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殿
中华现代系列医学杂志 简介中华现代系列医学杂志包括《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和《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为中华临床医药学会主办的医学专业学术刊物。本系列刊物具有ISSN/CN标准刊号。本刊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反映我国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刊登外科学、皮肤科学、儿科学、内科学、眼科和耳鼻喉-头颈外科学、中医学、护理学、医学影像学等领域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治经验、学术研究、技术改进、以及对临床有指导作用的专家评论,等等。 主要读者对象是从事相关专业的临床医务工作者。主要栏目:论著、综述、 临床医学、诊治经验、管理、专题讲座、病例报告、继续教育园地、会议纪要、读者·作者·编者等(详见各个专科杂志稿约)。本刊发表周期短,免收审稿费。论文发表后颁发论文证书。对省/部级以上部门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的论文优先刊登。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华中医药杂志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中药材新中医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针刺研究辽宁中医杂志中国中药杂志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中国天然药物等等,太多了,在期刊导航网可以查到,而且一目了然。
中华内科杂志 中华外科杂志 等等冠以中华**杂志的都是正规的杂志 但是冠以中华**学会杂志就不是了,所以只有冠以中华这2个字的才行
通过对转化医学的提出背景、发展目标、研究路线图的系统介绍和对东、西方医学体系的差异及趋势分析,较全面地阐述了转化医学对新医药学发展所带来的启示。中医药学的优势在于具有整体观、系统论的指导思想;强调天人合一,调节平衡;采用中药复方来进行个体化治疗等特点。但中医药学在现代化道路上尚需解决若干关键科学问题:中医药如何从限于自己解释自己的封闭系统转化成能容纳百川的开放系统;如何实现和其他现代科学(如系统生物学等)之间的结合、整合、融合;如何体现现代的科学模式、研究方式和研究成果,即用数据(Data)来表现,而不是用语言(Word)来表现等。尽管东西方医学体系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东西方医学优势互补、相互融合的趋势已经出现,我们应有意识的实现东、西方医学的结合、整合、融合并上升为21世纪的新医药学。有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基本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医药不分家的一体化研究,具有药物系统针对生命系统的"系统-系统"相互作用特性;②临床诊断具有"病证结合"的整体表达模式,即包含了中医证候量化指标、西医病理生化指标及影像学指标和临床系统生物学发现的生物标志物(基因、蛋白质、代谢物);③方、病、证对应的临床治疗模式,即针对"病证结合"的人体系统,用药形式是复方药物,达到"方、病、证对应,整体治疗,系统调节"的目标;④新药研发模式是"医生参与、医药结合",走"临床-动物-临床"的研发途径;⑤复方药物和人体两个系统的表征能采用整体表征和局部特征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相结合等模式。 [1] 徐卫东,范永升 系统生物学与中医药学研究[J] 世界中医药 2009(02) [2] 马婷婷,刘迈兰,梁繁荣 系统生物学与针灸现代化[J] 针刺研究 2008(06) [3] 贾钰华,杨萍,周玉平 系统生物学——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新视角[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9(06) [4] 潘国凤,朱晓新,张晓东 肿瘤系统生物学的发展与中医药的现代化[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7(10) [5] 沈瑾秋 系统生物学在中医学研究领域的应用[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08) [6] 田栓磊,王琦 “体质”是系统生物学与中医学的最佳结合点[J] 中医研究 2009(02) [7] 李晓红,梁媛,李晶晶,陈家旭 系统生物学与中医证本质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02) [8] 潘玲,孙玉文,王米渠 消渴与糖尿病症候的源流及发展[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22) [9] 胡志峰,肖诚,何燕,李平 系统生物学将会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7(02) [10] 姚魁武,王阶 运用系统生物学促进中医证候学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 2009(10)
那就看那两本杂志有什么不同的咯,那种封面比较吸引人的,那种就比较好发了。。图文并茂很重要!!!