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nhong007
文献综述是对论文选题研究现状的梳理,但并不仅仅是把文献进行简单的堆砌与罗列,而是需要在总结梳理别人研究的同时,对已有的研究做出评价,也就是说有述有评,这也是为什么文献综述也叫做文献述评的原因。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其实无论是自己写综述,还是综述类文献的报告,最关键的不是每一篇文献的内容,而是对于这个主题梳理的逻辑思路。一般有两种报告方式,第一种是按照文献的思路进行梳理,一般优秀的综述论文自身的逻辑就非常清晰,只要把文章读懂、逻辑捋顺,按照文献的逻辑顺序报告即可;第二种是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梳理,一般针对的是有自己报告思路和主题,综述作为辅助材料来理解自己研究构想来用。如果是第一次精读英文文献的话,建议用第一种方式进行报告。第二种方式一般是已经对领域有了较深的了解和自己的见解后比较适合使用的。下面主要针对的是第一种文献的报告分析。举2个例子:第一个例子的PPT报告是研一上学期第一次做综述类文献报告做的,应该跟题主的情况相似。整个文章脉络也都比较清晰,整体报告的页数不算太多。第二个例子的报告时研三完成的,基于之前的经验,相对研一的报告做的更加详细。文章同样脉络比较清晰,思路相同,相对前面的报告进行了一定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