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野冷
孟母三迁。环境对孩子影响太大了。瑞典教育家爱伦•凯指出: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环境是孩子形成正确思想和优秀人格的基础。 现代的幼儿教育实际上就是环境教育,环境对人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就年龄而言一般是成反比的,年龄越小受环境的影响就越深刻。这是由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环境所具有的教育价值两方面决定的。温暖和谐的环境能使儿童性格活泼,行为具有理性,并善于交往。从某种意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37393532义上说,环境是幼儿重要的生存条件。成人应该为儿童的成长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一个充满关爱和自由的环境, 环境教育包括了三个方面: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 儿童从小就生活在家庭环境中,当他什么也不懂,只能用哭泣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绪时,那是一种对爱的渴望和求索。儿童需要得到关爱是因为他需要安全感。蒙台梭利说,爱是儿童成长的土壤,儿童只有得到了充分的关爱,才能够具备健全的人格、心智、道德。可以说,爱是儿童成长的背景和环境,也是儿童早期教育的基础。 成人在给予儿童关爱之前,首先应该考虑两个问题。一是,自己是否拥有爱的能力,二是,对孩子的爱究竟是什么?应该运用怎样的方式去表达?对于那些心中没有爱的成人来说,他们本身就是不成熟的,在爱自己还是爱孩子的问题上,他们的做法往往靠近前者。有时候,他们甚至和儿童怄气、作对,直到满足自己的需求、达到自己满意为止。这样的父母不具备一个成人应有的宽容,更不会理解、接纳儿童。有些时候,心理不成熟的成人也会情绪化,当他们情绪好的时候,会将孩子捧上天,情绪不好的时候则会将孩子视为出气筒。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会变得战战兢兢、诚惶诚恐,他们早早地学会了察言观色,为了避免惹怒父母,只能不停地揣测和应付,精神上承受了很大压力。久而久之,儿童会因为得不到爱而缺乏安全感,从而产生精神上的不安和焦虑。 对于那些心理成熟的父母而言,他们可以自然地表达出对孩子的爱。但是,这样的爱有时候会伤害孩子,也会阻碍孩子的自然成长。所以,成人只有真正地学会关爱儿童,才能为其提供一个适宜的成长环境。 如果成人对儿童的生命发展有所了解,就会为儿童的成长提供机会,为他们的发展和每一个生活细节提供条件和帮助,这就是爱。如果成人对儿童的成长一无所知,却经常按照自己的经历、经验、利益出发,忽视儿童成长的规律和需要,强迫孩子改变自己的意愿,这就不是爱。因为,他们并不尊重儿童的成长,他们轻视儿童的成长,他们剥夺了儿童自由成长的权利。 
一说起幼儿园的环境,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各种守在门口的卡通动物,花花绿绿的墙饰,各式各样的滑滑梯、秋千架、蹦蹦床,绿色的草地点缀其中⋯⋯固然这些都属于环境的范畴,可事实上环境远不止这些。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凡是一切能让幼儿主动活动的机会和条件,都可以成为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环境。环境就像是一位不说话的教师,默默地发挥着它特殊的潜在的教育作用。一.环境是活动主题产生与实施的要素主题活动发生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需要某种特定环境的支持,而且环境创设是否合理将会影响主题活动的进行。所以一旦选择确定了活动主题后,老师就要着手创设合适的环境。中班主题活动“几何图形”老师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物体的不同形状和物体是由各种形状组成的。老师在教室里的每样物品上都用了不同的图形标记,并且提供了各种测量工具、记录工具让孩子们使用。孩子们自己也收集了各种拼图游戏。一走进教室就像进入了一个图形的王国。因此,设计师在环境创设中,要把每一个环境的细节与主题的目标结合起来,使环境更好地为实现目标起烘托、渲染作用。幼儿园活动室二.环境是幼儿潜能发挥的诱因环境不仅能给予幼儿探索的灵感和进行活动的启示,而且还能促进幼儿探索的深入发展。环境在本质上是幼儿心理能动性对教育条件的要求。不同特点、性质的环境是影响幼儿发挥潜能的重要因素。幼儿园手工室三.环境是教育互动的媒介教学互动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相互作用。教学互动包括人人互动和人物 互动。人人互动主要包括孩子与老师、孩子与家长以及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人物互动主要是指孩子与幼儿园的各种工具、材料和设备的互动。在以上互动过程中,环境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是互动的媒介。例如:把教室分隔成大小不同的空间便于孩子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使他们的沟通、竞争与合作更容易;工作坊的各种工具、材料都摆放在孩子伸手可及的地方;通向所有教室的广场是不同年龄孩子碰面交流的地方,是他们逗留游戏的地方,也是各种想法和点子诞生的地方等等。
社会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深远王德军的家国情怀2017年10月11日因为重视子女的成长,我们的古圣先贤很早就认识到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了,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更是生动形象地阐释了这个道理。据说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成为我们中国的“亚圣”。可见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之大。可是在当今社会,我们的整体环境对于孩子们的成长而言,实在是不容乐观。首先,电子产品充斥着孩子们的周围,手机、电脑、电视、游戏厅……这些特别容易诱惑到孩子、但又不能保证内容健康的东西很容易使孩子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而且一些成人不好的言行和家长的娇宠也会令孩子不由自主地效仿。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又特别爱追星,而一些公众人物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又不太注意公众形象,特别容易影响到孩子们的言行。《追星族》那个小品抨击的就是这样不好的影响。蔡明扮演的那个狂热的追星女孩让家长顿足捶胸而又无可奈何。《论语》上曾经记载,“子不语怪、力、乱、神。”可是放眼望去,我们的游戏中、电视内容里却往往充斥着这些东西,令很多家长深以为忧。前段时间,偶然的一个场合,我听到几个小学生在大谈特谈什么鬼片、僵尸,而且模仿其中的脏话简直令人不忍卒听,可孩子们却不懂得辨别,在一起聊得特别起劲儿,不时发出恶作剧般的怪笑……其中,一个更小的孩子甚至越听越入迷,不停地询问一些关于男女间的朦朦胧胧他又听不懂的事情,更是引发了那群孩子的兴趣,他们忘我地模仿、大笑,因兴奋而涨红的脸庞令我心情十分沉重,我不知道,这些孩子的家长们如果听到这些会是什么感受?孩子是属于每个家庭的,但又属于整个国家和社会。鲁迅先生“救救孩子”的呐喊声言犹在耳,而整体社会环境的净化和改善,必须依赖我们每个人的努力。虽然道阻且长,但为了孩子,就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