朶蕾咪灬
一、案例背景介绍
一外来工阿成(化名)因女朋友出走、吸毒和丢掉工作后与家人发生争吵,因语言过激,一时想不开,于2011年11月某日在萝岗东区严田路口桥下割脉自杀,路人在早上7时左右发现并报警,在街道书记的组织下,迅速调动消防、城管、警察、居委、保洁、医院等各方资源,研究救助方案,并把方案进行实施和修订。于上午约10时40分通知东区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副主任、行政3人于11时到达后,进行个案紧急危机介入。
二、案例分析
社社会工作者到位后,迅速了解情况,观察服务对象情绪状态和周围环境、资源等,进行综合分析。
(一)呈现问题
1、服务对象在四面是水的流溪河中间的桥墩上,手持刀片,在脖子和手腕动脉处不停晃动,身上地上多处都有血,人不停走动,神情激动,人已快进入失控状态,随时有生命危险。
2、虽然武警、消防部队、派出所等各方资源都做好应急准备,甚至在流溪河上游准备了轻便皮艇,以便需要时随时运用,但因服务对象不准任何人靠近,让各种方案实施都失败,让各方人员束手无策;
3、各方资源只能在岸游说劝解,但无论怎么说,服务对象都不信和不理睬。
4、服务对象讲一口家乡普通话,有很多语言让人听不明白,加上神情激动,声音不清,让人难以听明白服务对象的语言的内容。
(二)问题分析
1、服务对象状态分析:
1) 服务对象因一时想不开要自杀,独自一人在河中间的桥墩上,周围各方面的人虽然多,谁也不能靠近,从早上7时左右到11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服务对象真的自杀,是谁也阻止不了的,但时间已过去了4个多钟,而服务对象虽然也在自己身上割了多刀,但都不深,并未造生命危险,这种情况说明,服务对象可能还未完全失去希望,或者对世上还有一些让他牵挂和留念的东西,如果可以让他冷静和解决这些问题,服务对象极有可能放弃自杀念头;
2) 服务对象在自杀过程中,因救援队曾想了很多方法去救人,但服务对象都不让人靠近,在多次尝试中,服务对象在有人靠近时就割自己一刀,让救援队不敢再尝试靠近救人,但这样也造成服务对象流了很多血,救援队尝试让医生先帮其包扎伤口,以便就近救人,服务对象想了一下,答应让医生上桥墩包扎治疗,虽然最终因服务对象防范很严,包扎过程中根本没有机会救人,完后又立即被赶走,但这说明服务对象其实也担心失血过多会有危险;
3) 因时间过长,服务对象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加上周围各救援人员轮流劝说或尝试救援,服务对象已逐渐失去耐性和理智,情绪越来越激动,极有失控的可能,也就随时都会有生命的危险。这需要我们尽快让服务对象冷静下来,才可能开展后面的救援行动;
4) 服务对象因涉及吸毒,曾多次进入派出所进行教育,对国家法律和政策有一定的了解,这也可能是他希望通过这种行为解决问题的原因,但同时可能也是极力不让救援队靠近的原因。
2、环境分析:
1) 服务对象所选择的自杀地点,让救援人无法展开突击性救援;
2) 在街道书记的领导下,各方救援齐备,人们轮流上阵,进行各种救援尝试,这本是个极好的资源环境,但对服务对象确造成极大的压力,同时会让服务对象身心疲惫,这种情况下情绪更易失控;
3) 运用救援队这个极好的资源作支持,可调动更多的资源参与,同时也可以现场做做出决策。
3、 支持系统:
1) 家庭:
家庭支持体系不详,只知有姐姐,但因入医院并未到场,还需在服务过程中深入了解和分析,以便运用这些资源。
2) 街道书记组织领导的救援队:
救援队含括了社区可以调动的所有资源,如运用好救援队这个极好的资源作支持,可调动更多的资源参与,同时也可以现场做做出决策。
3) 社会工作者:
到场的三位社会工作者都是非广东人,同属外来人员,其中有两个能听懂湖南话,便于沟通,而且都是8年以上的社会工作经验,曾到台湾、香港、澳门和芬兰等地进行社会工作学习交流,基中就有如何应对自杀危机介入交流,并有过两次自杀危机介入经验,熟悉行为心理学及其它多种心理学,是生活和专业都非常丰富的老社工。
通过上述分析,社会工作者认为,服务对象因为众多原因,在与其姐姐激烈争吵后,一时想不开才做出自杀行为,但其并未完全失去希望,也还没有完全失去理智,还在看是否可以解决心中的问题,如果能解决其心中的问题,解决其顾虑的事项,让其放弃自杀念头是可能的。当然,服务对象想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了解分析,同时配合强大的支持和社工丰富的经验随机应变,解除服务对象自杀危机是可行的,于是制定如下介入计划。
三、服务计划
危机介入的特点是时间紧迫、缺少资源和信息。本次介入也不例外,上述的分析只是从观察到的情景、环境和时间等进行综合分析,而且时间紧迫,也就是只有几分钟完成,服务对象的需求(也就是他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还不知道,更不要说如何应对这些需求了,故当时的计划也只是个大概的计划,一切还要经过交流、观察分析后才能确定怎么做。
(一)服务目标
1、服务对象放弃自杀念头,解除自杀危机。
2、后续跟进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进行辅导,增强抗压、抗危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服务策略
第一阶段:让服务对象冷静下来,避免服务对象失控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
因服务对象被援人员长达4个多小时的轮流劝说或尝试救援,已逐渐失去耐性和理智,情绪越来越激动,已到失控边缘,随时都会有生命的危险。这时要让服务对象冷静下来是很困难的,在没有其它信息分析了解的情况下,突然改变服务对象面对的环境,打断其惯性思维,让其不知后面是什么,是一个比较快捷的方法。
第二阶段:与服务对象建立平等、信任的专业关系,便于在沟通中了解服务对象的真实需求和处理相关事宜:
社会工作者以其非政府人员身份、外来人员身份和能听懂湖南话等特征,容易拉近与服务对象的距,便于建立专业的关系。
第三阶段:交流分析服务对象的需求,调动资源解决,解除自杀危机:
因危机介入的特点是缺少资源和信息,社工只能凭借丰富的经验和随机应变,在过程中交流、观察分析情况,再配合强大的支持网络,方可达到目标。
第四阶段:后续跟进辅导工作,增强抗压、抗危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策略虽有一二三四等次序,但实施起来相互交汇,没有界线之分。
(三)介入理论和介入模式
本个案社会工作者主要以人在情境中的理论为主体。以危机介入模式介入。
(四)制订服务计划
通过上述的资料收集和综合分析给出的策略,社工制定如下的服务计划:
1、 与救援组织领导协商,请求救援队撤出现场,由社工单独面对服务对象;
2、 观察、了解、试探和分析服务对象的情况,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
3、 与服务对象沟通,了解和分析其需求,调动资源,解决其需求,解除自杀危机;
4、 后续跟进,解决问题,增强服务对象的抗压、抗危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一)第一阶段:
社会工作者与组织救援的领导沟通后,领导当即批准了请求,并鼓励社会工作者放心去做,需要什么支持随时联系,并详细告诉了所有到场的资源,而这些资源会在社会工作者有需要时随时支持。
(二)第二阶段:
救援人员撤出现场后,场面一下静了下来,社会工作者看到因环境的突变,正处在失控边缘服务对象愣了一下,人也突然安静了下来,左右张望,好象在观察发生了什么事情,了解为什么那些人会全部撤走?这时社会工作者用极慢的速度走到河边,到达河边后在地面四处张望,似乎在寻找什么,良久,找到地块纸皮,放在地下,座下来,取出一包香烟,抽出一支,抬头问服务对象:抽烟么?
服务对象回答:我有!
社会工作者没再说话,点燃烟,深吸一口,再看向服务对象,没有说话,服务对象也取出烟,点燃。在这个过程中,是社会工作者让服务对象更加冷静的过程,是加重服务对象想迫切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样事情的过程,同时也观察服务对象反应再次分析其状态的过程。
两个对望着,默默地抽烟,突然,社会工作者说:我不是政府官员,也不是公务员,和你一样,是个外来工。那些人(指救援队)撤出,让我来和你交流沟通,只是因为我是社会工作者。作为社会工作者,我愿意和你共同面对所有困难……。
在短短的说明中,社会工作者观察到服务对象并没有排斥,而是在用心听,在思索……。
社会工作预设的让服务对象冷静下来和建立专业关系的目标已达成,并通过服务对象的反应,证实了先前的分析,同时也发现了服务对象有比原来分析更强烈的生机。
(三)第三阶段:
社会工作者因前面的过程,发现了服务对象强烈的生机,分析其对社会工作者信任的程度后,在其思索之时,突然说:面对你的父母,面对你的女——朋——友——!我想知道,你真的是想一了百了,还是想解决问题?
服务对象似乎没有料到社会工作者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冲口而出:我当然是想解决问题啦!我当然是想解决问题啦!
于是,社会工作者了解到其自杀的真正原因与他的女朋友出走的情况,及其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的情况,征得服务对象的同意,及时与救援领导联系,调动这些资源逐渐参与,解决了服务对象的需求。
通过观察服务对象的状态来分析,此时服务对象已放弃了自杀念头,但却始终不自动走回,似乎在担心什么?在顾虑什么?社会工作者把过程和所有的信息快速回顾了一次,思索服务对象担心的是什么?顾虑的是什么?突然,社会工作者再次拿起电话,与领导进行沟通,沟通完后,领导出现,对服务对象说:你的问题已得到解决,你自己走出来,我保证不追究你的任何责任。并当场让派出所、消防等人撤走,只留下医生。
服务对象担心的是怕出来后被拘留,因为按照治安管理条例,这种行为是要被拘留15天的,社会工作者的电话正是请求求援领免除服务对象拘留。
于是,服务对象放下刀,自已桥底走了出来,一场自杀危机,从社会工作者进入和服务对象沟通到服务对象放下刀自己走出,仅用了35分钟,就已解除。
(四)第四阶段:
社会工作者通过QQ联系到服务对象的女朋友,和其女朋友说明了情况,分析了服务对象的情况,其女朋友愿意再给服务对象一个机会;同时,社工通过对服务对象支持系统的工作,达成支持的共识;通过与服务对象分享人生经验,分析这次自杀的过程,让服务对象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动力,达到了后续跟进的目标。
五、效果评估
在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视角下,运用专业技巧,整合和调动各方资源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成功让服务对象放弃自杀念头,解除自杀危机,并通过后续跟进工作,让服务对象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动力,达到了前期订立的服务目标。
六、专业反思
在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能迅速了解现场情况,快速分析各种可能性,抓住关键点,及时介入,通过调动环境,打断服务对象的惯性思维,通过一些细微的不着眼的行动,激发服务对象从行为中展现出更多的可分析和求证的资料信息,同时时刻观察和分析服务对象的情况,小心求证分析结果,谨慎计划实施,让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和时间掌控都在精心的计划之中,最终成功解除危机,达到目标,这个过程,显示了危机介入的特征和原则,也体现了社会工作者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人生经验的融合。
七、评语
缺少资源和信息、时间紧迫、结果严重是危机介入个案的特点;在服务中,迅速了解现场情况,快速分析各种可能性,抓住关键点,及时介入,让危机迅速解除或降到最低是危机个案的基本原则,社会工作者服务过程中的一言一行都非常重要,故需要时刻观察和分析服务对象的情况,小心求证分析结果,谨慎计划实施,方能达到最佳结果。在本次个案服务中,社会工作者熟悉危机介入个案特征,遵循危机介入原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技巧和丰富的人生经验,从入场的资料收集分析到介入危机工作,小到一言一行、时间控制,大到资源整合调动和氛围设计,社会工作都能做到面面具到,没有小视任何一方,是社会工作随机应变和多专业、多资源整合运用专业体现。
我们的季节
社会工作个案方法建议
个案社会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通过直接的、面对面的沟通方式,运用有关人和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对个人或家庭提供心理调整和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那么,下面是由我为大家带来社会工作个案方法建议,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个案社会工作方法/步骤
1.接案
社工接案的来源,一般有三种,分别是1.服务对象的主动求助;2社工在外展服务过程中发现的潜在对象;3其他机构转介而来的服务对象。
在接案的过程中,社工第一要做的就是与服务对象初步接触和建立关系。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服务对象的问题是否是本机构可以为其服务与解决的,切忌盲目承诺。
2.预估
在预估的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资料的收集与问题的评估。社会工作比较强调“人在情境中”,所以我们在了解服务对象自身情况的同时,也要对他的环境,家人进行了解
3.计划
计划这个阶段,就是让社工与服务对象一同,确定服务的目标,以及为这个目标的实现制定计划
4.介入
介入阶段,就是根据计划阶段所制定的计划进行实施。但是在服务过程中服务对象也会发生很多变化,计划也需要随机应变。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服务的过程中,社工提倡“助人自助”,我们可以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但是需要让服务对象自己的抉择。
5.结案
结案这一步骤,是需要根据服务的实施过程进行的。比如服务对象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就可以着手结束服务。当然如果在服务过程中,并没有改善,那么就需要社工的自主反省,或者是将案件进行转介。
6.评估
评估分为过程性评估与总结性评估,社工在服务的过程中也需要作出相应的记录,一方面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案主,另一方面也是更好的对服务和对自己进行一个评估。当然并不是说评估结束后,整个服务都结束了。后期社工也需要进行跟进,了解案主服务结束后的情况是否良好。
【一】让案主明白什么是社会工作。
很多主动求助也好,社工挖掘的个案也好,并不知道个案工作是什么,那更不用说建立工作关系了。想想我刚刚做社工之初,就是因为专业关系未能建立,每天做个案像探访一样,去到服务对象家里,聊的都是一样的事情,案主每天诉一样的苦。这时社工做个案的压力真的非常大,因为不但觉得自己无法帮助案主,还觉得自己对案主是一种打扰。我想这也是社工刚开始为何不愿意做个案的原因了吧!
所以,我们的第一步,便是要让服务对象明白什么是个案工作。有时我会这样介绍:“专业的社工在开展服务时,有三大工作方法,一是社区工作,例如。。。二是小组工作,像上次你与儿子 一起参与的活动。。。。第三种便是个案工作,这是一对一的服务,社工会与你定期进行面谈,一起澄清你内心的需要,并探讨如何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这样会让服务对象明白个案,并且不抗拒个案,因为从社区、小组中得知,并不是有很大的问题才会找社工。
接下来,社工如果能够说明社工及案主之间的角色和作用,就更好咯!我会采用类似这样的语句:“在这个过程中,社工会通过面谈让你明晰自己内心所想,我也会提供一些方法和资源让你很好地解决问题,但是你才是个案里的主体,很多东西要靠你去实行和解决,所以你也要付出努力哦!不过你放心,社工也会一直陪伴着你。”
【二】对社会工作的知识有信心。
像上段所说,有时我们会觉得自己做个案反而是在打扰案主,自己无法帮助他们。那这时我们就要多看书咯!坚信不是因为社会工作的知识不能帮助别人,而是我们还不够专业!当然,也给予自己成长的机会和时间,与案主一起成长吧!
【三】约定一个面谈的时间。
社工尽量能够在初次签订服务协议时,便咨询案主的工作时间,和与她约定面谈的频率及时间,这样会更好哦!
【四】激发案主的改变动机。
这里有一些小技巧,夫妻的关系中,通过孩子的成长促进他们的改变动机;也可以用一些语句:“那今天你来找姑娘聊了这么多,有什么是需要我帮到你的吗?”这个语句有个巧妙之处,一下子让社工从一个被动的角色转为主动,变成是案主找社工帮忙,而不再是社工硬要帮她的忙了。还有一些语句,是上次我在萨提亚培训时用过的,如:“你能否发现你更多的可能性?”、“你下定决心改变了吗?”这些语句看似简单,经本人使用过后,感受到确实非常有用。另外在控制情绪方面的'个案,可以说:“感觉现在你的生活,被这钟情绪掌控着,你愿意尝试放下这个情绪,宽恕自己,让自己更快乐吗?”
【五】试着去使用一套理论吧!
试着去培养自己学习一套你最有兴趣的理论,并且大胆地去使用你学习的东西。很多人会因为以“社工不是心理咨询师,使用理论不够专业,还不如不使用”或者“这些理论感觉太抽象,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用”等等的理由,阻碍了自己去学习或使用理论。其实很多东西不使用,并不知道它的作用所在。使用理论未必真的能够完全解决案主的问题,但是这会让我们学习评估个案,还有发现个案的一些切入点,提高我们的敏感度。
例如,之前我在学习萨提亚家庭治疗时,我也觉得这套理论很抽象,但是当我开始运用时,我便发现它的美妙之处。近期我有一个个案,案主非常非常痛恨她的家婆,与家婆家公的矛盾已经非常激烈,导致夫妻二人的感情都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一开始,她在个案中表示,她无法放下她对家婆的恨,每次家婆冤枉她、误会她或者在村上向其他邻居说她的不是,一旦她发现,她的情绪便会爆发,不但会做出对家公家婆一些十分不敬的行为,甚至有时当有老乡与她交往,说笑的话也会令她想起家婆传她的不是,而影响人际的交往。
一开始,社工也百思不得其解,应从何处入手?后来,我与她一起“走冰山”,才得知,她是很讨厌别人误会她或冤枉她,因为她是一个渴望被认同的人,也联想起小时候不被父母认同的事,案主一直将自己的价值通过别人的认同树立起来。
当社工与她分析到这一点时,案主深有体会,她终于明白自己的需要和感受。然后社工向她分析,自己对自己的认同才是最重要。后面再问她,能否尝试宽恕他人,也宽恕自己的时候,案主从一开始坚定表达不会,到现在,她表示愿意尝试。你能感受到理论的魅力了吗!?当然,如果我们在学习完之后,用理论将自己分析一次,治疗自己一次,这样会让你更加坚定你对它的喜欢!
【六】有危便有机。
当在个案中遇到夫妻冲突、社工与案主冲突、尴尬等场面,接纳自己担心的情绪,冷静下来,这有可能恰恰是个案的转机!这也考验社工内心强大的程度,我们需要再案主面前保持一致,学习表达感受,例如:“很抱歉,让你觉得我不能帮你的忙,听到你这样说,我也觉得很紧张,很担心。”我们内外一致,也给案主一个示范作用。如果夫妻、亲子间的冲突,你也实在制止不了,当他们冲突后,冷静下来,再试图问他们对这个冲突的感受,和这个冲突,使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不要避开这个冲突不谈!
【七】充份同理和无条件接纳。
当你遇到一些个案,因与案主观念不合,或案主性格原因导致关系难以建立,个案进展不下去,这时候,不要想如何帮助他,先学习同理他吧!倾听、同理、接纳,这些技巧能够帮到我们!
优质社会工作者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