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46

xiaoeluo1992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碎片化阅读的论文题目有哪些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wys890812

已采纳
在“世界是平的”同时,阅读视野内的“变形术”也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浅阅读”就是拥抱全球化的必然产物,换句话说,只有浅阅读,才能在这个“一马平川”的地球上“认路”。 作为应验率几乎达到100%的预言家,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1960年代就对整个地球透视关系即将发生的巨变,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远处奔跑的马就是小马,近处的马比远处的马大。尤其是,他在草原上度过了童年,而草原就像一幅永远开阔一览无余的宽银幕,透视法在这里发生不了作用。 麦克卢汉暗示世界将面临一场新的“透视学”变化,而提出“变形的世界观”这一著名论断的《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则更为明确地告诉我们:世界被拉平了。电脑和网络是人阅读世界的USB接线口,而电脑屏幕则充当了这个“扁平化地球”的隐喻。弗里德曼说:“因为世界是平的,他们也能插上插头,连通、合作。我记得在我小时候,父母经常对我说,把饭吃完,中国和印度的人面临着饥饿。而我现在跟我的女儿说,把你的工作做好,中国和印度的人正对你的工作如饥似渴。” 全球化的“变形术”最为严重的后果,就是在世界被拉平的同时,阅读视野内的“变形术”也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浅阅读”就是拥抱全球化的必然产物,换句话说:只有浅阅读,才能在这个“一马平川”的地球上“认路”。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浅阅读的。既不存在认知障碍、也对记忆力要求不高。从中世纪的美文作家弥尔顿到现代主义晦涩难解的庞德,从国学传统到红楼梦新解,从中华老字号的品牌到新奢侈主义的流行,从信使之函到博客日志的更新,从家乡小镇到全球机场,浅阅读是信息轰鸣世界里横跨东西的一场全球阅览式。 我们在认真地浅阅读。搜索引擎所改变的生活方式使“定制”浅阅读成为可能,它要求你用“关键词”进行思考和检索,在定制关键词后,你的阅读视界才能被打开。于是,“定制”成为阅读的新法则,在定制的同时,“碎片化”的信息迷宫形成,事物的整体风貌被打破,而细节先于整体出现了,通过阅读提取信息之海变成了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这更接近于国际的通信方式惯例,先有精确定制的人名和街道,然后有区和城市,省份和国家,而在此之前,人们的习惯思维是相反的。 浅阅读使人们回到常识。一方面人们对深入的结[1]构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反智性的“傻瓜精神”在发挥良好的作用,把头疼的事情留给那些更为专业的人士吧,大众领域内只相信阅读的光滑感和跳跃度。 浅阅读不是林中路,而是交叉阅读的小径,在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阅读迷宫中,深入浅出是必由之路。“消费浅阅读”成了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阅读变革,无论是读图时代的叫嚣,还是阅览当代人物事,大到一件国际时事,小到一份办公文件,浅阅读能够消费最大的信息量。 小说家东西在自己的作品集修订出版时说,希望他的创作如果不能带来新的思想的活力,那么,“就尽量提供更大的信息量”。而电子媒介及铜版纸杂志这样天生为浅阅读的出现提供平台的媒体,更是在“深度、趣味、信息量”的三大原则中,越来越偏向信息量作为基础之物的重要性,一位杂志主编曾向他的记者们说,如果不能向读者提供深度,就要保证趣味性,如果连趣味性也难以保证,至少应该有足够的信息量。 浅阅读的消费指征是:快速、快感、快扔。它符合大众流行文化的一切基本品质,迅速享用、迅速愉悦然后迅速抛弃,工业化的大生产所带动的浅阅读虽然为人所诟病,但它的出现和流行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关于碎片化阅读的论文题目有哪些

141 评论(11)

chenlin245

这样的阅读方式,使得我们对消息的掌握程度不够。我们喜欢的消息片段,对内容的了解程度不够,这会让我们在阅读书籍时,只看到一小部分。
279 评论(13)

中药学18考研

碎片化阅读的利处:拓宽知识面。传统书籍厚且贵不便携带也不划算。大部分人都只会花钱去买几本真正喜欢的书,因此知识面窄。智能手机的普及,突破了传统书籍的缺陷,且文章大多短而生动,节约了阅读时间,越来越多的受到欢迎,增加选择权。传统书籍的选购往往受到多方的推荐,或老师,或家长,或同学,但是别人推荐的不一定符合自己的阅读口味。而碎片化的知识往往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要读还是不要读,增加了选择权。碎片化阅读的弊处:内容浅,无法做到深入。碎片化阅读分散人的注意力,上课时刷刷手机,写作业时刷刷手机,工作时刷刷手机,许多正事都被碎片化阅读给耽误了。降低了学习工作的效率,浪费了大量时间。虚涨自信。碎片化的阅读让人以为自己增长了无数知识。不论他人谈论什么,总能插上几句,一副什么都懂的神情,事实上,再深入地问几个问题,他便无法接下去了。思考少了。碎片化的东西容易让人遗忘,更别说深入的思考了~
307 评论(15)

imgeduo

碎片化还有一个最大的坏处是:让你变得浮躁、且容易被调动情绪。很多人读书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读完一本书,我不记得内容怎么办?其实,只要不是最强大脑,世界上没几个人能读完一本书、还完全记得内容的。因为我们读书,并不完全是为了“记住”,更多时候,是通过阅读大段文字、培养自己的逻辑能力、归纳能力,锤炼自己的思维模式。就像《奇葩说》,辩手们争论一个话题、并不完全是为了说服谁、或者证明自己有多优秀,而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跟其他人的思维产生碰撞,不断交流观点、不断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作者:宇枫Sai链接:来源:简书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249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