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00

草Q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中国古代史的历史小论文摘要及感想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ddwings

已采纳
不过在西蒙斯和庄神的一次实战训练中,两人的连线则是直接让篮网训练场的篮筐遭到了重创。从照片中可以看到,训练场的篮筐已经被扣碎,不少球迷看到这一景象也是极为震惊。

关于中国古代史的历史小论文摘要及感想

116 评论(13)

嫰寒锁梦

读本科的时候,一位负责中国史课程的老师曾经提出过这样的意见,先秦秦汉的历史太早,史料太少,很多研究进行不下去,明清以至近现代的历史太近,史料太多,一个人穷尽一生的精力也读不完,宋朝的历史在中间一段,史料的数量也正好合适,一辈子勤奋用功可以读完。原话已经模糊了,大致意思就是这样,这位女教授自己正是从事宋史的研究,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触。回顾以前读过的中国古代史的论著,并对比了一下近现代史的研究,确实有各自的优长与短处,而且这两个方面又是互相联系、难以分割的。中国古代史,特别是先秦秦汉的研究,很多时候由于史料匮乏,在旁征博引之后只得出一个并无新意的结论,同样的内容在近现代史领域只会以寥寥数语简单提及,决不会长篇大论。职是之故,为了让自己的研究显出深度和新意,古代史研究者又经常会走入小题大做、过度解释的误区,即使许多名家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比如说辛德勇对田余庆《论轮台诏》中汉武帝晚年政策转变问题的反驳,有些地方未免强词夺理。然而,史料匮乏这一限制条件,却又促使古代史研究形成了某种比较优势,以个人的阅读体会,这种优势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有着非常突出的表现。第一个方面,由于史料相对有限,迫使研究者不得不更加深入细致地进行解读,做到每一个字句都弄懂弄透的地步,也因此经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第二个方面,研究者为了扩大论文的容量,在选题时会有意无意将时段拉长,以解决资料不足的问题,而这样也就获得了以长时段观察问题的视角。以胡宝国对于《史记》《汉书》中籍贯书法的对比研究为例,他发现,《史记》在列举人物籍贯时,经常还会有赵、楚、燕、齐等诸侯国名称,而《汉书》则基本上改为郡县的名称,由此考察了在汉朝中央集权强化的背景下人们区域观念的变化。这样的研究,在近现代史领域就颇为罕见,首先,研究者面对浩如烟海、横无际涯的史料,似乎很难以同样的细致去捕捉到这样一个问题,其次,近代史的许多研究往往倾向于对“一时”“一地”“一事”进行掘井式的深入探索,并且引以为傲,而鲜少在更长的时段上进行比较。中国近现代史领域研究的利弊得失,与古代史可以说是正相反对的。由于时间相对较近,许多史料都没有湮灭,甚至还有不少当事人在世,因而可以聚焦到某一个点进行深入的研究,然而往往也由此失去了长时段的视角,形成为价值不大的重复建设,不论甲地乙地,得出的结论大同小异。特别是有些问题,至少需要以几个百年的时段来分析,才会看出它的本质,较短时间的个案研究就不免显得局促狭隘。
154 评论(12)

zxh1975

500字左右能论出来点儿什么呢,是作文吧。
139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