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青霞
“不动行不成,形成仍在动”——试论中国古典舞的动感与艺术形象 朝鲜族舞蹈和韩国舞蹈风格比较浅析 川剧艺术中舞蹈语态的挖掘与继承 从生活到舞蹈创作——谈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 傣族舞蹈文化浅析 当代巴渝地区舞蹈创作中的巴渝舞文化意蕴 对非物质文化铜梁龙的体验式学习 汉代舞蹈风格研究 汉代袖舞的整理与研究 汉族秧歌队现代审美意识 龙舞艺术所表达的民族心理与审美意识 论群众舞蹈文化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论文化修养和传统精神如何在舞蹈教学中渗透 论舞蹈教育中现代化管理的重要作用 蒙古族舞蹈文化浅析 (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1、题目: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本专科毕业论文一般无需单独的题目页,硕博士毕业论文一般需要单独的题目页,展示院校、指导教师、答辩时间等信息。英文部分一般需要使用Times NewRoman字体。2、版权声明:一般而言,硕士与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内均需在正文前附版权声明,独立成页。个别本科毕业论文也有此项。3、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4、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之间需要用分号或逗号分开。5、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正文各一级二级标题(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标注更低级标题)、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6、正文: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3000字以上,本科文学学士毕业论文通常要求8000字以上,硕士论文可能要求在3万字以上(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7、致谢: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8、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所有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可以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也可以按照音序排列(正文中则采用相应的哈佛式参考文献标注而不出现序号)。9、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10、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有时也常将个人简介附于文后。
舞蹈是表演艺术,是人体内在的爱与外在的美神韵的再现,也是天人合一的协奏曲贾拉路丁·鲁米诗云:“你跳舞时,整个宇宙也在跳舞”《列子·汤问》:“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易·系辞上》:“鼓之舞之以尽神”追溯文明之源头,可以看出,舞蹈与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不言而喻,作为一种艺术样式,舞蹈构成于“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总体来看,颇具东方特色的中华民族舞蹈艺术的生成与发展,恰恰又是舞蹈艺术本身的时间与空间特征的相互关照、协调统一的结果有鉴于此,本文将在中华舞蹈艺术发展的空间范围内,依循艺术发展的时间线索来探究它的时空关照问题一、舞蹈艺术发展的时间性舞蹈艺术的发展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依附社会的发展,在生活中通过劳动而达到目的的,所以舞蹈艺术本身不可避免地留有时代的烙印,具有鲜明的时间性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灿烂的舞蹈文化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这种境界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沉积、发展而来的我国的舞蹈,夏商时代才进入表演艺术领域,出现专业舞人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彩陶盆”,生动而传神地记载了这一史实尽管当时他们的身份是奴隶,但是他们为我国舞蹈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据传,夏桀时期的舞蹈是“以炬为美,以众为观”可见当时舞蹈的发展已具相当水平,否则是达不到这种审美要求的至于商代,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神权盛极的时代,巫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能够用占卜来传达神旨的,都是一些巫师,巫师都是舞蹈家《说文》:“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舞形,与工同意古者巫咸初作巫”巫咸是传说中的商代大知识分子,天文学家,他的名字也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灵山条,举有十巫,能升降于天,这不是一般的人所能做到的,巫师有特殊的步伐,即通过巫舞而步入天堂,又归到地上,所以学巫先需学舞在巫人的祭祀中有“巫舞”和“傩舞”,同属巫舞,但由于傩舞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反映了人们与自然的抗争精神,经过数千年的传承,流传至今,并影响到了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地到了宋代以后,作为“傩舞”这个较有影响的艺术形式,受到了时间的考验它被融入了当时的戏曲之中,发展成为“傩戏”正因为这一发展,使这个极具生命力的戏引起了世界、特别是亚洲的极大关注周代是我国舞蹈史上第一个集大成的时代,汇集整理了从原始时代以来有代表性的乐舞其中《大韶》、《大夏》、《大武》最具代表当时还创出了雅乐体系,雅乐由于艺术感染力差,不具欣赏价值而逐渐衰落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人们已不再关注它了,在雅乐衰退的同时,民间舞蹈蓬勃兴起汉代是我国历史上统治时间较长的朝代,同时也是我国舞蹈艺术的第二个集大成时代,“百戏”是当时最盛行的表演艺术形式其中最著名的舞蹈名目有《盘鼓舞》、《巾舞》、《bǐng@①舞》、《拂舞》、《铎舞》考察历史我们会发现《巾舞》是今日《长婴》的源头《bǐng@①舞》是一种鼓舞,如同今日的太平鼓《拂舞》是执拂而舞,我们现在见到的戏曲中神仙、和尚、尼姑等角色常常拂尘舞蹈,也许与这种古老的传统有关《铎舞》是执铃而舞,至今土家族还有《八宝铜玲鼓》,藏族“热巴”也有摇铃动作汉族《巫舞》也有摇铃的痕迹古今映证就会发现,我国许多种民间舞都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在这千百年的历史之中相互影响,不断发展,积累了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大唐帝国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舞蹈艺术上也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可以说是我国舞蹈艺术的又一高峰阶段它继承了周汉传统,发展了舞蹈艺术,其中最具影响的有《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立部伎》、“健舞”、“软舞”等此外还有《踏谣娘》等颇具戏剧因素的歌舞戏,在当时也很流行沿着这种趋势,到了宋元以后,直到明清时代,戏曲兴起,而原来的作为独立的表演艺术品种的舞蹈逐渐趋于衰落,但是被吸收、融合在戏曲中的舞蹈,却得到了高度发展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形成了一套严格的训练体系和表演方式及程式作为戏曲主要表演手段的唱、念、做、打四功,其中的做与打都是舞蹈或舞蹈性极强的动作文化靠不断积累、艺术要不断发展、创作要不断革新,整个文化的发展是随时代进程而发展的纵观舞蹈艺术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每个历史时期流行的舞蹈形式都不仅适应当时的时代潮流,还保留和发展了前代的舞蹈艺术,这就是舞蹈艺术发展的时间性,它不仅是某个时代的代名词,更是一个流动的时间概念的体现在这个流动的历史过程中,舞蹈的发展达到了较高的境界不仅如此,舞蹈艺术的欣赏与创作也离不开舞蹈艺术的时间性的研究如果不能把握好舞蹈艺术的时间性特征,就无法准确地去欣赏、创作和发展舞蹈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