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之草
提出三个方面的主题,就是人民币在近年来发生了多少变化。二是中国国际收支平衡出现了哪些变化。三是关于人民币汇率影响中国国际收支的关系。 最后是我的一点看法。 用几张图说明一下,这几张图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第一张图关于人民币美元和汇率,从 2005 年 1 月到 2007 年 10 月,人民币处在升值过程当中。人民币升值是对美元升值。因为要问人民币的汇率升值,需要考虑到人民币对美元,和其他非美元的货币关系,这张图反映了欧元和日元的关系。欧元对人民币,到 2006 年 1 月之前,人民币对欧元是升值,从 2006 年 1 月以后,人民币对欧元是贬值,人民币对欧元在我们所观察的区域是升值,对日元是略有升值的。这只是两个非美元的货币,比如说货币区域,美元、欧元、英镑,这四种货币,从 2005 年 1 月到 2006 年初,人民币对四种货币综合的是升值的,但是从 2006 年初一直到现在,人民币汇率基本上是不变的。这样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从 2005 年实行汇率体制改革以来,到现在我们看,人民币和主要货币的关系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关系那样,这是我们可以得到的第一个看法。 我们更关心的是利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这个时候,我们心目中的汇率概念和前面所说的人民币与这几种货币的综合汇率概念又不一样的地方,为什么在理论上我们分析汇率对国际收支影响的时候,实际上所关心的不是名义汇率,我们关心的是实际汇率,实际汇率是有关的贸易体和名义汇率中,按照有关经济体的物价指数来进行调整的汇率指数。它的变动是会影响到进口商、出口商它的产品相对竞争力。在市场上相对竞争力,相对价格竞争力是主要的决定因素。 2005 年初到 2006 年名义人民币汇率是升值的,是略有升值,实际有效汇率按照这个,在整个过程中,基本上保持了是上升的趋势,但是人民币升值了很多,按照实际概念升值了很多,按照它的计划,大概从 2005 年初到最近 2007 年 10 月份,大概上升了 15% 到 18% 。实际有效率的指数它的基期是 2000 年,那个时候指数水平是 100% ,也就是说在 2007 年 10 月份,所看见的指数还是 100 ,换句话说,比较 2007 年 10 月份、 9 月份人民币实际有效指数和 2002 年相比是 2% 。人民币有效汇率是上升的,但是要展开,把它包括进去 2000 年那个时候,就没有变化。针对这个图所说的比如说整个 21 世纪初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水平是没有发生变化。另外还有,我们在解读这张图,这张图包含的信息,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 BIS 实际有效汇率是基于 CPI 消费者物价指数而进行调整的,根据我们所理解的汇率和贸易国际收支的关系,实际有效汇率应该是更加准确的或者更加直接相关的,应该按照生产品价格。这个工作还没有能够把它完成,但是根据现在所观察到的中国近年来生产者的价格,就是出厂价格指数大大低于消费者物价指数。这张图按照我们所理解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的上升,高估了。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在近几年并不大。这张图显示的是经常帐户顺差,从 2001 年到 2007 年上半年,几乎是直线上升,这个比重在 2006 年已经高达 5% , 2007 年上半年的数据是 12% ,可以说 2007 年比 2006 年进度到 12% 。这是全世界进一步要加强为人民比汇率问题关注的重要事实的依据。在经常帐户和货物贸易两者当中,经常帐户顺差主要由货物贸易顺差造成的,如果稍微有一点差别,就是从 2003 年开始,我们经常帐户顺差超过了货物贸易顺差,这种情况不完全是正常的,因为按照过去所观察的顺差,我们在服务贸易,在收益项目当中都存在逆差的,但是我们投资收益项目变成了顺差,不是太正常,因为对外投资大大小于外国对我们的投资。在货物贸易当中可以观察到一点,看上去是不正常的情况。 这三条代表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合其他贸易,一般贸易余额 2004 年以前曾经是负数,在 06 年、 07 年一直是正数,而且是不断增长的,这跟前面观察到实际有效汇率是有所升值,跟它的汇率关系不温和的,从这点上,我们可以去猜测,并得出结论,可以去推测,去猜测,今天所观察到的中国贸易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个变化值得我们去认识。我们所理解的汇率和观察到的汇率指数和贸易之间的关系,在中国,在最近几年当中出现了以前所没有看到的和以前认识不相融合的地方。 我的几点结论,概括出一人民币汇率水平 2005 年 7 月以来汇率的变动幅度不大。二,汇率因素对贸易平衡的快速调节影响作用由于新的经济结构因素出现出现了减弱。三,如果我们认为前面这个看法成立的话,我们可以说人民币汇率现在至少可以由较大名义波动性而不至于严重影响国际收支平衡。换句话说,我们不需要担心中国的国际收支会因为这个因素而出现快速大幅度的变动。第四,我们可以推测很多专家已经做了这样的推测,现在关于贸易收支以及经常帐户收支国际收支当中,统计数据表明,很可能包含超过直观检查所看到的资本流动因素。这至少提示我们,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形势实际上是资本流动更加灵活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之下,需要掌握新的调节宏观经济的政策能力。 参考页面_forex_zb_zcjx/2007/1110/07111010225579GF6JIC0J7H91K74512_html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外贸的影响?人民币汇率改革对我国税收影响的各层面分析 人民币汇率改革给我国的税收安全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分析这种不确定性并进而得出应对方法是很复杂的过程,首先要基本了解影响的各个方面,通过分析各个层面的影响途径和后果,我们可以对症下药,维护我国的税收安全。 (一)人民币汇率改革在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层面对我国税收的影响 汇率风险与进出口贸易 进出口贸易受汇率变动影响很大。在我国实行盯住汇率体制下,以美圆结算的大部分进出口贸易基本不受影响,进出口企业对于汇率风险基本不敏感。而在我国汇率基本实现市场化后,汇率更多的表现市场因素。 在汇率波动对贸易影响的一般分析中,意味着货币贬值将改善贸易收支,反之货币升值会使贸易陷入恶化的境地。但是,现实情况并非如此。“一些经济体在汇率波动过程中,当货币贬值时却没有达到改善贸易收支的目的,反而使贸易收支转向了相反的预期。在追寻这种冲突原因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的汇率传递理论(imperfect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对于汇率传递程度,许多经济学家对汇率传递系数进行了实证估计,发现汇率传递是不完全的,即汇率变动后进出口价格不同比例的发生变动,汇率传递系数不等于因此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具体在出口环节,我国出口产品主题还在于纺织品,初级加工品和部分电器设备,在大型机电项目,我国还没有形成一个标志性台阶。外国对于我国的产品需求弹性很小,在价格优势下,人民币目前2%的小幅度升值不会影响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在升值预期存在的情况下,更有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未来50年乐观的预测,这种升值力度会继续增加,幅度将会是缓慢的,在这种升值预期的长期存在下,出口环节资金周转会加快,企业会创造更多的利润。 另外在进口方面,我国长期表现为内需严重不足,利率变动对我国储蓄的影响不大,消费品市场长期处于轻度通货紧缩的态势,生产资料市场在未来10年内仍将是供应大于需求的态势,进口环节不会有很大的增长,外贸环节税收会随着进出口企业的贸易增长而增加。 汇率变动并不完全由于市场本身的变化,还有很多人为的因素,比如国际热钱和游资的干扰。我国目前处于金融改革的关键阶段,关系到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成败。由于我国金融系统承受着巨大的历史包袱,积聚了巨大的金融风险,人民币市场化改革前进的道路上困难重重,这对我国的税收安全增加了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外汇汇兑损益风险对经济体的影响 外汇汇兑损益也是影响进出口企业和有外汇交易的企业的风险。由于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强制结售汇制度,企业保有的自主性外汇很少,进出口企业要完成进出口交易,需要经过结汇和售汇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都存在着本币和外币的相互兑换,在汇率市场化变动的情况下,兑换中会发生汇兑损益,这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风险,同时对我国的税收造成风险。在我国近期推出远期交易后,企业可以通过掉期交易等远期交易规避这部分风险。 (二)人民币汇率改革在国际收支资本项目层面对我国税收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改革在资本项下逐步实现完全可兑换,实现资本的自由流动。而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进而得出的不可能三角理论,一国不可能同时达到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的目标,只能同时达到其中的两个。在我国的未来的汇率制度选择中,偏向于弹性更大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必然要求我国的资本项目下资本不是完全自由流动的,而事实上,很多国家和地区为了防止国际资本的冲击,对国际资本流动都做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资本自由流动与我国金融风险 资本自由流动带来的金融风险是金融系统的不稳定和金融脆弱性的增大。资本自由流动在提高交易效率的同时,也带来很多负面的效果,比如国际投机资本的恶意炒作和游资的蓄意冲击。 自改革开放以后,涌入中国的国际资本一直呈现增长势头。“中国在利用国际资本方面保持了合理的结构和期限,资本流入绝大部分采用国外自接投资的形式,外债增长适度,而证券投资相对少。” 国外直接投资中有相当部分投入我国房地产行业,导致金融风险积聚。再加上我国长久以来积聚的金融风险,如果被蓄意利用,将危害到我国金融系统的稳定和改革的成败,也将危害到我国税收的安全。 国际资本流动变化对我国税收的影响 资本自由流动将大大提高我国的金融效率,在我国将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有限制的资本自由流动是适合我国的国情和发展需要的。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适合国际资本进入投资的环境将越来越好,可以肯定的是,我国的投资价值在未来会好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经济健康快速的增长形象将会吸引国际资本的进入,带动我国国内市场的繁荣,拉动我国的经济增长,从而带动我国税收的增长。 一般说来,国际资本流动带来的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货币危机、泡沫经济和银行业危机等几个方面。但资本流动带来的金融风险不一定必然演变为货币危机或银行业危机,这主要取决于各国货币当局的政策以及所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对于国际游资和热钱的进入,我们要加强监管,采取部分限制性措施,增强风险预警,维护我国经济的稳定和税收的安全。 (三)人民币汇率改革在国内金融市场层面对我国税收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改革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的金融市场,通过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债券市场等影响我国的金融风险。 人民币汇率改革与我国金融市场风险 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有一句话在目前值得思考:弱的银行体系与开放的资本项目相结合是“等着发生事故”。可见人民币汇率改革后,资本项目可兑换对一国的经济发展和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在我国实行单一制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我国金融市场基本处于封闭的状态,金融市场主要受国内经济状况的变化而变化,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渠道不是特别通畅。这也是我国能够抵御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当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完全市场化后,资本市场放开后,我国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将融为一体,我国金融市场会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而变化,金融风险将会有更广泛的传播性与传染性,影响也会是更大的。 金融中介机构市场风险与我国税收安全 银行资产质量恶化,不良贷款比重较高。在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由于资本市场发展滞后,融资格局主要以银行的间接融资为主,在统一利率政策指导下,对支持企业不断增长的投资需求以及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内容的企业改革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各级政府对银行的正常经营管理干预较大,不仅信贷资金的经营带有“半财政”性质,而且扭曲了银企关系;在近几年的企业资产重组过程中,债、废债现象严重,这无疑加重了银行的压力。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日益暴露。我国的非银行机构主要包括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证券公司以及保险公司等,由于经营管理存在问题,再加上监管落后,这些机构经营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隐含的风险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人民币汇率改革后,金融中介机构将会面临更多的金融风险。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后,金融机构将会面对市场化的利率,汇率风险,直接影响到金融机构的收益,另外随着金融机构逐渐趋向于混业经营,我国金融机构将面临更多的投资风险与经营风险,这将势必影响到金融机构的稳定性,影响到我国的税收安全。 (四)人民币汇率改革在国内产品市场层面对我国税收的影响 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汇率体现的是一国货币对外的价值,物价体现是一国货币对内的价值,因而对于一个开放度有限的国家来说,物价还是主要受国内供求和内部经济因素变化的影响,随着一国开放度的不断加深,外部因素,特别是汇率因素对物价的影响才会逐步加深。 具体到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影响的研究, L M and Z Zhang (2003)采用VARs(向量自回归)方法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到了人民币汇率贬值将给国内物价带来通货膨胀效果的结论。另外J Scheibe and D Vines(2005)在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实证研究中得出,以贸易额为权重的名义有效汇率变动是影响国内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因素,名义有效汇率贬值一个百分点,将导致国内物价上升3个百分点。“ 人民币汇率波动带来的国内物价变动将导致我国产品市场价格和企业格局的变动,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税收安全。 (五)人民币汇率改革后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对我国税收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改革对我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宏观政策方面,我们所考虑的不仅是国内市场的均衡,更综合考虑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均衡政策选择考虑内外两个市场的相互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