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语言学概论相关论文词类有哪些要求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52

uglybrain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语言学概论相关论文词类有哪些要求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uJu_Shen

已采纳
语言学概论试卷(1) (2)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5分) �一般说来,新词、古词、方言词、行业词和外来词等()。 ①属于一般词汇 ②属于基本词汇 ③有的属于基本词汇,有的属于一般词汇 ④有时属于基本词汇,有时属于一般词汇 �现代汉语的借词是()。 ①从外民族语言中借来的词 ②从古代汉语中借用的文言词 ③从各方言中借用的词 ④从科技术语中借来的词 语法组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 ①词序的改变 ②词类的变化 ③语法范畴的消长 ④形态的改变 下列各词中,属于派生词的有()。 ①蜻蜓 ②老虎 ③蟒蛇 ④青蛙 英语“book”(书)和汉语的“书”()。 ①是等义词 ②是意义基本相同的同义词 ③不是同义词 ④是同源词 语言中发展速度最慢的是()。 ①语义 ②语法 ③语音 ④一般词汇 从造字方法看,兼用表意表音两种方法的文字叫()。 ①表意字 ②指事字 ③假借字 ④意音文字 蒙古语和维吾尔语的差别是()之间的差别。 ①方言 ②亲属语言 ③非亲属语言 ④社会方言 英语的man—→men采用的语法手段是()。 ①加词尾 ②变换重音的位置 ③加词缀 ④词根内部音素的变化 汉语属于()。 ①复综语 ②屈折语 ③粘着语 ④孤立语 汉藏语系诸语言表示语法关系多用(),这是它们在结构类型上的共同特点之一。 ①声调 ②重音 ③词序和虚词 ④词的形态变化 现代汉语“实行灵活的经济管理措施”这个句子的构造可以分为()。 ①两层 ②三层 ③四层 ④五层 汉语的声调是一种()。 ①音质音位 ②非音质音位 ③重位 ④音位变体 汉语的量词“头”不用于马,是因为词义的组合受()的制约。 ①词义系统 ②现实现象之间的实际关系 ③语义系列中其他成员 ④惯用法 把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写成“他”、“她”()。 ①是表示性范畴 ②是表示格的范畴 ③并不是表示性的范畴 ④是表示体的范畴 根据语言结构的类型,维吾尔语,土耳其语,芬兰语()。 ①属于不同类型 ②同属于粘着语 ③同属于孤立语 ④同属于屈折语 汉语和英语的/p/音位按发音部位的全部聚合群成员()。 ①都是/p,p`m/ ②都是/p,p`,b,m/ ③前者是/p,p`m/,后者是/p,b,m/ ④前者是/p,p`/,后者是/p,b/ 按照普通话及四川话的读音,“路”、“庞”、“移”等字都没有代表读音的部分,这说明它们()。 ①不是形声字 ②是形声字 ③没有表音的成分在内 ④读音古今变化很大 基本词汇里的词()。 ①都是由一个词根构成 ②少数由一个词根构成 ③一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构成 ④一般由一个词根构成 词的理性意义()以实现现象为基础。 ①必须 ②大多数 ③少数 ④可以不 英语的同义词“many”(多)和“much”(多)的主要不同点是()不同。 ①强调的重点和方面 ②搭配习惯 ③感情色彩 ④风格色彩 多义词的中心意义与本义()。 ①完全一致 ②在多数词中是一致的 ③在少数词中是一致的 ④完全不一致 语言符号的物质形式是()。 ①声音 ②文字 ③它所代表的事物 ④发音器官 语音研究应当从分析()入手。 ①音素 ②音位 ③音节 ④音标 比词组小一级的语法单位是()。 ①句子 ②词 ③语素 ④音位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1分,共15分) 汉字记录现代汉语时()。 ①都代表词 ②都代表语素 ③绝大部分代表词 ④绝大部分代表语素 ⑤少数代表没有意义的音节 “鸡母”和“母鸡”名异实同,这类差别是()的差别。 ①社会方言 ②地域方言 ③方言间词汇 ④方言间语法 ⑤方言间词义 汉语的“遐迩、峥嵘、闺阁”之类的词只在书面语里使用,不在口语里使用,这说明()。 ①口语比书面语先进 ②书面语比口语高级 ③书面语比口语保守 ④书面语跟口语本质不同 ⑤书面语跟口语不尽一致 在一个音节中,音峰()。 ①一般落在辅音上 ②不能落在辅音上 ③一定落在元音上 ④可以落在辅音上 ⑤一般落在元音上 下列句子中,有句法歧义现象的句子是()。 ①“认真工作的好干部” ②“热爱人民的好干部” ③“喜欢认真工作的好干部” ④“人民的好干部” ⑤“好干部喜欢认真工作” 下列语言单位中不属于固定词组的是()。 ①俱乐部 ②学文化 ③四面楚歌 ④换汤不换药 ⑤汉语专业 语素是()。 ①最小的语言符号 ②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符号 ③最小的语法单位 ④最小的造句单位 ⑤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是非音质音位。 ①汉语的声调 ②藏语、苗语的调位 ③英语的重音 ④英语元音的长短 ⑤辅音的清浊 英语、德语间的关系与英语、法语间的关系()。 ①没有区别 ②有亲疏远近之别 ③都是同源的亲属关系 ④不是同源的亲属关系 ⑤是“母语”和“子语”的关系 每一个音位都处于()两种关系之中。 ①对立和互补 ②聚合和组合 ③发音部位和方法 ④双向聚合或单向聚合 ⑤平行和对称 中古汉语全浊声母并无送气和不送气的分别,后来在北方话中变成清声母时分别归入送气和不送气的两类,这个分化是()。 ①有规律的 ②无规律的 ③有条件的 ④无条件的 ⑤任意的 发〔y〕时,()。 ①舌位靠前 ②不圆唇 ③舌位最高 ④圆唇 ⑤舌位半高 下面词组中加点的词是同音词的有()。 ①开会\会场 ②开会\会英语 ③把舵\把着门 ④把舵\把门打开 ⑤敲锣打鼓\打草稿 附在上腭的发音器官有()。 ①软腭 ②小舌 ③舌头 ④齿龈 ⑤硬腭 发〔t〕时,()。 ①部分发音器官紧张 ②发音器官均衡紧张 ③发音部位无阻碍 ④发音部位有阻碍 ⑤声带振动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 语言的底层是______________,语言的上层是_________________。 北京话〔ts、ts`、s〕聚合成群依据的区别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 “歌”和“喝”两字的声母在发音上的不同,是由于前者使用_________的发音方法,而后者使用_____________的发音方法。 具有“受一定条件限制、时间性、地区性”三个明显特点的是_________演变的规律。 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要求语言必须丰富其_________________,而人们思维的愈加细密,则要求语言改进__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语流音变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 语法的组合规则 仿译词 音位变体 五、判断分析题(判断正误,将正确的划上“对�”,错误的划上“错�”,并简述理由。每小题5分,共10分) 发元音时声带振动,发辅音时声带不振动。( ) 既然语言符号音义结合是任意的,那末我们就可以任意改变这种音义关系。( )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从声音的产生方面看,音质的不同取决于哪些条件? 什么是语法组合的递归性? 七、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词义跟语音以及跟现实现象之间的关系怎样?举例说明。 试述语言符号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语言学概论(英语专业一九九九一月辽宁)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用词形变化表现的行为动作进行的状态这种语法范畴属于() ①时 ②体 ③格 ④态 英语/e/和/a/的区别在于它们的() ①唇形不同 ②舌位的高低不同 ③唇形与舌位的前后不同 ④舌位的前后与高低不同 英语/P/与/K/的区别在于它们的() ①发者方法不同 ②唇形(圆或展)不同 ③声带状态(清或浊)不同 ④发音部位 以下英语中哪对音属于同一音位的两个音位变体() ①/k/和/p/ ②/b/和/p/ ③/t/和/p/ ④/pb/和/p/ 5.英语中把I am读成I'm,这是一种() ①同化现象 ②异化现象 ③弱化现象 ④脱落现象 根据句法结构的表达方式所划分的类型是() ①多式综合语 ②综合语 ③屈折语 ④粘着语 7.英语stop一词中的/t/发作不送气音,这是一种() ①音位自由变体 ②音位条件变体 ③清音浊化 ④非音质音位 8.汉语中“冷战”一词是一个() ①基本词 ②意译词 ③直译词 ④音译词 9.汉语中的“怕”与”爸”两个字里的输音的区别在于() ①发音方法不同 ②清与浊 ③发音部位不同 ④送气不送气 10.运用语音高低升降组织词语,使之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叫() ①声调 ②语调 ③调值 ④句子 11.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是() ①词 ②词组 ③语素 ④句子 12.英语中用shall、will等助动词表示时态是运用() ①异根法 ②附加法 ③重迭法 ④外部形态 13.英语“go”一词的过去时形式是went,其语法手段是() ①附加 ②内部曲屈折 ③重音转移 ④异根 14.如果两个相似的音不出现在同一位置上,它们就是() ①比较分布 ②互补分布 ③两个音位 ④两个音素 语音的物理属性是() ①声道 ②喉 ③音质 ④呼吸器官 下列不是混合语的是() ①克里奥尔语 ②皮钦语 ③洋泾浜 ④世界看 17.英语pen一词的演变结果是属于() ①词义的扩大 ②词义的缩小 ③词义的引申 ④词义的转移 18.语音的生理属性是() ①音高 ②音长 ③声道 ④音强 19.发什么音时,发音器官的各部分均衡地保持紧张状态:() ①元音 ②辅音 ③长音 ④短音 利用历史来源不同而词汇意义完全一样的不同词根来表达同一个词的不同语法意义的方法就是() ①附加 ②异根 ③内部屈折 ④重音转移 二、填室题(每空1分,共20分) 声音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种声学特征。 按照舌位的前后,可以把舌面元音分为______。 同一音位的条件变体除出现的条件_____外,也必须在_____上相似。 基本词汇有三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汇的单位有两种:一种是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 超音段音位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词汇的发展变化大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判断每题正误,对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的划“X”。每小题1分,共10分) 1.抽象性是语法最重要的特点。() 2./^/是半低元音。() 3.态是用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动词所表动作与主语间的施受关系。() 4.语言的音和义的结合是有必然和本质联系的。(〕 5.在语流里绝大多数音位变体不可能在同一位置上出现。() 6.按原词的结构用本民族的语言材料翻译过来的词叫意译型词。() 7.地区方言和土语是同一种语言现象。() 8.利用词根语素语言形式的部分变化来造成词形的变化的方法叫内部屈折。() 9.元音的弱化跟轻重音无关。() 10.语言符号的线性特点是指不能在同一时间里说出两个符号。() 四、归类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A语言谱系归类 将代表该语言语系的字母填在各题前的括号里。 ()赫哲语 汉藏语系 ()格鲁吉亚语 印欧语系 ()索马里语 乌拉尔语系 ()蒙古语 阿尔泰语系 ()布依语 阿非罗---亚西亚语系 ()匈牙利语 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 ()车臣语 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 ()罗马尼亚语 南亚语系 ()高山语 ()1O景颇语 B构词法归类 将代表该单词构词法的字母填在各题前的括号内。 ()book 前加法 ()sat 后加法 ()dislike 复合法 ()UFO 内部屈折法 ()adar 缩减法 ()inute(adj) 重音移动法 ()anly ()手表 ()反科学 ()1O画家 五、匹配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下列术语的前面,写出其例子的序号字母。 ()(1)异根 打扫干净 ()(2)直译词 马力 ()(3)音节字母文字 阿拉伯文字 ()(4)内部屈折 冷水[leg216suei214]读作[leg35suei214] ()(5)述补结构 Send--Sent ()(6)辅音字母文字 打扮[tA35pan51]读作[tA35pen51] ()(7)意译词 民主 ()(8)述宾结构 日本假名 ()(9)异化 d--better ()(10)弱化 禁止通行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举例说明新词产生的途径。 2.说明语言与思维的区别。 3.简述词有哪些特征? 4.语素有几类?写出划分语素的依据。 要更多的卷纸到下面的网站上去查找:%E8%AF%AD%E8%A8%80%E5%AD%A6%E6%A6%82%E8%AE%BA%E8%AF%95%E9%A2%98&hl=zh-CN&lr=&nxpt=297936377927

语言学概论相关论文词类有哪些要求

206 评论(15)

段方元

看看下面的怎么样~~文字太多,我发一部分第一节文字和语言一、文字的作用“文字”一词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一个个的字,一是指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的体系。这一章所讲的文字,指的是后面一个意思。语言和人类一样古老,自从有了人类,就有语言。语言是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纽带;没有语言,人类社会是组织不起来的。但是,凭口、耳进行交际的语言也有它的局限性,因为声音是一发即逝的,人们说话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甲在这里讲话,乙站得远了就听不见;或者甲讲完了,乙才来到,同样也听不见。只靠口、耳相传,所及的范围是很有限的。人们为了克服这种局限性,经过长期的摸索,发明了文字,使语言除了说和听的形式以外又增加了一种写和看的形式。我国清代学者陈澧说得好:“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东塾读书记》卷十一)这段话清楚他说明了文字与语言的关系:文字是语言的“意与声之迹”,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语言的书写符号。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交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使一发即逝的语言可以“传于异地,留于异时”。这样,远隔千山万水的人也可以相互进行交际,交流思想,协调彼此的行动。同时,人类的知识,前辈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经验也可以大量地、系统地流传下来,使后辈能够在前辈所取得的全部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前进。我们在第二章说过,如果把36亿年生物进化的过程缩短为一年,那么文字是在这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分钟产生的。这一分钟的发展速度,是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无法比拟的。比如,鸟类从在地上爬进化到能在天上飞,经历了几千万年的时间,相当于上述缩短了的时间的好几天;人类解决上天的问题从意大利人最早设想飞机算起,到进入现在的喷气机时代,还不到一千年,即不到压缩时间的1/7分钟。这样的发展速度是人类文明的奇迹,而文明的基础则是文字。有了语言,人类脱离动物界面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这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但是,仅仅只有语言,人类大脑这个“加工厂”的材料来源只限于个人的直接经验和口耳相传的间接经验,信息量有限,无法充分发挥它的潜力,因而人类也只能应付一些生存所必需的事情。有了文字,中外古今的人类实践的各种经验都可以成为大脑加工的原料,这样就可以利用人类知识的总和对大脑的思维能力进行再训练,以改进和提高它的素质,充分发挥它的潜力。所以这“最后的一分钟”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以前的“二十多个小时”。文字的创制使人类的发展进程出现了质的飞跃。从此,人类才开始有自己的历史。所以恩格斯说,人类“从铁矿的冶炼开始,并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①文字的创造和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二、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言者意之声,书者言之记。”(《正义》)这句话说明了语言和文字的关系,也说明了文字的性质。文字是为了记录语言而发明的一种书写符号系统,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是“言之记”。语言中的语素、词这些单位包括音和义两个方面,记录语言的文字,除了音、义之外,还必须有自己的形体。所以,文字有字形、字音和字义三个方面。字音、字义和语素、词等单位的音、义一致,而字形则是文字所特有的。文字是用“形”通过“音”来表达“义”的。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形”,每一个字必须能读出音来,这是文字的本质,这样才能用文字的“形”来记录语言中的语素、词等单位。拼音文字一般都是用一个字去记录语言中的一个词,比方英文的book,“book”是形,[buk]瞩是音,“书”是义。绝大部分汉字代表汉语里的语素,也都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少数汉字只有字形和字音,而没有字义,如“蜘”“蝴”“玻”“琉”等,它们要和别的字结合起来(如“蜘蛛”“蝴蝶”“玻璃”“琉璃”等)才有意义。语言是一种系统,文字也是一种系统,它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例如汉字包括笔画、笔顺、偏旁、标点等,英文等拼音文字包括字母、字母顺序、拼写规则(大写字母用法、移行规则、自左而右的书写顺序)、标点等。通过这样的书写符号的系统可以把语言符号记录下来,使语言的口头形式书面化。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所以每一种文字都必须适应自己所记录的语言的结构特点和语音特点。汉字所以长期停留在方块字的阶段,这与汉语的特点有一定关系。在古代,汉语的语词以单音节占优势,没有形态变化,缺乏词缀等附加语素。语言的这些特点有利于保持一词一形的书写体系。如果汉语也像俄语那样是有词形变化的语言,那么古人就可能会选择另一种文字体系,以便把词尾变化表示出来。这从日语和汉字的关系中也可以得到印证。日语是粘着语,有词形变化,也多词缀等附加语素,因此日本人民除借用汉字外还创造出假名来补充书写日语的附加语素和词尾变化。语言要求文字正确地记录它。语言的特点制约着文字的特点。但是文字和语言毕竟不是一回事情,用什么形体去记录语言,其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同的语言可以采用相同的文字形式(如英、法、德、西班牙等语言都采用拉丁字母),而同一语言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文字形式,像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文有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两种拼写法,朝、越等国家原来采用汉字,后来经过文字改革,实现了拼音化。不管文字的形体如何变化,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这种性质是不会改变的。语言没有阶级性,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也是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的,没有阶级性。可是语言人人都会,文字需要专门的学习,不是人人都掌握的。在旧社会,广大劳动群众成天为生活而操劳,没有条件读书识字、掌握文化,识字有文化的人大多是经济条件优越的剥削阶级的成员。这种情况产生一种假象,好像文字是为剥削阶级、统治阶级服务的,有阶级性。特别像汉字这种类型的文字,要掌握它很困难,更容易引起这种误解,仿佛汉字是古代封建社会的产物,是统治阶级压迫劳苦群众的工具。汉字的确难学、难写、难认、难记,这给劳动人民学习文字、掌握文化增加了困难,但不能因此而认为它有阶级性,因为汉字也是劳动群众反对剥削、进行革命的工具。用汉字写成的各种文章、文件起着宣传群众、组织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巨大作用。毛泽东、鲁迅犀利的、富有战斗性的文章都是用汉字来书写的。所以,文字就其性质来说,和语言一样,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不是哪一个阶级、阶层的专利品。三、汉字和汉语文字以自己的“形”通过“音”去表达“义”,这种关系在采用拼音文字的民族中不会引起疑问,但是在我国,却由于方块汉字的构造特点而有好些复杂的情况。采用拼音文字的语言,一个字的拼写反映出语言中一个符号的语音面貌,人们基本上按照字母的拼法就能读出音来。方块汉字与此不同,往往能见“形”而知“义”。例如“日”,原来的书写形式⊙,形状像太阳;“田”的形状像地块,“休”是“人”靠在树(木)上休息;“水”‘火”“木”“女”等偏旁表示字的意思跟“水”“火”等有关系,好像字形本身就能跟意思直接挂钩,不需要通过语音的环节。所以有人说:文字用它自己的形体来表达人的思维活动和认识活动,而不是语言的复制品。这种看法是受了汉字形体的束缚而产生的一种误解。好些汉字的形体确实有提示意义的作用,但是汉字和其他拼音的文字一样,同样和语言里的词相联系,它必须能读,通过读音确定自己所表示的是语言里的哪个词,这样才谈得到字义的问题。例如“日”尽管提示太阳的形象,但它并不记录汉语里的“太阳”“日头”“老爷儿”这些词,它同样也是通过“ri”的读音和意义发生关系,记录汉语中“日”这个语素。至于写的时候或者看的时候读不读出音来,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与文字的本质无关:即使不读出音来,它也与心理的语音映象联系着,不是说与语音没有任何联系。事实上,教儿童识字,或者我们学习外语,首先是学字的读音,通过语言的音学会文字。拼音文字是人们按照字母的拼写阅读,所以写与读的距离不会太远,语音变了,拼写法也得跟着变。例如古代的拉丁语发展到现代的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等语言,记录拉丁语的拉丁文的拼写法也随之改变。要学习古典拉丁语,只知道现代法语或意大利语的拼写法是没有用处的,必须像学习另一种文字体系一样,从头学习古典拉丁语的拼写法,按照这种拼写法读出语词的音。这个音是古语的音,表达什么意思,不一定知道。汉字的情况与此不同,字形不限于和一种读音挂钩,读音尽管变了,字形可以不变。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语音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方块汉字没有变(一个字从篆书到隶书、到楷书,是书写形体本身的变化,还是同一个字)。所以同一个汉字,各地的人都认识,但读音可以很不一样:广东人用广东话读,上海人用上海话读,北京人用北京话读,相互之间听不懂;而且用这些不同的方音还能去读古书,用不着像看拼音文字写的古书那样,得先学古音。把这些情况概括起来,就是念出来听得懂听不懂无关大体,只要写出来看得懂就可以了。几千年来,汉字和汉语的关系大体上保持着这样一种状况。这使人们形成一种错觉,好像汉字是“看”的,不是读的,和语音没有联系。其实不然,汉字不仅是“看”的,而且也是“读”的,只不过它可以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音来读罢了。这是汉字和汉语的关系不同于拼音文字和其所拼写的语言的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汉字与汉语的关系问题上还有一种常见的误解,就是把文字和语言等同起来,以为语言与文字是一回事。过去常常听到这样的议论:汉字简化了,改革了,叫我们怎么讲话?其实这是误会。文字改革不等于语言改革。改进或改革文字的目的,恰恰是要使文字能更好地记录语言,而不是要改变语言。文字还可以借用,借用文字不等于借用语言。现在日本在文字中夹用汉字,并不是讲日语要夹用汉语。了解文字和语言的关系,对我们搞语言学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33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