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28

Kathy_Bai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变电站相关论文摘要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unChencsu

已采纳
1、 高压软开关充电电源硬件设计2、 自动售货机控制系统的设计3、 PLC控制电磁阀耐久试验系统设计4、 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5、 PLC在热交换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6、 颗粒包装机的PLC控制设计7、 输油泵站机泵控制系统设计8、 基于单片机的万年历硬件设计 9、 550KV GIS中隔离开关操作产生的过电压计算10、 时滞网络化控制系统鲁棒控制器设计11、 多路压力变送器采集系统设计12、 直流电机双闭环系统硬件设计 13、 漏磁无损检测磁路优化设计14、 光伏逆变电源设计15、 胶布烘干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16、 基于MATLAB的数字滤波器设计与仿真17、 电镀生产线中PLC的应用18、 万年历的程序设计19、 变压器设计20、 步进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21、 比例电磁阀驱动性能比较22、 220kv变电站设计23、 600A测量级电流互感器设计24、 自动售货机控制中PLC的应用25、 足球机器人比赛决策子系统与运动轨迹的研究26、 厂区35kV变电所设计27、 基于给定指标的电机设计28、 电梯控制中PLC的应用29、 常用变压器的结构及性能设计30、 六自由度机械臂控制系统软件开发31 输油泵站热媒炉PLC控制系统设计32 步进电机驱动控制系统软件设计33 足球机器人的视觉系统与色标分析的研究34 自来水厂PLC工控系统控制站设计35 永磁直流电动机磁场分析36 永磁同步电动机磁场分析37 应用EWB的电子表电路设计与仿真38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之模拟电子篇CAI课件的设计39 逻辑无环流直流可逆调速系统的仿真研究40 机器人足球比赛图像采集与目标识别的研究41 自来水厂plc工控系统操作站设计42 PLC结合变频器在风机节能上的应用43 交流电动机调速系统接口电路的设计44 直流电动机可逆调速系统设计45 西门子S7-300PLC在二氧化碳变压吸附中的应用46 DMC控制器设计47 电力电子电路的仿真48 图像处理技术在足球机器人系统中的应用49 管道缺陷长度对漏磁场分布影响的研究 50 生化过程优化控制方案设计51 交流电动机磁场定向控制系统设计52 开关电磁阀流量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53 比例电磁阀的驱动电源设计54 交流电动机SVPWM控制系统设计55 PLC在恒压供水控制中的应用56 西门子S7-200系列PLC在搅拌器控制中的应用57 基于侧抑制增强图像处理方法的研究58 西门子s7-300系列plc在工业加热炉控制中的应用59 西门子s7-200系列plc在电梯控制中的应用60 PLC在恒压供水控制中的应用61 磁悬浮系统的常规控制方法研究62 建筑公司施工进度管理系统设计63 网络销售数据库系统设计64 生产过程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变电站相关论文摘要

290 评论(8)

cui1830462

沙角C电厂厂用电结线分析  1 方案选择  沙角C电厂(简称沙角C厂)有3台660MW机组,每台机组发出的电能都是经各自的主变压器升压至500kV,由500kV变电站进入广东省主网。发电机机端电压为19kV,主变压器为Yo/△接线,每台机有2台容量各为44MVA的△/Yo接线高压厂用工作变压器,2台高压厂用工作变压器各带一10kV机组段。全厂设1台容量为44MVA的高压厂用备用变压器及设高压厂用公用段10kV两段。厂用电接线如图1所示。对于这样一种结线,在工程谈判阶段业主和设计院曾就电厂的厂用电结线作了两个方案比较。  方案一:全厂设高压厂用起动/备用变压器,而不设发电机开关;  方案二:每台机装设发电机开关,而全厂只设1台容量较小的高压厂用备用变压器。  方案二的优点是:  a)机组正常起、停不需切换厂用电,只需操作发电机开关,厂用电可靠性高。  b)机组在发生发电机开关以内故障时(如发电机、汽机、锅炉故障),只需跳开发电机开关,厂用电源不会消失,也不需切换,提高了厂用电的可靠性,同时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和紧张度。这一点在沙角C厂的调试过程中,表现非常突出。同时对于国内大型机组采用一机只配一主操作员和一副操作员的值班方式非常有益。  c)对保护主变压器、高压厂用工作变压器有利。对于主变压器、高压厂用工作变压器发生内部故障时,由于发电机励磁电流衰减需要一定时间,在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动作切除主变压器高压侧断路器后,发电机在励磁电流衰减阶段仍向故障点供电,而装设发电机开关后由于能快速切开发电机开关,而使主变压器受到更好的保护,这一点对于大型机组非常有利。  d)发电机开关以内故障只需跳开发电机开关,不需跳主变压器高压侧500kV开关,对系统的电网结构影响较小,对电网有利。  方案一无上述优点。  对于方案二,当时我们主要担心发电机开关价格昂贵,增加工程投资,以及发电机开关质量不可靠,增加故障机会。对于工程投资的比较是如果不装设发电机开关,按目前国内大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程要求的2台600MW机组需配2台高压厂用起动/备用变压器的原则,沙角C厂则要配4台较大容量起动/备用变压器,且由于条件所限,起动/备用变压器的电源只能从沙角A厂220kV系统引接。因而,方案一需增加220kVGIS间隔4个,220kV电缆4根,220kV级的较大容量起动/备用变压器4台;方案二需增加33kV电缆1根,33kV级的较小备用变压器1台,发电机开关3台。方案一的投资可能超过方案二。对发电机开关质量问题,经调查了解,当时GEC-ALSTHOM公司法国里昂开关厂生产的空气断路器,额定电流7kA,额定开断电流180kA,这种断路器已供应美国、法国许多大型核电站使用,运行良好。  因此,我们最终选择了方案二,并选用了GEC-ALSTHOM公司的PKG2C空气断路器。目前这种断路器经在沙角C厂多年的运行,上百次的动作,证明其性能良好。  沙角C厂发电机开关的主要技术参数:  型号  灭弧介质  额定电流  额定电压  额定频率  额定对称开断电流  额定不对称开断电流  额定短路关合电流  额定短时承受电流  对地工频耐压  雷电冲击耐压峰值  额定开断时间  额定负载下操作顺序  正常操作压力  最低操作压力 PKG2C  压缩空气  7kA  21kV  50Hz  180kA  340kA  509kA  275kA  70kV/min  170kV  1s  CO—30min—CO  34MPa  00MPa  2 设计原则  1 高压厂用工作变压器的容量设计  GEC-ALSTHOM公司对高压厂用工作变压器容量的设计原则为:  a)带单机负荷的一半,加1台电动给水泵再加公用厂用负荷的一半;  b)提供单机辅助负荷一半,再加2台电动给水泵。  2 备用变压器容量设计  备用变压器的容量选择同高压厂用工作变压器容量。  3 10kV厂用电系统运行方式的设计  由于受备用变压器容量所限,备用变压器在同一时间内只能带1段10kV公用段及1段10kV机组段,因此要求在正常情况下公用段尽量由某2台正常运行机组的高压厂用工作变压器各带1段。同时为防止不同机组的10kV段ü��枚尾⒘校�诟骰�榛�槎沃凉�枚蔚牧�缈�厣嫌械缙�账�?br>  4 10kV厂用电源事故切换  10kV厂用电源事故切换采用自动慢切换,当正在向1段10kV公用段供电的10kV机组段由电压继电器判断为失压,且保护是反应非10kV母线段上故障时,在确认10kV机组段进线开关已跳开后,将会起动自动慢切换,经5s延时,将备用变压器低压侧10kV开关合上,从而恢复该机组段和原由它供电的公用段的供电。当保护是反应10kV母线段上故障时,则不起动自动慢切换。自动慢切换是采用传统的中间继电器和时间继电器通过硬接线来实现的。虽然备用变压器下接10kV公用段A和10kV公用段B,但由于备用变压器容量有限,在同一时间内备用变压器只能带1段公用段,从备用变压器来的10kV公用段A进线开关和10kV公用段B进线开关之间有电气闭锁,防止2个开关同时合上。同样,虽然各机组的10kV机组段各段与相应的10kV公用段各段都有联络断路器连接,但为防止正常情况下不同机组的10kV机组段通过10kV公用段并列,相互之间设有闭锁,防止同一时间2台机的10kV机组段向同一10kV公用段供电。正常情况下,厂用电源的手动切换及由备用变压器供电转为正常供电时厂用电的短时并列供电,要通过手动经同期装置进行,并经200ms延时自动跳开另一开关。  由上可知,由于备用变压器受容量及上述运行方式的限制,在事故情况下只能向1段公用段及当时向该公用段供电的机组段供电,因而事故情况下后备电源只能保证机组50%的负荷。而且,如果当时该机组段未带1段公用段,则后备电源将不能向机组提供厂用电源。如果该机组又失去全部厂用电,则需要靠柴油机组来保障机组的安全。因此,该种接线对柴油机组要求较高,而目前沙角C厂使用的柴油机组质量较好,经受了很多次起动的考验。  由上可见,备用变压器主要是作为全厂的1个由系统来供电的用于机组停机或停机后的安全电源,且对其中的1台机组起不到提供后备电源的作用。  3 厂用电系统电压等级及切换  1 厂用电系统电压等级  目前沙角C厂厂用电有3个电压等级:10kV电压,3kV电压,380V电压。其中10kV系统、3kV系统为中阻接地,380V系统为不接地系统。380V的照明用电和其他需要中性点接地的380V/220V系统,采用△/Yo的变压器来产生。  2 各级电压的切换  10kV系统如前所述有电源自动慢速切换。3kV系统机组2段之间、3kV系统公用2段之间有联络开关,联络开关之间不带同期和自动切换。当需要切换电源时只能通过手动切换。  380V系统机组锅炉、汽机、除尘各有2段,公用段也有2段,2段之间有联络开关,联络开关之间不带同期和自动切换。当需要切换电源时只能通过手动切换。  4 开关设备型式  10kV系统开关全部采用真空开关,型号HWX。  3kV系统的进线开关采用真空开关,馈线采用F-C回路,型号HMC1172。  380V系统的进线开关采用空气开关,接触器、熔断器。  5 结束语  沙角C厂厂用电结线采用装设发电机开关的接线型式,机组正常启停不需要切换厂用电,在遇到发电机开关以内的故障如发电机、汽轮机、锅炉故障时,只须跳开发电机开关,不需要切换厂用电,厂用电扰动小,可靠性提高,减轻运行人员的工作量,特别是故障情况下的工作量,给运行人员带来极大便利,受到电厂运行人员欢迎。尤其是机组在调试过程中,大部分的机组跳机都是来自锅炉和汽机,这一点在沙角C厂表现非常突出。沙角C厂调试过程中上百次的跳机绝大部分都是锅炉和汽厂调试过程中上百次的跳机绝大部分都是锅炉和汽机引起的。沙角C厂由于后备电源作用较组的正确起动要求较高,应选用高可靠起动的柴油机。目前,沙角C厂厂用电结线的缺点是由于只有1台备用变压器且自动投入只对带公用段的机组,而使第3台机的10kV段不能得到后备电源,降低了该台机厂用电的可靠性。在装设发电机出口开关下采用2台机组和1台后备变压器,该台备用变压器容量大于或等于1台高压厂用变压器的容量,或改善备用电源自动切换回路或设专门备用段较为合适。目前台山电厂的评标方案就是采用前一方案的。  作者: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陈华民
187 评论(12)

tldngrdq

摘 要: 本文论述了一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的设计。该通信系统具有信息传送效率高,安全、可靠性好,可扩展性强的特点。通信软件应用RTOS开发平台,采用先进的、标准的和成熟的通信网络技术,充分考虑网络的开放性、可扩充性等相关问题,并已成功应用于多家变电站。 关键词: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通信网 接口 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 引言 变电站是输配电系统中的重要环节,是电网的主要监控点。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电压等级和电网复杂程度也大大的提高。传统变电站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已无法满足降低变电站造价和提高变电站安全与经济运行水平这两方面的要求。 而现在变电站所采用的综合自动化技术是将站内继电保护,监控系统,信号采集,远动系统等结合为一个整体,使硬件资源共享,用不同的模式软件来实现常规设备的各种功能。用局域网来代替电缆,用主动模式来代替常规设备的被动模式。具有可靠、安全、便于维护等特点。 分散分层分布式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方向,这就对通信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选择一个可靠、高效的网络结构,是解决问题关键。90年代中期,国内外曾掀起一场“现场总线热”,但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以及采用设备总线时信息量大且传输较慢的特点,造成了现场总线存在多种标准,阻碍了其发展。以太网经过若干年的发展,技术上日臻成熟。随着嵌入式以太网微处理器的发展,以太网已十分便利的应用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以太网具有高速、可靠、安全、灵活的特点,使其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变电站通信系统结构 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从图上可以看出: 1)管理和控制一体化局域网将无可争议地选用以太网。 2)间隔级控制总线在FF-H2总线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工业级以太网和Profibus MMS(Manufacturing Messageing Specification制造厂信息规范)将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3)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被发展成PCC(Programable computer controller),即用智能模块实现逻辑及自动控制功能,它比常规的PLC具有可交流采样、通讯组态方便等优点。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的基本设计原则 通信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内容包括当地采集控制单元与变电站监控管理层之间的通信,变电站当地与远方调度中心之间的通信。系统通讯网架的设计是十分关键的,本文从以下方面考虑变电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的设计: 1)电力系统的连续性和重要性,通讯网的可靠性是第一位的。 2)系统通讯网应能使通讯负荷合理分配,保证不出现“瓶颈”现象,保证通讯负荷不过载,应采用分层分布式通讯结构。此外应对站内通讯网的信息性能合理划分,根据数据的特征是要求实时的,还是没有实时性要求以及实时性指标的高低进行处理。另外系统通信网设计应满足组合灵活,可扩展性好,维修调试方便的要求。 3)应尽量采用国际标准的通信接口,技术上设计原则是兼容目前各种标准的通信接口,并考虑系统升级的方便。 4)应考虑针对不同类型的变电所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特点,系统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是 灵活多样的且具有延续性。 5)系统通信网络应采用符合国际标准的通信协议和通信规约。 6)对于通信媒介的选用,设计原则是在技术要求上支持采用光纤,但实际工程中也考虑以屏蔽电缆为主要的通信媒介。 7)为加速产品的开发,保持对用户持续的软件支持,对用户提出的建议及要求的快速响应,就要求摆脱小作坊式的软件开发模式,使软件开发从“小作坊阶段”进入“大生产阶段”, 采用先进的通信处理器软件开发平台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RTOS并开发应用与其之上的通信软件平台。 通信网的软硬件安装 硬件的选择 为了保证通信网的可靠性,通信网构成芯片必须保证在工业级以上,以满足湿度、温度和电磁干扰等环境要求。通讯CPU采用摩托罗拉公司或西门子公司的工控级芯片,通讯介质选择屏蔽电缆或光纤。 接口程序 采用国际标准的通信接口,技术上设计原则是兼容目前各种标准的通信接口,并考虑系统升级的方便。装置通信CPU除保留标准的RS232/485口用于系统调试维护外,其它各种接口采用插板式结构,设计支持以下三类共七种方式:标准RS485接口,考虑双绞线总线型和光纤星型耦合型;标准 Profibus FMS 接口,考虑双绞线总线型、光纤环网、光纤冗余双环网;标准Ethernet ,考虑双绞线星型和光纤星型(通信管理单元考虑以上两种类型的双冗余配置)。 通信协议和通信规约 系统通信网络应采用符合国际标准的通信协议和通信规约,应建立符合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的计算机间的网络通讯,根据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实际要求,在保证可靠性及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尽量注意开放性及可扩充性,并且所选择的网络应具有一定的技术先进性和通用性,尽量靠国际标准。长期以来,不同的变电站监控系统采用不同的通信协议和通信规约,如何实现不同系统的互连和信息共享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应采用规范化、符合国际标准的通信协议和规约。为此在系统中选用了应用于RS485网络的IEC61870-5-103规约、应用于Profibus 的MMS行规以及应用于TCP/IP上的MMS行规。它们都具有可靠性、可互操作性、安全性、灵活性等特点。 通信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通信软件的设计涉及到多种设备的配合问题,本文只以DF300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通信网络为例,介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通信软件设计与运行原理。 软件功能与运行原理 在DF300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采用二级分层分布式网络。针对110KV中压变电站的要求,我们可采取图2所示的组网方式。后台与主站都是一种监控系统,其主要功能为监视各智能单元的运行状态,并能对各智能单元进行控制。而监控系统为完成其主要功能所需要的各种数据都是由通讯转换器DF3211或保护管理单元DF3210来提供的。因此,从数据流控制的角度来看,通讯程序主要完成智能单元运行状态信息的上报和监控系统控制信息的下发两种功能。智能单元的运行状态信息一般包括遥测数据、遥信数据、电度数据、突发数据等。监控系统的控制信息则包括遥控命令、对时命令、查询命令等。本文中的变电自动化系统通讯程序所要完成的数据结构与函数过程如图3所示。 软件开发平台——RTOS 随着应用的复杂化,对控制精度、智能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微处理器往往要同时完成很多任务。体现在变电站自动化通信产品中,由于信息采集量越来越大,信息交换越来越频繁,简单地用单一任务来轮询,往往造成通信的“瓶颈”现象,如保护和测量设备采集到的实时信息无法及时向上传递。多任务编程的特点是:程序在功能上以任务的形式存在, 各个任务之间相对独立,可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资源,进行任务间的信息交换和相互控制,可通过优先级、时间片来控制各任务执行的顺序。多任务编程的特点打破了传统软件顺序执行的框架,便于程序的系统开发、调试及维护。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RTOS(Real Time Operating System)是面向21世纪嵌入式设计的基础和标准开发平台。高性能软件开发平台可以使嵌入式软件程序的开发进入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有了高性能开发平台,可以极大的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RTOS体现了一种新的系统设计思想和一个开放的软件框架,在此基础上,可以设计一种更为通用的通用软件平台,软件工程师可以在不大量变动系统其他任务的情况下增加或删除一个通信规约;一个大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可以有多个工程师同时进行系统的软件开发,各个人之间只要制订好规程和协议即可,既缩短了开发时间,又降低了最终通信软件产品对于具体某个人的依赖性。 与因特网结合 通信管理单元提供内置的WEB-SERVER,可动态向外部系统发布数据,这部分可采用在RTOS之上外购WEB—SERVER模块来开发完成,更为方便的是,在设置各种系统参数和浏览现场实时数据时,只需要一个标准的浏览器软件,如Microsoft 的IE即可。 改进的网架结构 当变电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通信可靠性要求进一步提高时,可采用图4所示的网架结构。即对通信管理单元和通道实行主备切换的模式,但这种模式对通信管理单元和通信切换器的要求较高。在这种模式下,当通信管理单元损坏或通道故障时均得到切换,因此这种模式更可靠、更安全。 结论 本文所述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通信系统采用代表国际技术发展潮流,先进的、标准的和成熟的通信网络技术。采用双网网络,双机热备用,光纤双环冗余自愈系统,采用国际标准通信规约协议,充分考虑网络的开放性、可扩充性及工程化的相关问题。本通信系统具有速度快,可靠性高,可扩展性强等特点,已经成功的应用于多家变电站。
353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