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88

辉瑟格调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土家族音乐论文题目有哪些类型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1飞冲天66

已采纳
土家族民间流传的乐器有咚咚、唢呐、竹号、牛角、木叶等。咚咚是土家族妇女、儿童喜爱的单簧吹管乐器,流行于龙山、保靖两县。竹制,约13厘米长,开3孔或4孔,直吹,音色柔和悦耳。流传的曲调有“巴列咚”、“慢巴列咚”、“咚咚”、“那帕克”、“呆嘟里”、“乃哟乃”等8首。乐曲短小,旋律流畅。土家族的器乐合奏曲牌丰富,风格独特,有如下几种形式:  打溜子  流行于湘西各县。常用马锣、大锣、头钹、二钹4件乐器演奏。曲牌有百馀个,如:《八哥洗澡》、《喜鹊闹梅》、《锦鸡拍翅》、《风吹牡丹》、《猛虎下山》等。乐曲内容多为描绘动物形像以及表现劳动生活情景。乐曲的结构有一段式、二段式、三段式及多段式等4种,以二段式为多见。乐曲由“头子”和“溜子”两部分组成。“头子”是曲牌的主题部分,溜子为各曲通用。通常先演奏头子两遍,然后接溜子,后者比前者速度稍快。演奏特点主要在于两副钹的多种打击技巧上,有闷、亮、侧、跳等不同打法,速度很快,2拍子和3拍子结合紧密,典型节奏是疏和密有致,流畅活泼。  五支家伙  流行于湘西土家族地区,由唢呐、马锣、大锣、头钹、二钹5件乐器演奏,用于婚嫁、节庆,曲牌有《将军令》、《安庆》等。  花锣鼓  流行于鄂西土家族地区,由唢呐、鼓、锣、钹组成。各地使用的乐器和名称略有差异。“花锣鼓”不用唢呐,曲牌有80多种。乐曲由头子、中段和尾巴组成。“北乡锣鼓”,有大小唢呐,使用乐器较多,曲目丰富,常组成套曲演奏。唢呐的曲调多来自民歌。  丝弦锣鼓  流行于鄂西建始县,在花锣鼓的基础上加入京胡、板胡、二胡、月琴等弦乐器,已流传240多年,由唢呐吹南戏(即汉剧)唱腔而逐渐形成。曲牌与南戏相同。

土家族音乐论文题目有哪些类型

137 评论(8)

weiruoxun

咚咚奎 铜锣 我知道就这些 希望能帮到你
107 评论(14)

universe黄

有四种哭嫁歌:土家族历来有“歌丧哭嫁”的风俗。姑娘出嫁前夕要唱哭嫁歌,只有一个较长的乐句,曲调级进下行,句尾随着哭声自然向上作六度或七度大跳,反覆哭唱。来夙县卯洞的哭嫁歌旋律性较强,节奏规整,委婉深情。唱词多为7字1句,两句一段,讲究押韵。哭嫁歌有新娘一人哭唱和两人哭唱两种,亦称“姊妹哭”。新娘先唱,陪哭人从句尾插入,一起一落,自然形成两个声部,是土家族民歌中少见的一种民间复调歌曲。孝歌:按土家族风俗,老人死后安葬前一夜,要请人唱孝歌,用鼓伴奏,亦称“打丧鼓”、“打夜锣鼓”;有在祭帐前围桌坐唱和绕棺走唱两种形式。各地歌调、鼓点不同,内容基本一致,如“二十四孝”、“十月怀胎”以及亡者生平等,随编随唱。利川县有一种八字句的孝歌,亦称“明七暗八”,即每句只唱7字,第8字隐去,曲调为上下句式,上句落羽音,下句落征音。鄂西的跳丧鼓已发展为歌舞活动,由歌师击鼓领唱,2人帮腔,边唱边跳。摆手歌:土家族在举行大型祭祀活动中要跳摆手舞,唱摆手歌。摆手歌的内容广泛,有民族迁徙定居、自卫抗敌、开荒生产等。各地歌腔、曲式不同,永顺县为一句式,龙山县为上下句式,保靖县为自由句式。此外还有一种吟诵性的自由句式流行于各县。梯玛歌:“梯玛”亦称“土老司”,为宗教职业者。梯玛歌用于驱鬼除邪等宗教活动,由梯玛请神时唱。他一手摇铜铃,一手舞司刀,边唱边舞。保靖的“游神调”、“旱龙船调”、“送子娘娘调”皆属于这类歌曲。
98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