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高中群文阅读论文怎么写教案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13

高雪霞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高中群文阅读论文怎么写教案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weih

已采纳
怎样在群文阅读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和写作是血肉相连、心神相通的母子关系,就像母亲的身体素质决定婴儿的发育水平那样,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阅读积累的多少、阅读感悟和运用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创作技巧、作品质量。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不仅影响学习成绩,而且系关学生一生的生活。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始终把阅读和写作的指导作为教学的重点,在考核学生时阅读和写作占据试卷过半分值。为了更好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用课本教语文、用课文学语文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不符合信息时代包罗万象、瞬息万变、资源共享的现实要求。于是在阅读教学中诞生了群文阅读这样一个新型的教学模式,为语文教学开辟了一条新路子,也为老师探寻现代阅读和写作指导提出了新要求、给出了新课题。那么,怎样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认为群文阅读教学中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处理好纵向关系,建立语文基础知识的金字塔。 字、词、句、段、篇是语文基础知识的五要素,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唇齿相依的关系,相当于人的胃、肠、肝、脾、肾,功能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缺一不可,每项功能的衰减或障碍,都会令人周身不恤,甚至身患重疾。要取得学生习作无障碍、少瑕疵,我们就得强化字、词、句段的学习指导,让学生积累常用的字、词,掌握各类句式的编写能力,用完整的段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境,由字成词、由词组句、连句成段、进而形成轻松作文的能力。那么,如何做到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强化语文基础知识呢?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群文阅读教学观,不是在一节课读的文章篇数越多越好,而是精而恰当才好,有时一节课只需一篇课外阅读的补充材料就能很好的体现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了。二是要牢固树立课标意识,每节课三维目标中基础知识的目标是教学重点之一,每节课必须用专门的时间来落实,考核学生掌握情况,如果一节课连基础的字、词都没有让学生掌握,再精彩的课也是华而不实的。三是紧紧围绕年级特点,体现高、中、低段的教学重点,按照教材编排的要求,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教学,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习字到习作,按照学生认知规律进行教学。四是紧紧围绕单元教学目标设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形成知识版块,打好扎实的基础。五是群文阅读教学中通过比赛读、抢读、快读等多种方法,在读中习字、学词,在读中检验字词的掌握情况,积累优美的句子,体会好的表达方法,强化语文基础知识。有了坚实的基础,学生习作就有了搭建的平台,就能建立的更高、更轻松、更牢固。二、处理好横向的关系,铸造语文能力的运载火箭。 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查,如果我们把写的能力看作是主力火箭的话,那么听、说、读、查几项能力就是四个助推器,能帮助主力火箭快速升空、载荷更大、航程更远。我们的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必须把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听、说、读、查进行捆绑式发展,提升学生眼、耳、鼻、舌、口多种器官的运用能力,养成勤动手、勤思考、细观察、多积累的良好语文习惯。1、听的能力培养。“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倾听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我们在教学中要求学生首要做到的就是“认真听讲”。学生听老师讲课获取了知识、听同学们讨论获得了学习方法,听父母教诲获得了人生感悟,听身边的人和事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在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学前提出听的要求,阅读之中明确分工,纠正学生听的习惯,阅读之后通过提问来检验学生听的效果。我在教学中经常按“谁的录音效果最好”的标准,来评选每节课听讲认真、听讲效果最佳的学生,通过要求、矫正、评比等多种方法来训练学生听的能力。2、说的能力培养。好的口才是学生一身受益的法宝,学生有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的“三寸不烂之舌”,他的人生之路一定宽广辽阔。能言善辩说明他腹中韬略,能说会道那他一定能出口成章,大家一致认同“会说的人一定会写”的观点,所以,说的能力培养我们每节课、每个学期、每个年级都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训练、培养、引导、养成。首先我们在每节课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每句话说正确、说通顺,完整的表达个人的意思。群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思考的问题很多,我们要给出有探寻价值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充去思考、去表达,展开小组间的讨论,进行集体交流,教师再予以总结、提高、升华。评价一堂课,关键看学生,所以,学生的全部意见得到表达、情感得到倾诉,智慧得到展示,他们的能力就提高了,学习效果自然就好了,在习作时也就有尽情表述的欲望。二是我们在低段语文教学时要加强说话课教学,再进行口头作文的指导。特别是看图作文的指导,可以先让学生说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叙述,用清晰的思路把图画说明白,然后对照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说的,怎么写的,反思一下没有做好的。这样一点一滴的积累,听的能力就会渐渐提高。三是一定要让学生在每节课结束前谈收获、谈体会,既能巩固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又能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和习惯。3、读是语文学习的必要环节。首先我要求学生要大声读书,大声读书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也能活跃课堂气氛,提振学生的学习精神。二是经常比赛读,比速度、比流畅、比感情,学生点评,教师及时给与评价,建立读的评比奖励机制,树立学生“书读好”的认真态度,激发读书的乐趣。三是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精心挑选与所教课文息息相关的补充材料,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挑选与所学课文相关联的文章,培养“读好书”的习惯。四是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由于读的内容多,我们要正确运用选读、浏览、快读等方法,

高中群文阅读论文怎么写教案

85 评论(10)

llhqdy

“群文阅读”到底怎么教 阅读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能力。要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通过学生大量的阅读实践。群文阅读让课内大量 阅读有了实施路径 。下面以蒋军晶老师的 “创世神话”群文阅读课为例,谈谈课堂操作中的具体实施途径。 一、利用默读和浏览策略,发挥群文阅读的优势 群文阅读要 区别于单篇阅读。单篇阅读更侧重于精读,而群文阅读多采用默读、浏览、边读边思考、略读的方式进行。“创世神话”群文阅读,教学内容载体是神话故事。神话不是某个人遣词造句创作出来的,是原始人的集体智慧,是口耳相传来的,因此,教学神话,没有必要把过多精力放在体会、咀嚼、品味语言上。 默读、浏览,侧重于信息处理。在教学中,要想锻炼并且提升学生的默读、浏览水平,课堂里提出方向明确的、高质量的探究性问题是关键。 蒋军晶老师的群文阅读课提出了三个主干问题:你发现各国创世神话的个性特征了吗? 你发现各国创世神话的相近之处了吗?为什么各国创世神话会有如此多的相似点?这些问题使学生将“群文”横向联系起来读,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思考力提出巨大挑战。 二、利用小组对话和讨论策略,拓展群文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分享对话等读书会形式的学习,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讨论要想成功,取决于三点:第一,讨论的问题要开放,多面向,每个学生都可以有自己的角度,要有可参与性,每个学生都可以补充、发表自己的观点,有话可说。例如,蒋老师在课堂中追问为什么原始人都喜欢把最初的世界比作一个蛋,知识储备、阅读视野、想象推理能力不同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答案,这就是适合讨论的问题。第二,师生讨论、对话过程 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作简单的对与错 的判 断,而是充分鼓励、引导、点拨、启发,给学生创造坦率、自由、富有探索性的氛围。在整堂课里,蒋老师充分展现出他高超的与学生 “对话”的智慧:“你有什么想法,说来听听?” “你太厉害了,竟能发现这一点,你能再解释一下吗?” “说句实话 ,我不太同意你 的观点 ,我 可以把我个人 的想法说出来 吗?”……这些真诚、充满尊重与爱的引导智慧让对话不断深入。第三,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讨论的技巧。在这 堂课里,学生善于倾听,愿意分享观点,思维不断被激活。 三、利用比较阅读策略,发现群文阅读恰切的教学路径 “比较”是群 文 阅读用得 最多 的阅读 (教学)策略:横向比较、纵向比较,比较相同点、比较不同点,比较 内容方面的、比较表达形式方面的…… “比较”可以让学生在 阅读中 自已有所发现。这堂 “创世神话”群文 阅读 ,一共让学生比较了三次。第一次,是比较神话与《万物简史》中对宇宙产生的科学描述 ,通过 比较,学生明白了神话与科学的差别,学生就不会从科学和逻辑的角度较真神话的科学性、合理性了因为神话的结构是一种文学结构。第二次,是比较各国创世神话的不同之处。通过比较,学生明白了神话有其鲜明的地域特点、民族元素所以当学生重读《盘古开天地 》时,因为有所理解,眼光变得敏锐起来 ,他们从地名、地貌的复杂性、数量词、劳动工具等多个角度看到了《盘古开天地》的“中国元素”。第三次比较,是比较各国神话的相同点,从而引出疑问为什么原始人都认为世界是从一个蛋变化来的?为什么无论哪个国家的创世神话里都有一个“大神”?为什么各 国神话都不约而同地认为是神的身体变成 了世界的万物?通过疑问,进而猜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感受到了原始人类对于创世的神奇想象,而且初步地感知了人类的原始智慧和初始心理结构。这样的“比较”,在教学意义层面,确实大大提升了学生深层次的阅读能力。 四、利用探究性策略,推进群文阅读中深层阅读能力的培养 群文阅读不光是要读,而且还要思。如果仅仅是加大了阅读量,而没有通过比较、猜测、推论、反思等方法对文本进行探究性思考,这样的群文阅读活动显然是流于形式的。祝新华教授在他的《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及其在评估与教学领域 中的运用》一文中,把阅读能力分为六个层次:复述、解释、重整、伸展、评鉴、创意。不少阅读教学都是在复述、解释上下功夫,略微涉及重整能力的训练,对后三种能力的培养则常常忽视。这就让学生的阅读能力总在浅层次的能力系统中徘徊。 蒋老师的“创世神话”群文阅读教学中,则打开了一番新局面。我们今天来读神话,到底读什么呢?例如:在这些神话母题里,我们可以感觉到人类的原始智慧,感受到人类的初始心理结构,感受到原始初 民对力量、对英雄精神的崇拜,“人定胜天”的意识。原始人类对这个世界是怎么来的?生命又是如何发生的?…… 这些关于世界的本原性 问题的思考,也就是我们现在来读神话的巨大意义所在。蒋老师以这些神话母题为基点,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讨论不在于结论,而在于引发学生的思考。这种充满思维含量的课堂,正是当下不少语文课堂所欠缺的。这样的阅读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这样的阅读才能为孩子的未来奠基。
147 评论(13)

pp265

课前交流:今天,我们来上一节作文讲评课,在作文讲评之前,我们先来回忆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给我们的感受。生:我从这篇文章中感受到了作者对时间流失的无奈和惋惜。生:我感受到了时间一去不复返了,我们要珍惜时间。师:是的,作者写出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不能白白走这一遭的反思,让我们珍惜时间。我们不仅仅感受到了这些,这篇散文的写法也给我们很好的借鉴。朱自清自始至终都在追问——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啊,时间到底去了哪儿呢?(师示意学生齐读——)第一板块 文中得法——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设问)——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比喻)——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排比、拟人、将抽象写具体)——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比喻)(意图:让学生回顾所学,再次感受这种种写法的巧妙。)师:时间就是这样“溜走的”,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更没有留下一点点痕迹。这篇文章作者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惋惜,并以此来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学习了本文后,我们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出了自己的《时间去哪儿了》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我们同学笔下的——时间去哪了?你们来评价一下,他们写得怎么样?第二板块:学习运用 展示优秀片段(一)运用方法 写出味道出示第一组学生作文中的句子,让学生评价运用了哪些方法。月亮缺了,有再圆的时候;太阳落了,有再升的时候;大雁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而,我的童年却一去不复返了。睡觉的时候,时光在枕头边掠过;聊天的时候,时光又悄悄地从话语中划过;发呆时,便从拖着的脸庞的手边飞过,时光是那样容易的在我们不经意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宋佳乐今年,我13岁了,我算了算——4000多个日子,已经如沙漏里的沙子慢慢地滴了下去…… ——郭郅伟我的时间就像小小的一粒沙子,落入了广阔的大沙漠里,看不到,找不到,没有一点声音和印记。 ——李庆雨时间都去哪儿了,它就像尘埃一样,飘了,散了…… ——齐兆敏时间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一走就不回来了……时间都去哪儿了,一日又一日,我的心里酸酸的…… ——卜亚洲 师:你认为他们写的怎么样?从这些同学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他们又是怎样表达出来的?生:从他们的描写中,我体会到,他们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伤感。很多同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宋家乐同学还运用了的排比和对比。他也将时间化作了一个个生活的细节,写的很好。生:卜亚洲的比喻用得好,他与其他同学写的不一样,把时间比作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师:是啊,卜亚洲的这个比喻很有创意,也很贴切。其他同学也运用了《匆匆》中的一些描写方法:比喻、排比、拟人、将抽象的时间化作生活的细节。写出了他们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无奈、惋惜,语言也有了朱自清散文的味道。现在,同学们对照自己的作文,看一下有没有这样的描写,这样的味道用﹏﹏画出来,并在旁边画一颗“☆”。学生自己对照,进行评阅。(二)创新写法 时间中的自省师出示第二组学生作文片段,让学生谈看法——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位同学写的:几年前,我就曾想过,什么时候才能小学毕业啊?没有想到,时间飞逝,还有四个月就到了。回忆过去,自己浪费的时间太多了——早上,我洗手的时候,总是很慢,可能是还没有苏醒过来吧,时间被浪费在了水盆里;每到周末,我总是抽出一些时间来玩电脑,时间又在游戏里飞逝而过……所以,我要提醒大家,一定要珍惜时间。 ——王洪辰师:他写的怎么样?与上面几位同学的写法一样吗?相同在哪儿,不同在哪儿?生:他写出了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抱怨。师:是的,他写出了抱怨,但是他没有抱怨时间,而是抱怨——生:抱怨自己浪费时间。师:是啊,这就是一种自省。他虽然也运用的生活的细节来写,但是又不同于朱自清的写法,在写法上王洪辰将生活的画面——生:扩大了。师:他将生活的画面展开了,拉长了,更加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自己浪费时间的懊悔,是对自己这种行为的一种自省。无论在写法上,还是在内容上,王洪辰都在御座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大家应该为他鼓掌!(学生鼓掌)师:下面我们再来欣赏杨晓童的文章——《时间去哪儿了》一晃儿,我们就要毕业了,可过去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呢?还记得,一年级时,我还哭着闹着不去上学,在妈妈千哄万哄下才勉强进班。遇到问题只知道哭,不与同学们在一起玩,与老师也不熟悉。还记得二年级,和小伙们打成一团;上课时,跟老师一起喊:“一二三,请安静;三二一,坐整齐!”跟队长喊:“小手甩起来,小脚抬起来,眼睛向前看!”还记得三、四年级时,与同学吵吵闹闹,开玩笑;还觉得英语很难,好大呼小叫不写作文。可时光流逝,童年再也找不回来了,就在去年,我们还过了一个快快乐乐的儿童节。但今年,我已经12岁了,这是最后一个儿童节了。过去的时光无法挽回,但以后的时光可以倍加努力。时间,都去哪儿了,它钻进了钟表里,它印在了我们成长的足迹里……——杨肖童 师:大家来评一评杨肖童的写法生:它运用了时间顺序来写,写出了自己成长的过程。生:“时间,都去哪儿了,它钻进了钟表里,它印在了我们成长的足迹里”这句话写得好,时间走了,我们长大了。师:是啊。杨肖童将时间化作一个个年段,用一幅幅生活的画面写出了自己成长的过程,表达了自己对童年的留恋和对未来的信心。他的这种写法,也是在原作写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下面同学们看看你们的文中有没有这样的写法,将生活的画面拉长、展开,并写出了自己对时间流逝的自省和信心,请画出来,再加一颗“☆”。师:我们的同学开动了脑筋,有了自己的创作,这才是会写作文了,下面再来看看这位同学写的——《时间去哪儿了》时间去哪儿了?难道有一个转偷时间的“大盗”?可那个大盗在哪儿呢?向他要回时间,他能给吗?那个大盗是钟表吗?钟表笑笑说:“哈哈哈!不是我!”不是你,那又是谁呢?难道时间乘坐飞船溜走了吗?如果要是这样,我一定要让飞船司机停下来,把时间留住。我又不断地在想,时间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我吃饭的时候,难道时间到饭碗里去了吗?晚上睡觉的时候,时间从我的床上垮了过去吗?时间啊时间,你到底在哪儿啊?我不停地找——哦!原来时间是在照片里,时间可真会捉弄人,把那么小的我变得那么大!哦!原来时间大盗就是我自己啊,原来时间是在自己的手掌心里啊!时间的长度都一样,那要看我们怎么利用了。——杨乐乐 师:乐乐同学的写法有创新的地方,你们看出来了吗?生:他想象大胆,运用了拟人的写法。生:他大量的使用了反问句,写得很幽=默。生:最后一句,是本文的中心句。师:是的,他大胆的想象,大流量的使用了拟人、反问等方法,语言幽默。乐乐同学写的最后一句还很富有哲理呢,你是怎样写出来的。乐乐:比如每次考试结束后,我都想要努力学习了,到下一次考试的时间是一样的,可是自己的努力不一样机会有不一样的结果,所以我就这样写了。师小结:乐乐同学真的很值得表扬,他的作文不仅仅是写法上有创意,而且还有对生活的思考、感悟。无论是杨肖童的作文还是杨乐乐的作文,他们在学习了原文的写作方法的基础上,又有创新,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看看自己的文章,如果你觉得也有创新,那就给自己再加一颗“☆”。师: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一部分同学的文章——看看他们又在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 (三)表达情感扩展 时间中的亲情 师出示第三组作文片段,让学生评说——片段一:妈妈曾经对我说过,时光是不会回来的,如果可以,我想回到小时候,可以吃奶奶做的饭——馒头、菜……每次想吃什么菜了,妈妈都会说,奶奶做的什么什么好吃,可是,我永远也吃不到了。如果可以回到过去,我一定要和奶奶聊个通宵…… ——杨欣片段二:时间都去哪儿了,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就像我的爸爸。在我刚刚记事的时候,我的爸爸非常年轻,可就是因为我,爸爸好像老了好几岁。应该是七岁的时候,爸爸为了让我上一个好一点的学校,就到处找关系。也就是因为这件事,我发现爸爸头上好像张了白头发。我一直在想一件事,当我长大了,我还有多少时间去照顾我的爸爸和妈妈,那时他们还是不是在世上……为什么,时间过得这么快,难道时间就不能慢一点吗? ——刘壮壮片段三:端详着我小时候的照片和爸爸妈妈刚刚结婚时的照片——那时候,我是多么可爱!,爸爸是那么帅气,妈妈是那么漂亮。再想想现在和未来,爸爸妈妈会离开我,我也会变老……,哦,不,不,时间太可怕了!时间,你会慢点吗?我还没有看懂爸爸的眼神,也没有看够爸爸的背影……——张光旭 师:你们从这些文字中看到了什么?生:亲情,感恩。生:我有些感动。师:他们写出了时间的无情,是的,时间是无情的,尤其是当我们的家人随着我们的长大,他们渐渐老去的时候。今年春节晚会上的一首《时间去那儿了》感动了多少人。如果你感觉你的文章表达出了真情实感——再加一颗“☆”。师:同学们,面对着转瞬即逝的时间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呢?生:珍惜时间,不能浪费时间。生:好好学习,报答父母。生: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师:其实,你们从小到大,一直在经历着自由、幸福和快乐,从你们的文章中可以看出来,你们懂事了——你们懂得了反省、懂得了感恩,也懂得了珍惜时间。第三板块:学生评价 鼓励创作 师:本次作文设:运用奖和创新奖 标准:能将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进行合理的运用即得运用奖;在运用课内学习的方法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新(语言、构思、情感等)即得创新奖。评选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选,经过讨论推选出,并写出推荐理由。结束语: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梅花谢了,还有寒香扑鼻的时候。可是,逝去的童年还会再回到我们身边吗?我们还会回到那些难忘的瞬间吗?不会了,因为“人生没有彩排,只有现场直播” 。
266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