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米米
一、审题思路:“规矩”在词典中的意义是“画圆形和方形的两种文具,比喻一定的标准、准则和惯例”题目的导语来源于孟子的名言“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本义是说,没有圆规和求直角的曲尺,就没法画出规整的圆形和方形与“规矩”词义相近的词有“规范、规则、规章……”后者是指形成了条文的规定规矩的外延很广,例如法律制度、校规班规、家庭教养规矩、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纪律守则、交通规则、比赛规则、游戏规则、文学作品的创作规则、文明公约、道德规范……但前人的思想、理论、定律、做法和自然、社会运行的规律等不属于规矩的范畴不少同学在这里发生了误会,例如认为“宇宙守恒定律”是规矩,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物落地的错误理论是规矩,经典力学理论是规矩……由此,同学们认为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文的“进化论”等较先进的理论就是在打破原来的规矩后产生的例如,有同学写道:“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从一个掉下的苹果中思考最终得出万有引力定律如果他如平常人一样遵循着苹果本来就会掉下来这一规矩的话,我们永远都得不出万有引力”二、写作提示:(1)并列式结构——中心论点:无规矩不成社会分论点1:政治生活需要规矩分论点2:经济生活需要规矩分论点3:文化生活需要规矩(2)层进式结构——中心论点:规矩需要不断辨证分论点1:规矩,需要谨慎制定分论点2:规矩,需要严格执行分论点3:规矩,需要不断更新三个分论点分别从规矩制定的前、中、后三个时期的态度角度入手,思路非常清晰(3)正反对比论证——中心论点:我们既要提倡循规蹈矩,又要破除墨守成规分论点1:人人循规蹈矩,遵章守法,社会就能有序和谐分论点2:但个个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却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4)综合式结构——中心论点:在规矩中生活,从规矩中突破另一篇:关于规矩在其他父母的心中,当孩子天真淘皮的时候,也许规矩并不是那么重要,他们认为以后可以慢慢培养,但我的妈妈却从小就给我要立规矩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有一天,妈妈带我去西湖边玩,因为忘带了垃圾袋,我手上拿着用完的餐巾纸,不太舒服突然,我远远望见了一个垃圾桶,只是因为垃圾桶装满了,所以味道很臭,我捂着鼻子,像投篮一样,把手上的垃圾向垃圾桶扔去,就马上回头向妈妈跑去,却看见妈妈皱了皱眉头,对我说:“去捡起来,放进桶里去”我怔住了,妈妈一直是个很爱干净的人,为什么会让我去那么臭的垃圾桶旁边呢?于是,我撒娇说:“那儿臭死了……”可妈妈说:“如果人人皆知都这样,那垃圾桶边全是垃圾,还要垃圾桶干吗?去把它检起来!”望着温和的妈妈一下字变得那么严厉,我震惊极了,不就是一张餐巾纸吗,妈妈为什么发那么大的脾气呢?无可奈何,我只好向散发着恶臭的垃圾桶一步一步移去,我扭转头,捡去垃圾,正想扔进桶内,妈妈却说:“等一下,垃圾桶已经被装满了,我们去别的地方扔”结果,我和妈妈走了许多路才好不容易找到了垃圾桶那天,我一直不明白妈妈的用意随着年龄慢慢长大,我终于明白了规矩只有从小时候做起,长大后才会有好的习惯,妈妈从小就给我立规矩,以培养我养成良好的习惯,现在文明的意识和行为已成为我的本能和习惯我真要谢谢妈妈! 
给你两个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是一句广为流传的老话,也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它反映了事物发展的一定规律。 什么是规矩呢?规,就是圆规,矩,就是直尺。没有圆规,就不能画圆;没有直尺,就不能成方,这是老幼皆知的常识。同样道理,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也应该要有“规矩”,否则是不行的。 学校有学校的秩序,工厂有工厂的规章,部队乃至国家都有各自的纪律和法规。如果没有“规矩”,学校怎么能进行正常的教学,工厂怎么能维持正常的生产,部队怎么能做到令行禁止,指挥自如?国家又怎么能团结安定呢? 在历史上,无论是治理军队,还是治理国家。都有一定的规矩。周公制订的“周礼”就是一种规矩,商鞅变法也是由于制订了一系列的“规矩”才得到了成效,刘邦的约法三章,诸葛亮入蜀后所制订的许多法令,这也都是规矩;孙子、吴起、韩信、诸葛亮之所以成为流芳百世的军事家,不也是与他们在治军时号令严明的有规有矩分不开的吗? 相反,如果没有一定的规矩,最后所得到的就是失败,这在历史上也是不乏其例的。东汉末年,法律在当时已不起什么作用了。皇帝可以用官职卖钱;官吏对上阿庚奉承,对下巧取豪夺;贪污、腐化有功,清廉方正却要被贬;豪强的子弟、门客犯了法照样可以逍遥法外。结果如何呢?东汉王朝灭亡了。 可能有人会说,搞科学是不是一定非有规矩不可呢?在科学上,后人推翻前人的理论,新秀打破过去的规矩,这是很常见的。但是,这是否说明“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对科学就不适用了呢?我想倒也未必。 在科学上,旧的规矩被打破,这是可能的。伽利略的落体理论就打破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哥白尼的“日心说”也打破了“地心说”这一规矩,但是,这同“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并不矛盾。因为,所谓规矩,只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科学上的理论,或者说科学上的规矩是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反映。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和“地心说”没有正确地反映客观事实,它们并不是什么规矩,或者说,是一种错误的规矩,因此打破这一规矩并不意味着规矩的无用,而是更加说明了规矩应当是正确的。而只有真正的规矩才能成方圆,才能使事物规范化。 总而言之,“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能在很多方面给我们以启发,在实现四化的征途上,我们也要建立规矩,我们也要遵守规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治理好学校,才能治理好工厂,才能治理好各级机关、部门乃至国家,我们的四化建设才能得以实现。 (2)无规矩不成方圆 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 规矩是人类生存与活动的前提与基础,人们总是要在规与矩所成形的范围内活动。人们要遵守规矩,只有这样才能让国家、社会、个人更好地发展与进步。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规矩。国家作为一个民族的代表,更要以身作则,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都要遵循一个规矩——和平对外,热爱本国人民。莱蒙特曾说过:“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各就各位。”切不可让规矩为自己的意志为转移,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否则就会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我们必须遵守组织的规矩,否则一切都将陷入污泥中。”这样国家的对外开放将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将如何得到保证?国家的经济发展又该从何谈起呢?由此可见,遵守规矩是走向成功的保证。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规矩。社会作为国家的组成部分,社会的进步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富强,社会只有遵循规矩才能让自己更好地为国家的建设事业服务。如果社会脱离了国家,放规矩而置之不理,一意孤行,这将如何把处于统帅地位的整体——国家的优势得到最大的发挥?这样一来,想要追求进步简直是“天方夜谭”。因此,守规矩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础,也是社会进步的前提。 个人的潜力发展离不开规矩。人作为社会和国家的主体,直接决定着国家与社会的前进方向,个人只有尊重客观规律,遵守规矩,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并在奋斗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吸取失败的经验,不断充实自己,让个人的潜力达到最大的发挥。如果违背了规律,违反了规则,那么必将收到客观世界“美好的回赠”这样人与社会,与国家如何得到协调发展呢?因此我们呼唤遵守规矩,寻求发展。 当然,我们强调遵守规矩,但并不等于墨守成规,麻木遵从。我们要带上创新的思想打破成规陋习,追求正确的思想解放,对旧事物进行改革创新,促进新事物的发展,做到遵守规矩与创新相融,促使个人、社会、国家的进步与发展。 让我们带上创新的背禳出发,踏着规与矩成形的轨迹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