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peng2843
建议你用“论数学对称之美”为题目写一篇论文,举例可以用数字的对称性,图形的对称性等来写,完了再谈谈自己的感受就可以了。 
看百度文库%C8%A4%CE%B6%CA%FD%D1%A7%CC%E2%BA%CD%B4%F0%B0%B8&lm=0&od=0&fr=top_home
以前,小明一直以为学了最小公倍数这种知识枯燥无味,整天和求几和几的最小公倍数这样的问题打交道,真是烦死人,总觉得学习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没有什么用处。然而,有一件事却改变了他的看法。有一天小明和爸爸一起乘公共汽车去青少年宫。他们俩坐的是3号车,快要出发的时候,1号车正好和他们同时出发,此时爸爸看着这两辆车,突然笑着对他说:“小明,爸爸出个问题考考你,好不好,”小明胸有成竹地回答道:“行~”“那你听好了,如果1号车每3分钟发车一次,3号车每5分钟发车一次。这两辆车至少再过多少分钟后又能出发呢,”稍停片刻,小明说:“爸爸你出的这道题不能解答。”爸爸疑惑不解的看着他:“哦,是吗,”“这道题还缺一个条件:1号车和3号车起点是同一个地方。”爸爸听了他的话,恍然大悟地拍了一下脑袋,笑着说:“我也有糊涂的时候,出题不够严密,还是小明想得周全。”小明和爸爸开心地哈哈大笑起来,此时爸爸说:“好,现在假设在同一个起点站,你说有什么方法来解答,”小明想了想脱口而出“15分钟,因为3和5是互质数,求互质数的最小公倍数就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3×5,15)所以15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也就是这两辆车至少再过15分钟同时出发。”爸爸听了夸奖道:“答案正确~100分。”“耶~”听了爸爸的话,小明高兴地举起双手。
先化简,再求值:(a+2)(a-2)+a(1-a),其中a=5原式=a2-4+a-a2=a-4当a=5时,原式=5-4=1江南生态食品加工厂收购了一批质量为10000千克的某种山货,根据市场需求对其进行粗加工和精加工处理,已知精加工的该种山货质量比粗加工的质量3倍还多2000千克,求粗加工的该种山货质量.解:设粗加工的该种山货质量为x kg,根据题意,得x+(3x+2000)=解得 x=2000.答:粗加工的该种山货质量为2000 kg.2009年有80名教师参加“城乡教师援助工程”活动,随机调查后发现,平均每位教师可以让150名学生受益.请你估算有多少学生将从这项活动中受益.解:由题意,150×80=12 000(名)答:有12000名学生将从这项活动中受益. 不等式-3x+1>4的解集是__________答案:x<-1思路分析:考点解剖: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注意在不等式两边同除以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要改变解题思路:根据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解题注意不等号方向的改变解答过程:解:-3x+1>4,-3x>3,x<-故填:x<-1规律总结: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常见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系数为
目前解题技巧类的不新颖了,关于教改和养成理念方面的较好。初一的论文重点放在学生习惯的培养上,虽然是老问题,但是写的前卫点,还是很吸引人的。我给你建议一个标题,你自己准备素材和内容吧。《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趣味数学题和答案 一、按规律填数。 1)64,48,40,36,34,( ) 2)8,15,10,13,12,11,( ) 3)1、4、5、8、9、( )、13、( )、( ) 4)2、4、5、10、11、( )、( ) 5)5,9,13,17,21,( ),( ) 二、等差数列 在等差数列3,12,21,30,39,48,…中912是第几个数? 求1至100内所有不能被5或9整除的整数和 把210拆成7个自然数的和,使这7个数从小到大排成一行后,相邻两个数的差都是5,那么,第1个数与第6个数分别是多少? 把从1开始的所有奇数进行分组,其中每组的第一个数都等于此组中所有数的个数,如(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79),(81、……),求第5组中所有数的和 将自然数如下排列, 1 2 6 7 15 16 … 3 5 8 14 17 … 4 9 13 18 … 10 12 … 11 … … 在这样的排列下,数字排在第2行第1列,13排在第3行第3列,问:1993排在第几行第几列? 三、 平均数问题 已知9个数的平均数是72,去掉一个数后,余下的数平均数为78,去掉的数是______ 某班有40名学生,期中数学考试,有两名同学因故缺考,这时班级平均分为89分,缺考的同学补考各得99分,这个班级中考平均分是_______ 今年前5个月,小明每月平均存钱2元,从6月起他每月储蓄6元,那么从哪个月起小明的平均储蓄超过5元? A、B、C、D四个数,每次去掉一个数,将其余下的三个数求平均数,这样计算了4次,得到下面4个数 23, 26, 30, 33 A、B、C、D 4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5 A、B、C、D4个数,每次去掉一个数,将其余3个数求平均数,这样计算了4次得到下面4个数23、26、30、33,A、B、C、D4个数的和是 。 四、加减乘除的简便运算 1)100-98+96-94+92-90+……+8-6+4-2=( ) 2)1976+1977+……2000-1975-1976-……-1999=( ) 3)26×99 =( ) 4)67×12+67×35+67×52+67=( ) 5)(14+28+39)×(28+39+15)-(14+28+39+15)×(28+39) 五、数阵图 1、△、□、〇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数,并且: △+△+△=〇+〇;〇+〇+〇+〇=□+□+□; △+〇+〇+□=60 求:△= 〇= □= 将九个连续自然数填入3行3列的九个空格中,使每一横行及每一竖列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 将从1开始的九个连续奇数填入3行3列的九个空格中,使每一横行、每一竖列及两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相等 4 用1至9这9个数编制一个三阶幻方,写出所有可能的结果。所谓幻方是指在正方形的方格表的每个方格内填入不同的数,使得每行、每列和两条对角线上的各数之和相等;而阶数是指每行、每列所包含的方格的数。 六、和差倍问题 果园里一共种340棵桃树和杏树,其中桃树的棵数比杏树的3倍多20棵,两种树各种了多少棵? 一个长方形,周长是30厘米,长是宽的2倍,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甲、乙两个数,如果甲数加上320就等于乙数了如果乙数加上460就等于甲数的3倍,两个数各是多少? 有两块同样长的布,第一块卖出25米,第二块卖出14米,剩下的布第二块是第一块的2倍,求每块布原有多少米? 果园里有桃树和梨树共150棵,桃树比梨树多20棵,两种果树各有多少棵? 甲、乙两桶油共重30千克,如果把甲桶中6千克油倒入乙桶,那么两桶油重量相等,问甲、乙两桶原有多少油? 七、年龄问题 兄弟俩今年的年龄和是30岁,当哥哥像弟弟现在这样大时,弟弟的年龄恰好是哥哥年龄的一半,哥哥今年几岁? 母女的年龄和是64岁,女儿年龄的3倍比母亲大8岁,求母女二人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哥哥今年比小丽大12岁,8年前哥哥的年龄是小丽的4倍,今年二人各几岁? 爷爷今年72岁,孙子今年12岁,几年后爷爷的年龄是孙子的5倍?几年前爷爷的年龄是孙子的13倍? 八、假设问题 1、有42个同学参加植树,男生平均每人种3棵,女生平均每人种2棵,男生比女生多种56棵男、女生各多少人? 某小学举行一次数学竞赛,共15道题,每做对一题得8分,每做错一题倒扣4分,小明共得了72分,他做对了多少道题? 一张试卷有25道题,答对一题得4分,答错或不答均倒扣1分,某同学共得60分,他答对了多少道题? 小华解答数学判断题,答对一题给4分,答错一题要倒扣4分,她答了20个判断题,结果只得了56分,她答错了多少道题? 育才小学五年级举行数学竞赛,共10道题,每做对一道题得8分,错一题倒扣5分,张小灵最终得分为41分,她做对了多少道题? 50名同学去划船,坐11只船,其中大船坐6人,小船坐4人,问大小船各多少只? 鸡兔同笼问题初中的话可以用方程组解 小学奥数吗就得用中华民族的传统解法了 小船数=(11*6-50)/(6-4)=故大船数为 甲每小时行12千米,乙每小时行8千米某日甲从东村到西村,乙同时从西村到东村,以知乙到东村时,甲已先到西村5小时求东西两村的距离 甲乙的路程是一样的,时间甲少5小时,设甲用t小时 1/(1+2)+1/(1+2+3)+1/(1+2+3+4)……+1/(1+2+3+…100) 最佳答案 1/(1+2)=2*(1/2-1/3) 1/(1+2+3)=2*(1/3-1/4) 1/(1+2+3+4)=2*(1/4-1/5) ……………………………… 1/(1+2+……+k)=2*【1/k-1/(1+k)】 ………………… 1/(1+2+3++99)=2*(1/99-1/100) 连加得1/(1+2)+1/(1+2+3)+1/(1+2+3+4)++1/(1+2+3++99)=2*(1/2-1/3+1/3-1/4+1/4-1/5+……+1/k-1/(1+k)+……+1/99-1/100)=2*(1/2-1/100)=49/5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