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心灵
在茫茫的大戈壁上,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扎根边疆的子女们,已经长大成人了,他们象征着白杨树坚强不屈,尽心尽责,忠诚无私,不怕困难的精神在边疆做出了奉献这些青春年华的年轻人,离开繁华的都市,告别温暖的家,来到祖国的边疆,住在那风吹雨淋的土地上,面对一张张亲人的照片,只有默默的思念,看着茫茫的大戈壁承受着寂寞和孤独。但是,他们没有怨言,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祖国西部那一片贫瘠而又荒凉的土地。他们有的成为老师,把自己所有的知识传授给了学生,整天伴着黑板和粉笔,在冰凉的讲台边走来走去,默默无闻;有的成为建筑工人,在贫瘠的土地上,用那勤劳的双手建起一幢幢高楼大厦,他们为了边疆的发展,他们一直努力的去建设;有的成为象焦裕禄基层干部整天早出晚归,起早贪黑的勤勤恳恳地工作,把青春献给了边疆 人的一生中都曾拥有过许多美好的梦,他们也有一个“青春之梦”,却把青春献给了事业,献给了祖国西部,正如李大钊所说的:“他们用青春的热情点憾了时代精神的火炬”。这样的青春,应该说是最美丽的青春,只有最美丽的青春才会更加永恒。 
小白杨哨所为中哈边界哨所。 80年代初哨所一名伊犁籍锡伯族战士陈福森回家探亲,小白杨哨所将哨所官兵卫国戍边的故事讲给母亲听,母亲鼓励他在部队好好干,别想家,还让他带10株白杨树苗回哨所种上,叮嘱他要像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为祖国守好边防。于是陈福林就把树苗栽在了营房边。由于哨所干旱缺水,战士们吃水都要在一公里外的布尔干河去挑,尽管战士们每天用洗脸刷牙节省下来的水精心浇灌,但是小白杨难以忍受干旱、风沙、严寒的肆虐,相继枯死,十棵小白杨中唯有一棵顽强地活了下来。这棵小白杨在战士们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日夜伴随着守卫边疆的战士们。1990年,总政歌舞团创作组的同志到新疆采风,为小白杨事迹所感动,谱写了歌曲《小白杨》 ,当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著名歌唱家阎维文把它唱响了祖国大江南北,激励着戍边将士。塔斯提哨所从此被称为“小白杨”哨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