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14

李佳衡BB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钢琴的发展史论文范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txzdgr

已采纳
当然这也不能片面的理解为只能在和声变换的地方更换踏板,如吴祖强的《水草舞》的引子部分8个小节,但只换了1次和声,如果只换一次踏板的话,就会声音获得过多的泛音而变得浑浊,这是极其错误的。 2.节奏的需要 节奏影响着乐曲所要表达的情绪,而为传递乐曲的情绪所服务的踏板在使用时必须基于节奏的需要来考虑。往往是为加强节奏的效果而使用节奏性的直踏板法。 3.作品风格 作品的风格可以说最应当要注意的一点,在你选择踏板的使用的时候如果你不考虑作品的风格那将是致命的错误。因为每一首钢琴音乐作品均有其特定的风格,而同时期的作品也有其叫明显的共性风格特征。 在演奏巴赫的作品的时候对于巴赫的音乐作品,许多演奏家持有这样一种观点:巴赫的那些作品诞生的年代还没有右踏板的出现。在演奏中如果使用踏板,将影响作品的原始风貌。但不知是否有人考虑过在巴赫创作这些乐曲的年代同样没有现代钢琴的出现,那些作品是为羽管键琴和古钢琴所创作的。可见,我们在现代钢琴上演奏巴赫的作品就已经破坏了巴赫作品的原始风貌。 在巴赫作品中如何使用踏板的问题上菲鲁奇奥·布索尼的这段话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踏板在巴赫的钢琴作品中是需要的,在钢琴作品中使用踏板而有听不出来,才是唯一正确的方法。有关这一点,我们指的是用踏板来连接两个依次进行的单音或和弦,为强调一个悬留音,为延续一个单声部,等等;一种处理方式其中并不显出具体的踏板效果……在任何地方只要可能,尽量用手而不是用踏板来延续一些音。”由于巴洛克时期和19世纪的声音概念不同,19世纪喜欢主要为密集的洪亮度、音型的融合和延续长的低音持续音而使用踏板,但巴洛克时期是具有对位的声部清晰,并且每个声部有对比性奏法的观念的时期,因此在弹巴赫的作品时不能将作品的踏板处理为19世纪时期的那种方式,应当要: (1) 不要把踏板踩得太深,以免产生太强的泛音; (2) 不要把踏板踩得太长,根据线条而不是根据和声使用踏板,多换踏板,保持声部清晰 如在下面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第一集》《降b小调前奏曲》的这段乐曲中就是用右踏板帮助在重复音中做到连音连接。 巴赫的作品在结尾处的尾奏部分往往使用的是一种完满终止,即K →Ⅳ→Ⅴ →Ⅰ这种极具有宗教色彩的结尾很大程度上是在模仿宏伟的“全奏的风琴”效果,如果不踩踏板就无法在现代钢琴上表现出这种效果。如下例是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第一集》《升C大调赋格》的结尾部分。 在演奏古典乐派海顿、莫扎特的作品的时候,由于在他们的音乐中,织体的清晰度、句法和奏法决不能搞得含糊不清。如同在钢琴上弹奏巴赫一样,在莫扎特或海顿中使用踏板必须觉察不出来。在使用时要注意 (1)在设计踏板使用时,应该首先不用踏板学习音乐,所有的奏法单独用手指完成,以后可以为了音色而少量的增加一些踏板,或为使一个难于应付的连奏变得更为容易而短时间的使用; (2)在快板乐章中,尤其在快速音群时,不使用延音踏板,而使用颤音踏板; (3)在中速或慢速的乐曲中,为增加共鸣,加强乐曲的连贯与和声的丰满可使用延音踏板。 由于贝多芬是要求踏板的使用达到可以感觉的程度的第一位著名的作曲家,在演奏贝多芬的作品时,有贝多芬亲自标明使用踏板的地方,必须要按照标记去做。在下面一些地方可以使用踏板: (1) 为保持逐渐的均匀的渐强和渐弱,可以使用踏板; (2) 为有助于演奏legato,增强乐句的连贯,可以使用踏板; (3) 为使音响更丰富饱满; (4) 为获得色彩性效果; (5) 为加强力度对比; (6) 为连接个乐章而使用踏板。 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虽然贝多芬的作品中大量的出现了使用踏板的标记,但是他所做的标记是为他所知道的钢琴写作,而不是为了今天的乐器,特别是更少的传送力量,以及音域之间更大的区别的问题,会不时的影响踏板的使用,这时对贝多芬的踏板使用方法做适当的修改以适应现代乐器,但要注意的是有关气氛朦胧的原来概念应该保持下来。`另外一方面有迹象表明贝多芬使用踏板比他所标记的要多,但这不应作为可以毫无选择的使用踏板,或不去了解贝多芬最希望踏板为他的音乐做些什么的一种许可。 4 钢琴踏板的运用--我的毕业论文 到了浪漫派的肖邦,舒曼,李斯特的钢琴作品中,踏板的运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他们极大的发掘了钢琴音色变化的可能性。作为音色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的踏板的使用也更复杂更精细。尤其是李斯特,在他的许多钢琴作品中见到的暗指的踏板效果以及明确的踏板标记,这表明他具备了一种远远走在他时代前面的对踏板用法的理解。至少在他的晚年,他用了切分或连音踏板,一种当时认为先进的技术,在现今已被普遍使用和讲授。 李斯特的写作一般要求踏板的丰满、充足的使用,特别当需要它作为长持续音的一个支持时。在他为声乐和其他乐器的作品的钢琴改编曲中,踏板被大量的或几乎经常的使用。在所有长的旋律音上使用踏板,特别是那些在高音区的,即使它们没有被下面的和声材料所支持。 李斯特和贝多芬以及舒曼这样的作曲家一样,在踏板标记上经常指示一个特殊效果,而不是普通任凭演奏者自行处理可以做到的一个习惯用法。任何数目的这种特殊效果都可以被找到,它们有许多反应了明确的诗意的、形象化或甚至哲学的思想。 在印象主义的德彪西、拉威尔的钢琴作品中,虽然在他们作品的乐谱中几乎完全没有踏板指示,所存在的为数极少的几个也往往是粗略和模糊的,但是在他们的作品中不能想象倘若不使用踏板,印象主义的神奇和美丽将如何去表现。印象主义音乐的流畅、充满水分,润泽的声音,以及连贯的、斑斓的、变化的色彩只有在准确的使用踏板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因此,需要我们谨慎而敏感的使用踏板。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知道,对于踏板使用的说明,一千句话都比不上一次演奏。踏板是任何钢琴演奏中极具个性的部分,没有两个演奏者会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使用踏板,而同一个演奏家也不会在每次演奏中用同样的踏板法,然而每人在演奏当时都能同样具有说服力。这种灵活性可由多种因素来解释。诸如速度、力度、声音、奏法、声部的平衡、作品的风格和时代、音乐厅、乐器等这样一些多种多样的可变因素,甚至还有演奏者当时的情绪,也时常会影响踏板使用方法的选择。写下来的踏板使用方法指示,不管它们是如何仔细地被标记的,甚至是作曲家提供的,也往往需要演奏者的修改。因此“只有耳朵本身,才永远是艺术性演奏的最终指导,而不是一套印出来的指示。”    每个曲子有不同的要求,这就必须学会用自己的耳朵去听!因为由于踏板是一种性质的技巧,想完全学到运用的每一个细节,和老师们用得一样,是不可能的,唯一永远的老师只能是自己的耳朵,经过老师的指导和训练,要使自己的耳朵能够敏锐地察觉到踩在踏板上的脚或大或小的动作所引起的声音的任何反应。想象出将要弹奏的音响效果,并指示脚的动作,以实现希望的音响。

钢琴的发展史论文范文

277 评论(8)

muniujjyy

钢琴是一种键盘乐器,用键拉动琴槌以敲打琴弦。从十八世纪末以来,在欧洲及美国,钢琴一直是最主要的家庭键盘乐器。钢琴发源于欧洲,十八世纪初,意大利人克里斯多佛利(Bartolommeo Cristofori)发明的一种类似现代钢琴的键盘式乐器。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从键盘乐器发展的历史来说,现代钢琴是由钢琴的前身——以拨弦发音的大键琴与以撞弦发音的小键琴演进而成的。从十六世纪末开始,大键琴和古钢琴这两种键盘乐器逐渐盛行起来,直到十八世纪末,才被钢琴取而代之。 钢琴首次出现于1709年,在当时是一种既复杂又昂贵的乐器,只有皇室和贵族才有机会接触到。一开始,Johann Sebastian Bach(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等一些非常有声望的音乐家们并不欣赏钢琴的音色。但仅仅过了半个世纪,钢琴就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当Mozart(莫扎特)、Brahms(布拉姆斯)和liszt(李斯特)这些极具创造力的音乐家投入钢琴的怀抱之后,热情便瞬时被引爆。在当时那个年代,这些新锐钢琴家就如同“摇滚巨星”一般,他们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力可谓给音乐创作锦上添花,为钢琴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力量。皇室和贵族纷纷把钢琴这一乐器纳入他们的乐队中,民众可以围坐在钢琴四周,聆听最新创作的优美旋律。工业时代的兴起衍生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中产阶级,钢琴在这一群体中大为流行。其中三角钢琴是社会地位的象征,通常用在管弦乐团里,而立式钢琴则更受家庭的欢迎。 拨弦古钢琴拨弦古钢琴——哈普西科德(Harpsichord)在音源与演奏形式这两大特征上,都与击弦古钢琴有着完全相同的特征。就是外型上也基本一致,乃至今天我们仅从外型上难以分辨它们是哪一种琴。两种古钢琴在外型、音源、演奏特征上是一致的,但它们演奏所发出的声音效果则完全不同。这是由于激发琴弦方式的不同使然。拨弦古钢琴是在键盘的尾端装有拨弦的装置,其拨弦的拨子是以金属薄片包裹皮革制成,也有使用禽鸟的羽翎作为拨片,故也称这种琴为羽管键琴。按动音键而拨弦,十指可同时并用,弹奏出各声、复调音乐。这种激发音弦的方式有其不可克服的缺点。首先,拨弦的方式使其音量、音色难以变化,且不可克服在拨动弦时产生拨动噪音。又由于拨片在琴弦上停留的时间不可能如击弦弦槌在琴弦停留的时音那样短促(3秒),所以琴弦不能充分振动,声音较弱而短促。这些缺点决定了它音乐表现力的不足。但其纤细而韵味十足的音色自有其独特之处,在古代的宫廷室内乐为代表的音乐形式盛行时,这种独具特色的音质有着无可替代的功能,其能在音乐历史舞台中风光300来年就证明了这一点。 击弦古钢琴击弦古钢琴称为科拉维科德(Clavichord),它无论从音源、演奏形式、激发琴弦的方式都更接近现代钢琴。但是由于它的结构过于简单,一没有三级杠杆的传动方式;二没有击弦后立即脱离琴弦的装置;三不能快速连续弹奏;四没有现代钢琴所具有“软中硬”的弦槌。以上4个方面正是现代钢琴击弦机键盘的主要特征。由于上述原因,击弦古钢琴的音量小而纤细,具有一种恬淡的金属音色,有些像敲击钢片琴的声音特色,听起来也有其迷人之处。在小范围的室内乐作品中有着其它乐器所难以替代的声音效果,乃至在1709年现代钢琴问世后仍在欧洲乐坛上活跃了100多年。随着现代钢琴的不断完善、社会生活的快节奏而出现的爵士乐、摇滚乐的需要,古钢琴——似柔弱纤细而又羞涩的贵妇人——也只能归隐于现代社会舞台的大幕之后了。自19世纪中、末叶欧洲又兴起了复古之风,欧洲各大中城市保存完好的辉煌古建筑群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美术、音乐等古典文化艺术长久的生命力使古钢琴又再着盛装,走上舞台。这正是我们人类在快速前进的路途之中回首望去所发现的不该丢弃的宝贵财富。于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重新奏响,古钢琴又翻开了新的篇章。诚然它不占据现代音乐舞台的主流,但是我们相信,它将为我们的精神生活增添晚霞的壮美。这些古老的文化遗产当然不应被遗弃,因为它不仅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夕阳的壮美,使我们看到人类的先祖们所创造的文化,同时我们也更清醒地看到了现代乐器之丰富,现代乐器之王——钢琴如日中天的辉煌。 国外17世纪到18世纪间,拨弦古钢琴在当时的音乐生活中有着相当显赫的位置,可以说是它的全盛时代。至18世纪初,欧洲大陆音乐迅速发展,音量弱小的拨弦古钢琴已不能满足当时音乐家们的需要,因而逐渐被音量洪大的钢琴所取代。钢琴的发明者是巴尔托洛奥克里斯托福里,他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的一位乐器制作师。1709年,他以拨弦古钢琴为原形,制作出一架被称为具有“强弱音变化的古钢琴”他在钢琴上采用了以弦槌击弦发音的机械装置,代替了过去拨弦古钢琴用动物羽管波动琴弦发音的机械装置。从而使琴声更富有表现力,音响层次更丰富,并能通过手指触键来直接控制声音的变化。在克里斯托福里的第一架钢琴出现后的一百年里,拨弦古钢琴仍为人们所应用,但更多地是为演奏特定作品而使用。故以弦槌代替拨弦发音就成为当时键盘乐器的主要特色,亦是钢琴的标志与象征。1709年后,克里斯托福里又进一步改革了原来击弦机的结构,他在这部机械中安装了一种与现代击弦机的复震杠杆系统近乎完全一致的起动杠杆,使击弦速度比原来加快了10倍,而且可以快速连续弹奏;音域也增加为4组;可以说这就是现代钢琴的雏形。他的这一发明为以后的钢琴制作师们打开了通往成功之路的大门。但遗憾的是,克里斯托福里的发明并没有得到他的意大利同行们及当时演奏家们的注意,却在异乡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德国管风琴师、制作师戈特弗里德西尔伯曼,在1730年根据一份绘制极不准确的意大利钢琴草图,借鉴克里斯托福里的发明,制造出德国第一架钢琴。他把这架琴送到音乐大师巴赫那里鉴定,巴赫却不屑一顾,只是说道:“触键太重,高音音色太弱。”,但他还提出了一些建议。在采用了巴赫的建议之后,于1747年又加以革新。同年,巴赫在波茨坦进宫晋见腓特烈大帝时弹奏了西尔曼的新型钢琴。西尔曼对钢琴改革的主要贡献在于对钢琴制音器的运用。他利用手动音拴使全部制音器离弦,以使钢琴的音响效果更丰富并具有一种神秘的色彩。对于我们今天的演奏家来说,这种性能在钢琴中是用脚迅速而敏捷地控制着,很难想象当时是用手来操作的。钢琴虽诞生在意大利,却在德奥和英国得以发展成长。至18世纪中叶,人们对钢琴的制作工艺实行革新,以使其演奏性能日益完善。这一时期,西尔伯曼及其子弟在钢琴的变革中起着主导作用。西尔伯曼的名徒被称为“十二弟子”,他们分别制造出两种不同风格的钢琴,即“维也纳式击弦机钢琴”和“英国式击弦机钢琴”。他们具有不同的机械性能和不同的音响效果,由此形成两大不同的钢琴制作流派。这两种流派,也对当时的音乐家们产生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影响。“维也纳式击弦机钢琴”的键盘触感较轻,能够弹出快速的音符,音色变化细微,在与管弦乐队协奏时,音色对比清晰。这正符合莫扎特温文尔雅又富有歌唱性的快板的音乐需要。约翰内斯楚姆佩是西尔伯曼的名徒之一,他于1760年来到英国,成为著名钢琴制作师;他的产品被称为“英国式击弦机钢琴”。这种钢琴触键感觉较重,但声音浑厚深沉,正适合于克莱门蒂那坚实有力的音乐风格。莫扎特和克莱门蒂当时是名声同噪的钢琴演奏家,由于他们演奏风格的不同,他们分别使用结构各异的维也纳式和英国式钢琴。1789年1月,莫扎特和克莱门蒂在维也纳奥国国王的王宫里举行了世界上第一次钢琴演奏比赛,成为轰动一时的大事。这次比赛对提高钢琴在诸乐器中的地位起了重要的作用。钢琴在它诞生的头一个世纪中经历多次改良。虽然开始它被形容为是锅炉工制造出的粗陋机械,少有优雅之色,在表现细腻的情感上逊于拨弦古钢琴和击弦古钢琴;但随着时代的变迁,音乐由巴罗克风格向古典主义演变,声音尖锐、古板、缺乏生机的拨弦古钢琴被音响丰富、细腻、洪亮的钢琴所替代。到18世纪后期钢琴已登上“乐器之王”的宝座。 随着工业生产的增长,许多家庭都能够负担得起钢琴的费用,每家每户都要拥有一架钢琴。由于日益增长的需求,钢琴的教学系统开始变得火爆。越来越多的父母希望她们的子女能够学习弹奏钢琴。如今,数码科技的革新燃起了人们对钢琴新一轮的热情。你不仅可以在电声乐器的实体店面购买到数码键盘和教学程序,还可以结合时下最流行的App在iPad等平面电脑上使用。比如Roland罗兰的电钢琴,在音色、手感上完全可以媲美传统三角钢琴,并且可以连接多款的APP——“罗兰钢琴伴侣”“Roland Piano Partner”“Air Performe”,这些App能够帮助钢琴爱好者学习音乐、创作音乐、并把自己的作品与大家分享。 中国钢琴在18世纪的欧洲有着相当显赫的位置,在中国钢琴的制造也从两百多年前就已开始。1886年,上海谋得利工厂正处于开办初期,急需一批技术较高的木工与油漆工,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外轮上干木工的宁波巧匠被英商发现,他就是被中国钢琴行业称为“祖师爷”的毛文正。1890年,从宁波来的工人逐渐增多,产量大增。在英商谋得利偷学到技术的华工纷纷自立门户,上海出现了第一批民族钢琴作坊(不过初期的业务以钢琴修理为主)。至20年代末,上海的制琴厂商有20家,其中风琴厂13家,钢琴厂7家(包括修理)。中国的现代钢琴制造业始自中国建立之后的1950年。当时的北京新中国钢琴厂(北京钢琴厂的前身)于1950年10月制造了完全由自己生产的第一台国产立式钢琴。
208 评论(15)

星际PK浪子

钢琴的发展史 包括好多击弦机的发展,槌头的发展好多
355 评论(10)

潘潘冰冰

钢琴( piano )一直被誉为是西方乐器王国中一顶瑰丽的皇冠,钢琴从它问世,发展到现代钢琴的结构,经历了五百多年的历史。五百多年钢琴结构的演变历史,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十六世纪以前的击弦古钢琴,这就是历史上说的德西马琴,克拉维卡古钢琴等。当时的琴弦装配于纵面方面,开始几乎为同等长度。伦敦的博物馆中还藏有这种老式的克拉维卡古钢琴 , 音域为 21/2 个八度音程,只有二十到三十个琴键。十六世纪后钢琴结构出现了重要进化,产生了羽管架式的键盘钢琴。十八世纪初钢琴的内在结构又发生了重大的演变,这就是槌击钢琴的问世,把敲击琴弦的木槌与键盘连结成一体 , 初步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键盘钢琴。  钢琴结构演变进化的历史,钢琴制造工艺与技术的发展历史同西方音乐的发展史,同文艺复兴后的巴洛克音乐 ﹑古典派音乐﹑浪漫主义音乐发展的历史 ,与同一时期诞生的许许多多音乐家杰出的贡献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钢琴结构的演变历史与钢琴制造发展的历史,孵化了一大批历史上永远也不会磨灭的西方杰出的钢琴家,或者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说,十六世纪文艺复兴后的西方音乐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钢琴结构的演变与钢琴制造技术的发展。钢琴制造工业在近代,成了西方少数几个成熟工业种类之一。  十六世纪以前的古钢琴,历史上很少有记载。有人估计可能在十二至十四世纪就已经有了克拉维卡的古钢琴。真正有记载起始于十六世纪。当时的结构非常粗劣,为一个封闭的薄木盒,长方形,无琴架。琴弦为普通的铜丝与钢丝,低音部分为铜丝,高音部分为钢丝。开始时几乎同等长度。用木槌敲击琴弦。起初没有琴桥,后来逐步演变成有琴桥的多弦琴。由于历史上记载很少,又没有相应的图片资料,而且使用这种古钢琴的人也非常少。但,正是这种古钢琴,成了现代钢琴的源头和雏形。  意大利文艺复兴,首先在文学 ﹑绘画﹑建筑等领域内 ,稍迟一些在音乐领域内。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主要是教堂音乐,而声乐又支配着教堂音乐,器乐的音乐形式还很不时兴。一直到巴洛克时期出现了以巴洛克建筑命名的巴洛克音乐。巴洛克音乐讲究辉煌的效果,华丽的装饰。巴洛克音乐的节奏感特别强烈 ﹑活跃﹑持续和反复 。
286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