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论文投稿遇到圣诞节怎么办啊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31

柠檬越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论文投稿遇到圣诞节怎么办啊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zhuchuanshun

已采纳
圣诞节早成了热闹日子,在我们班就有不少同学发礼物,可关于中国人到底该不该过圣诞节的争论早有发生。有媒体报道,温州中小学校长均收到市教育局通知,要求“不在校园内举行任何与圣诞有关的活动”;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封校禁止学生过平安夜。这样的举措难免遭人议论,学校固然没有必要搞圣诞活动,不过让教育部门下发禁令实在有些小题大做。禁令的出发点应该是出于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圣诞节之所以屡遭抵制,也正是因为有人觉得社会对这一西方节日的重视程度超过了不少中国传统节日,是西方文化的扩张。不过在这一点上,我们该有更多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西方节日在中国大行其道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商家为了制造商机而大肆宣传、渲染。实际上,圣诞节在中国早走了味,其在西方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在我们这里并不突出,在更多人看来,无非是一个购物、社交的凑热闹的日子,没有多少人真正是为了它的宗教含义而去过节的。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为了事业而客居他乡,像清明、中秋、重阳这一类的节日对于他们来说未免过于沉重,以至于不愿提起,并且生活压力的过重,圣诞节的狂欢为他们提供了放松和发泄的最好契机。还有,在春节时,大家都回家乡过年,朋友、同学、同事不能聚在一起,平时的节假日也不多,所以圣诞节也就成了非亲人的同伴之间的聚会节了。虽然圣诞节或许比端午、中秋、重阳更热闹,但原因并非是西方节日文化压倒了传统文化,而只是其现实意义更容易被人接受,让人更凑得起热闹而已。新兴的“光棍节”、“双十二”,隆重程度恐怕不亚于各种东西方节日,那为什么没有人像“打压”洋节一样去禁止呢?这就是很好的旁证。相反的例子也不少,感恩节、万圣节等等洋节,虽然也总有商家宣传,但在社会中总难以形成什么热潮。说白了,洋节并不是什么妖魔鬼怪,更不是传统节日被淡忘的根源,真要因为圣诞节就惊呼洋节压倒中国节,未免有些大惊小怪。从这个角度来说,要弘扬中国传统节日,靠“打压”洋节显然不对路子,而是应发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让其跟现代社会生活更好地融合才是正理。可以在元宵教学生做汤圆,在端午教做粽子,在重阳组织登山活动……春节就是最好的例子,只要中国人保持着团圆、守岁的习惯,农历新年的地位就永远不会被公历元旦所取代。我们常说中国泱泱大国,文化兼容并蓄,在小小节日话题上,当有顺应社会潮流、兼并包容的心胸,洋节和中国节并没有冲突,完全可以和平共处。且不说圣诞节是否应该冷处理,即使真的要“打压”,用教育局禁令的方式反而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事与愿违。圣诞节传入中国已被娱乐化,没多少人会考虑它是不是宗教性的节日,只要自己过的快乐就行了。它几乎衍生成为青年朋友寻求放松、获取快乐,与人狂欢的理由和契机。不鼓励、不宣传、不渲染、不抵制,对它进行冷处理才是对待西方宗教性节日应该采取的态度。同时要加大对我国传统节日的保护、重视与宣传,这才能真正的让传统节日不再“寂寞”!

论文投稿遇到圣诞节怎么办啊

104 评论(9)

jiangquan

阳历节日:1月1日元旦(New Year's Day)2月2日世界湿地日(World Wetlands Day)2月14日情人节(Valentine's Day)3月3日全国爱耳日3月5日青年志愿者服务日3月8日国际妇女节(International Women' Day)3月9日保护母亲河日3月12日中国植树节(China Arbor Day)3月14日白色情人节(White Day)3月14日国际警察日(International Policemen' Day)3月15日世界消费者权益日(World Consumer Right Day)3月21日世界森林日(World Forest Day)3月21日世界睡眠日(World Sleep Day)3月22日世界水日(World Water Day)3月23日世界气象日(World Meteorological Day)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World Tuberculosis Day)4月1日愚人节(April Fools' Day)4月5日清明节(Tomb-sweeping Day)4月7日世界卫生日(World Health Day)4月22日世界地球日(World Earth Day)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Day)5月1日国际劳动节(International Labour Day)5月3日世界哮喘日(World Asthma Day)5月4日中国青年节(Chinese Youth Day)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World Red-Cross Day)5月12日国际护士节(International Nurse Day)5月15日国际家庭日(International Family Day)5月17日世界电信日(World Telecommunications Day)5月20日全国学生营养日5月23日国际牛奶日(International Milk Day)5月31日 世界无烟日(World No-Smoking Day)6月1日 国际儿童节(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6月5日世界环境日(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Day)6月6日全国爱眼日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World Day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International Olympic Day)6月25日全国土地日6月26日国际禁毒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Drug Abuse and Illicit Trafficking)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日(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7月1日国际建筑日(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 Day)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7月11日世界人口日(World Population Day)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Army Day)8月12日国际青年节(International Youth Day)9月8日国际扫盲日(International Anti-illiteracy Day)9月10日中国教师节(Teacher's Day)9月16日中国脑健康日9月16日国际臭氧层保护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Ozone Layer)9月20日全国爱牙日9月21日世界停火日(World Cease-fire Day)9月27日世界旅游日(World Tourism Day)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National Day)10月1日国际音乐日(International Music Day)10月1日国际老年人日(International Day of Older Persons)10月4日世界动物日(World Animal Day)10月5日世界教师日(World Teachers' Day)(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10月8日全国高血压日10月9日世界邮政日(World Post Day)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World Mental Health Day)10月14日世界标准日(World Standards Day)10月15日国际盲人节(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Blind)10月15日世界农村妇女日(World Rural Women's Day)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World Food Day)10月17日国际消除贫困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radication of Poverty)10月24日联合国日(United Nations Day)10月24日世界发展新闻日(World Development Information Day) 10月28日中国男性健康日10月29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International Biodiversity Day)10月31日万圣节(Halloween)11月8日中国记者节11月9日消防宣传日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World Diabetes Day)11月17日国际大学生节11月25日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limination of Violence against Women)12月1日世界爱滋病日(World AIDS Day)12月3日世界残疾人日(World Disabled Day)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12月9日世界足球日(World Football Day)12月25日圣诞节(Christmas Day)12月29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International Biological Diversity Day)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国际麻风节3月最后一个完整周的星期一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复活节(Easter Monday)(有可能是3月22-4月25日间的任一天)5月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Mother's Day)5月第三个星期日全国助残日6月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Father's Day)9月第三个星期二国际和平日(International Peace Day)9月第三个星期六全国国防教育日9月第四个星期日国际聋人节(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Deaf)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世界住房日(World Habitat Day)10月的第二个星斯一加拿大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10月第二个星期三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10月第二个星期四世界爱眼日(World Sight Day)11月最后一个星期四美国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农历节日农历正月初一春节(the Spring Festival)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Lantern Festival)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the Dragon-Boat Festival)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中国情人节)(Double-Seventh Day)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the Mid-Autumn Festival)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the laba Rice Porridge Festival)农历腊月二十四传统扫房日 参考文献:金山词霸2005
259 评论(15)

11yy26

圣诞节早成了热闹日子,在我们班就有不少同学发礼物,可关于中国人到底该不该过圣诞节的争论早有发生。有媒体报道,温州中小学校长均收到市教育局通知,要求“不在校园内举行任何与圣诞有关的活动”;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封校禁止学生过平安夜 。这样的举措难免遭人议论,学校固然没有必要搞圣诞活动,不过让教育部门下发禁令实在有些小题大做。禁令的出发点应该是出于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圣诞节之所以屡遭抵制,也正是因为有人觉得社会对这一西方节日的重视程度超过了不少中国传统节日,是西方文化的扩张。不过在这一点上,我们该有更多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西方节日在中国大行其道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商家为了制造商机而大肆宣传、渲染。实际上,圣诞节在中国早走了味,其在西方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在我们这里并不突出,在更多人看来,无非是一个购物、社交的凑热闹的日子,没有多少人真正是为了它的宗教含义而去过节的。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为了事业而客居他乡,像清明、中秋、重阳这一类的节日对于他们来说未免过于沉重,以至于不愿提起,并 且生活压力的过重,圣诞节的狂欢为他们提供了放松和发泄的最好契机。还有,在春节时,大家都回家乡过年,朋友、同学、同事不能聚在一起,平时的节假日也不多,所以圣诞节也就成了非亲人的同伴之间的聚会节了。虽然圣诞节或许比端午、中秋、重阳更热闹,但原因并非是西方节日文化压倒了传统文化,而只是其现实意义更容易被人接受,让人更凑得起热闹而已。新兴的“光棍节”、“双十二”,隆重程度恐怕不亚于各种东西方节日,那为什么没有人像“打压”洋节一样去禁止呢?这就是很好的旁证。相反的例子也不少,感恩节、万圣节等等洋节,虽然也总有商家宣传,但在社会中总难以形成什么热潮。说白了,洋节并不是什么妖魔鬼怪,更不是传统节日被淡忘的根源,真要因为圣诞节就惊呼洋节压倒中国节,未免有些大惊小怪。从这个角度来说,要弘扬中国传统节日,靠“打压”洋节显然不对路子,而是应发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让其跟现代社会生活更好地融合才是正理。可以在元宵教学生做汤圆,在端午教做粽子,在重阳组织登山活动……春节就是最好的例子,只要中国人保持着团圆、守岁的习惯,农历新年的地位就永远不会被公历元旦所取代。我们常说中国泱泱大国,文化兼容并蓄,在小小节日话题上,当有顺应社会潮流、兼并包容的心胸,洋节和中国节并没有冲突,完全可以和平共处。且不说圣诞节是否应该冷处理,即使真的要“打压”,用教育局禁令的方式反而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事与愿违。圣诞节传入中国已被娱乐化,没多少人会考虑它是不是宗教性的节日,只要自己过的快乐就行了。它几乎衍生成为青年朋友寻求放松、获取快乐,与人狂欢的理由和契机。不鼓励、不宣传、不渲染、不抵制,对它进行冷处理才是对待西方宗教性节日应该采取的态度。同时要加大对我国传统节日的保护、重视与宣传,这才能真正的让传统节日不再“寂寞”!
138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