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小学音乐德育论文省一等奖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58

aipiaoyi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小学音乐德育论文省一等奖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你猜!

已采纳
音乐是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人们的思想感情、反应社会现实的艺术。而音乐教育则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的途径。步入二十一世纪,科技和信息的高速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向音乐教育发出新的挑战。小学的音乐教育是整个音乐教育中最基本的环节,对小学生的人格的塑造、思维、创造力的开发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然而在实际的音乐教育教学中发怎样促进小学生的音乐素质的提高呢?现在提一些自己的看法。一、转变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在农村的小学音乐教育中,仍然受着传统的音乐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中主要以唱歌课音乐知识传授课和思想品德教育课为主,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仍然是教师的主导为主,极少以学生的作为学习的主体;并且在小学的教育中,音乐课是不被重视的,虽然我国已经大力的推行素质教育,并对音乐课程的改革,但这些对农村的小学教师的观念来说,影响不是很大,仍然采用传统的片面的分数评价为标准,对于音乐教学更是不重视,以为人人都可以教音乐,导致音乐教学的质量一直不高,面对新形势下的音乐教育的挑战,应当转变传统的音乐教育的观念。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好的学习音乐的兴趣,才会有一个愉快的学习音乐的过程。往往老师在教学中采用机械的教育方式,经常会打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不喜欢学生音乐课上的活泼劲,以为这是在扰乱课堂,严令大家做好,只注重书本的知识,而缺少对歌曲的深入的挖掘,导致小学生对音乐课的反感,更不会产生良好的学习音乐的兴趣了,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发现学生学习的音乐的兴趣,并善于保护和培养。在我们班的学习委员,喜欢音乐,但唱起歌来就是表现的不是很自信,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时,我一边鼓励她,一边教她怎样唱好一首歌,保护他对音乐的兴趣,人也变的自信多了。三、注意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可见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注意审美的教育,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的素质。因为音乐是抽象的听觉的艺术,要注意培养感知的能力来提高审美能力;音乐是充满情感的艺术,字里行间都表达着浓浓的深情,所以要注意在音乐教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的表达来提高学生的审美的能力的提高。四、运用多样化的音乐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总是让学生随着录音带学唱歌,有条件的可以用电子琴或是脚踏风琴教唱,但这些都是围绕着课本再转,没有什么新鲜的教学的方式。在一些优秀的音乐公开课中,运用了许多切合实际的灵活的教学法,打破传统的枷锁,编创出具有特色的教学的方法。我个人以为是很值得推广的。比如一些运用游戏的教学法,比如用跳蹦蹦兔,来学习节奏、鱼咬尾的方式来记歌词等等,都是很好的边做游戏变学歌曲的好方法;除此之外还要回归到教材当中,吃透其中的要点,并将知识进行串联起来,做到推陈出新,提高教学的质量,不知不觉中使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高。我们都知道小学生处在智力发展的初级的阶段,所以每个人的音乐的才能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要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详细认真的引导,在对学生的学习上要一视同仁,对待学生的才能天分上则要因材施教,使其得到长足有效地发展。五、注意将音乐教育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音乐是一种很高雅的生活艺术,它是源自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它也是承载着历代文化的精华。《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教育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实际空洞地灌输音乐”。在一些重大的节日中的音乐都是很具有几纪念意义的奥运会的主题曲《我和你》,轻缓的音乐让整个世界的人民都一同团结在一起,开阔的胸襟和博大的胸怀包容着世界各组的儿女,是一种无形力量,吸引着人们的心田。聆听这样的音乐可以舒展我们的身心,感受那豪迈的温柔的气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音乐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在操练中提升自己的音乐的素养。六、综合运用各种音乐设施促进学生音乐素质成长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等技术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它作为新兴的的教育工具,具有将视觉和听觉一体化的传播功能。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处在成长发育的初级阶段,身体的各个感官都非常的敏感,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很好的感受音乐,我们怎么样运用好这些先进的技术辅助音乐教学呢?在音乐课堂上可以播放歌曲,学生可以一边聆听音乐,一边可以欣赏相应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除此之外还要将音乐的器材充分的运用到歌曲的创作拓展中,激发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以及对音乐的创新能力。

小学音乐德育论文省一等奖

233 评论(12)

lijiati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先生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的源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可是,在实际的音乐课堂教学中,许多喜欢音乐的学生却不喜欢上音乐课。我想:在学习中能享受到乐趣,学习必然是一种快乐;当学习是一种快乐时,学习必然是一种享受。因此,我在音乐课堂上对如何实现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作了一些肤浅的探讨。我认为,成功的秘诀是培养兴趣,要实现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入手。
123 评论(9)

手机用户

音乐创作让小学生“乐”起来_音乐论文 音乐创作让小学生“乐”起来 音乐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敞开大门的、是陶冶他们性情、滋养他们心灵的一副良药。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培育人的创造性和审美能力,正如美国著名作曲家、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博士所说:“学习音乐不仅是为了艺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训练头脑,发展身心,在这方面,音乐是非常重要的。” 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借助倾听来感知音乐美,借助歌唱来表现音乐美,借助表演来发展音乐美,从小学五年级开始,我们大胆地将学生心目中“高深莫测”的音乐创作带入课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的实践为主体,鼓励学生求异、求新,不断培养学生敢于创造的意识、勇于创造的能力。 一、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快乐放飞。 想象力是人在过去知觉基础上构建新形象的创造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的源泉。” 音乐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通过音乐,我们可以体验到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感世界,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与创造音乐世界的丰富多彩,我是这样做的: 1、让孩子“乐”于表演。 学生天生爱模仿和表演,也善于表演。当学生熟悉和理解一首歌后,我总是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让学生用身段、手势、眼神、表情来自我表演,有时根据歌曲的意境,让学生试着发挥想象来表演歌曲中的角色,可以是童话和生活的角色,也可以是虚拟的角色。为了增添气氛,我要求学生自制道具,来进行创造性表演。如:教第十一册《读书郎》时,我让学生自愿分组,每小组准备一个与读书郎有关的节目,十五分钟过后,学生上台表演:一个组表演合唱(校园十佳歌手领唱,其他同学合唱);一个组表演小品(读书郎与私塾先生),读书郎自带了道具即书包;一个小组表演舞蹈;一个小组表演打击乐等等。 发挥想象,表现自己不仅是学生理解了歌曲的内容,创作愿望得以实现,我也在组织和参与中分享学生的成功与快乐,而且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2、让学生“乐”于色、画。 音乐和绘画是一对姐妹艺术,正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当我作曲时,心中总是描绘着一副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而图画与色彩是血肉相连的,我常常在欣赏和听歌曲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到的音乐形象画一副画,引起他们内心世界的共鸣。或者用色块来表达听音乐的感受,这个活动学生们最喜欢,孩子们一边听着音乐一边兴致勃勃用色彩随意挥洒,用红色表达欢快、热烈的场面;用蓝色表现抑郁、沉闷的心情;用绿色来表达生命与希望;用黄色表现明亮与美丽。如:我们欣赏第九册《踏雪寻梅》时,学生们根据老师准备的材料,一组学生用蜡油来制造梅花,一组学生用各种颜色的纸块剪贴梅花,一组学生用色块挥洒,一组同学勾画简笔画等等。 艺术是相通的,歌曲、音乐欣赏完了,一副副幼稚、美丽、夸张的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图案诞生了,音乐与色彩相映成趣,图画与音乐溶为一体。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了美,表达了美,创造了美。 音乐的创造自由度是最高的。是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是极具开放性的。只有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才能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从而走出“技能训练”的怪圈,把“人本位”作为音乐教育的课程观,使音乐真正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将培养素质全面、个性鲜明且具有一定文化艺术修养的完整人作为主要任务,并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遨游创作的天地、体验成就感。 好奇是小学阶段学生的独特天性,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总想自己去亲自体会、感受。尤其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和看问题的方式与低年级明显不同,总能通过特有的形式丰富自己的头脑。我抓住瞬息就去的机遇对学生进行创作的辅导: 1、自制乐器、自编节奏。 我们音乐老师必须放下架子,勇于从传统的角色中跳出来,变“教书匠”为“合作伙伴”。有一堂音乐课,根据旋律打击节奏,有一个男生用竖笛拍打椅子,发出嗵嗵的声音,几个男生听到了,也学起样来,教室里充满了嗵嗵嗵的声音,表演完毕,这几个男生不安地看着我,准备接受我的批评。他们想不到我会表扬他们,我说,刚才有几个同学发现了一种打击乐的声音,椅子是家具不经打,我们能不能用其他又小又漂亮又好听的东西自制乐器来打击呢?学生听后纷纷发表意见,我当即拿出几件简单的打击乐器,请学生们观察后自己做一件打击乐器,于是我和学生们一起利用竹筒、竹板、酒瓶和易拉罐等在课余时间制作,随之我再和学生一起用自己造的乐器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创编节奏,上课时击打“乐器”体验打击乐的自由开放的节奏。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2、自编歌词、自创旋律 对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创造性音乐学习活动入手。在音乐教学中,音乐创作活动可以说是最具体、最有效的体验和学习方法之一。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不仅需要学习别人的作品的内容,更需要的是培养他们运用音乐基本要素去创编音乐,这是音乐教学的目的之一,音乐创作学习将会给学生提供一个积极活动的机会。我常常采用自编歌词和自编旋律的形式,如:我让五年级学生自编《欢乐颂》歌词,大家歌词编得很幼稚好玩,有一个学生这样编的:“蓝天高高、草儿青青,太阳公公在微笑。妈妈欢笑、爸爸点头,我的心情真愉快。我们大家,一起来呀!又吃蛋糕又喝水。我采取表扬为主的方式,这样一来,能保护大家创编的积极性。放学后,就有几个同学自编了其他的歌词让我点评。 音乐又是流动的,几个音符通过不同的组合,带给我们的则是缤纷斑斓的听觉享受。小学生自编旋律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节奏创编出不同的旋律;可以根据老师给他们的调式音来创编旋律;也可以按时值随心所欲创编旋律。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通过具体操作音乐基本要素,得到令人兴奋的音乐创作过程的体验。 总之,我们进行着音乐创作方面的初步尝试,老师和学生都有快乐的体验也有失败的懊丧,我们所说音乐创造力是发展小学生初步的创造思维和能力,它将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过程的始终,我们音乐老师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小学生初步经历和体验音乐的创作过程
118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