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92

qjw134670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社会评论文章1000字开头

5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z2528278

已采纳
我看社会“追星”现象 “追星”如今已成为一种时尚,成为年轻人的标志。其实“追星”并不是一种好现象,但如果适当的,选择好的“星”做为自己学习的榜样,这也不失为一件好事。但许多人却 以夸张、疯狂的态度“追星”,不仅没有好处而且对社会也无益。 那些“明星”和我们一样,也是人,不是神。有些人疯狂到为了得到他们的东西,不惜一切代价。记得电视上报道过,有四个女生太喜欢自己的偶像,但却怕对他不够忠诚、热心 ,并决定要将那偶像永远留在她们“心中”,便活生生地吞掉了那偶像的照片。那样有什么用?这样就在“心中”了吗?到头来还不是一个个的被推进手术室!那照片有用吗?这样疯狂 地崇拜有意义吗?有的甚至为了偶像而要轻生自己。这种做法实在太恐怖了,扰乱了社会秩序,增加了家人的负担。这样子追星到头来还不是一场空。 正因为那些Fans的太过热情,使那些原本和我们一样是工作者的“星”渐渐忘却了自己真正的价值。但有一件事情让我难以忘却。 一次,一个电影明星来到汽车检修站,一位女工接待了他,可那位女工却对他的到来没有任何惊讶和兴奋,这便引起了这位影星的注意,其实那位女工很喜欢他,也爱看他的电影但她却没有像别人那样疯狂、热情。她说:“您有您的成就,我有我的工作,您来修车就是我的顾客,我会热情的招待您,如果您不是明星了,再来修车,我还是一样热情的招待您。”最后她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是这样吗?”是啊!这就是明星的价值,真正的价值。他们就 和我们一样,为什么我们要放弃掉自己所有的,去盲目的崇拜呢? 可是既然社会上有了“追星”这一现象,所以我们也可以适当的“追星”,选择品德好,有益于我们自己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其实“追星”有好有坏,但好与坏就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了。 像“追星”这一现象的流行,我们需要独立思考,了解它们所具有的意义所包含的价值,避免盲目效仿追随。

社会评论文章1000字开头

229 评论(15)

小郭爱学习

哎呀,写了这封信,仕途堪忧,在官场上完蛋了,做不了大官,自取灭亡,身败名裂,永世不得翻身,断送政治前程,前途堪忧啊;天下事无非是戏,世间人何需认真,难得糊涂,何必较真,能忍就忍吧。  写信给中央、国务院,可以从现任领导人中选收信人,要有收信人的职称,职位,任职部门,也可以投寄到各级信访部门;要到其他县市投寄,最好是转北京的亲戚投寄,不管是谁写,都要填写被举报人名字、级别、违法犯罪时间、具体情节经过、涉案金额,举报人的名字,举报人的名字要打印出来,仅仅是打印无效,要举报人亲笔用毛笔、或用蘸取了碳素墨水的钢笔签名,或者加盖印鉴,或者蘸朱砂用右手大拇指按指纹,要有举报人的详细通讯地址,否则不予以受理!特别要注意,举报人的名字嘛?举报材料一但转下来,你这里的机关内部是可以估量到的!!具体怎么办,你自己知道啦。  那你只能到其他省份,向国家领导人投信件,注意要在邮局内柜台递交,保证邮资足够,邮票是真的。  举报细节要有法律依据,  举证就暴露了是谁在举报,自己做好保护自身的措施,怎么写就是艺术,策略,技巧。  要有举报人地址、姓名,一定要签名,否则就不受理。  如果实名举报,一定被报复,具体的变通方法你一定知道,你知道怎么做了*******  举证就暴露了是谁在举报,自己做好保护自身的措施,怎么写就是艺术,策略,技巧。  要有举报人地址、姓名,一定要签名,否则就不受理。  如果实名举报,一定被报复,具体的变通方法你一定知道,你知道怎么做了*******  中纪委举报网站除了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之外,还有一个——“举报铡”。铡的不是被举报人,铡的是**人。如果铡的是造谣污蔑,诬陷诬告的举报人,那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而现实中**人流泪又流血,遭受各种打击报复,家破人亡,度日维艰。才是“举报铡”厉害动人的功能、功效。  中纪委举报网站,是举报的终点站,就如法院的终审。举报到中纪委的举报网站如果还此路不通,那么歇菜,等死吧。  一位朋友向省委书记举报一位基层副处贪污受贿,省委书记也批示了。但是,一位省委书记就是搞不过一位基层副处。1000封信,1000枚邮票也没用,省委书记又不是吃饱饭整天在举报上搞批示的。一位好心正义的基层办案人员说,您把省里的皇帝都请出来了,都没有办法,其他人还有什么办法?  中纪委举报网站就是举报人的皇帝,中纪委举报都没用,其他就一切免谈了。从这意义,中纪委举报网站是灭火机,消音器,挡箭牌,保护伞,双刃剑。  中纪委举报网站——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寄语中纪委举报网站,寄语寄希望中纪委举报网站的人们,好自为之。  (凯迪网友:ydc425)  不敢。坚决不敢。  如果了解权力监督机制,就会懂得所谓“**”是一种自杀行为。  网友:南昌黄泰;人生不妨随波逐流,古语曰: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古语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楼上扔东西扔到底楼(我们住在底楼),脏乱差,我们想给楼上的住户贴纸条,叫他们不要乱扔垃圾,写什么好  通告:1)本人的小舅子在公安厅警犬训练基地,即将定期在本楼道进行基础训练,具体方式是对扔到楼下的物体吸取气味特征,然后向楼上逐层搜索,寻找匹配符合的住户;首先对该住户的门口确认,再对该住户的人体气味特征进行确认。进攻性大型犬类对于人类有威胁,为了你的生命安全,请在验证过程中保持镇定,遏制多余的动作和语言,以保证您的生命安全。每星期有几天,该警犬会在你的门口守候恭候你的到来,你可以有礼貌地回应哟。  2)公安大学物证鉴定专业即将在此进行DNA生物特征识别工作,检材是楼上扔下了的食物、毛发、烟蒂、牙签;因为生物DNA特征是比指纹、住址、家庭电话、生存必须客户资料更高级的私人信息,能预测你的未来疾病、癌症、性格等各种致命的缺陷,在公布前,请楼上用户前来认领为盼,并且要你全额承担检验费用。3)提取到您的指纹也将公开,他人可以在指纹识别装置上模仿你的活体指纹,如有意见,请尽快来访,提出你的申请和要求为盼。4)每隔三层楼安装微波、红外、超声波综合定位测试仪器,对空间移动物体进行实时定位、摄影与记录存档,并且用高压射流、控制爆炸、激光束消灭、烧毁空间移动的杂物,为了您的安全,请主动避让激光束,以免遭到不测。5)定期对楼上扔下来的垃圾,根据污秽程度、各自重量,向所有楼上住户扣除物业费用。
236 评论(13)

524969344

热点评论作为一名中学生,关心时事热点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关心时事热点,并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新闻作出客观的评价,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最近网络上可谓是风起云涌,杭州富家子弟开车撞人事件,无论在网络还是在现实上都掀起了一场关于尊重生命的大讨论。胡斌,其父拥有一家纺织公司,家里颇有资产。胡平时的爱好就是喜欢与一帮兄弟飚车,就在几天前的晚上,浙江大学的学生谭卓看完电影回家时,被胡驾驶改装跑车撞起五米多高,落在地上抢救无效死亡。事件发生后,谭卓的父母赶来杭州。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肯相信前途似锦的儿子就这样突然与他们阴阳相隔。而胡及当地交通部门的态度则更令人愤怒,胡不但没有站出来承担责任,还买通相关官员,在交通责任认定上做手脚。这一举动引起了网民们的极大愤怒。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公民不准私自改装跑车,而就网友们在胡斌空间里发现的汽车照片也显示,这辆肇事三菱跑车经过多次改装,通过物理公式计算,能把人撞起五米多高,其行驶时速已经超过120,而当地交通部门给出的认定结果却是70,这怎能不令人怀疑?生命是无价的,没有什么比藐视生命的行为更为可恨。而胡撞死人后一味的逃避责任,即使逃脱的了法律的惩罚,也无法逃脱道德和良心的谴责。这里告诉我们要尊重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而作为司法者,心中的道德天平倾向了金钱,则更为人说不容。杭州飙车事件将慢慢平息。对政府来说,公开透明的处理始终是对待此类事件的最佳解决方式,而对普通人来说,更多地了解事实,也许比更快地下结论更重要。
138 评论(8)

雨奇1987

33333333333333333333333
334 评论(15)

王子再见

呼唤退却的美德——浅谈中国社会道德前记:在生活水平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丰裕了,社会文化繁荣了,然后,人们的道德水平却大大降低了,似乎日渐忘却了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等道德品质了,针对这一现象,我希望通过这一篇文章来呼吁人们提高道德水平,关爱他人!纵观华夏历史,中华自古以来就是传统的美德之邦,然而,时至今日,中国的道德品质却日益沦丧翻看一页页新闻杂志,那么多关于“冷漠”、“道德缺失”“食品问题”等字眼进入了眼球,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着中国人的道德心怎么了?我想,“感动与疼痛并存,谴责与反思交织,忧虑与希望同在”中国人应该拾起一个友爱的心灵,建设一个有道德的世界众所周知,一个没有道德的人就犹如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一个不懂得尊重生命的人就犹如一个不经洗礼的心灵康德曾说过:“能充实心灵的东西,乃是闪烁着星星的苍穹,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然而,最近一些火热的新闻事件警醒了我,案件一是这样的:06年,彭宇出于见义勇为将跌倒的徐老太太扶起,却无奈被徐老太指认是撞人者,并告上法庭,索赔13万多时至五年之后,案情才终于水落石出,彭宇也洗清了自己无辜的罪名案件二是这样的:2011年10月13日,在佛山南海黄岐,两岁女童小悦悦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货柜车碾过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对此不闻不问最后,被捡垃圾的陈贤妹抱起并送医院,但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去世了留下了人们无止息的悲伤,也让国人对中国社会道德的反省
341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