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63

liangxd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天体的奥秘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6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大太阳明

已采纳
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的一系列发现和所取得的进展中,有4项被认为特别重要,它们是:星际分子,类星体,微波背景辐射和脉冲星。它们被誉为是60年代中的四大天文发现。这四大发现都是通过射电天文手段和方法获得的。其中的两项,即微波背景辐射和脉冲星,发现者后来都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1、星际分子:20世纪30年代,首先发现了第一种星际分子,接着又发现了两种。1963年,美国科学家发现星际羟基分子(OH),此后,陆续发现大量星际有机分子。到80年代末,已发现了80多种,而且许多都是很复杂的有机分子,少数分子是地球上很难找到的或者根本找不到的。星际分子的发现有助于人类对星云特性的深入了解,可以帮助揭开生命起源的奥秘。  2、类星体:第一颗类星体3C48是荷兰科学家施米时在1960年发现的。第二颗类星体3C273是在1963年发现的,这两个天体在外貌上看起来都像是颗恒星,从红移值比星系都大看来,它们根本不可能是恒星。这种类似恒星而又不是恒星的天体就被称为“类星体”。  除了类星和巨大红移之外,类星体的又一主要特征是发射出的能量特别大。从60年代初到80年代初,总共发现了1500颗类星体。1982年,中国天文工作者何香涛创造性地改进了认证类星体的方法,一下就发现了500颗新类星体。  3、1964年,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的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为了检验一台巨型天线的低澡声性能,而把天线对准了没有明显天体的天区进行测量。他们发现,无论把天线指向何方,总能收到一定的噪声。后来发现噪声信号来自外部空间。科学家对这种微波辐射进行了比较分析。所谓辐射,就是电磁波,也就是光子气体。进一步的精确测量显示,这种辐射的温度相当于绝对温度3K的黑体辐射。由于这种辐射充满整个天球,形成了整个宇宙背景的辐射,所以称为3K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它说明宇宙在200亿年前的大爆炸中,从高温致密态下脱胎出来。大爆炸的效应使得宇宙在不断膨胀,其密度不断变小,温度也逐渐下降。  4、1967年,当时只有24岁的英国剑桥大学女研究生贝尔,和导师休伊什在狐狸座内发现了第一颗脉冲星。  它是20世纪30年代就预言的中子星。所谓中子星,主要是由一种叫作中子的基本粒子组成超密恒星,它的直径只有10千米左右,自转特别快,周期性地发出脉冲。  除此之外,脉冲星还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1)自转特别快,已发现的脉冲星周期都在002-3秒间,而且非常稳定;(2)密度特别大,1立方厘米可达1亿吨以上;(3)温度特别高,表面温度可达1000万摄氏度,相当于太阳中心温度的2/3,而其中心温度竟高达60亿摄氏度;(4)压力特别高,中心压力可达10000亿亿亿个大气压;(5)辐射特别强,是太阳的百万倍;(6)磁场特别强。到80年代末,已发现四五百颗脉冲星。

天体的奥秘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357 评论(12)

会飞-小虫

毫无疑问,仰望天空,寻找宇宙的星星模式,从一开始就对人类起着导航的作用。某些明亮星星的起落和自然的气候规律自然地巧合。
153 评论(13)

1208417721

研究天文学的意义:天文学是研究天的科学,意义非常重大,主要是扩展人类文明的认知领域。天文学对生产生活服务的意义:历法、占卜、航天及空间研究、卫星和通讯、导航……不胜枚举。
144 评论(11)

duoqing22222

天文学是研究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科学,内容包括天体的构造、性质和运行规律等。 人类生在天地之间,从很早的年代就在探索宇宙的奥秘,因此天文学是一门最古老的科学,它一开始就同人类的劳动和生存密切相关。它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同为六大基础学科。 天文学的研究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如授时、编制历法、测定方位等。天文学的发展对于人类的自然观有很大的影响。哥白尼的日心说曾经使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康德和拉普拉斯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在十八世纪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天文学的一个重大课题是各类天体的起源和演化。天文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观测,不断的创造和改良观测手段,也就成了天文学家们不懈努力的一个课题。天文学和其他学科一样,都随时同许多邻近科学互相借鉴,互相渗透。天文观测手段的每一次发展,又都给应用科学带来了有益的东西。 天文学循着观测-理论-观测的发展途径,不断把人的视野伸展到宇宙的新的深处。
84 评论(15)

ylongbj

废话,连世界你都不了解你还活着干什么?!!!
115 评论(14)

zcs1221

宇宙就是天地万物的总称。宇宙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代尸校的《尸子》一书中。尸佼认为:“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这样,我们可以知道“宇”是表示空间,“宙”是表示时间。空间和时间的概念,随着历史的演进而逐渐发展。宇宙的界限,随着天文学的进步而逐渐扩大。我们的祖先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只能用眼睛观测大地万物,因而错误地认为宇宙是有边界的,所以人们常说“近在眼前,远在天边”。虽然先祖关于宇宙边界的认识有失偏颇,但他们在2300多年前就巧妙地把时间和空间结合在一起,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而欧洲在中古以前,还是把空间与时间割裂开来的。关于宇宙的思想,我们的祖先要比当时的西方人丰富得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观测工具日益先进,人们对宇宙的认识逐步加深,从太阳到太阳系,再扩展到银河系,河外星系、星系团、总星系。现已能观测到200多亿光年的宇宙深处,这个范围内包含了10亿个以上的星系。“物理宇宙”即从物理现象上进行解释的宇宙。它在空间上是无边无沿的,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部分为人们所见,即“观测到的宇宙”,大部分是人们的观测所不能及的。宇宙分为凝聚结构宇宙与耗散结构宇宙,凝聚结构的宇宙是无生命的宇宙,那时的宇宙是一个巨大的黑洞,所有的物质能量都向宇宙的核心收缩,慢慢的凝聚成一个巨大的物质能量团。这时的宇宙中的物质(质量体)转化成能量的速度远远的小于能量转化成物质的速度,所以宇宙便凝聚成一个超巨物质能量团。宇宙的这种状态并不能长久维持,当宇宙收缩到一定的程度后,由于其内部的温度与压强的升高,物质转化成能量的速度慢慢的变快,而能量转化成物质的速度慢慢的变慢,当这种变化到了一个临界点后,整个宇宙便发生逆转,逐渐物质转化成能量的速度远远的大于能量的速度,整个宇宙开始急剧澎涨,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宇宙便发生大爆炸,于是宇宙便开始释放与辐射能量,这便是耗散宇宙的开始,耗散宇宙便是生命宇宙。因此,宇宙是散则生,聚则死;而生命是聚则生,散则死。宇宙与生命是如此的辨证统一的。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第二个可供人类生存的星球了
156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