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39

junon69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中国文学作品赏析论文1500字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hyne_

已采纳
《平凡的世界》赏析  生活的真谛是什么?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我们该怎样去对待生活?在《平凡的世界》里,你可以找到你想要的答案!从来没有一本书可以如此震撼我的心灵,读完之后让我久久感动受益!作品中的情节牵动着我的心,即使临近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我仍然在夜深人静时,捧着书在灯下品读。  作品截取的是陕北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小村落——双水村,在这个闭塞的小村庄生活着各色各样的人们,他们大多是质朴老实的农民。为了生活他们长年累月地劳作,仿佛他们来到这世上就是为了劳动,但在作者的笔下你却能真切地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满足!作者以孙、田、金三家的命运为中心展开了描述,向我们重现了新中国农村生活的真切变化,这里面充满着一个爱的世界——亲情、友情和爱情!双水村的少平、晓霞、少安、润叶、金波,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感动不已,让我们跟着或喜或悲,或笑或泪!  孙少平——一个不屈服于命运的乡下人,凭着自己的才气,挣扎于在命运的边缘。他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县城中学,踏出了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在学校中,他尽已所能找到各种书籍学习,饱食精神大餐。但是,贫困出身的他每次都在别人打完饭才偷偷走进饭堂,买那最便宜的饭菜,如此艰难地捍卫着自己的尊严。也就在这个最不愿意去的地方,他结识了一位地主出身的女孩赫红梅,朦朦胧胧地开始了他的初恋。在那个刚刚从文革动乱中走出来的年代,阶级斗争的阴影还没有从人们的心头散去。为了有一个比较好的名声和未来,赫红梅选择了抛弃孙少平而跟从另一个成分较好的男孩。就这样,这段恋情还没有等到开花就凋谢了。  然而,命运并没有亏待这个年轻人,他在他哥哥孙少安的恋人田润叶家里结识他这一生中的爱人——田晓霞,润叶的堂妹,黄原地委书记的女儿。田晓霞也是孙少平的同学,有了孙少安和田润叶的关系,他们两个理所当然地走得更近了,渐渐对彼此有了更多的了解。她和她的堂姐一样,不嫌弃他的家境,她更看重的是他的人格和才华。他们共同参加了许多活动,让两个人的感情不断加深,而堂姐田润叶的支持,让他俩的感情更加牢固。  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家是心灵永远的港湾!家的大门永远为我们开着,不管我们离家有多远,那个地方永远牵动着我们的灵魂,让我们在失落无奈时心不会跟着飘荡,因为有一个地方永远在那里,我们的家人永远在牵挂着我们,祝福着我们!孙少平和他哥一样有着强烈的家庭责任感,他们都可以为了家庭而放弃对于自己很重要的东西:孙少安为了弟弟妹妹可以继续读书,本来成绩很优秀的他,愿意辍学回家帮父亲到地里干活,没日没夜无怨无悔地忙碌着,以支持贫困的家庭;孙少平高中毕业后,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本来可以继续升学的他选择回家当一名民办教师。“亲情是一条永远剪不断的线”,孙玉厚的家是贫穷的,但也是富有的,家人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就是他们最大的财富!  少平和少安在亲情方面有着共同的一面,但他俩在爱情上却存在很大的差别。爱情在现实的面前往往都会扭曲,少安和润叶的爱情让人为着惋惜又为着无奈,现实是跨不过的鸿沟!少安知道他与田润叶的感情阻力很大——自己是一穷二白的农民,而润叶是县城中学的公办教师,他俩的距离让他选择了向命运屈服。他故意与田润叶疏远,最后一声不坑地去山西娶回了一个农家女,想让润叶彻底对他死心!虽然孙少安在感情上很脆弱,但在事业上他却无比坚强!他抓住改革开放这个机遇,利用国家的各种优惠政策,放开手脚地发展事业!创业之路并不平坦,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欠下了一身债,但并没有放弃,而是不屈不挠地奋斗,最终取得了成功,创立了一间大型的砖瓦厂。  田润叶,面对孙少安对她的伤害,她只有沉默,她的眼泪只能往心里流!对她来说,此生没有第二个人能代替孙少安在她心里的分量。然而,由于祖父的误导,她阴差阳错地和一个局长的儿子李向前结婚。对于这桩错误的婚姻,她提出离婚,但是痴情的李向前并不同意,所以她只能用分居来继续与命运的抗争!无论丈夫怎样做,她给他的永远只有一张冰冷的面孔!几年后,饱受妻子冷漠的丈夫,即使出车在外也只能借酒消愁,但过量的酒终于酿成了悲剧——李向前驾驶的车翻进了山沟,他的脚被压断而不得不截肢!田润叶既有敢于自由追求爱情的性格,也有中国传统女性对于婚姻责任观的一面。虽然此时已经残废了的李向前主动提出离婚,但她不同意了。她认为此时应该挑起一个妻子应尽的义务,更何况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她让李向前搬进了单位分给她的房子,开始与丈夫同居,对他悉心照顾,并生下了一个儿子。  作为整部作品的主线,孙少平与田晓霞的感情可真是催人泪下!在学校读书时,他俩的感情就已经让人们的体会到了其中的辛酸:一个是农家的孩子,一个是地位显赫的地区最高领导人的女儿;一个三餐不饱,一个生活优裕…,但是,现实中差距并没有消磨他们相爱的勇气!即使在那段孙少平在工地里做苦力的苦涩日子里,已经是一名大学生的田晓霞依然不离不弃地跟随着他。在工地的每一个夜里,他打着煤油灯翻阅着田晓霞从学校图书馆借给他的书——让他夜不能寐的不仅仅是书中的知识,还有恋人的那一颗永远不变的心!一次偶遇,他成为了矿工,这在当时算是拿上铁饭碗,是一个拿公粮的人了,而此时田晓霞已经大学毕业成为省报的记者。虽然矿工与记者的爱情并不被人看好,但他们用事实诠释了他们感情的高尚——没有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的差别!田晓霞的从天而降,让在煤矿上的孙少平更加坚信他们的感情!或许是由于之前太顺利了,当爱情即将开花的时候,命运和他俩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田晓霞在执行采访任务时,为了救一个落水的小孩,本来不会游泳的她不加犹豫地跳进水里,小孩救起来了,可她却被洪水无情地地吞噬了!当孙少平听到这个消息时,时间凝住了脚步,眼前黑暗一片!我想当时的心情也只有他自己明白,别人是无法用文字来描述的。读着晓霞生前的日记,他似乎看到了一个可爱美丽的晓霞在朝他微笑……无声的泪水静静地从他的脸庞滑落,在那一片她走过的土地上溅起一朵朵浪花,而她正在浪尖上翩翩起舞!  在大草原上,金波的笛声与蒙古族如娘的歌声,跨越语言的障碍而达到了心灵上的交汇,他们的感情是那样的纯真!回乡后,金波才发现虽然身回陕北,但心还留在大草原上。于是,他又回到了那片他感情的栖息地,去寻找那位赶马姑娘。但是,八年的脚步并没有实现这个小伙子的梦。你能不为这样的痴情而感动落泪吗?人生有种种冲动,但又有几多像金波这么纯净的爱!当心中的爱情不期而遇的时候,是应该用世俗的眼光打量,用市侩的天平衡量,还是跟着爱情的脚步,信马由缰?少平和金波的感情故事已经给你最好的诠释!  冰心说:“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路长径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凄凉。”一份爱情,一份友情,再加上一份亲情,便一定可以使你的生命之树翠绿茂盛!情是贯穿整部作品的主题,而爱后面又是什么在支撑呢?是久久的“感恩”,感恩使情更长更深,也正因为感恩,才让心与心零距离!  《平凡的世界》描写了平凡的人们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平凡的人们造就了这个不平凡的世界!生活不在于追求伟大,平凡中自然能窥见伟大,从平凡中来到平凡中去,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时,我们应该明白:一个人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但可以努力改变自己的际遇!

中国文学作品赏析论文1500字

114 评论(13)

patiking

——《浅谈中国文学》   中国文学的历史是一个光辉的历史,它一直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虽然也曾经历了一些劫难,但仍然影响不了它那古老的韵味。如果你能醉心于中国文学的研究的话,一定能感觉到它的渊博。综观世界文学的发展史,唯一能与之相匹配的并只有古希腊的文学。然而我认为古希腊的文学就相当于黄酒,入口很甜但回味起来却不是那么的深长。而中国的文学则不然,活脱脱的就象白酒;入口虽然有点难度但回味起来却是那么的深远悠长。  古希腊的文学与中国的文学的差异,就缘于地理位置上的差异;而造成文学上的差异。本应没有什么值得比较的意义,但文学的发展就是一个相互发现;相互借鉴的过程;以此来看的话就有点价值了。古希腊是一个航海国家,他们研究大多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有关。他们的商贸往来频繁,所以对数字的研究比较热衷。再加之航海上的一些需要,一些自然现象;以及一些物理上的知识并成了他们的研究对象。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家认为世间万物是由水构成的,后来逐渐的发展为;火;土;原子等等;这一个个物质代表了他们一个个循序渐进的时代和奋斗的历程。而中国的早期哲学家认为基于阴阳两方面的平衡而生出万物的,接下来并发展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万物。在此基础上中国的成就似乎比古希腊要先进一步!同时中国是一个陆地国家,生活的比较稳定。所以对生命存在的意义,以及一些思想上的东西比较热衷。  中国文学的主流莫过于文学,而文学的鼎盛期莫过于唐宋两代。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曾对我说:“如果想写好文章,必须潜心于唐诗宋词的研究。将其读熟,以致于会背。把它读精,以至于会运用”。然而我则认为这句话说的不全面,中国的文学博大精深;岂是《唐诗宋词》可以概括乎?单就中国文学的起源《诗经》与《楚辞》来说,虽没有《唐诗宋词》那样的华章词句;但也体现了最早的文学思想。如《楚辞》的大胆设想,不正对应着李白的恣意妄为嘛!还有《元曲》的乐律,《孔孟》的深邃教义;多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抹却的辉煌;是每一个研究中国文学的人不可或却的东西!综观中国的文学史是广袤的,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时代的成就可以替代的。  同时中国文学的发展史又是一个大起大落的历史。从《诗经》《楚辞》的起源,至《唐诗宋词》以及《元曲》的兴盛。再从明清两代的衰落,到五四新文学运动后的变革。接下来就是文革时期的停滞,然后才是新世纪文学的产生。再从文体的形式来看又是逐渐向“民俗化”“大众化”发展的,发展成为每一个国人都可以研究的东西。最早时期文学的探究只限于“奴隶主”和“贵族阶级”,所谓“礼不上小人”“刑不上大夫”。这里的“小人”指的并是百姓,是最底下阶层。后来随着社会体制的变革而导致了宫廷政变,致使一些文人流落民间。这些流落民间的文人为了生存并开始“授徒讲课”,后来并形成了“十家”最后演变成“六家”。即:“儒,道;墨;法;名;以及阴阳家”。同时也为了适应新的“社会体制”,在隋唐年间并产生了科举制度。随着一些文人的“流落民间”和“科举制”的产生,中国的文学逐渐的向大众化民俗化发展了;不再属于贵族阶级的专利。从《唐诗宋词》的字斟句酌,到《元曲》的民俗化。再从明清时代的“老八股”,到五四新文学后的“白话文”;无不体现了这一种转变。  在此以前缘于秦朝的残暴,而秦朝的建立得于“法家”的帮忙。所以在汉代建立后并贬低了法家,同时缘于“儒家的仁治”;儒家思想并唐而皇之的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学。淹淹大国五千年孔老夫子的门生几乎占据了各个时代的政治角落,成为统领各家的主流文学。然而一种文学的思想是不可以长盛不衰的,儒家的文学在于不断的汲取各家的精髓来充实自己。唐诗的鼎盛期过后,宋代的诗已经没有太多的发展余地了。当时“禅宗”的思想十分盛行(禅宗实质上是佛学与道学的联合体),于是一些士大夫并吸取了“禅宗”的思想。将其灌入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宋词》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上又一次创举。明清两代呈现一种闭关自守的状态,许多士大夫视西方的新文学为“夷狄“。直至鲁迅等人发起了新文学后,才又正视西方的文学。创造新的文学体裁,创造了又一个高峰。今天我们吸收了来自各个国家的文学精髓,同时又将中国文学推向世界各国;创造了世界文学的鼎盛局面。  鲁迅先生曾在他的作品《狂人日记》中写道:“翻开中国的历史,血淋淋的两个字;吃人“!然而我认为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包括鲁迅先生以及许多的文坛先辈。历史的发展需要有不同的文学思想,来适应当时的政治格局。思想难免会迂腐,有了迂腐就需要变革。于是并在这一代代的文人的推动下,文学才得以进步!
340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