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fgp
1、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教育强国是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涵和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这更加坚定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建设教育强国的决心和意志,中华民族建设教育强国的百年梦想正在辽阔的中国大地变为现实。2、建设教育强国是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教育强国是一个中国本土的概念,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国共产党着眼于世界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趋势作出的政治选择,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政治理想和战略决策,体现了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扩展资料: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时代,新教育,新使命。中国教育正在进入一个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新时代,一个中国人民享受世界水平现代化教育的新时代,一个中国教育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时代。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的总战略是优先发展,总方向是教育现代化,总目标是建设教育强国,总任务是立德树人,总追求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j一、制定科教兴国战略势在必然 科教兴国战略是我们党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抉择。 第一,科教兴国战略是我们党在总结世界各国科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社会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18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19世纪后半期以电力应用为特征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又一次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进入全面、深入发展阶段,科技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发展速度快慢、综合国力强弱的最重要因素。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近代以来,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成为各强国兴盛的重要原因。战后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拥有一支受过一定基础教育、素质较高的熟练劳动力队伍。1994年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世界科学报告》提出,“没有科学知识的传播就不会有经济的持续发展”。此后,许多国家纷纷将加速科技发展、抢占科技和产业的制高点作为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教育是立国之本,科技是强国之路。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第二,科教兴国战略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中国基本国情,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 我国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增长方式还很落后,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我们面临着优化经济结构、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彻底消除贫困等严峻任务,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实践证明,在一个劳动者素质不高的国家里是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科技和教育推动经济发展,是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