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05

252317214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古文字与书法的关系论文选题

6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z1990918

已采纳
汉字,最美的文字走进书法展览大厅,流连于一幅幅精美的书法作品前,仿佛置身于百花盛开的花圃中。看那一幅幅风格迥异,美不胜收的书法作品,如同朵朵盛开的奇葩,摇曳生姿,争奇斗艳。行草篆隶楷,犹如夜幕上的星辰,熠熠生辉。驻足在巨幅作品前,凝神屏息,细细品味,你会觉得作品中那一个个汉字在飞扬,在律动,在含情,在妩媚。各呈妖娆,各具情态。这就是我眼中的汉字,时界上最美的文字。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像一条滚滚的长河,在人类历史的河床上奔流,不息。从最初的甲骨文到今天的行书楷书;从原始的记录工具的今天的书法艺术,伴随着我们的先人一路从北京的山顶洞中走向平原,河畔,走向高雅的艺术殿堂。汉字在不断进化,嬗变,趋于完美。文人墨客借助于它寄情山水,吟风弄月;才子佳人借助于它把那“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寄向千里之外,写入那个人的心头。而那些才华横溢的书法家们,更是将那一个个方正的汉字挥洒的墨香淋漓,满纸龙蛇舞。世界上有哪一种文字如此含情脉脉,千娇百媚呢?你看那一个个篆字不就是一幅幅绝美而神秘的图画吗?将篆书“鱼”字放在你的眼前,是不是觉得它在畅游,自由而活泼。那“井”字,“车”字无不表情达意,如书如画。汉字的形态美是无与伦比的,汉字的情态美更是举世无双。“妙”字由“女”“少”组合而成;由“女”“少”意会而成的“妙”字,其情态之美真是妙不可言。类似的字还有很多,如“歪”,“尘”,“鲜”等。真可谓观其字而会其意,读其句而达其情。世界上又有哪一种文字可以和汉字媲美呢?西方文字那简单的线条无论如何也结构不出任何可以言美的图画,更无法上升为艺术。我们的邻国不甘心口说东洋话却书写我中华的汉字,于是,对汉字进行拆减和变异,原本栩栩如生的汉字被肢解的支离破碎丑陋不堪,就像一个个脸上涂抹一层厚厚粉脂的艺伎,无任何美感可言。所以,在日本,那些推崇真正艺术的书法家们,他们的书法作品都是原汁原味的中华汉字,从这些充盈着无穷魅力的真正汉字中,他们才会领略到书法的精粹和艺术的纯粹,才会欣赏到文字的美感和创作的乐趣。这样的书法才会生机勃勃,令人沉醉。经历代书法家们潜心创作,不断推陈出新,汉字已演变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在不断演变进化的历史长河中,每一次变革,创新的汉字,都如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中华文明的天幕中。不必说篆书的图案美,也不必说金文的娟秀和华贵,那隶书的古朴妩媚,魏碑的森严遒劲,楷书的疏朗端庄,行书的闲适飘逸,还有那草书的恣肆昂扬。更不必说行楷,隶意楷书,隶意行书等等奥妙无穷的书写形式,无不彰显出汉字艺术之美,令人如痴如醉,欲穷尽其美而食不甘味。世界上有哪一种文字能够如此精彩纷呈,魅力无穷呢?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汉字,是中华文明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在由工具升华为艺术的进程中,造就了灿若星辰的书法家。王羲之,柳公权,张旭…一个个星光闪闪的名子,将中华文明的锦绣点缀得如此灿烂辉煌,也成就了有别于世界文明的独特景观。除中华而外,你见到过谁以写字而闻名于世的吗?你听说过哪一种文字被人们书写成艺术,悬挂于厅堂,被流传,被珍藏,被尊为国宝吗?文章之美世人皆知,而文字之美唯有龙之传人创造之,这不能不说是我中华对世界文明一大贡献。列夫•托尔斯泰被尊为世界文豪,但丁被称之为伟大的诗人,他们都以诗文名动天下。王羲之以书法被尊为“圣”,这在它国是无法想象,也是难以做到的。《兰亭序》得以流传不朽,到底是得益于书法的精湛还是文章的精彩呢?文章的确非常之美,但书法的造诣更高,书法和文章双玉合璧,相得益彰,这岂不是千古美谈?徜徉在中华文字的长河中,感受汉字的无穷魅力和独特之美;独居一雅室,挥毫泼墨,沉浸在美的享受中,做人如此,夫复何求!

古文字与书法的关系论文选题

337 评论(11)

考研19

颜真卿,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初学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 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人称“颜体”。 颜体奠定了他在楷书千百年来不朽的地位,颜真卿是中国书史上富影响力的书法大师之一。他的“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柳公权 请参考: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由於他也被皇帝封为河东郡公,因此后人也称他「柳河东」。他是颜真卿的后继者,后世以「颜柳」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 作品特色 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即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也由於他作品独到的特色,因此,柳公权的书法有「柳体」之称。 欧阳询 请参考: 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其源出于汉隶,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等,行书以《梦奠帖》、《张翰帖》等为最著名。其他书体,也无一不佳,唐张怀瓘《书断》中说: 怀素 怀素(737~799) 中国唐代书法家。俗姓钱,字藏真。永州零陵(今湖南永州)人。自幼出家为僧。擅草书,好饮酒,每至酒酣兴发必挥毫书之,笔走龙蛇,人称醉僧。其草书笔法瘦劲圆转,飞动自然,法度完备。时称他作书时“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与当时草书大家张旭合称颠张狂素。今有墨迹《自叙帖》、《藏真帖》、《苦笋帖》、《论书帖》、《食鱼帖》、《律公帖》、《小草千字文》等传世。 褚遂良 请参考: 褚遂良 (596~658) 唐初大臣,书法家。祖籍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晋末南迁为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西)人。 褚遂良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为初唐四大书法家。他传世的书法作品,碑刻有《大唐三藏圣教序》、《伊阙佛龛记》、《孟法师碑》、《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等,墨迹相传有《倪宽赞》。 张旭 张旭(生卒年不详),字伯高,苏州人曾任常熟县尉。唐代大书法家。以草书而闻名。唐朝文宗皇帝曾向全国发出了一道罕见的诏书: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斐旻的剑舞可成为天下的“三绝”。 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来,其状惊世骇俗。相传他见公主与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之意;在河南邺县时爱看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并因此而得草书之神。颜真卿曾两度辞官向他请教笔法。张旭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他把满腔情感倾注在点画之间,旁若无人,如醉如痴,如癫如狂。 宋朝: 苏轼 请参考: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家,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米芾 请参考: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海狱外史等。据《宋史》及有关记载,米芾“召为书画学博士,赐对便殿……擢礼部员外郎”。但因其“不能与世俯仰,故从仕数困”。由此可见,米芾在官场上并不得意。 米芾在书画方面,有着殊人的才华,与苏轼、黄庭坚、蔡蘘,书法史称“宋四大家”。其书“沉着飞翥,得王献之笔意”;苏轼赞曰“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黄庭坚赞曰“如快剑斫阵,强弩射潜力……书家笔势,亦穷于此”。其画“山水人物、自名一家”,所创“米家云山”,史所称道。看来,米芾是一位既尊重传统而又标新立异的书画大家。 黄庭坚 请参考: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书法家,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与宜州贬所。 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词与秦观齐名,艺术成就不如秦观。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主要墨迹有《松风阁诗》、《华严疏》、《经伏波神祠》、《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苦笋赋》等。书论有《论近进书》、《论书》。《经伏波神祠诗》,行书墨迹,纸本,46行,每行字数不一,共477字。《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原迹现在日本。此诗帖,洋洋数十行,挥洒自如,笔笔精到,气势开张,结体舒展,范成大评“山谷晚年书法大成,如此帖毫发无遗恨矣,心手调合,笔墨又如人意。”此帖正是一种心平气和的境况下的经意之作,具有黄庭坚书法艺术的特点,是黄庭坚晚年的得意之作。 蔡襄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今福建仙游)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并出任福建路(今福建福州市)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今河南开封市)和杭州府事。卒赠礼部侍郎,谥“忠惠”。蔡襄为人忠厚、正真,讲究信义,学识渊博。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他们四人被认为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宋四家”中,前三家分别指苏轼(东坡)、黄庭坚(涪翁)和米芾(襄阳漫士)。宋四家中,蔡襄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从书法风格上看,苏武丰腴跌宕;黄庭坚纵横拗崛;米芾俊迈豪放,他们书风自成一格,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蔡襄书法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展卷蔡襄书法,顿觉有一缕春风拂面,充满妍丽温雅气息。
162 评论(15)

维拉帕米儿

论启功书法理论的表述形式(其实不就是文章诗词那么几种吗)
115 评论(13)

firemanz

一、选题选题是论文写作关键的第一步,直接关系论文的质量。常言说:“题好文一半”。对于临床护理人员来说,选择论文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结合学习与工作实际,根据自己所熟悉的专业和研究兴趣,适当选择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2)论文写作选题宜小不宜大,只要在学术的某一领域或某一点上,有自己的一得之见,或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或新的观点和认识,言之有物,读之有益,就可以作为选题;(3)论文写作选题时要查看文献资料,既可了解别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达到什么程度,也可以借鉴人家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需要指出,论文写作选题与论文的标题既有关系又不是一回事。标题是在选题基础上拟定的,是选题的高度概括,但选题及写作不应受标题的限制,有时在写作过程中,选题未变,标题却几经修改变动。二、设计设计是在论文写作选题确定之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并计划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以便使科研和写作顺利进行。护理论文设计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专业设计:是根据选题的需要及现有的技术条件所提出的研究方案;(2)统计学设计:是运用卫生统计学的方法所提出的统计学处理方案,这种设计对含有实验对比样本的护理论文的写作尤为重要;(3)写作设计:是为拟定提纲与执笔写作所考虑的初步方案。总之,设计是护理科研和论文写作的蓝图,没有“蓝图”就无法工作。
284 评论(11)

king_snake

我国书法使用毛笔是一个特点,它与汉字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据历史文物查证,在新石器时代就在一些彩陶上发现有用毛笔描绘的花纹。又在殷商的甲骨文上也有残留的朱书或墨书而未经契刻的文字。看它的笔画圆润爽利,都是用毛笔书写的。甲骨文有"聿"字(笔字的古体),字的形状象一只手握笔的样子,由此可知约在3千年前就有毛笔了。  到了秦代,笔的作法有所改进。它将笔杆的一端凿成小窝,把笔头放在窝里粘住。套笔也用竹管装入,又在两侧各凿一小孔,以便取笔。  在我国有一种传统的说法,认为毛笔是秦时蒙恬创造的,蒙恬可能对于毛笔的制作有所改进,但怎样改进的也没有记载。秦时始用兔毫竹管而有"笔"的名称。这种用两种不同硬度的毛制成的笔,能刚柔相济,便于书写,实为一大进步。在甘肃武威磨咀子一座东汉中期墓中出土的一支笔,笔芯出锋用的是黑紫色的硬毛,外面覆盖着一层较软的黄裼色的毛,正和《古今注》的说法相同。这支笔可以看作是经过蒙恬改进后的毛笔。  据山东沂南东汉时期一座画像石墓的前室壁上,刻有祭祀图,图上持笏的祭祀人,冠上都簪着一支笔。根据《历记·滑嵇传》"西门豹笔磐折",以及秦笔一端削尖的情况看,可能早就有簪笔的作法了。  魏晋以后的笔杆较短,或者由于那时还没有现在的高腿桌椅,写字的人是跪坐在席子上的。面前摆的矮几案,所以要悬肘书写,因而对笔头的要求是"锋齐腰强",也就是柳公权所说的"圆如锥"的形状。据说,欧阳询对于毛笔也很讲究,使用的笔是以狸毛为芯,覆以秋兔的毛做成。  东晋至唐的笔有"鼠须"、"鸡距"等名。《笔经》说:世传钟繇、张芝、王羲之皆用鼠须笔。鸡距为形容短锋笔的形状,白居易有《鸡距笔赋》即为描述笔毫坚挺的。现在日本正仓院所藏唐笔,毛颖短促,笔头几乎成三角形,据说就是鸡距笔的一类。因为它和白居易所描写的形状相似。这种短而硬的笔头,对唐代书法有相当大的影响。唐时的毛笔以安徽宣城诸葛所制的宣笔最有名。  宋代有了高桌,人们坐在椅上写字,对于笔锋硬度当与以前不同,但制笔原料,大体与唐人相似。元代湖州笔工,采用山羊毛制作羊毫笔,或用羊毛与兔毛、狼毛配制兼毫笔。明代制笔以尖、齐、圆、健为四要。要求笔头浑圆饱满,弹性适度。这种笔垂下时,自然收拢成锋,用起来挥洒自如。它虽然比宣笔柔软,但正是由于这样就代替了宣笔,成为最著名的品种。明清两代,湖州都是制笔业的中心。至于笔杆的材料,除竹管外,还有用象牙、犀角、玉石、紫檀木或花梨等制作的,无非表示贵重,与书写本身并没有什么关系。  现在的笔和过去差不多,湖笔还是最有名的。以性能论,有软毫、硬毫、兼毫三种。羊毫性软,鸡毫最软。软毫性柔,它的长处是,能多摄墨,圆转如意;短处是,不善用时笔画无力,字体臃肿。狼毫、紫毫(即兔毛)为硬毫。硬毫性刚,长处是,锋利劲峭;短处是瘠薄多角。兼毫是半软半硬,刚柔折衷。因其配合的成分不同,有五紫五羊,七紫三羊,三紫七羊……。书法家多爱用兼毫,又以各人习惯定制某种性能的笔种,当属例外。
272 评论(12)

云卷云舒8023

有一些对于各朝代书法家的风格以及精神风貌的描述 ,各字体和各名家的精髓(是精髓不是资料!)还有对于它们的心得体会等的内容,顺带能
221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