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M2016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贷而采用的信用调节工具。 在市场经济为主体的国家,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即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窗口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这三种政策工具也被称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事实上,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工具还有其他两种,即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及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种类很多。各国中央银行一般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和货币政策的目标加以选择和运用。 与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不同,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政策与国家经济的运行的影响不是全局性的而是局部性的,但也可以作用于货币政策的总体目标。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个别部门、个别企业或某些特定用途的信贷所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比如有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和消费者信用控制。或蓝星!编辑本段运用现状 我国目前可以考虑实施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优惠利率 优惠利率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产品进行调控的作用非常明显。消费信用管制 健全消费信用制度在现阶段主要应表现为有效放松消费信用管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完善消费信用的法律法规体系。认真做好消费信用中首期付款比例、还款期限、信贷规模等方面的实证研究。应充分发挥信用卡在消费信用中的作用。房地产信用管制 放松房地产信用管制。对盘活现有房地产资产。搞活房地产市场。刺激房地产投资与消费。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是有重大作用的。证券保证金比率 
为什么这么多问论文的啊,在百度里面搜索一下啊,感觉那个“毕业论文E网”还不错
今年,中国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高增长、低消耗之路。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姚景源近日表示, 尽管1月份中国CPI保持在相对高位,但是,在供求关系没有发生大的改变时,CPI不会出现大的变动,全年有望在2%至3%徘徊。 通货膨胀没有基础 从去年10月起,中国消费价格指数结束了连续20多个月的负增长,由负转正,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预计上升1个百分点多一些,这意味着中国开始出现摆脱通货紧缩的迹象,也说明中国物价基本保持稳定。 不过,面对粮油等农副产品价格自去年10月份起大幅上涨、月度CPI连续保持在3%以上相对高位,以及钢铁等生产资料价格一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幅,有人提出了中国会不会出现通货膨胀的疑问。 对此,姚景源表示,目前国内各种商品库存并不是短缺到能使价格上升过高的程度,并且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越来越大,国际市场对于中国经济资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中国今年进出口总额预计仍将超过8000亿美元,这个数字大概占到GDP的60%,说明中国60%的经济活动和国际市场密切相关。现在全球经济仍处于通货紧缩的状态,中国物价也相应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中国经济没有出现通货膨胀的基础。 消费价格变化不会太大 姚景源表示,价格最终是由需求决定的。2003年的经济高增长同时带来大量的消耗,正是这种巨大的消耗拉动了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新的一年里,随着我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走上高增长、低消耗之路,对钢材、水泥、能源的需求都有可能会下降。 他指出,对经济运行状态的判断首先要看GDP指标,要看清整个宏观经济增长处于什么状态。另外,要看价格指标,因为价格是一个经济运行的综合反应,是一个现行指标,决定下一步的经济走势。价格当中主要有三个价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品价格指数、企业原材料购入价格指数。尽管这三个价格指标去年都处于上升状态,但具体分析,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危险。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上涨带动,而食品价格上涨,其中主要又是由于鲜菜价格的上涨,带有季节性和区域性,有一个短暂性和时效性。 供求关系继续改善 从2004年供求关系看,中国的社会总供求关系继续改善,物价涨幅有所提高。 他同时指出,中国实际经济增长速度仍未达到潜在增长水平,并不存在严重通货膨胀的压力。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已近60%,多数可贸易商品的价格受制于国际市场。在全球总体价格水平偏低的条件下,中国可贸易商品价格上涨的可能性很小。 就目前而言,还看不到导致中国经济出现通货膨胀的因素。2004年,中国物价将总体保持稳中有升,但回升的幅度不会大。 民营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