理心的方法通常有二:一是观察家人的做法,二是切身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同理。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当我们用同理心关怀我们的孩子时,他们学会信任,获得安全感。只有获得孩子的信任,才能激发孩子想要模仿、学习我们做法的愿望,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同理他人。

用同理心关怀孩子方法很多,比如,了解他们的身心发展状况,理解并尊重他们的个性,真心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走上适合自己性格和兴趣的发展道路等等。

孩子们对他们喜爱的人尤其在意。他们会关注到你在餐厅是否无礼地对待服务员,是否轻视为你送报的邮递员等等。但是,他们也同样会关注到,你是不是真诚地欢迎初来乍到的社区成员,是不是会记挂着孩子遇到困难的同学。

那么,阻止我们用同理心关怀孩子的障碍是什么?你的孩子是否有一些不和常理的行为惹怒你,让作为父母的你无法从他的角度着想?

·了解你的孩子多问问题。比如,你今天学到了什么有趣的东西?你今天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如果可以自由选择的话,你将如何度过自己的一天?有没有一个你特别欣赏的朋友?你什么欣赏他?·对他人使用同理心,尤其是与自身差异较大的人群尽量多参与社区服务,或者用其它形式为社区做出贡献。和孩子一起参加。关注来自不同背景的人所面临的困境,并与孩子探讨如何帮助他人应对这些问题。·时常自我反思不管多忙,抽时间散散步、读本书、沉思或者祈祷一会儿。这些活动可以帮你减轻压力。当你认为自己无法用同理心关怀自己的孩子时,自我反思一下,或者向他人寻求建议。

2.培养孩子优先考虑他人的习惯,高标准严要求

只有父母经常教育孩子要先考虑他人,孩子才会把他人的需求放在自身快乐之上。但是现实却经常是,父母说一套,孩子做一套。家长该怎么办?

·传递清晰的信号想想你经常对孩子说些什么。你是不是经常说,“最重要的是你要快乐”,而不是“最重要的是你善良,而且快乐”?·向孩子的老师传达你对同理心培养的关切在开家长会的时候,不要总盯着分数和排名,多问问老师孩子是不是在集体中关怀他人,有服务意识。·教育孩子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坚持要求孩子承担一些家务,控制自己的坏情绪,不要在别人交谈时抢着说话。

3.创造更多的机会去在生活中实践“同理心”

虽然孩子生来便具有同理的能力,但这种能力却必须通过实践不断发展。学习同理心就像学一门语言或运动,需要持续的练习和指导。只有坚持练习,在错误中反思,才能习惯成自然,使同理心成为孩子的终生能力。

·举行家庭会议当家庭面临困境和冲突时,举办家庭会议。允许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学会考虑其他家庭成员的意见。认真倾听孩子的看法,也要求孩子认真倾听。·鼓励孩子用同理心关怀同龄人多问问孩子他们同学和朋友的情况。在面临冲突时,鼓励孩子从对方的角度考虑。·反思生活中的事例当在生活中发现与同理心有关的事例时,与孩子一起探讨。看看哪些行为是具有同理心的表现,哪些则是缺乏的。与孩子一起分析同理心的好处与缺乏同理心的危害。·多与孩子探讨如何处理困境比如,“我最好的朋友不喜欢我的新邻居,我该不该邀请她来参加我的生日聚会呢?”“我不小心发现我闺蜜的男朋友劈腿了。我该不该告诉她?”不要惧怕敏感话题,真诚开放地讨论。·鼓励合作鼓励孩子不只是为他人做事,而是多参与不同的集体,学会与他人共同应对问题。

4.扩大视野和心胸

我们总是错误地习惯于从数量上考察同理心——总是责怪孩子,“同理心不够”,或是“根本没有同理心”。但是,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孩子们拥有多少同理心,而是孩子们到底能在什么样的人身上运用同理心。用同理心关怀亲朋好友并非难事,因为关心与我们亲近的人是人的天性。但是,孩子(和成年人)更应学会如何用同理心关怀自己圈子之外的人。

·开阔视野引导孩子不仅对个体进行关注,也要关注各种不同的人群。与孩子一起了解其他团体和国家中的人们的文化传统和生活经历。·关注弱势群体鼓励孩子用同理心关怀困境中的人,比如经历家庭变故的朋友,不受欢迎的同学。给孩子一些具体建议,比如如何安慰被嘲笑的同学。告诉孩子人人都可能面临困境,因此不能歧视或欺凌目前处于弱势的人。

5.提高孩子自控力,高效管理情绪

一些孩子们缺乏同理心的原因,通常并不是他们真正缺乏这种品质,而是一些负面情绪,阻碍了同理心的发展,比如愤怒、羞耻或嫉妒等。

教会孩子如何管理负面情绪,引导孩子们自主克服偏见,才能“解放”孩子的同理天性。

·分辨情绪类型与孩子一起对一些复杂的情绪分类,比如挫败感、悲哀或愤怒,认识这些情绪的来源。鼓励孩子在遇到这些情绪时,多对家人倾诉。·自我控制三步法停下来,深呼吸,数到五。在你的孩子冷静时,与他们一起练习。在他们感到不安时,提醒他们运用三步法,并与他们一起做。·解决冲突与孩子一起练习如何解决冲突。想想你们曾经历的一场冲突,对不同的应对方法做角色扮演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尝试达成相互的理解——认真倾听并复述对方的想法,直到另一方认为自己真正被理解了为止。在你自己经历痛苦时,不要对孩子隐瞒,与孩子开诚布公地交流自己的看法,探讨应对方式。

结语:

家庭教育的主战场就是平凡的生活,但往往恰是简单的生活点滴,将最深刻地影响孩子一生的人格塑造。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家庭教育不容小觑。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尤其要注意对孩子平等相待,敞开心扉;共同参与,加强交流。不要低估孩子与生俱来的同理本能,努力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反思,共同成长。

教育孩子的起点,通常是家长对自己的教育。希望在家庭教育的同理心培养中,大朋友小朋友们,都能收获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原作者:Richard Weissbourd and Stephanie Jones

编译:白申昊

257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